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來聽
詩篇六十六篇一至七節
一篇詩歌,交與伶長。
1全地都當向上帝歡呼,
2歌頌他名的榮耀,用讚美的言語,將他的榮耀發明。
3當對上帝說:你的作為何等可畏,因你的大能仇敵要投降你。
4全地要敬拜你,歌頌你,要歌頌你的名。拉細
5你們來看上帝所行的,他向世人所作之事,是可畏的。
6他將海變成幹地,眾民步行過河;我們在那裏因他歡喜。
7他用權能治理萬民,直到永遠。他的眼睛鑒察列邦,悖逆的人不可自高。拉細
本詩有何等強烈的“福音性”意義呢!聖殿的牧者首先說話。他不但邀請已相信的以色列民,也邀請全地向上帝發出歡欣的聲音。明顯地,人,受造之物,不應將他對上帝的讚美鎖在心內。他的讚美有宣教的意義。呼喊可以成為對邪惡勢力一種攻擊的形式。好像一隊籃球隊能用才智,在比賽開始前,用高大的毛利人嚇怕對方隊伍。我們發現它用在約書亞攻占耶利哥(書六20)的事件上。歌頌(或更有好效果的,用樂器伴奏)他名的榮耀。正如詩人繼續說:我們會看見,上帝的榮耀與他的能力相同。這是保羅在他致羅馬人的信中所用的等式。我們曾看過,上帝的名是他本體的實質。
當然,我們不會和不可能知道上帝的本質。“沒有人可以看見上帝,而可以活下去。”但是我們能知道和能夠看見上帝所作的是什麽。他所作的事是可畏的,因為它們是由他所完成的,一切的權能都是屬於他的。敵對他的人會發現他敵對他們。所以他們假裝順服,或投降你。不過願意向他順服的人則歡喜在他麵前“用他們的臉伏地跪拜”。我們應該注意最後的一個動詞,因為希伯來文有幾個字解作敬拜。此處所描述的是直至今天回教徒禱告時所用的身體方式。他張開禱告的席在地上,跪在上麵,然後用他的前額接觸麵前的地。但是,無論是猶太人或基督徒,都不是用這種方式,可能由於在寒冷和潮濕的歐洲,有更容易的方式來跪拜!當時間過去,情況便會如此,人(甲)站著禱告,或(乙)跪在地上——但不是在跪墊上或一個軟度適中的坐墊上,像今日普遍人會作的,或是(丙)繼續坐在椅上或長凳上。以上三種情形持續至今。當然,對上帝來說,身體的方式並不是重要。龐大的邀請最後用敲打鈸樂為結束,方式用細拉這一詞表示出來。
你們來看上帝所行的,並不是“你們來並且讓我們辯論上帝的存在”。我們記得新約聖經中那生下來便瞎眼的人一句簡單的呼喊:“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見了”(約九25)。上帝所做的事是引發敬畏的,可畏的。他將海變成幹地。以色列民記得逃離埃及的事,眾民徒步過河。他們記得渡過約但河的事(書四23)。但是,在神學上而言,這裏河的意思也可以是混沌的水,好像疾病和死亡所顯示的權勢。直至今日,我們在詩歌中仍持守著這觀念:“還有一條河,那就是約但河,還要渡過一條河”,意思當然是死亡的河。
在那些有危機的曆史時刻中,我們因他歡喜——請記著,還沒有看見他,沒有辯論他的存在,因為我們都看見上帝所作的事。所以現在我們能有下列三個階段的信心:(甲)我們能宣告,上帝用權能治理;(乙)上帝永遠治理;我們能宣告(丙)上帝治理萬民。因此,詩人警告說,你這背叛他治權的人——小心!
