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新歌
詩篇九十六篇一至十三節
1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
2要向耶和華歌唱,稱頌他的名!
天天傳揚他的救恩!
3在列邦中述說他的榮耀!
在萬民中述說他的奇事!
4因耶和華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
他在萬神之上,當受敬畏。
5外邦的神都屬虛無;
惟獨耶和華創造諸天。
6有尊榮和威嚴在他麵前;
有能力與華美在他聖所。
7民中的萬族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
都歸給耶和華!
8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
拿供物來進入他的院宇。
9當以聖潔的(的:或譯為)妝飾敬拜耶和華;
全地要在他麵前戰抖!
10人在列邦中要說:耶和華作王!
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
他要按公正審判眾民。
11願天歡喜,願地快樂!
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
12願田和其中所有的都歡樂!
那時,林中的樹木都要在耶和華麵前歡呼。
13因為他來了,他來要審判全地。
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
按他的信實審判萬民。
上帝是使一切更新的上帝。就是這個緣故,以色列覺得逼切需要呼籲全地唱一首新歌(比較啟五9,十四3,廿一1—5)。因為上帝不單是創造者,他繼續再創造。所以每一個新的日子都要唱一首新歌。七十士譯本(舊約聖經希臘文譯本)認為這篇詩篇是以色列人被強迫在巴比倫作勞役五十年之後,給予他們的新開始,當時上帝帶領被擄的人從那地歸回。為了慶祝這件事情,詩人命令全地(一)向耶和華唱歌;(二)在列邦中還說他的救恩,他創造的愛,就是上帝給予他所拯救的人的。以色列已經知道這愛,但是世界仍然要認識這愛。(我們應該再看看上冊緒論中有關“創造的愛”的討論。)(三)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即是說:“感謝上帝,因為你是自有永有。”(四)當他們來敬拜的時候,拿供物來獻祭。在詩人的時代,“拿供物來獻祭”仍是基督徒崇拜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這一切都“在聖潔的榮美中”完成,這是欽定本所翻譯的(可能是我們所有的譯本中最好的翻譯,在9節,標準修訂本譯作聖潔的妝飾)。
這整篇詩篇可以在代上十六23—33中看到。在那裏,這篇詩篇之前,有一段很長的經文,引自詩一○五;之後又有幾節經文引自詩一○六。除此之外,第六至九節用了與詩廿九1—2所找到相類似的文字。在曆代誌中,這篇詩篇是在聖殿的公共崇拜時使用的。在那裏,我們可以得到清楚的認識,所有人都得到好的信息,這好信息的目的,是最後使所有人都可以加入讚美上帝的行列。換句話說,這篇詩篇有一個宣教的目的,為了這目的,它甚至告訴我們要說什麽話。
在第五節,我們注意到外邦的神靈被稱為elilim,是對以羅欣(Elohim)這名詞一個特別的雙關語和一種拙劣的模仿,意思是“神”。他為諸神所用的這個名詞,實在的意思是“沒有用處”。他正在說,這些神靈不能帶領你到任何地方去,他們能夠有的作為,並不比今日人們所信靠的各種不同“主義”更多,最終,這些一切都隻是人的觀念。我們又注意到,不是個別的人抱有自私的救恩觀念,認為救恩隻是從一個邪惡的世界中被拯救出來;而是很多的人一起讚美上帝。
