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上帝說:安慰我的百姓
以賽亞書四十章一至十一節
1你們的上帝說:
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
2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
又向她宣告說,
她爭戰的日子已滿了;
她的罪孽赦免了;
她為自己的一切罪,
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
3有人聲喊著說:
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
在沙漠地修平我們上帝的道。
4一切山窪都要填滿,
大小山岡都要削平;
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
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
5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
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
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6有人聲說:你喊叫吧!
有一個說:我喊叫什麽呢?
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
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
7草必枯幹,花必凋殘,
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
百姓誠然是草。
8草必枯幹,花必凋殘,
惟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
9報好信息給錫安的啊,
你要登高山;
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
你要極力揚聲。
揚聲不要懼怕,
對猶大的城邑說:
看哪,你們的上帝!
10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
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
他的賞賜在他那裏;
他的報應在他麵前。
11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
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
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第四十至五十五章表明了在風格上與神學上十分顯著的整體性,第四十章的首句便宣布了其主要的主題:在罪惡中有赦免,在沙漠中有盼望。上文曾經預告上帝子民在巴比倫所受的苦(卅九6—7)必會過去。而更重要的是,受苦被看作是上帝的懲罰,以致不需懷疑上帝忘記了子民:“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8節)每一個字都是經過選擇來強調相同的真理:第一、三、八與九節中“你們的上帝……我們的上帝”,相對於“耶和華”或“萬軍之耶和華”,特別常見於這幾章中,而“我的百姓”(1節)與“他自己的羊”(11節)等名詞亦表達同一意義。上帝在得勝仇敵之後,凱旋的行列回到耶路撒冷,當時其尊貴榮耀將被彰顯,自然法則被懸置,這是下文會重拾的主題。另外同樣會提到的,甚至是派遣使者到那荒廢的城市中,宣揚這得勝的信息(例五十二7—12)。
長久以來均認為這數章經文是作者向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人的講話,這是發生在主前五八六年當耶路撒冷城被毀後不久。經文中偶然提及傾圮的耶路撒冷城(四十四28,四十九17,五十二9)、巴比倫偶像(四十六1—2)、瑪代波斯王古列(主前五五九至五二九年;四十四28,四十五1),與在埃及的一個猶太殖民地(四十九12),這些都使主前六世紀的日期變得無可爭議。明顯的一神主義(例四十五5—6,14,18,21,22),對偶像的嘲諷(例四十四9—20),大膽的“新出埃及記”圖式(例四十三18—21)及代人受苦的觀念(五十三4—6,11,12)都是較接近耶利米書與申命記的神學(參申四35、39,卅二39),而不像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所說。正如“申命記學派”因著主前第六世紀的浩劫,而插手塑造了從約書亞記——列王紀的以色列曆史,同樣在整個以賽亞式的材料中,亦可鑒別出被擄時期的“第二以賽亞”來。
不過,這些巴比倫章節與上文的連續性亦是絕不含混與不容忽視。十分可惜的是,現代釋經書通常在第三十九章與第四十章之間劃分以賽亞書,給人完全誤導的印象,以為第一至三十九章乃出自第八世紀先知“耶路撒冷的以賽亞”,而第四十至五十五章則出自另一位第六世紀的作者,與第一至三十九章的作者甚少或完全沒有任何關連。事實上,第一至三十九章的經文決不是一個整體,正如我們所見:有些經文,例如第廿四至廿七章,甚至是較“第二以賽亞”還更晚期,而另一些如第十三至十四章,卅四至卅五章,則大概是在被擄時期,或與“第二以賽亞”同代。換句話說,不論其日期為何,“第二以賽亞”是以賽亞書整體的一部分,應該在此處境下加以研讀,而不應予以分離。
