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2:1 | 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 撒冷。 |
2:2 |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己螈、超乎諸山、高 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
2:3 |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 山、奔雅各 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 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 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 |
2:4 | 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 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 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 |
2:5 | 雅各家阿、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 |
2:6 | 耶和華、你離棄了你百姓雅各家、是因他們充滿了 東方的風俗、作觀兆的、像非利士人一樣、並與外 邦人擊掌。 |
2:7 | 他們的國滿了金銀、財寶也無窮。他們的地滿了馬 匹、車輛也無數。 |
2:8 | 他們的地滿了偶像。他們跪拜自己手所造的、就是 自己指頭所作的。 |
2:9 | 卑賤人屈膝、尊貴人下跪。所以不可饒恕他們。 |
2:10 | 你當進入岩穴、藏在土中、躲避耶和華的驚嚇、 和他威嚴的榮光。 |
2:11 | 到那日、眼目高傲的必降為卑、性情狂傲的都必屈膝 。惟獨耶和華被尊崇。 |
2:12 | 必有萬軍耶和華降罰的一個日子、要臨到驕傲狂妄的 、一切自高的都必降為卑。 |
2:13 | 又臨到利巴嫩高大的香柏樹、、和巴珊的橡樹。 |
2:14 | 又臨到一切高山的峻嶺。 |
2:15 | 又臨到高台、、和堅固城牆。 |
2:16 | 又臨到他施的船隻、並一切可愛的美物。 |
2:17 | 驕傲的必屈膝、狂妄的必降卑。在那日、惟獨耶和華 被尊崇。 |
2:18 | 偶像必全然廢棄。 |
2:19 | 耶和華興起使地大震動的時候、人就進入石洞、進入 土穴、躲避耶和華的驚嚇、、和他威嚴的榮光。 |
2:20 | 到那日、人必將為拜而造的金偶像、銀偶像、拋給田 鼠、和蝙蝠。 |
2:21 | 到耶和華興起使地大震動的時候、人好進入磐石洞中 、和岩石穴裏、躲避耶和華的驚嚇、、和他威嚴的榮 光。 |
2:22 | 你們休要倚靠世人、他鼻孔裏不過有氣息。他在一切 事上可算什麽呢。 訓誨必出於錫安 以賽亞書二章一至五節 1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 路撒冷。 2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 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3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 “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 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 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 撒冷。” 4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 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 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 5雅各家啊,來吧! 