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6月4日詩篇一一○篇

(2010-06-04 04:01:25) 下一個

在我右邊

詩篇一一○篇一至三節

    大衛的詩。

        1耶和華對我主說:

        你坐在我的右邊,

        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2耶和華必使你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

        你要在你仇敵中掌權。

        3當你掌權的日子(或譯:行軍的日子),

        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或譯:以聖潔為妝飾),

        甘心犧牲自己!

        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或譯:你少年時光耀如清晨的甘露)。

    這篇詩篇與我們曾經看過的大部分詩篇,在本質上完全不同。我們曾看過一些詩篇,將古時所發生的事情帶到作者的時期中來。這篇詩篇將古時的大衛,用來講述還未出現的將來。換句話說,詩一一○全篇所強調的是“彌賽亞”的信息。讓我們注意下列數點:

    (一)它的希伯來文是非常艱深的,所以將它的內容教條化是錯誤的。(二)在另一方麵,特別是第一節和第四節,早期基督教教會曾經教條化地使用它們。(三)在耶和華說這一句句子中的動詞,在詩篇中隻在另一處出現過一次,就是在詩卅六1。這是一個奇特的字,偉大的先知經常使用這個字,如在我們很熟悉的句子之中:“耶和華如此說”。現代的翻譯者為要表達這個字奇特之處,他們將它譯成“耶和華的聖諭”。在創廿二16有這一個字,在那處所強調的是上帝誓言的莊嚴性。明顯地,這篇詩篇的作者相信他已經得到了從上帝而來的啟地,因此,他說話的時候將自己當作是先知,與阿摩司相似。

    這篇詩篇分成三個段落。

    第一至三節,第一道聖諭。在加冕的大節期中,上帝透過祭祀先知的口向君王說話。他說:“雅巍(Yahweh)將他的話向我的主曉諭。”我的主就是這位君王。坐在我的右邊這一句句子,是古時埃及的用語,執政的法老以此表示尊重他的兒子。這兒子位於法老的右邊,表示他是他父親命令的執行人員。所以,在這裏,上帝呼召大衛(一)坐在受尊崇的位置上,(二)成為他在地上的總督。(參看代上廿九23;在王上二19,很有趣的,所羅門王將他的母親放在這受尊崇的位置上。)

    上帝繼續補充說:等我“消滅一切邪惡”,就是等我使你的仇敵作你的腳凳的意思。但這事情是怎樣發生的呢?耶和華(雅巍)會從踢安(上帝已使這城成為他自己的腳凳——詩九十九5)伸出能力的杖來。這樣,大衛便可以用右手舉起他的杖,就是他在位的象征;當然這是由於上帝使他的手能夠舉起(撒上二10)。上帝發出這個命令:要在你仇敵中掌權,但是,請我們注意,不是要在他們之“上”掌權,雖然事實上你的仇敵在你周圍。你要暗中掌權,因為我是你手的力量。

    第三節的希伯來文是很難解釋的,但是隨著第二節的命令,它的意思可能是:“開赴戰場吧,你的子民會自願歸附在你的領導下,成為神聖的軍隊(參看標準修訂本注腳)。這是一次彌賽亞的戰役,對抗邪惡的勢力。‘神聖的軍隊’本來是大衛從平民百姓中招聚而來的軍隊,但是他們現在有上帝超越的目的在他們身上,他們要完成上帝神聖的旨意。(假若好像標準修訂本所譯的:在聖山之上,所指的便是環繞聖城的山脈,軍隊將在那裏集合起來。)所以,我們有一幅美麗和充滿詩意的圖畫,當清晨的露水還留在他們的箭弓上,猶大的青年人離開他們的家園,成群結隊地湧來跟隨他們的君王。我們記得,在十三世紀時,歐洲有兒童十字軍,他們也是由有理想的少年人所組成的。明顯地,這篇詩篇不是為一個已變成軟弱的;而寫的。它是為強壯的青年人而寫的,他們要追隨他們有力量的青年領袖,參與他偉大和神聖的戰役。

    可十二36引用這篇詩篇的第一節,表示耶穌明白它是用作描述他自己的生命和使命。我們毋須太過執著耶穌所用的典型“拉比”式辯論法;既然;是這篇詩篇的作者,他說“我的主”當然是另有其人(當然是耶穌他自己!)。聽了這話的人;當然會好像一些良善的;人一樣,他們明白他的意思;耶穌,他是以色列人彌賽亞式的新“君王”。假若他們清楚明白這篇詩篇的意思,他們會意識到,他們要回應耶穌的呼召,叫他們“慷慨地奉獻自己”,成為他軍隊中的成員。

永遠的祭司

詩篇一一○篇四至七節

        4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

        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5在你右邊的主,

       當他發怒的日子,必打傷列王。

        6他要在列邦中刑罰惡人,

        屍首就遍滿各處;

