個人資料
正文

8月6日 以西結書二章至三章

(2010-08-06 05:29:07) 下一個

以西結的使命

以西結書二章一至七節

1他對我說:“人子阿,你站起來,我要和你說話。”2他對我說話的時候,靈就進入我裏麵,使我站起來,我便聽見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3他對我說,“人子阿!我差你往悖逆的國民以色列人那裏去,他們是悖逆我的,他們和他們的列祖違背我,直到今日。4這眾子,麵無羞恥,心裏剛硬,我差你往他們那裏去,你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5他們或聽、或不聽(他們是悖逆之家)必知道在他們中間有了先知。6人子阿!雖有荊棘和蒺藜在你那裏,你又住在蠍子中間,總不要怕他們,也不要怕他們的話,他們雖是悖逆之家,還不要怕他們的話,也不要因他們的臉色驚惶。7他們或聽、或不聽,你隻管將我的話告訴他們,他們是極其悖逆的。”

   “上帝不需要人在他麵前軟弱無能,”戴維信說,“他所需要的乃是合理的服事。”當以西結在上帝麵前俯伏在地,他是在認識上帝奧秘的人之中;但是當上帝說話的時候,以西結就從那些奧秘主義者之中出來,進入先知的行列。上帝賜給以西結的異象,不隻是一個深奧的經驗,使他的靈命豐盛;乃是向他發出事奉上帝的呼召。

    以西結繼續伏在地上,因他畏懼上帝的威嚴。突然間,以西結被“靈”抓住(也許是被“風”抓住,在希伯來文中,這個字可譯成這個意思。)站立在上帝麵前,上帝稱他為“人子”!我們可能習慣新約中對於“人子”的用法,但這裏失去那種意思。在上下文裏,這個詞語,並不含有彌賽亞的意思;隻強調以西結的地位,乃是一個必死的常人。這是所有使命的開端,不朽的上帝向一個必死的人說話。

    分析以西結的使命,是引人入勝的,因為它對於各種使命的性質,提供一條線索。不論是在古時或現代,一個使命和謀求一個終身職業並不相似;所用的評判標準也十分不同。以西結的使命最有價值是含有以下三個要點:

    (-)使命的發起是操在上帝手中。上帝藉著異象的形式,開始接近一個從未夢想成為先知的人。先開口的是上帝,他曾兩次對以西結說:“我差你”(3和4節)。上帝的臨近乃是使命具決定的一步,如果上帝不臨近,他就沒有能力承擔這個工作。因此,從人的觀點來說,以西結還沒有預備妥當,來迎接先知生活的那種冷酷;但上帝的接近,乃是他逐漸進入先知行列的基礎。

    (二)按照引處簡要的敘述,這位先知蒙召要傳講的信息,真是特別奇異。“主耶和華如此說”(4節),這好象是一本空白書卷的序言,這個簡要的敘述使預言的意義大為增強。預言是宣告上帝的話語,預言的內容雖然還不十分明確,但是原則已經建立。以西結即將成為上帝的代言人。這句話是很有意義的,不隻因為以西結所傳信的內容,都是上帝的話語,同時也因為話語裏麵帶著本身所有的權柄。

    由於以西結所傳講的是活的話語,所以聖經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同樣的功用,因為聖經是上帝話語(word,編按,或譯為道)的記錄,被人宣講,並且成為肉身。當代先知的事工,仍然是同樣的:“主耶和華如此說。”正如在以西結的那個時代一樣,今日也必須傳講上帝的道,所有的使命固然有形式上的不同,但最後都是指向那個目標。

    (三)與以西結的蒙召有關的第三點,比職業與使命的區別和其他事情說得更加清楚:以西結並沒有成功的應許。誠然,那不要怕的囑咐,幾乎是一個可怕環境中的保證。他要向他自己的同胞說話,但是他已經受過警戒,他們是一群臉無羞恥,心裏剛硬的人,也時常悖逆不留心聽。

