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多謝你
詩篇一一六篇一至十一節
1我愛耶和華,
因為他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
2他既向我側耳,
我一生要求告他。
3死亡的繩索纏繞我;
陰間的痛苦抓住我;
我遭遇患難愁苦。
4那時,我便求告耶和華的名,說:
耶和華啊,求你救我的靈魂!
5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
我們的上帝以憐憫為懷。
6耶和華保護愚人;
我落到卑微的地步,他救了我。
7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
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
8主啊,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
救我的眼免了流淚,
救我的腳免了跌倒。
9我要在耶和華麵前行活人之路。
10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
我受了極大的困苦。
11我曾急促地說:
人都是說謊的!
有些人認為這篇詩篇開始的時候是一封情信:“親愛的上帝,我愛你,因為你……向我側耳。你這樣行,因為你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這不是沒有可能的,盡管如此,這希伯來人如今是說:“我愛,因為雅(Yahweh)聽見了……。”
這篇詩篇可分為幾節或是幾段,它是由一些患有嚴重疾病或忍受精神崩潰的人細心寫成。無論哪一個情形,他或是她都因得到康複而滿有感恩的心。雖然我們沒有疾病,但是這篇也適用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都生活在“死因的行列”中,等待明早接受死刑。我們可能會集中佳意一種普遍、無可避免和預期的死亡;我們都害怕在某一處地方,一位極度不安的下屬打算按下那個使人致命的控製核子怪物的開關,我們憎惡和擔心這事情的發生。簡單地說,無論我們怎樣解釋這篇詩篇,它所強調的是人類在沒有盼望之中(11節)。請注意,死亡(陰間)實在表現得很活躍。詩人指出,它已伸出那像八爪魚似的觸角,要將我拉下去。無疑,他“發現”了(欽定本)患難愁苦。
第一至四節。就是當人意識到沒有盼望的時刻,我便求告耶和華的名。那即是說,我懇求他真實的同在,因為我知道透過他在聖約中給我的一切良善,他是與我同在。我的呼求是:耶和華啊,求你救我的靈魂!
第五至七節。請注意:(一)詩人真的打算禱告;(二)他期望得到一個答案;(三)他相信上帝的力量比起那緊緊地捉住他的陰間的觸角更強;(四)他盼望得到整個人的醫治。在第四節生命這一個名詞,隻是希伯來文nephesh其中一個翻譯,在古老的欽定本譯作“靈魂”(和合本同),它的意思是“我整個人、我的身體、靈魂、思想和精神”。最後,(五)他發現上帝答允他的,遠超過他所求的。
所以他繼續說:耶和華保護愚人。保護是保存、牧養的意思。“愚人”包括那些低智商的人、智力遲鈍的人、思想簡單的人、非常普通和沒有受教育的人。七十士譯本甚至用“嬰孩”來翻譯這個詞語。耶穌在太十一25好像將這兩個觀念合在一起。因此,詩人在這裏宣告一個我們必須經常緊握的事實:我們並不是因宣誓承認自己的信仰而得救。保羅說:這是由於我們自己的“工程”。例如,一個智力遲鈍的孩童怎能知道“得救”這個詞語的意思呢?詩人告訴我們:我們得救隻在乎恩。
假若我們能借用一首著名的詩歌中的詞語,我們可以這樣說:詩人有這樣一種確信在他心中,他邀請他自己的nephesh,他的“靈魂”“回家”,在耶和華的懷中安息(譯者注:和合本譯作安樂)。但我們應該注意,“安息”這一個詞語(眾數)同時也可以解作“家庭”!這是希伯來人表達“在我父家裏有很多住處”這觀念的情況,耶穌也曾如此說過。
第八至十一節。因耶和華用厚恩待你,他對他的“靈魂”,他的“自己”這樣說。這句話的字麵意思是:“耶和華將他的好處傾倒在我身上”。陰間,死亡之地,被認為是在地底下的,或是,正如我們在其他詩篇所看到的,在人類罪惡潛意識的深處。他歡欣地宣告:但是現在我已再歸回這良善的地步,我要在耶和華麵前,行活人之路。他引用詩五十六13,好像我們引用其他著名的詩歌一樣——但是他在引文中加上了一行非常個人化的句子,談及他的眼淚!