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 在第一章的序言之後,第二章便以更短於一章一節 的標題作開始,並且十分便利地引進了本書的第一個 大分段,就是一連串“論到猶太和耶路撒冷”的審判信 息(2—12章)。除了二章一節的標題之外,還有許 多其他的跡象,顯明這段收錄的經文是經過編纂而成 ,產生了獨特的結構與意義。這段經文是以錫安的盼 望詩作為開始(二2—5)與結束(十二1—6),以 樂觀的角度來理解以賽亞信息的憂鬱內容。這個結構 又包含了三個美麗的盼望預言。“到那日,耶和華發 生的苗,必華美尊榮”(四2—6),“在黑暗中走的百 姓,看見了大光”(九2—7),以及“從耶西的本必發 一條”(十一1—9)。無論這些和其他充滿盼望的話 是否出自以賽亞——少數可能是本段經文的編排方式 卻令以賽亞這位第八世紀審判的先知,轉變成了一位 充滿盼望的先知,為新約與早期基督教提供了許多關 於救恩的思想素材。 先知所“得”(譯注:呂氏譯本作“見了”)的“默示” (譯注:呂氏譯本作“話”)充分突出了“耶和華的默示 (話)”一詞的獨特意義,同時也使我們注意到先知異 象般的經驗。彌迦書與哈巴穀書也載有相同的引言。 以賽亞在聖殿看見的異象(六章),很可能不是他唯 一“看見主”的經驗,我們或許可以用一些現代的字句來 翻譯這節:“這是顯明給先知的神聖真理……”。究竟這 過程是如何發生,我們不得而知,雖然第六章給了我 們一些線索,這句卻陳明了先知的話是建基於一些真 實的屬靈經驗,因此他們所說的是由上帝所默示及吩 咐,是祭司、文士或哲士(參耶八8—10,十八18)所 不能比擬的。 第二至五節是另一首“忠信的城”的詩(參看一21—2 6),是聖經中最為人熟悉的經文之一,或許我們可以 用一句話來代表這段經文:“看哪,在末後的日子,耶 和華的山必堅立!”同樣的話也收錄在另一些主前第八 世紀先知的預言中(彌四1—4)。該段經文描述世界 再沒有戰爭,百姓“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 (4節)。這種大同世界的情景,自然吸引了許多政 治與宗教運動家、和平主義者、貴格會信徒、反核運 動者和其他人的注意力。但希奇的是在許多暗喻及引 用此詩的經文中,卻有一首是可怖地模仿這詩,來論 及末後的哈米吉多頓之役: “要將犁頭打成刀劍, 將鐮刀打成戈矛,軟弱的要說,我有勇力。” ( 珥三10) 但這首詩不單是一個普通的異象,它的內容主要是關 於耶路撒冷,而每一代流散的猶太人都嚐試從這些話中 尋找啟迪。一八八二年,在俄國的卡爾可夫(Kharkov) 成立了最早一個猶太複國主義的組織,目的是希望可以 重回耶路撒冷,他們取名為BILU,此字是來自第五節希 伯來文的字首:“雅各家阿,來罷,我們……行走”(Bet Yaakou Lekhu Wenelekha)。但他們的盼望卻因著一九 四八年後的政治發展而未能逢其所願,因為除了“耶和華 的言語”沒有出於耶路撒冷(3節),以色列反成了卓越 軍事技術的代號,這情形是更接近約珥的預言,而不是 以賽亞。當猶太人與基督徒努力從現今的失敗中,透視 “在末後的日子”,公義與和平將最終成就於列國之中。 這段經文對他們卻成了一個尖銳深刻的諷刺。 “末後的日子”可以說是“在未來不確定的時間”。這 是以色列先知預言中最常見的用語:耶利米的兩個攻 擊外邦的預言是以此作結(四十八47;四十九39); 以西結著名有關瑪各地歌革的預言(結卅八16)也是 一例。到了新約時代,這句話又附上了新的意思:就 是“到了末日”,對許多猶太人來說,包括新約聖經的 作者及早期的基督徒,這句話是指向上帝國的逼近。 這是另一個例子說明舊約的預言如何從原來的古以色 列轉移,而再由信仰的群體應用到自己的經驗中。 “耶和華的殿”是耶路撒冷的聖殿,由所羅門興建, 被尼布甲尼撒所毀,在哈該與撒迦利亞的日子重建, 最後在公元七十年被羅馬人所毀。全殿所在的山名為 摩利亞山(王下三1),而根據創世記廿二章,這是 以撒被捆紮的地方。“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完全與 實際地勢無關。正如每個到過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 聖殿的山略高於在南邊的俄斐勒山,大衛的城便建於 那山上(代下廿七3;卅三14),而聖殿山卻被一個高 出許多的山環團團圍著(包括了橄攬山)。