    在以西結開始作新的事工時,為他所繪製的,並不是一幅有盼望的圖畫。“參加海軍,遊覽世界。”過去經常有人喊這個口號。但為許多先知所貼的一張海報,讀起來卻不同:“成為先知,要被拋進荊棘和蒺藜叢中,住在蠍子中間”(6節)。這簡直沒有辦法吸引人。可是一個人並非因為受到吸引,而承擔先知的職分,乃是被迫。大眾對於以西結所傳信息的回應,不會像上帝命令之得到應驗那樣成功。因為上帝的旨意——雖然不太容易了解——乃是使百姓“知道在他們中間有了先知”(5節)。人對於上帝話語的回應,事前無法預料。我們應當警惕那些現代“福音派的慣用語句”,憑空地保證“成功”。一個呼召最終而真正的成功,往往是個未知數,甚至對蒙召的人本身也是一樣。

要吃這書卷

以西結書二章八節至三章三節

    8“人子阿!要聽我對你所說的話,不要悖逆像那悖逆之家,你要開口吃我所賜給你的。”9我觀看,見有一隻手向我伸出來,手中有一書卷。10他將書卷在我麵前展開,內外都寫著字,其上所寫的有哀號、歎息、悲痛的話。

    三1他對我說,“人子阿,要吃你所得的,要吃這書卷,好去對以色列家講說。”2於是我開口,他就使我吃這書卷。3又對我說,“人子阿,要吃我所賜給你的這書卷,充滿你的肚腹,”我就吃了,日中覺得其甜如蜜。

    上帝命令以西結作先知,對以色列人傳講他的話語的這個使命,並沒有完成。直到此時,這位年輕人尚未說話,現在又吩咐他采取行動;他對於這個直接命令所作的回應,將是他在異象中,對於上帝全部呼召所作回應的象征。如此一來,這些經節,都是敘述這位先知承受聖職的一種儀式。在這個授職典禮中,沒有朋友和親屬在場,整個行動的延續,隻可作為異象的一部分。

   “吃我所賜給你的。”這是異象中那令人敬畏者宣告的聲音。毫無疑問,吃他麵前所放的東西,以西結對這種經曆感到極大的驚惶,可是這個命令是嚴厲的,他必須吃書卷。這種古代的書卷,相當於現代的書籍。這書卷是用羊皮紙和紙草紙作成的,圍繞在中間,有一根長條轉軸。有些書卷很長,有名的死海皮卷,是在庫姆暖(Qumran)發現的,長度大約是二十四英尺。通常的著作是寫在紙的一麵。但是上帝吩咐以西結所吃的書卷,卻是不同尋常,兩麵都寫著字。神聖的作者,似乎有那麽多事情要說,以致傳統的間格,不敷應用,所寫的字必須非常緊縮,塞滿每一個空間。

    書卷的內容乃記述一些“哀號、歎息、悲痛的話”。意思不太像是信息的本身就是悲傷;而是說,對於讀者和聽眾的影響,將會造成悲慘和哀痛。對一個說謊的人,一篇真實和喜樂的信息,也會造成悲哀;所以上帝的話也可以使不敬虔的人哀痛。這書卷上的字塞緊的目的,因為是要送達給以色列人。

    要知道以西結早年的經驗,受這個異象之方式與實體的影響之程度,真是不大容易。然而值得回憶的是主前六○三年冬季的那一段歲月,當時以西結還是一個年輕人,居住在耶路撒冷,卻發生了這樣一個戲劇式的故事。耶利米先知的信息,已在書卷上記載,並在聖殿中大聲宣讀。可是約雅敬王對於書卷上的信息反應消極,將書卷一片一片的焚燒,並為捉拿書卷的作者發出布告(耶卅六章)。現時以西結要承擔一個與耶利米相同的工作。他知道耶利米的書卷,不能使他得蒙悅納,但命令要他去吃書卷,這樣書卷將會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這就是他所承擔的新事工的意義。

以西結的象征性行動,繼續在兩方麵向我們講述這個神命的性質:

