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6月9日詩篇一三二篇

(2010-06-09 04:35:02) 下一個

為耶和華尋找住處

詩篇一三二篇一至七節

    上行之詩。

        1耶和華啊,求你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

        2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

        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

        3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

        也不上我的床榻;

        4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

        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

        5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

        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

        6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

        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

        7我們要進他的居所,

        在他腳凳前下拜。

    第一至五節。在大衛之後幾個世紀,一些不知名的人士宣稱大衛曾真正地“上行朝拜耶和華”,他曾說:直等我在國民生活的中心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現在,大約在主前五○○年左右,當第二聖殿被建成後,很多立約子民中的善良成員非常關心這座新的建築物,它應該成為耶和華的住所,好像從前所羅門的聖殿一樣。在新聖殿的建築物裏舉行的一次公開聚會中,有人藉著邀請會眾回憶大衛在五百多年前所做的事情,也邀請上帝記得這事情。在我們繼續下去之前,我們應當閱讀撒下六,提醒我們所發生的事情。當時,大衛將約櫃帶上耶路撒冷,這約櫃是從以色列長期的敵人非利士人那處取回來的。我們也應該閱讀所羅門在為第一聖殿舉行奉獻禮時所說的偉大禱文,這篇禱文可以在王上八和代下六找到。這篇詩篇與兩個重要的傳統有關,一個是上帝與大衛立約,他它要永遠成為他的父親;另一個是上帝保證要使錫安成為他在地上的居所。在閱讀這些經文之後,我們應該記著,在這篇詩篇寫成的時候,大衛的王位已無法繼承,而上帝所選擇的居所已被尼布甲尼撒毀滅,隻有剛被清理的碎石和指望。

    莎士比亞曾如此說:“頭戴皇冠的人前路殊不容易。”撒下六描述一位上帝的兒子,這段經文並沒有將大衛理想化。他是一個很容易跌倒和非常普通的人。因為他自知是這樣的人,他也知道他的子民也不能比他更好,他認識到,除非他將耶和華上帝放在國民生活的中心,他不能使他的國家走上正軌。這是他要做的事情。在第八節所提及的約櫃,是一個細小的盒子,與一個孩子的棺木的大小差不多。傳統來說,它是由摩西的日子傳流下來的(出廿五10—22),以色列在曠野四十年中,它一直陪著他們。但是關於這個約櫃,有兩件重要的事:(一)它是地上的一處,上帝用一種特別的方法與他的子民相遇。(二)這個約櫃藏有全以色列生活的道德律法——十誡。(三)在它之上,那撒拉弗翅膀的尖端,就是我們稱為“施恩座”的地方。在那處,上帝審判他的子民,而審判的結果將會是憐憫。現在,大衛盼望要為這個約櫃找一處永久的居所。

    在第三節,我們看到,當這位平凡和有罪的人將這個約櫃放置在錫安的時候,他發出了一會誓言。他所許的願看來曾被小心地保存下來。人民因這事情而尊敬他。“耶和華啊,請你記念大衛所承受的困難”,當時他爭取要從非利士那處奪回這個約櫃。他曾用了多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項任務。但是,這是值得的,因為這個約櫃象征著上帝的同在,這位上帝不單是大衛的上帝,也是他的祖先雅各的上帝。這是大能者的作為,不是大衛的作為。

    耶和華的所在地,大能者的居所。對於一位今日的印度教徒或是佛教徒來說,這句說話會使他感到驚奇!在地上找一處地方,讓永生的上帝居住?上帝不是無處不在的嗎?事實上,他不是藏於萬物之中,和每一個人之中嗎?無論是新約或是舊約聖經的作者,他們在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時候,與世界上其他宗教都不同,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我們現在所關心的是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觀念就是神學家稱舊約聖經所啟示的“獨特主義”。這不單隻在舊約聖經中,也都在新約聖經中出現,正如約一14所稱的,道成為肉身,住在找們中間(比較這篇詩篇5節的居所),那即是說,住在一個獨特的地方,一個獨特的時刻在一個獨特的人裏麵。

    第六至七節。正如今日不少的學者相信,這篇詩篇不單是宣讀出來,而是行出來,好像我們今日表演聖誕故事一樣,這兩節經文將會很適合成為副歌的歌詞,由其中一隊代表著所有出席敬拜的聖殿詩班唱出來。Lo(意思是“看”找們的表演)!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那是伯利恒的古名,是驢和繈褓的所在,它也是大衛的出生地——但是在這個時候,已沒有大衛的子孫活在那裏。路得也曾住在這裏,她是大衛的外籍祖先,上帝曾將她帶回家中,使她成為大衛的曾祖母。我們在基列耶林尋見——什麽?是約櫃嗎?因為耶林的意思是“森林”,這裏可能是指滿有樹木的山,其中亞比拿達的屋便是建在其中(撒下六3),從這地方,大衛與他的隨從者勝利地將這約櫃帶出來(撒上七12;代下一4)。我們是否在見證一種每年重複一次的宗教戲劇呢?在其中,有一樣代表著耶和華的約櫃的東西被帶上來,交與祭司,眾祭司歡欣和快樂地將它放置在上帝為它所揀選的居所之中(5節)。然而,正如我們曾說的,當尼布甲尼撒在主前五八七年毀滅耶路撒冷的時候,這個約櫃已失掉了。

上帝安息的地方

詩篇一三二篇八至十八節

        8耶和華啊,求你興起,

        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

        9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

        願你的聖民歡呼!

        10求你因你仆人大衛的緣故,

        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

        11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

        必不反覆,說:

        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

        12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

        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

        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

        13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

        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

        14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

        我要住在這裏,因為是我所願意的。

        15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

        使其中的窮人飽足。

        16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

        聖民大聲歡呼!

