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6月8日詩篇一三○篇

(2010-06-08 04:05:21) 下一個

從我深處(Ⅰ)

詩篇一三○篇一至八節

    上行之詩。

        1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

        2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

        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

        3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

        誰能站得住呢?

        4但在你有赦免之恩,

        要叫人敬畏你。

        5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

        我也仰望他的話。

        6我的心等候主,

        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

        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

        7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

        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

        8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我們給予這篇詩篇的標題是著名的拉丁文,引自第一節的幾個字——從我深處(De Profundis)。但是,詩人在這裏所指的有多深呢?幸好他沒有給予答案。正因為問題沒有作結,馬丁路德可以這樣說,這篇詩篇可能是由保羅寫的。事實上,由中世紀開始,它已被用作教會崇拜中的懺悔詩篇。

    真正的敵人當然是自己,而這個“深處”是自我中心的潛意識的深處。通常來說,人往往用上麵和下麵來思想,天堂是在“上麵”,地獄是在“下麵”。因為我們人類的個性是整個宇宙一份細小的影印本,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我們常常喜歡用相類似的言語來描述我們自己的感情。因此,我們有一天會“上到雲中”,第二天則“下到深處”。在這篇詩篇,我們與這位詩人一起,在那一個深處,他從那裏向上帝呼求,但是看來,上帝沒有聽我懇求的聲音。他感到他是深深陷入自己的憂傷之中,他感到他的聲音很難“上達”至於上帝。

    值得強調的,這篇詩篇是一首為了“上行”的詩歌,一首為了朝聖用的詩歌。這位朝聖者要在地勢上攀上耶路撒冷,正好用來幫助我們解釋這位朝聖者的靈性,正如他的身體要接近上帝。這樣看來,這種接近上帝的行動會變成一次登山的壯舉。因為他正在“地獄”之中,他正在深處,“在地底下的水”(第二條誡命)的原始混沌之中;在這不正常的世界中,他正經曆著人類生命中所有最可怕的本性。因此,他所期望的任何拯救,都在乎上帝所賜而人類不應得的恩典。沒有這恩典,在上帝麵前的存在,與世界成為這樣的存在,都是沒有可能的。這並不是一種表麵的呼喊,好像一些小信的人,突然遇到死亡的事實時,他們經常會發出這樣的呼喊:“上帝啊,假若你幫助我離開這一團糟的景況,在我餘下的一生我會尊重你。”不是的,這是從最可怕的情況下發出的呼喊,它能攻擊人的思想,甚至是最明智的人,曾勇於麵對人生的終極奧秘的人。

    這是他的呼喊:“我犯了罪。這是我自己的錯誤,這真是我自己的錯誤。我是我自己最大的仇敵。”當我們閱讀這個呼喊的時候,我們今天的反應是:“真的,我也在那裏。我知道這是說我在自己特設的地獄中打滾。我知道這位詩人所說的意思。”簡單來說,他正在描述那可畏的意識,我不能,不能做什麽事情使鍾倒行,使我避開現正纏繞著我,並且破壞我整個生命的不可饒恕的罪行。

    沒有人描述這種地獄比莎士比亞更好的了。他的麥克佩斯夫人(Lady Macbeth)驚恐地望著她殺人的手,說:“該受咒詛的汙點,離開我,我吩咐你,離開我吧!地獄是黑暗的。……這裏仍然有血腥氣味:即使用了所有阿拉伯的香水,也不能使這隻細小的手變得香一點。”當這位詩人問道: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他所表達的意識是何等的深!他須要學習——他實在知道了——上帝完全沒有“究察”罪孽當為罪孽,他之“究察”隻為了可以彰顯他恩典和饒恕的機會!

從我深處(Ⅱ)

詩篇一三○篇一至八節(續)

    跟著來的,是聖經偉大和主要的認信:但你有赦免之恩。無論是巴力、佛陀、馬克思、丟斯、丘比特(愛神),還是我出生的那個星座——這句呼喊都不是向他們任何一位神靈發出的。因為我們的上帝不是一位究察罪孽的上帝。一位究察罪孽的上帝會極度快樂地等待有人犯錯,然後用行動攻擊這些罪人,好像奧林巴斯山上的神靈所喜歡做的一樣(編按:見希臘神話)。

    聖奧古斯丁將第四節的文字寫在他躺著死去的房間的牆上。約翰衛斯理是在主日下午獲得重生的經驗。在那日的傍晚,他聽到聖保羅大教堂中詩班所唱出De Profundis頌歌的這些文字。他說:“我的心奇妙地獲得溫暖。”當然,聖奧古斯丁和約翰衛斯理知道“從地獄上升”的意思,比起這位詩人所知道的更多。這是因為他們知道基督徒的信經:“他下到陰間”。沒有一個人可以憑著自己的決心從地獄中爬出來。他們知道,上帝在基督裏曾下來,將罪人帶上來,領回家中,使他得到生命的豐盛。幾乎難以致信的事,在美國有一些教會,竟將這句說話從信經中刪除。他們這便將福音的意義削減了。肯定地說,自製的地獄是存在的。除非耶和華是救主,他下到我私下的地獄中,將我帶上來,否則他並不是那凡事都能助我的主。