        他要在許多國中打破仇敵的頭。

        7他要喝路旁的河水,

        因此必抬起頭來。

    第四節,第二道聖諭。在被擄之前,君王有時候也會擔任“大祭司”。所以,這篇詩篇將祭司這個稱號給予執政的君王(參看撒下六14),這曆史是正確的。但是上帝稱他為永遠的祭司。要明白這個稱號,我們必須返回出十九6所描寫他們得到聖約的時候,上帝的子民整體被上帝稱為祭司的國度。因此,我們現在可以將這兩道聖諭放在一起,我們會發現這位擁有大隊勇士的君王,他是上帝與世上列邦的中保。我們回想但七27的說話:“(祭司)的國度……必賜給至高者的聖民,他們的國度是永遠的。”所以,我們也要注意,第二道聖諭與第一道聖諭一樣,都是絕對神聖的聖諭。耶和華起了誓,決不俊悔,說:“你是永遠的祭司。”當然,假若我們以為所講的那人會不斷地不斷地擔當祭司的工作,那是很愚蠢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上帝他自己是永遠的,所以這位君王的祭司和他的承繼者,將會成為永恒上帝的祭司,隻有他們能傳講上帝永恒的計劃。

    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或許更正確地說:“正如我們在麥基洗德的例子中看到的”。這位奇異的人物隻在創十四17—20出現過一次。在那處,我們看到(甲)他是至高上帝的祭司,至高上帝這個名號後來成為了以色列上帝的名號(例如詩四十六4)。(乙)他是撒冷的王,後來成為耶路撒冷的名字。(丙)雖然他自己不是上帝的子民,這位獨特的祭司王祝福了這些子民的“父親”,就是亞伯拉罕。因此,他成為了上帝和從亞伯拉罕而出的全以色列民族的中保。(丁)他的名字,麥基洗德,按字麵的意思是“公義者是我的王”,即是後來的“公義的王”的意思。

    正如這篇詩篇所說的,有這些名號的一個人,將他與管治耶路撒冷的大衛式的君王結合在一起;或者初期的基督徒後來看他就是耶穌基督的“預表”或是預象,這並不是值得奇怪的事。在希伯來書第七章,他也被稱為“和平(salem/shalom)之君”。那一章聖經強調他先於舊約利未族的祭司;甚至選民的第一位祖先亞伯拉罕,也曾俯伏在他麵前,向他獻上十分之一,並且接受他的祝福。那章聖經繼續描述耶穌是唯一的理想和永恒的大祭司,願意為全人類獻上完全的祭。

    第五至七節,聖戰。耶和華的日子是舊約時代一個被普遍接納的觀念。我們回想,“日子”代表  了上帝特別的“時刻”,他會采取行動拯救他們——這是普通人所盼望的。這好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等待大規模進攻的日子。但是阿摩司說:“不是這樣。”耶和華的日子黑暗沒有光明(摩五18)。事實上,它是指審判的日子。隻有透過審判,救恩才能臨到這個世界。我們可以用黑暗來形容審判的事情。這種思想一直延至新約之中。例如,在救恩來到世界之前,上帝宣告要審判世界,同樣,當主複活之前,在十字架旁的人發現他們被神秘的黑暗所包圍(可十五33)。在阿摩司書中,我們又注意到大衛的帳幕“重新出現”的事,隻發生在將要來臨的審判之後(摩九11)。再者,以色列人從巴比倫的“墳墓”中“複活”過來的事(結卅七1—14),隻有在審判臨到上帝的子民身上之後,即是在尼布甲尼撒毀滅了那城和那城的人民之後才會發生。

   這篇詩篇提及的審判日子是一個戰爭的日子,在這一日,作為戰士的上帝,萬軍之耶和華將會勝過邪惡的勢力。惟有這樣,他才會從災難中帶來全新的生命和普世的救恩。在徒四24—28,彼得和約翰一同宣告在基督裏上帝對猶太權貴施行審判的意思,他們使用了一些來自類似“皇室詩篇”(詩二)的文字。但是,因為施洗約翰活躍於主耶穌被釘十架之前,他隻知道假若舊約聖經要應驗的話,這一切事情將要發生在耶穌身上(太三10)。

    在你右邊的主。這與第一節那位祭司的君王坐在耶和華的右邊形成一個美妙的對比。很明顯,我們明白彌賽亞君王的任何行動都是上帝的行動。這行動是要應付麵前邪惡敵對的力量,使這些力量服從他的計劃。在啟六,上帝將力量給予敵人。無論在舊約聖經或是新約聖經,沒有一處指出點燃戰爭的事情不是從上帝(和羔羊)而來的;因此,在啟示錄中,甚至混沌也可被理解為羔羊忿怒的結果。毫無疑問,我們的詩篇所處理的事情,和啟示錄所顯示出相類似的“畫像神學”,都應該伴以天上讚美的歌聲。所以說,詩一一○篇是第二聖殿的讚美詩歌的一部分。

    第七節可能是指基甸至高的信心,因他相信在他要麵對的戰爭中獲勝的是上帝,而不是他三百人的細小軍隊(士七19—22)。這事的發生,不是由於他信靠自己,而是由於他信靠上帝,所以上帝抬起他的頭來。在那些日子,俯伏在一位東方的君王麵前哀求的人是滿有恐懼和戰兢的。但是假若君王認為可以接納哀求者的請求,他會彎下身來,將他的手放在這可憐人的臉下,並將他的頭抬起來。這篇詩篇說:上帝也會如此,證明他祭司的君王的信心是完全正確的(最終的意義參看林前十五25—27)。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