    (一)以西結即將成為悖逆國民的先知。那些百姓不願順從上帝,所以上帝要求他作的第一件事,就是順從。他依照上帝的命令吃了書卷以後,立即與那些悖逆的國民大有分別,他奉差遣,就是要向他們傳講。在他順服的行動裏,他發覺這書卷的滋味“其甜如蜜”。這同一書卷,對於以色列家,卻是那麽樣的苦不堪咽;而這位接任不久的先知,親自用舌頭嚐到的卻是甘甜的滋味。在所有順從的行動裏,都含有甘甜的滋味。順從本身不保證沒有痛苦,卻在一種實踐的生活裏帶來滿足。當作詩的人寫道:“你們要嚐嚐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詩卅四8)他這樣寫時,好像是一個遭受苦難的人,但是他深信上帝的拯救。

    (二)我們為活著而吃;食物在身體內消化和吸收之後,可以供給身體力量,承擔正常的生理功能。食物是為著身體,書卷是為著以西結的事奉工作。由於上帝的話語已經吸收在他的裏麵,必會成為他所需要的力量,執行他的先知工作。這是一個提醒,任何事奉的工作都需要力量和營養。對於我們來說,也正如以西結的情形一樣,食物與力量的來源,都是靠“消耗”上帝的話。

服事頑梗的國民

以西結書三章四至十五節

    4他對我說,“人子阿,你往以色列家那裏去,將我的話對他們講說。5你奉差遣不是往那說話深奧,言語難懂的民那裏去;乃是往以色列家去。6不是往那說話深奧,言語難懂的多國去,他們的話語是你不懂得的,我若差你往他們那裏去,他們必聽從你。7“以色列卻不肯聽從你,因為他們不肯聽從我。原來以色列全家是額堅心硬的人。8看哪,我使你的臉硬過他們的瞼,使你的額硬過他們的額。9我使你的額像金鋼鑽,比火石更硬。他們雖是悖逆之家,你不要怕他們,也不要因他們的臉色驚惶。”10他又對我說;“人子阿!我對你所說的一切話,要心裏領會,耳中聽聞。11你往你本國被擄的子民那裏去,他們或聽、或不聽,你要對他們講說,告訴他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12那時靈將我舉起,我就聽見在我身後有震動轟轟的聲音,說:“從耶和華的所在顯出來的榮耀是該稱頌的。”13我又聽見那活物翅膀相碰,與活物旁邊輪子旋轉震動轟轟的響聲。14於靈將我舉起帶我而去,我心中甚苦,靈性忿激。並且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大有能力。15我就來到提勒亞畢住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那裏,到他們住的地方,在他們中間憂憂悶悶的坐了七日。

    當以西結的異象和使命接近尾聲時,上帝又向以西結說話,仍像從前一樣,他不用他的名字,隻稱他為“人子”,繼續提醒他那種必死的命運。上帝在異象中對以西結所說的最後一些話,並不是先前所說的重複,乃是為他的職責設法裝備他。他即將去服事一群心硬無比的國民,所以為了他的服事工作,他也要成為堅硬和鐵心腸的人。突然間,這位先知的名字呈現出重要的意義,按“以西結”是“上帝使之堅硬”的意思。在上帝為他的事工給他裝備之後,在狂風的現象之下,靈將他舉起,離開他在異象中的所在地,回到被擄之人所住的提勒亞畢。以西結坐在那裏靜默不語,足有一個禮拜。他所得的經曆,使他非常疲乏,全身無力。

    這個異象最後的部分,可以使人更加深入,體認使命與聖工的本質。

    (一)以西結為了他服事的聖工,變得特別強硬(8—9節)。有一些解經家建議,這位先知生性堅強,是一個缺乏幽默感的人,他將一切天然的個性和品格,都帶進他的事工中。但是相反的一麵,可能更為真實:正因為他是一個善感的人,他的本性決不固執,但為了他的事工,他必須變為堅強。當這位先知變為堅強時,我們發覺他的品格被鑄造得好像上帝的品格一般。上帝雖然愛他的子民,卻向他們發出一個可怕的信息,正如華爾特·冉摩利(Walther Zimmerrli)所說:“在深陷的困境中,這位先知自視與上帝在同一陣線。”受苦並非不同尋常;以西結所經曆的,也是在他以前的耶利米和其他先知的命運。但應該注意的問題是,任何與聖工有關的挫折,都是分擔上帝的苦難;見識可能不減輕痛苦,卻可描繪出受苦的特權。這件事情的確可以提醒上帝所有的仆人,在愛的許多麵貌之中,苦難是一種。

