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開
詩篇一二六篇一至六節
上行之詩。
1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
我們好像做夢的人。
2我們滿口喜笑,
滿舌歡呼的時候,
外邦中就有人說:
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3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
我們就歡喜。
4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
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
5流淚撒種的,
必歡呼收割!
6那帶種流淚出去的,
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今天我們會在重要事情的周年舉行紀念崇拜。在這裏,這群信眾也正在用歡欣和感謝的心,紀念上帝曾在主前五三八年(那年古列王征服巴比倫,並將被擄的人釋放)藉著古列的勝利,將錫安的福樂帶回來,或者更清楚地說,“重建”他的子民(譯者注:和合本直譯為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這事情到現在已發生多年了。
但是,對他們來說,他們所經曆極度的興奮,想起來並不是一件久遠的事情。這實在是一個神跡。即使在巴比倫陷落前的一個星期,誰會知道這有力量的國家會在一夜間敗亡呢,或者,有誰會想到波斯帝國的古列,可以“不廢一兵一卒”便將它的首都侵占呢?事實正是如此。(同樣的道理,為什麽上帝不能夠“不廢一兵一卒”,將這個世界從核子戰爭的恐懼中拯救出來呢?)所以,一切都好像夢一樣;我們為歡樂而呼喊。我們滿口喜笑,這一句有感染力的話,是這個世界永不會忘記的。我們應該認識到,曾看過耶路撒冷從前光榮的,隻有很少人仍然存活,因為事情已經過五十年以上了。但是耶路撒冷不隻是一座城——它是一個觀念,它是一個應許,它是上帝同在的象征。因為這個緣故,雖然被擄的人中年輕一代遠在巴比倫,但自始至終他們也接受了這樣的教導,上帝曾帶領他的子民,自亞伯拉罕的日子起,直到古列來到的時候。他這樣行,乃是要實踐他在申六7,十一19中自己的命令。因此今天當父母將他們的孩童帶來接受洗禮,我們便將教導孩童明白信仰的責任交給父母。
異教徒看到了!可能他們沒有看見真實的情況。但是以色列人確信他們確曾看見過上帝所做的事;在這裏,他們甚至將讚美以色列上帝的說話放在他們的口中!這個信仰與第二以賽亞的信仰是有同等價值的。古列王可以被稱為上帝的彌賽亞,雖然他並不知道彌賽亞是什麽(賽四十五4)。這裏的重點是:偉大的神學家的預言現在已在他們眼前應驗了,他們已真實地回到他們的家鄉,可愛的耶路撒冷城。很可惜的一件事情,標準修訂本翻譯這句外邦人的說話時漏了這點,隻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但是希伯來原文不是說為,而是說“與他們一同”。正如我們在詩一二四看到的,當上帝的子民被巴比倫的怪獸吞吃的時候,上帝與他們在一起。上帝就是在這個處境之中,將他的子民釋放出來。詩人甲了一整行的詩句來描述他們的歡樂,這一句很簡單,我們就歡喜。
在第四節,我們可以這樣說,我們來到周年崇拜之中。上帝的子民仍在困難之中。他們仍在嚐試在這古城的廢墟中重建他們的生活。所以,在紀念主前五三八年的日子中,我們聽到他們呼喊:“耶和華啊,帶領我們被擄的人回去吧!”這是很清楚的事,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想設法從巴比倫歸回故鄉。那些人可能由於已失卻了異象;在那大城市中,他們已有豐裕的經濟能力,現在,他們寧可選擇在巴比倫生活,不願與那些在錫安過著“艱苦生活”的人,分享重建的喜樂。
我們在這裏的一群人祈求豐收將會出現。明顯地,在他們群體生活中,必定曾出現一些不幸的事情,以致令他們感到挫敗。或許他們需要雨水,正如我們從該一11中看到的,這事情發生在主前五二○年左右。或許他們現正盼望迎接那些落伍的人返回“家”中,因他們改變了留在巴比倫的思想,現正回來耶路撒冷。但是無論情形如何,這位詩人堅持相信上帝會從邪惡中生出美好來,因此,在事情過後,美好的會變成雙倍的美好。上帝是有盼望的上帝,將來的一切都在他手上,在任何時間,他都能使過去的複活過來,使他忠信的子民得到恢複和新生命(比較約十二24—25,十六20;林前十五36—38)。
我們可以用一句今天很熟悉的說話來說出這篇詩篇的論點,:“耶和華和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我們記得在聖經中在最後的部分,我們看見這肯定的呼喊:“看啊,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廿一5)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