沒有其他地方比這章的第一至八節更加重要。在這裏所表達的玄秘情景中,無意中傳來了上帝對其天廷所說的話。“安慰”是眾數,故此不是向先知說的,正如欽定譯本與韓德爾的彌賽亞頌(“汝等安慰”)。換句話說,我們對天上有另一次的先知瞥見,正如第六章所記的一樣。先知偶然聽見上帝對天使的呼喚,與天使之間的彼此呼喚(六1,3,6)。他介入了天上的對話(“我喊叫什麽呢?”,參四十6),並接受其差遣(6節)。在兩章經文中,上帝的榮耀(六3,四十5)都與百姓的情況形成對比:他們在第六章的不潔與頑梗,與他們在第四十章的脆弱與罪惡相符合。在第六章赦罪隻臨到先知,而在第四十章他則受差遣去向整個百姓宣揚赦罪。四十章六至八節對人性的悲觀看法(另參詩卅九4—6;伯十四)亦教人想起第六章,但似非而是的,這卻是盼望的來源——隻要你將自己的信心放在上帝那裏。這亦是另一個熟悉的第八世紀以賽亞式的主題(七9,三十15,卅一1—5)。
第九至十一節包含了一些異常美麗的、親切的意象,這是典型“第二以賽亞”式的,並隻有與極巨大的力量連在一起時才可以被了解(10節):隻有一些具有巨大心靈與物質力量的人,才可以展示如此的溫柔。首先,百姓被稱為“錫安”與“耶路撒冷”,這是遍及整個巴比倫篇章與其他地方的描述(參四十九14,五十一3,17,五十二1—2,7,六十14,六十二6)。城市在希伯來文為陰性,所以這些詞語本身的文法便具有別的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溫柔感。第二,“不要懼怕”一詞典型地宣告了在一段焦慮等待時期之後,上帝的顯現。這就是天使如何向馬利亞(路一30)與牧羊人(路二10)所說的話;就如一條紅線,貫穿了這些經文(卅五4,四十一10,14,四十三1,5等)。第三,也是最後,這裏描繪了好牧人與羊群的精致意象,他敏感於它們的需要,喂養它們,將羊羔抱在懷中,對母羊在生產的時候予以特別的照顧(11節)。牧羊人是聖經傳統中常見的意象:約十,詩廿三與結卅四都有詳細的例子。一方麵,牧羊人代表了剛才所提及的力量與溫柔的結合。但另一方麵,社會的領袖,特別是君王,亦被想像為牧羊人(例王上廿二17;耶廿三1—4,五十6;結卅四2),所以好牧人是會保護在社會中容易受傷害的成員,免受不公義的對待與壓迫,保證他們活於“太平與穩固”之中。
第十節包含了引人入勝的觀念,上帝即將得到回報,就是當他那頑便的百姓受苦時,他也一同憂傷的歲月成為過去。正如拉結為其兒女而哀哭,上帝將看見其子民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而這便是其賞賜(參耶卅一15—20)。我們的上帝是一位為我們哭泣、為我們受苦,“像產難的婦人”(四十二14),及因我們得榮耀(四十九3)的上帝。
天地的創造主
以賽亞書四十章十二至卅一節
12誰曾用手心量諸水,
用手虎口量蒼天,
用升鬥盛大地的塵土,
用秤稱山嶺,
用天平平岡陵呢?
13誰曾測度耶和華的心(或譯:誰曾指示耶和華的靈),
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
14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
誰將公平的路指示他,
又將知識教訓他,
將通達的道指教他呢?
15看哪,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
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
他舉起眾海島,好像極微之物。
16利巴嫩的樹林不夠當柴燒;
其中的走獸也不夠作燔祭。
17萬民在他麵前好像虛無,
被他看為不及虛無,乃為虛空。
18你們究竟將誰比上帝,
用什麽形像與上帝比較呢?
19偶像是匠人鑄造,
銀匠用金包裏,
為它鑄造銀鏈。
20窮乏獻不起這樣供物的,
就揀選不能朽壞的樹木,
為自己尋找巧匠,
立起不能搖動的偶像。
21你們豈不曾知道嗎?
你們豈不曾聽見嗎?
從起初豈沒有人告訴你們嗎?
自從立地的根基,
你們豈沒有明白嗎?
22上帝坐在地球大圈之上;
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
他鋪張穹蒼如幔子,
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
23他使君王歸於虛無,
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
24他們是剛才(或譯:不曾;下同)栽上,
剛才種上,
根也剛才紮在地裏,
他一吹在其上,便都枯幹;
旋風將他們吹去,像碎秸一樣。
25那聖者說:你們將誰比我,
叫他與我相等呢?
26你們向上舉目,
看誰創造這萬象,
按數目領出,
他一一稱其名;
因他的權能,
又因他的大能大力,
連一個都不缺。
27雅各啊,你為何說,
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
以色列啊,你為何言,
我的冤屈上帝並不查問?
28你豈不曾知道嗎?
你豈不曾聽見嗎?