    (二)在預備作先知的最後階段,上帝也提醒以西結,他一定要繼續聽上帝的話。他已經吃了書卷,在某種意義上,上帝的話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可是先知的責任,並不隻是傳達從前所領受的,他必須繼續聽上帝的話,將來上帝一定還要說話(10節)。他蒙召要作的聖工,不是作那隻會說話和表演動作的人,而且也要作一個永遠聽從的人。同樣的真理,永遠都不會錯;除非我們繼續不斷的聽,我們決不會有什麽充滿活力的信息,向別人傳講。

    (三)當時以西結被帶走,離開他見異象的地方,他說,他去的時候“心中甚苦”(14節)。這些話語精確的意義,已經成為許多爭論的根源。首先,這等話語與直接的上下文,似乎不大和諧。然而,當一個人沉思以西結剛才結束的經驗時,這些話好像是宗教經驗的餘波,聽起來非常真實。從一方麵觀察,山頂上的經驗已經過去,以西結回到“堆”上,就是他的家(提勒亞畢的意思是“大水留下的堆”,在巴比倫境內)。有一種漸降的意味,甚至更是痛苦,那種奇妙的經驗已經過去,再度換為被擄生活的憂鬱。然而,還有比這更痛苦的事,就是在異象中上帝所說的,一位心硬的先知,在一群頑梗的百姓中間作工。但是重新恢複實際的日常生活之後,以西結已經知道他要服事的那些百姓,確是剛硬,但那些人是他的朋友,僅有的同伴。正如他自己一樣,他們曾經體驗過失敗的痛苦,和被擄之人的空虛。在這一批“百姓”之中宣講是一回事,但這些百姓的麵孔是他所熟悉的,他們的曆史就是他的曆史,而他們正過著一種寂寞艱苦的生活,這是另一回事。突然間,他的工作似乎很不容易,並有一種痛苦的感覺,致使以西結無能為力。

    在這個方麵,以西結的經驗,具有代表性,代表大多數得到這種特殊恩典、在生活中看見異象的人。由於他曾一度被提上升,遠超過人類實際生活的環境;如今又重新恢複單調死氣沉沉的生活。對於以西結,正如其他人一樣,強烈地想作一個神秘主義的人物,並不是一位先知。他所受的試探一定是非常強烈。然而他蒙召是要作先知,那就是說,要從山上下來。最後,任何真正異象的考驗,在於領受的人能夠保持住異象的活力,即使這種經驗已經過去,也要這樣。

奉派作守望者

以西結書三章十六至廿一節

    16過了七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17“人子阿!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我警戒他們。18我何時指著人說,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勸戒他,使他離開惡行,拯救他的性命,這惡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19倘若你警戒惡人,他仍不轉離罪惡,也不離開惡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卻救自己脫離了罪。20再者,義人何時離義而犯罪,我將絆腳石放在他麵前,他就必死,因你沒有警戒他,他必死在罪中,他素來所行的義不被記念,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21倘若你警戒義人,使他不犯罪,他就不犯罪,他因受警戒就必存活,你也救自己脫離了罪。”

    在他那個令人敬畏的異象之後,大約一個禮拜的光景,以西結在那些被擄的同伴當中,仍舊停留在近乎休克的狀態。然後他仔細思考他的異象和使命,當七日過去的時候,上帝的話語又臨到以西結。一個禮拜之前,他已開始學習一個功課,並且得到指示,要傾聽上帝的話(三10)。現在他又聽到那個聲音,並以同樣的提示開始:“人子阿!”一個禮拜之前的那個異象,並不是一種錯覺,乃是一種經驗,標誌著以西結聖工的開始。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話臨到以西結,計有五十次;沒有其他的先知,對於上帝的話,有這麽密切的領受。