        17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裏發生;

        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

        18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

        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

    第八至十節。這幾節經文可能是當祭司以勝利的喜悅將“約櫃”帶進來的時候,在崇拜禮儀中采用的部分“文稿”。文稿中的字提醒在場的上帝的子民,他們慶祝的是他們雙重的玻選:上帝揀選了一個人(在這裏,他們是憑信心行事,他們隻看著將來)和一處地方。這地方就是在這裏,錫安山上。但是他們要思想這樣做的神學意義,為什麽上帝隻是揀選了一點來啟示他自己?明顯地,祭司和人民都穿起了最華美的衣裳來參加這項禮儀,甚至穿上了他們結婚的禮服,好像是上帝的“新娘”(參看何一一三)。這是上帝拯救的愛的象征,這愛現在使他子民的得以自由生活,上帝用公義或拯救的愛作為他祭司子民的衣服。但是,在整個禮儀中最受注目的,就是這些人民呼喊的說話:“雅巍啊,求你興起,與你有能力的約櫃一同進入安息之所。”在這個呼喊中,他們認識到在某方麵意義來說,上帝在約櫃之中,好像是雅各的全能者在當地出現一樣。但是約櫃已經不存在了。

    第十一至十二節,回覆。這位主禮牧師現在有一項宣告。他引用撒下七,特別強調上帝與大衛所立的約。正如我們從前看過的,立約是那合法的“外殼”,它包含了對宗教世界的一項獨特貢獻,就是上帝的hesed,標準修訂本譯作上帝的“慈愛”。而且,在那種愛中的信仰是不止息的。正如這位牧者所宣告的,上帝會將他的愛教導每一個新一代的人,甚至比上一代人所能夠明白的更多。一年複一年,藉著他的法度,上帝將新的啟示給予以色列。(參看徒八26—38)。這啟示當然包括了有關他對大衛的應許的意義,雖然現在大衛的後代已經消失了!

    第十三至十八節,上帝的選擇。第十三節用了ki來開始。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翻譯這一節經文:“(我們相信)耶和華已經揀選了錫安,使它成為他的‘家’”(參看8節)。我要住在這裏,因為是我所願意的,那即是說,在創造世界之時已計劃好了。

    上帝繼續述說這項選擇的最終目的,就是我要使其中的窮人飽足。正如主禱文同時講及物質和屬靈的糧食,在這裏上帝的應許也是如此。因為在第十六節“文稿”的這一段,我們再次看見第九節的字句,在那處,上帝的同在正是我們所需要真正的食糧。雖然約櫃已失去了,但是錫安和她的聖殿、它的禮儀和祭司仍然在那裏。

    最後,我們再一次學習上帝對大衛的揀選。這看來是何等重要的呢?在新約聖經中的撒迦利亞頌(路一68—79),我們看到引用了這詩篇的第十七節。第六十九節說:“在他仆人大衛家中,為我興起了勝利力量的拯救者。”因為所講及的角是一頭牛的角。牛是以色列人所知道最強而有力的動物(因為在這個時代,農村中實在沒有獅子和熊)。明燈(參看撒下廿一17)就是大衛本人,因為他將光賜給他的士兵(比較路一79),這與全以色列要成為世上萬國的光一樣(賽四十九6,五十五3—4)。受膏者這個詞語的第一個意思是有油傾流在頭上;其次,它表示獻身擔任一個職位,這個職位或許是君王、先知或是祭司。當然,這是希伯來彌賽亞的名稱,是給予一位將要來取代大衛之位的拯救者。希臘文是基督。所以,新約時代的教會發現在這詩篇中有上帝向他們的應許,這應許是源自撒下七,上帝在那處宣告大衛將“永遠”是他的兒子。

    他的冠冕,要在他頭上發光。這是以詩的方式描述大衛的皇權將會茂盛和生長,從花蕊發展為花朵。冠冕這個名詞,希伯來文是nezer。這個名詞很容易使一些基督徒從中看到拿撒勒鎮的名字來。然而,nezer也是大祭司所帶皇冠的名稱(出廿九6);而發光(yatsits)的意思可以是指發火光或是閃爍,好像大祭司戴在他頭巾上所帶的金牌一樣,在這塊金牌上刻有“歸耶和華為聖”等文字(出廿八36)。假若我們強調後者的意思,我們可以看見,新約聖經中希伯來書所重視的,基督就是那位大祭司,他也是君王。

    總括來說,這篇詩篇正在說,以色列的盼望並不在於大衛王這罪人某些特別敬虔的行動,而是在於在上帝雙重的應許。他在約中揀選了大衛這個人作為上帝的“兒子”(在詩人的日子,“兒子”成為將要來的彌賽亞),他又揀選了錫安這地方為他的“腳凳”。當祭司和人民一同按這詩篇的內容表演和禱告的時候,他們是將這些應許“像用聖餐禮一樣”活出來。

    最後,我們得承認這位詩人為上帝宣告了你的眾子(首先是大衛的兒子,但也包括全以色列的意思)若守我的約(12節),一切這些事情都會發生。這是因為隻有這個約向我們解釋上帝是怎樣的,它向人類啟示上帝的hesed,要求人順服所啟示的聖言,這啟示是在妥拉中賜給我們的。這個約又劃出了上帝與以色列的關係,這個關係會不斷更新(比較申五2以後),最後有永恒的結局。因此,我們有理據宣稱,我們不是擁有一個“新”約,而是一個“更新”的約。基督徒閱讀這篇詩篇時,需要嚴肅地記著這一節經文。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