預言是借 用了一個關於極高山嶽的古代神話,像希臘的奧林匹 克山,或克裏特島的愛達山,或甚至是西乃這個被稱 為天與地的交接點。詩篇四十八篇便包含了此神話與“ 錫安傳統”連結的例子。 在此段經文中,耶路撒冷要高插雲霄,一方麵是為了 給地上萬民留下地方,另一方麵是為了使所有在地上的 人都可看得見。在約翰福音三章十四節也有相同的意思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 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 許多經文都對將來有一天萬民將接受上帝的話抱有一線 希望。根據但以理書,甚至摧毀耶路撒冷的尼布甲尼撒王 都會悔改敬拜上帝(但四34—37)。波斯王古列也承認耶 和華這位天上之上帝的權柄(代下卅六23)。瑪拉基書一章 十一節將這觀念推至更廣:“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我 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在各處,人必奉我的名燒香。”
這段經文沒有仔細闡釋第三節的“訓誨”與“耶和華的言語 ”,也沒有說明將透過什麽製度來實施。這段經文沒有提及 任何的君王、祭司、先知或士師(其他可參九1—7,十一 1—5與四十二1—4)。簡單來說,這裏是指現在要用刀劍 來了結爭端,但在末後的日子,卻會由和平的仲裁來解決 ;現在人花時間與精神來研習戰術,但將來他們卻會好像 所羅門王一樣(王上三章),窮自己的智慧心思來在地上 成就和平與公義。 第五節是附加在本詩之後,呼召以色列人行他們的道, 而彌迦書卻有不同的結語: “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 ……” (彌四4) 與彌迦書不同,以賽亞書明顯地想引導讀者自然地進到下 一段的經文,就是一連串對“雅各家”的嚴厲批判,直斥他 們的貪婪、狂妄、拜偶像、虛偽與不義。這裏呼籲上帝的百 姓記起他的路(3節),並且活出他們的使命,成為“外邦 人的光”,這會在第四十二章再作討論的。
人自甘卑下 以賽亞書二章六至廿二節 6耶和華,你離棄了你百姓雅各家, 是因他們充滿了東方的風俗, 作觀兆的,像非利士人一樣,並與外邦人 擊掌。 7他們的國滿了金銀,財寶也無窮; 他們的地滿了馬匹,車輛也無數。 8他們的地滿了偶像; 他們跪拜自己手所造的,就是自己指頭所 作的。 9卑賤人屈膝;尊貴人下跪;所以不可饒恕 他們。 10你當進入岩穴,藏在土中, 躲避耶和華的驚嚇和他威嚴的榮光。 11到那日,眼目高傲的必降為卑; 性情狂傲的都必屈膝;惟獨耶和華被尊崇。 12必有萬軍耶和華降罰的一個日子,要臨到 驕傲狂妄的; 一切自高的都必降為卑; 13又臨到利巴嫩高大的香柏樹和巴珊的橡樹; 14又臨到一切高山的峻嶺; 15又臨到高台和堅固城牆; 16又臨到他施的船隻並一切可愛的美物。 17驕傲的必屈膝;狂妄的必降卑。 在那日,惟獨耶和華被尊崇; 18偶像必全然廢棄。 19耶和華興起,使地大震動的時候,人就進 入石洞,進入土穴, 躲避耶和華的驚嚇和他威嚴的榮光。 20到那日,人必將為拜而造的金偶像、銀偶 像拋給田鼠和蝙蝠。 21到耶和華興起,使地大震動的時候, 人好進入磐石洞中和岩石穴裏, 躲避耶和華的驚嚇和他威嚴的榮光。 22你們休要倚靠世人,他鼻孔裏不過有氣息; 他在一切事上可算什麽呢? 我們從以賽亞書第二至十二章先知以盼望的異 象作為導言(參二1),現在進到三個連續的審判信 息(二6至四1;五1—30;九8至十34)。正如第一 章或阿摩司書三至六章,這些經文清楚地提供了許 多關於主前第八世紀的生活情況。我們要緊記這隻 是一方麵的看法,而且是經過了先知的渲染,及他 們嚴厲的道德與宗教立場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研 究這些經文在道德與宗教上的含義,而不是視之為 古以色列社會曆史的資料來源。不論這些經文的細 節是怎樣有趣,我們都應盡量在古代曆史和透過其 極豐富與多姿多采的形式所表達的永恒真理之間, 保持二者的平衡。 第一分段(二6至四1)包含了五個獨立單元, 首四個是以希伯來文ki(標準修訂本作“因為” )作起首(二6;12,三1,8),最後一個則以 “耶和華說”(三16)作引言,這些信息的形式 與內容十分多樣化,有時先知直接向上帝說話( 6節),有時在說話中提及耶和華(12—19節) ,有時是耶和華自己在說話(三4,12,14,15 )。