永在的上帝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
並不疲乏,也不困倦;
他的智慧無法測度。
29疲乏的,他賜能力;
軟弱的,他加力量。
30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
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
31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
他們奔跑卻不困倦,
行走卻不疲乏。
本章首部分的命令語氣,“要安慰……預備……喊叫吧……要登高山……不要懼怕”,與第二部分(12—31節)的修辭問句形成對比。此兩部分的邏輯聯係,是故意使二者成為對照,一方麵是受懲罰的、被驚嚇的耶路撒冷的弱點,另一方麵是上帝無可比擬的大能,顯明在其純宇宙性的創造活動的規模裏。將你的信心置於前者,你便如草枯幹(6—7節;參24節);將你的信心置於上帝,你便“如鷹展翅上騰”(31節)。
本文似乎要啟發此種信心־־ᆭ10,四十四6,8,四十五5—6,14,18,21,22,四十六9;與“申命記學派”的經文,例如申四35;撒下七22;王上八60)。這是表達人對上帝完全信靠的其中一種方式,即上帝作為宇宙的創造主與管治者。
第十二節的焦點在於量度事物的巨大幅度:我們二十世紀的宇宙觀,在許多方麵均無限大於舊約的時代,不過無論我們對宇宙的觀念有多大,上帝仍然是更大的。詩篇九十三篇三至四節十分壯麗地表明:
耶和華啊,大水揚起,
大水發聲,波浪澎湃。
耶和華在高處大有能力,
勝過諸水的響聲,洋海的大浪。
其次出現的,便是在我們周遭世界那奇妙而複雜的事物。約伯記卅八章至四十一章,列出了無數有關自然奇跡的例子,挑戰約伯,要他加以解釋。時至今日,我們擁有這方麵的科學解釋越多,這幅圖畫變得越不可思議。同樣,不論我們所積聚的關於宇宙的科學知識是何等驚人,上帝的智慧仍是更加驚人(13—14節)。在第十四節,“公平的路”十分接近宇宙秩序的觀念:譯作“公平”的一字在出埃及記廿五章九節與他處譯為“樣式”。另一個從自然界而來的論據是宇宙的美麗。穹蒼被鋪展如幔子(22節),眾星在我們眼前遊行,其壯觀有如一支強大的軍隊(26節)。關於這方麵,更多可見於詩篇八篇、約伯記卅八章與其他經文,但這亦是第二以賽亞所要論證的其中一部分。
不過,主要的論點是關乎能力:誰更有能力?——是其偉大、智慧與美麗顯於宇宙之中的上帝?是使以色列受苦的列邦?是那荒謬的偶像?還是地上的君王與長官?甚至是那眾星?從一開始(15—17節),列都便被貶斥為“不及虛無,乃為虛空”(最後的一詞亦見於創世記一章二節作“空虛”)。毫無疑問,我們會想到在古代世界的埃及、亞述、巴比倫與波斯,正如我們今天的美國與蘇聯。極其華美的利巴嫩香柏樹提供了有力的象征,即使它巨大、豐盛、有能力與有經濟價值,但對於上帝來說,均是算不得什麽。
第十八至二十節是數篇嘲諷偶像經文的第一篇(另參四十一7,四十四9—20,四十六1—2)。在此運用了誇張的語言:製造一個偶像,需要三個人才能完成,甚至他們中的一個人亦不能負擔得起其費用;人為工藝的技術,可笑地與上帝的屬性相比。這些經文非難那錯誤地向假神虔誠,並為此而努力的人,不論這些假神是指什麽:是他個人的外表、私人遊泳池、賽馬、甚至是巡航導彈。君王與長官是第二種被嘲諷的對象(21—24節),這毫無疑問是包括了尼布甲尼撒與古列。從上帝的角度來看,他們像蝗蟲一樣細小、可笑、微不足道、不能改變任何事情;或像植物,一當被風吹去,便難以生長。最後,假如有人想將信仰放在星象裏,那就提醒他們,它們亦隻不過是天上萬象中的一群,由上帝所創造與統轄(25—26節)。
本章以呼喚以色列人來信靠耶和華作結束。麵對著如此壯麗、有關上帝智慧與能力的證據(28—29節),你怎能懷疑?第廿七節是引用一些哀悼的詩歌(例詩八十八14),深刻地表達出以色列人的懷疑,卻馬上被剛才提出的有關創造的論證所驅散。最後的四節特別針對疲乏與困倦的問題(這些用詞重複出現於每節之中),其答案是上帝在那些信靠他的人身上的力量與能力。拉比們以其典型的才華,將第卅一節應用於他們自己的經驗中:“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指向出埃及(參出十九4;申卅二11);“他們奔跑卻不困倦”指向在曠野漂流;而“行走卻不疲乏”指向在應許之地的生活。正是這樣的釋經法經常提醒我們,需要將這些經文移出主前第六世紀巴比倫的處境,並應用於我們身上。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感謝神寶貴的話語和神的使者分享神的話語。
一直在學習中,謝謝玉舟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