在聖潔的華美中,這是一句可愛的句子。它可以有很多意思,看來作者是有意如此表達,因為這些古代的希伯來人喜愛用雙關語來編寫他們的詩歌。(一)我們注意到,這整篇詩篇是引自舊約聖經中二十五處地方,結束的時候是引自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那大概是在主前五一六年寫成的,目的是要創造(事實上是再創造)一套“引證經文”的聖潔妝飾,用來敬拜上帝。(二)這句子可以這樣解釋;將天上上帝神聖天使的“妝飾”抄錄在地上。(三)它又可以解釋為在我們人類的敬拜中,建立對上帝神秘的、聖潔華美的經驗,當我們如此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在此時此地發現一些在天上無比的快樂。(四)這句子也可以解釋為:要盡我們的能力來榮耀上帝,包括用最好的袍子,用最偉大的音樂,用最美麗的禮儀,用我們所能做到的最有秩序的敬拜;這時,所有來到耶和華麵前的敬拜者,都擺上了他們“最好的”(Sunday best)。(五)聖潔的妝飾(比較賽五十二7)可指一隊有能力的布道家,將上帝的好信息,帶給地上的列國。最後一點所強調的是列邦都要歡欣。大自然服事的是這人類的世界(希伯來文是tevel,10節),而不是地球(ha-arets),它將不得動搖。他們是上帝所創造的,並且當他們進入他慈愛的照顧時,他盼望再創造(recreate)他們(或譯:使他們恢複精神)。
這個好信息,包括了宣告這位與細小的以色列立約的上帝雅巍,他實在是萬有的君王,所以說耶和華作王。一方麵,他管理大自然的一切;另一方麵,他是絕對公正的眾民的審判者。大自然一定是快樂的,因為它在上帝的控製底下,否則它可能會混亂和破壞了宇宙的規律。總之,光常常按著同一個速度行走,大自然看來是找到它自己的平衡點。另一方麵,大自然的主常常使一切的事物更新——新的日子、新的星期、新的季節、新的雞蛋、新的羊羔、新的果子在樹上。一位前往新畿內亞的旅行者如此說:“沒有任何景像及得上早晨的巴布亞叢林,明亮的鸚鵡因新一天的盼望而發出它們歡欣尖叫的聲音。”
大自然在這裏,然而它不是為存在而存在。正如創一向我們所描述的,它是為人類的緣故而在這裏。還有,大自然會因為它有這角色而歡喜,因為它提供了給人居住的土地,使人有食物和衣服,然後人又能從野生叢林中創造出田地,種植他的糧食。這樣,人顯示了上帝的恩賜,就是他能生產新的事物來。他從混亂中生產秩序,從野生叢林裏開發出田園。請看書十七15和17、18,在那裏,約書亞吩咐約瑟的支派做這非常的事情,所用的動詞是創造(bara)。這個動詞可以在創一1中找到,它在舊約聖經中差不多每一處都是以上帝作為主詞的。因此,將自然界從蠻荒的狀態,重新創造變成一個平安(shalom)、和平、有秩序、完美的地方,是一項神聖的工作,是一項上帝邀請他的子民去參與的工作。
重複出現因為他來。他來這句句子的意思,就是上帝繼續會來,每一次都會創造出新的事物。假如這樣,當他以父義tsedeq審判這個人類居住的世界(我們在前麵看過tevel這個詞)的時候,他會不斷做出新的判決。而公義這個詞語有“公平正確”的意思,是上帝從他恩典中給予他子民的。因此,這個詞語便成為了在妥拉中為以色列(也是為全世界的人)所繪畫出新生活的方式。妥拉就是在“摩西五經”中我們看到的律法、啟示和教導。當上帝審判的時候,他正是獻出這偉大的東西作為一項公義的行動。但是這樣行公義嗎?肯定的,它不是一項恩典的行動。他的信實的意思,就是他的忠信,是人可以憑信心倚賴的。但是在這裏所出現的詞語是陰性的格式,所以它所指的是上帝永不失誤的忠信,在仁愛、憐憫和創造性的心靈中,在那些他曾首先付出他“公義”的人身上,這公義正是他充滿恩典和再創造的愛。
德國的哲學家洛采(Lotze)曾如此寫下:“對於當時的希伯來人來說,他們看來似一個瘋癲的民族;但當我們今日回頭看的時候,他們看來是在一個醉酒的世界中一群清醒的民眾。因為他們對上帝的審判沒有懼怕,他們可以為這審判的來臨而唱出歡樂的歌曲。”我們在賽卅五看到相同的觀念。
還有一點關於這篇詩篇的,在最初幾個基督教世紀所譯成的古拉丁譯本中,我們在第十節看到這句翻譯:“主作王在一棵樹上”,被解釋為十字架。雖然教會中有些拉丁籍的教父按字麵來看這節經文,我們必須同意,這是基督徒的一個注解。今日一些教會的支派裏,當會眾讀完一篇詩篇後,他們附加了背誦或歌唱三一榮耀頌。我們值得去問,作為一個注解,它有沒有推演得這麽深遠?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