內中主題從偶像崇拜到賣弄風情,狂妄自大 到廣行不義,這些都以極其豐富、多采的形像與 字句來表達。 上帝在人間沒有地位,這是第一個對猶大地的 信息之主題(6—8節)。他們被自己的勝利所衝昏 ,忘記了“隻有耶和華才配得榮耀”,這是貫穿以 賽亞書的主旨(例卅一1)。這裏所抨擊的不是第六 節所提及的職業,而是一般的異族的影響,危害上 帝與子民的獨特關係。“風俗”一詞根本沒有出現 在原來的希伯來文中,而聖經也沒有別處提及非利 士人觀兆的風俗。“東方”是指外來的觀念與外國 的輸入,而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則代表了那些被 掃羅與大衛驅逐離開以色列的外族。 “與外邦人擊掌”即是“與外邦人建立盟約” ,希伯來文的原意是“到處都是外邦人的子女”, 正如新英譯本的翻譯。這段經文可能受了尼希米時 代所發生的事件影響,當時尼希米及被擄歸回的群 體領袖正四麵受敵,掙紮求存,而立法禁止與外族 人通婚正成了頭痛的問題(尼十三23—27)。正如 第七節中所載的金、銀、馬匹與車輛,到處都有許 多外邦人圍繞著,這樣的事本身並沒有什麽不對之 處,我們不需要視為種族主義的表現,而真正危險 之處是當人著迷於新觀念、新語言、新事物與新發 明,便會忘記上帝。第八節便表明了這種意思,人 可以跪拜自己的財物及成就,而沒有了上帝,這是 不可饒恕的(9節)。 “你當進入岩穴……”聽來好像預言原本的核 心,其餘的經文便是環繞發展而成。絕無逃生之路; 審判是無可避兔,另一位第八世紀的先知也說出了 十分類似的話: “他們雖然把透陰間, 我的手必取出他們……” (摩九2—4) “耶和華的驚嚇”與“威嚴的榮光”的意思是十 分明顯。不過,當時亞述大軍已是蠢蠢欲動,可能已 開始攻擊猶大國的北方鄰國,“耶和華的驚嚇”可能 因此而帶有一種特別可怖的聯想。 第十一節讀來像一句箴言:箴言十六章五節與十八 節是一些相近的例子。但“到那日”這句把本節經文牢 牢地置於“耶和華的日子”的傳統中。阿摩司書五章十 八節是這關鍵性觀念的最早例子: “想望耶和華日子來到的,有禍了。 ……那日黑暗沒有光明。” 很可能以賽亞十分熟悉阿摩司的話,他肯定是取材於 同一傳統,而一大部分的以賽亞的預言是以“到那日”為 背景的(二20;三7,18;四1—2;五30;七18,20, 23等)。這大概是源出於古代的節期,百姓以“耶和華為 王”(詩九十三篇)這類格式的話來表達他們的盼望。而 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特別是阿摩司,卻驚訝於這種禮儀 的偽善,因為朝拜者本身就是滿身罪行,“耶和華的日子 ”將會是他們,而不是他們仇敵被擊敗的日子。後來對“ 審判的日子”的描述,也是取材於同一的傳統,但卻把上 帝的介入延遲至末世,這點我們已在討論“末後的日子” (二2)一詞時提示了。 第十二至十六節是十分典型對惡人的描述,在此惡人 是指那些百高與傲慢的人。作者靈巧地將峻嶺、堅城與華 艇的影像留在我們的腦海中,而這些都是靜待“在那日” 毀滅的。這些都使我們想像到地震、山崩、圍城或風暴, 無論如何,這些嚇人的象征都是無法逃避的。利巴嫩與巴 珊位於以色列的北邊,以森林馳名。“他施的船隻”在約 拿的故事中(拿一3)是代表一些遠程越洋的大船,可以到 達西班牙海岸的他施(參廿三1)。有人嚐試把這裏描述的 地理,解釋為指著從北方而來的敵人舉兵經過利巴嫩,越 過撒瑪利亞的山脈,來到紅海與以他拉,就是於該世紀初 由烏西雅王所發展的港口(王下十四22)。撒迦利亞書十 一章一至三節也呈現了相同的圖畫。不過目前我們不需費 心來尋求仔細的對照,這首詩明顯地要我們留心圍繞著我 們的那些美麗與巨大的“偶像”,並且記著這些偶像都是 過眼雲煙,不能與萬軍之耶和華的榮耀與榮美相比。 本段經文的最後一段對人的本質與野心作出許多發人 深省的評語。人在可悲的悔改行動中,拚命拋掉他們所珍 惜的“金偶像、銀偶像”,要藉此逃避耶和華的怒氣,但 卻為時已晚。田鼠與蝙蝠居於黑暗及廢墟之中,“耶和華 的日子,不是黑暗沒有光明麽?不是幽暗毫無光輝麽?” (摩五20)。“你們要遠離世人”(22節),可譯作“不 要再倚靠世人”(編注:正是中文和合本的譯法)。在人 的狂妄、物質主義與世俗主義的背景下,人還能有什麽優 點,值得我們來相信人及其成就呢?
|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