    現在對以西結所講的這些話,還是關於他蒙召要作的事工,範圍更加擴大,他要作以色列家的守望者。後來在他的生活和事奉中,這位先知向以色列人作先知講道時(卅三1—9),他曾重複這些話,並講了一個比喻。然而,現在這些話隻說給他聽,並為他的先知工作啟開一個新的和相當可怕的方麵,就是責任問題(整個的比喻在卅三章一至九節,將作更詳盡的討論,此處僅暗示與以西結的使命有密切的關聯。)

    這位先知的任務是作守望者,說明了聖工的多種責任和特性。

    (一)隨著先知的工作而來的責任,以西結無法逃避。起初托付他的使命,似乎非常簡單,從表麵上看起來,是以雙方的關係為根據。上帝呼召,以西結回應,按照他回應所表達的忠心,可以判斷他的為人。然而,因為他已經回應上帝的呼召,這位年輕人突然發覺自己應為很多人的命運負責,正如在軍營中,一個衛兵要對許多兵士的生命負責,或是一個船長要為所有的水手和乘客負責一樣。所以以西結也要為以色列的百姓負責,使命與責任攜手同行,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個人可以承接所有的工作,最困難者就是負起責任。對工作不可設法逃避,因為逃避本身,就是不負責任。因此,當以西結成為以色列家的守望者的時候,他以後生活的方向就固定了;即使他奉差遣要去服事的那些人對他的呼召毫無回應。他不可隻為自己而活,他不能忘記他自己的責任,不論喜歡與否,他都要負起責任,直到被送進入墳墓為止。

    (二)雖然這位先知的責任,是一種令人敬畏的經驗,卻也反映出上帝的慈愛。如果沒有這位先知,那些惡人必因他們的惡行,遭受上帝的審判,並被定罪譴責;他們已經領受上帝所賜律法的遺產,依照公正的觀點而論,實在不需要一位先知或守望者——一個邪惡的民族,簡直不能以他們的行為無知作為祈求原諒的藉口。但事實上卻指派一個守望的人給他們,顯示上帝並沒有隻憑律法和公義的要求,而確實的執行;他願意再給他們警戒,使他的子民了解他們從開始就應該了解的事,這種願望乃是以愛為基礎。

    這種感受說明先知的責任是以上帝的愛為基礎,是愛使之可付諸實行。如果一個人單從利己主義的觀點出發,似乎不被任何人要求來承擔這種責任更好。然而這是一種愛的方式,正如愛有那麽多的麵貌一般,其中可能含有痛苦,但是體認這種令人敬畏的責任,是由上帝的愛發源,也為人提供了完成這種責任的一個秘訣。隻有先知明白,當他去愛別人,正如上帝所行時,責任才會變成特殊的恩典,並不是一種重擔。

    (三)正如接受責任的力量,是由上帝的愛發源;同樣責任的執行,也必然是對別人關愛的表示。這樣一來,責任與職務的性質不同,前者乃是無限的重大。有一種見解,認為守望者的工作隻有職務:警醒、謹慎,說警告的話等等。但職務可依照形式執行,心不投入;而守望者的責任,必須具有上帝對於他子民的那種憐憫。

    以西結暫時不必將他作守望者的角色公開;他不能使別人知道他工作的重要性。隻有到後來,他才向那些一同被擄的人,表明他的任務。那時他設法叫他們知道,不但他們所走的這條道路危險,同時上帝也對他們轉回向著真理的道路表示關心。

奉命禁錮

以西結書三章廿二至廿七節

    22耶和華的靈在那裏降在我身上,他對我說,“你起來往平原去,我要在那裏和你說話。”23於是我起來往平原去,不料,耶和華的榮耀,正如我在迦巴魯河邊所見的一樣,停在那裏,我就俯伏於地。24靈就進入我裏麵,使我站起來,耶和華對我說,“你進房屋去,將門關上。25人子阿,人必用繩索捆綁你,你就不能出去在他們中間來往。26我必使你的舌頭貼住上膛,以致你啞口,不能作責備他們的人,他們原是悖逆之家。27但我對你說話的時候,必使你開口,你就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聽的可以聽,不聽的任他不聽,因為他們是悖逆之家。”