我們知道保羅深受這位詩人信心的影響,在大困苦中,他仍持守這信心,因為他在林後四13引用了第十節經文。他所說的,可能是按照他在憂傷之中留下的最細小的信心而說的。然而,他這最細小的信心不會使上帝感到困擾,因為我們知道,上帝仍然重視他的呼喊(1節)。
信靠就是順服
詩篇一一六篇十二至十九節
12我拿什麽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
13我要舉起救恩的杯,
稱揚耶和華的名。
14我要在他眾民麵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
15在耶和華眼中,
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
16耶和華啊,我真是你的仆人;
我是你的仆人,是你婢女的兒子。
你已經解開我的綁索。
17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你,
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
18 19我要在他眾民麵前,
在耶和華殿的院內,
在耶路撒冷當中,
向耶和華還我的願。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我們不會稱謝人,因為人有的隻是徒然的盼望。但是我們怎樣稱謝他呢?很可能在這個時刻,祭司會向詩人進行一些儀式,這些儀式可以將他口中的說話表達出來,那就是“上帝啊,感謝你”(參看利七11下;申十二17—18)。這位詩人可能是一個普通家庭中一位平凡的父親。今日在我們的宗教禮儀中,也會覆述第十二至十四節的文字,在參與聖餐前的邀請文中,我們會使用這些字句。
我能夠給予他什麽呢?我拿什麽報答(字麵的意思是“交還”)上帝呢?什麽都沒有!所以祭司來幫助我宣告。他說:這完全不是交還什麽的問題,這是舉起救恩的杯的問題。救恩是眾數的,所以它表示“完全的救恩”,滿載著上帝的恩典;在我還未有行動之前,上帝已在恩典中將這杯交給我,讓我來喝。(有關這個行動的來源,參看民廿八7)。我們還記得,在最後的晚餐,耶穌也首先有行動,他將杯遞給門徙,然後他們拿來喝。在妥拉(Torah)中,杯中的祭物隻準許祭司飲用。在這篇詩篇,和在最後晚餐,上帝將救恩的杯賜給所有的信徒。
在這裏的行動,與耶廿五15—29所看到的剛剛相反。在我們現代的世界中,我們今日碰杯的習俗,是要祝賀大家的健康。但是在那段經文,上帝告訴耶利米要使地上的列國喝了他們自己的咒詛。但是,在這篇詩篇,我要喝的是我自己的救恩。所以我們注意到:(甲)抗拒上帝恩典的意思是咒詛;(乙)接納上帝的恩典就是生命和喜樂;但是(丙)對於很多信心英雄來說,喝這杯的意思包括兩者,因為它是殉道的杯。這位詩人看見自己差不多已是在這個類別當中(15節)。他對上帝的呼喊因此不是“單方麵”的。更確切地說:他隻能在壓力和痛苦中讚美上帝,他忍受著,直至他呼喊的時刻。
他繼續說:我要稱揚耶和華的名。我會向環繞我的人作見證說:是耶和華救了我,我不能救自己。我會公開地說,在崇拜的時刻說,在他眾民麵前說。
在第十五至十九節,詩人“一邊想一邊向上帝說”。他記得他已在死亡的門前,他甚至被藐視,差不多成為殉道士(10—11節)。但是現在他知道上帝愛他,他不會讓他離開。但是第十五節的句子還有比這更多的意思,正如耶路撒冷譯本所翻譯的:“敬虔人的死,使雅巍會出極重的代價”。那即是說,耶和華感受到他立約群體中死亡的事情。他與那些哀傷的人一同哀傷,因為如今藉著立約的關係,他與他們同在。所以,當他們受苦的時候,他也受苦。我們可以看見這位老詩人指出一個思想,“十字架是宇宙的中心”——這一句句子在很後才出現。
接著的一些詞語,耶和華啊,反映出一種深沉和內在的呼喊。“啊”是希伯來文中一個很強烈的表達方式,因為它是用在因痛苦而來的呼喊。耶和華啊,我現在明白這就是作為一個聖人的意思了。(因為hasid這一個調描述一個完全忠於雅巍的hesed的人。)ki(我誓言)我是你忠實的仆人,直至死的日子。我是你婢女的兒子,意思是“你的嗣子,因著恩典,而不是因出生的緣故,被帶進立約的群體中”(看創十六1—11)。詩人深深感到他必須發出他的呼喊,並且誠懇地承認他的愛和對他的信仰!現在他能做什麽呢?完全是出自恩典,上帝將救恩之杯給予他,他將這杯喝盡,一點也沒有剩下,因此,杯中的酒可以流通他體內的血脈和他的思想和靈魂。隨著那偉大的思想,他可以再呼喊說:你已經解開我的綁索。
我們曾看過,陰間、死亡和地獄的權勢,已緊握著他,好像八爪魚用它可怖的觸角將人纏著,不能鬆脫(3、11節)。但上帝也為人做了同樣的事情,耶和華已勝過死亡和罪惡的權勢。
詩人再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他隻有以感謝為祭獻給你。他要在公開的場合行這事情。因此,他所說和行的,便成為了向這城市宣講的見證。“感恩”(todah)這個詞語有兩個意思,它是指:(甲)用說話來感恩,和(乙)用行動來感恩。這兩件事情是不能分開的——事實上,在希伯來文中,隻用一個詞語來包括這兩個意義!在撒下廿四24,大衛說:“我不肯用白得之物獻給耶和華。”在大衛的例子中,燔祭是貴重的。同樣,對我們來說,我們應當知道,沒有一次當基督徒聚集舉行聖餐時,不為上帝的工作而作出一點奉獻。捐獻對我們來說,可用這幾個字表達它的意義:我要向耶和華“還”我的願。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