    但是這位詩人呼喊說:這是我所盼望的,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我整個人)等候,我也盼望他的話,對於他的話詩一一九說出了很多偉大的事情。當某人在早上四點鍾在心愛的人臨終前,一小時又一小時地等候,或是一個人在自我厭惡和極度低沉的精神中整夜翻來覆去,他的整個人是在最低潮的時刻。在舊約聖經中,最早用來稱呼先知的名字是“看見者”(seer),當然一位看見者是一位等候的人(watchman),那就是一個專心等候、仰望、聆聽的人。有這一個可能,這位詩人已收拾起他的憂愁和自我厭惡,他也曾向其中一位聖殿的先知承認,他正“在深處”。肯定那位牧者也曾帶領他回來,再次發現在上帝那裏真正的盼望。他能夠做到,因為他可以向這位詩人顯示上帝在妥拉(Torah)中所啟示的一項偉大的“奇事”。這“奇事”是上帝不會簡單地視邪惡為邪惡,他不會單單地對邪惡表示忿怒。上帝忿怒的意識與我們不同。在我們來說,我們隻看到一個處境中的邪惡。上帝也看到這些,但是他看到這是一個流露更多恩典、饒恕,並從正在發生問題的邪惡中生發出良善的機會。上帝不會單單阻止邪惡,因為邪惡不是一樣要阻止的“東西”。邪惡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所以,上帝要將這種行為改變為一種創造性的行為。為此,他愛罪人、饒恕他、給予他與他建立團契的關係。

    再者,這位詩人現在已經找到,在耶和華那處、有(一)慈愛,無論你在天堂或是在地獄,這愛對你永不改變;(二)豐盛的救恩,字麵的意思是“多倍的救恩”,即是比地獄中人數多了很多倍。因此他問自己,他怎敢將這種奇妙的知識留給自己?所以,他告訴海外人士: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他(希伯來文是加重了語氣的)必“贖回”(不是標準修訂本的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我們必須記得,上帝已“拯救”了以色列,他拯救她脫離埃及為奴的境況,這就是拯救的象征。但是以色列已經背叛了,因此而滑下“地獄”之中(比較民十六31—33)。要帶領她離開將會是一項昂貴的事情。一筆贖金常常是昂貴的。但是上帝必定覺得這是值得的。

    聖經從沒有告訴我們上帝是誰——這是明智之舉!但是它告訴我們上帝要做什麽——多麽奇妙!在這裏,這位詩人指出了答案。他說:上帝做事乃為了我們,他常常準備和渴望聽到我們的呼求。因我們的愚昧,我們會沉迷於很多不同的地獄中,在其中,我們在那裏絕望地打滾,但他從這些地獄中贖回我們。

    仰望上帝的意思,是信任他帶領我們將來的路,而不是以我們認為生活應該怎樣的觀念來限製他。它的意思是容讓上帝來計劃將來,不像那些相信千禧年派的人,他們認為他們已準確地知道了上帝要做的是什麽,而且上帝馬上就有行動。這種肯定並不是出於聖經的盼望。再次引用格林(Gra-ham Greene)所說的話:

    假若我們生活在一個可以保證有快樂結局的世界,我們會否像用長時間去發掘它的人呢?或許這是一些聖人所做的事,他們經曆著不能完全明白的快樂——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已看到這個故事的結局,但是,他們不能嚴肅地麵對痛苦。

    但他在仰望中呼喊又如何呢?他已進人了為上帝兒女而設的自由中,這種自由是上帝用恩典給予他立約的子民的。所以,他現在能夠開始用交談的方式來反映出上帝的榮耀。他已發現古時的人所說的話的真理。這句話是:“認識上帝就是與上帝一同受苦”,這是因為上帝與我們同在,比他向我們說話還要多!這位詩人拒絕當時流行的神秘主義,這種神秘主義也是今日的世界中多種宗教的特點。假若他接納這種神秘主義,人會期望他向外伸展,最後達到與愛他靈魂的上帝聯合起來。反之,他學會了藉著禱告,將“自我”的思想關掉,用饒恕和愛的眼睛望向他人。正如一些神學家所指出,這裏沒有一幅希臘人那樣看重驕傲人性的圖畫;反之,這是真正存著謙卑的人性。因此,在上帝龐大的目的之中,甚至“地獄”也包括在內。按照這目的,他將男人和女人引領至“成人”的階段,透過上帝全麵的立約的愛,成為一個新人類。這個新人類好像上帝一樣,雖然生活在快樂中,仍然倒空自己,成為我們人類中一個成員,披上了肉體的憂慮。

    韓馬紹(Dag Hammarskjold)在他的日記中寫著:

        給我一個清潔的心——使我可以看見你

        給我一個謙卑的心——使我可以聽見你

        給我一個愛心——使我可以服事你

        給我一個信心——使我可以藏身於你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