    這一段簡短的經文,有一些細節令人困惑,引起若幹注釋家的爭論。有一部分人解釋此事,標誌著以西結聖工的開始,但將此事看作以西結奉差遣的結束,也許更好些,作為一個主題,支配前三章的內容。稍後,這本書敘述這位先知奉差遣的某些方麵才開始清晰;他的不說話,是相對著廿四章廿七節與廿九章廿一節的恢複說話。

    以西結又被強迫離開他所住的地方,往鄉間去。他往平原去(23節),但標準修訂本對於這個問題的譯法,稍為有點誤導。在希伯來文中,這個字應該譯為山穀。在本書中的別處,唯一用過這個字的經文,就是以西結在平原所見那個枯骨的異象中(卅七1),此處可能就是他奉差遣的地方,也就是後來他見那個異象的同一位置。在那個平原中,他又看見上帝榮耀的異象,是用一種經驗回應的形式,使他全神貫注在先知的職分上。他在畏懼中,臉伏於地,但再一次地被迫站起來;關於擺在他前麵工作的性質,他再次領受訓誨。

    上帝對以西結所說的這些話,顯示他將來的聖工,要用強有力的態度,並有一個新的範圍。他起先對此責任的認知,使他已成為上帝的代言人,並且了解他基本的任務。他將要說:“主耶和華如此說。”(二4)他要作守望者發出警戒時的呼喊。他已經吃了上帝的書卷,因上帝的話在他裏麵發出力量。可是這時他發覺,他的聖工還有一個特性。將來有許多時候,他要關上房門,並且啞口無言;也有許多時候,他必須走到百姓中間開口說話。

    有一種跡象顯示,以西結要被人用繩索捆綁,表現不能說話,這點有時被解釋為先知相應的行動。他的不能走動和不能說話,象征那一群邪惡的百姓,在行為上捆綁上帝的態度,並且使他不能說話;上帝靜默的表征,至少可以使人恐懼,如同他實際說話一般。這種解釋有優點,後來在以西結的事工方麵,有一部分可以看出。但從基本上來說,在捆綁與自由,啞口與說話之間的對照,可以說明先知職分的性質。

    作為上帝的一位仆人,先知完全聽從主人的命令,如果他被吩咐不說話,那個命令對於他的限製,正如繩子將他捆綁在廚房的椅子上一樣;但是如果他被吩咐去說話,那時,上帝就要開他的口(27節)。他無法抑製,他必須對以色列人說話。所以以西結終於開始明白,他蒙召要作的事工的內容。一個人無法精確地定規,他覺醒到他的生命的新呼召整個經驗的強度。一個多禮拜,也可能延伸至幾個禮拜,這種經驗藉著異象標記出來。但是異象的內容,乃是順服上帝繼續不斷的呼召。從實際的意義上來說,這種使命延伸的經驗,也是為擺在前麵的事工,所作的一種準備和教育。上帝的榮耀和大能,使他有無能為力的感覺,在他所作的聖工上,這種感覺一直都彌漫在這位先知的生命和言語中。

    在這個差遣的行動上,上帝對以西結所說的最後的話,是給那些百姓響起自由之鍾,但同時也有威脅的聲音。“聽的可以聽,不聽的任他不聽。”(27節)這些話語的特質,就是上帝說話的形式,以西結必須向以色列人傳講。耶穌在教導人的時候,也常用這一類的話。上帝吩咐的話一定要傳講,沒有一個演講完全沒有人聽的。至於聽眾方麵,不是他們聽覺本身敏銳的問題,更正確的說,乃是他們具不具有理解力,和以領悟為基礎的注意力。

    這樣一來,當一個人聽見上帝的話語,不論是藉著古代的先知,耶穌的教導,或現代的某種媒介,他就置身在一種自由的狀態。生理上聽的動作,是一種自願的感覺;自由是用作回應我們所聽的事情。話語這樣臨到我們,乃是尊重我們的人格;我們並不是被脅迫而采取行動,上帝的話也不是像電力推動,指揮一個機器人的動作那樣。話語臨到我們,並邀請我們表態,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回應,但是我們的自由,可能導致得救,也可能是滅亡。你應該知道,責任乃是隱含在我們的自由裏麵,我們必須以悟性傾聽,並且以順服來領會。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