訓練仆人
詩篇第六十六篇八至十二節
8萬民哪,你們當稱頌我們的上帝,使人得聽讚美他的聲音。
9他使我們的性命存活,也不叫我們的腳搖動。
10上帝阿,你曾試驗我們,熬煉我們,如熬煉銀子一樣。
11你使我們進入網羅,把重擔放在我們的身上。
12你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
這好信息是為全人類的。詩人邀請異教徒稱頌或將他們的手放在我們(以色列民)上帝的頭上(我們看過這行動字麵的意思,看詩六十三4)。那是對異教徒奇異的邀請!他繼續說:上帝使我們(以色列)的性命存活——為什麽?他不叫我們的腳動搖——為什麽?然而以色列民知道為什麽,他們已知道答案了。詩人在這裏隻需要作少許的提示,因為他已在門麵提出了答案。
接續的三節經文描述了經過河流的意思,就是受上帝的試驗和熬煉。在此處我們必須記得偉大先知所說的熟悉言語,即我們在本詩中看過兩次的,上帝是可畏的。因此先知們敢一再的宣告,“我們的上帝是烈火”(例如申四24;賽十17;卅三14等)。基於此,上帝從火之中向人說詁,因為他自己就是火(出三2;廿四17;申四12等)。無怪後來的世代用火焰來描述地獄,因為“落在永生上帝的手裏,真是可怕的(來十31所說的)”,這位上帝,他的作為是可怕的。
然而火有另一麵的意思。一塊金屬必須經過火爐,熔解了,才能提煉得更好,然後再被做成新的形狀。在它未經過火煉之前,雖然它仍然混有雜質,但是它乃是一塊珍貴的礦產品,而在其中的雜質必須被燒去(看伯廿三10;賽一25;亞十三9;瑪三2—3)。在這一切之中,“福音”的內容是宣告上帝也經曆火燃和與他的子民一同經過洪水(倒如賽四十三2),一個容易記憶的比喻(但三)向我們顯明這事實。有可能這比喻是在被擄至巴比倫後幾個世紀時寫成的,目的是用來解釋本段經文,和其他如以賽亞書四十三章一至二節的經文。假若這個比喻不能給我們“好消息”,還有那樣能夠呢?然後,這段經文以你卻使我們到(不是“差遣我們出去”,而是你自己“引領我們出去”)豐富滿足之境況(參看標準修訂本第十二節注腳)。最後的一句包括了我們在詩篇廿三篇所找到的觀念,在該處裏我們見到“我的福杯滿溢”一句,因為這杯已載滿了,不能容納更多了,就好像一塊海綿已經漲滿了,它已“滿足”了(這是希伯來文的意思);因此,一個人完全的滿足了,並且已準備好事奉上帝。
得救的兩個步驟
詩篇六十六篇十三至二十節
13我要用燔祭進你的殿,向你還我的願。
14就是在急難時我嘴唇所發的,口中所許的。
15我要把肥牛作燔祭,將公羊的香祭獻給你,又把公牛和山羊獻上。拉細
16凡敬畏上帝的人,你們都來聽,我要述說他為我所行的事。
17我曾用口求告他,我的舌頭,也稱他為高。
18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
19但上帝實在聽見了,他側耳聽了我禱告的聲音。
20上帝是應當稱頌的!他並沒有推卻我的禱告,也沒有叫他的慈愛離開我。
這裏我們必須注意本詩表達了有深度的聖經神學。因此,開始時讓我們回想以前遇過的yesha(陽性格式)和yeshuah(陰性格式)這兩個字。不幸地,標準修訂本都以“救恩”來翻譯這兩個字(看緒論)。Yesha說明上帝為拯救我們所作的事,正如我們發現詩人在前麵所考慮的。上帝曾釋放他們,拯救他們,救贖他們,帶領他們離開奴隸的境況,進入豐富的生活(第十二節),即是,進到流奶與蜜之地。同樣地,今日我們能“知道”上帝為我們所作的是什麽事,他拯救我們脫離邪惡的力量,無論這些是貪婪,或是欲念,或是酒精或毒品,—或隻是生命的空虛;他又賜給我們在他的寬闊國度中一個位置。因此我們“知道”yesha的意思。然而,在我們上麵所引用的經文,以賽亞書四十三章一至四節,—先知更清楚說明救恩的事情,因為在那裏上帝拯救以色列民和宣告她成為他的子民後,他仍繼續向她說話,用的是親愛的說話:“你們是我的……我愛你們”。這是因為上帝救贖的活動,在他yesha的行動,尚未完成。例如,我們沒有一個人膽敢宣告“我已被拯救”,然後再與此事無關。我們必須進到“拯救”他人的行動,必須進到上帝救贖計劃的第二步,直至我們能如此行,我們才能拯救自己。在聖經中,一個已被“救贖”的人,是隻有當他或她已接納整個愛和仁慈的新生活,而生活是上帝自己基本本質的反映。我們記得,在耶穌對彼得說“你是我的門徒”後,他繼續用這些話向他挑戰:“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看太十38—39,十六24—25)。
保羅在羅馬書中解釋這篇詩所指的事。在最初的十一章中,他解釋yesha的意思,上帝救恩的意思是,它從他白白的恩典中臨到我們。直至那點,他已說明了上帝計劃的第一步。然而他開始第十二章時,用所以這個詞,然後帶領我們,他的讀者,去發現第二步的基本本質。第二步是用舊約的字yeshuah來描述,說明上帝賜給一個人能力,他現在已被“拯救”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然後可以奉獻他的身體當作活祭。因為獻祭是上帝所揀選的方式來改變這個世界,詩人和基督徒也必須分擔這行動。在利未記中,寫下獻祭的神學並不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保羅把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對普通人的意思詳細說出來,它的意義是需要怎樣付出,需要照顧他人,帶著敵人的唾沫而沒有複仇的行動等等。“新造的人”要學習生活在上帝的國,在那裏,重點不在於從一件事件進到另一事件,而是在於從邪惡生出良善,憎恨生出慈愛這事實,也惟靠那常在上帝心中的十字架的幫助(何十8—9)。當我們跟從上帝的命令,我們發現他常常與他的仆人同在,這仆人被裝備去服侍世界;因此,當我們必須背起十字架,便發現上帝與我們分擔背負這十字架。本詩中講及的純金屬與“上帝國”相似,隻有當上帝使我們進入網羅(第11節),並且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這國才會出現。
因為上帝與“我”一同經過火煉,“我”認為對他所作感恩的回應,沒有一樣奉獻是極重代價他也帶領我們進入豐宣之地,在那地方我的福杯滿溢。
第十六至二十節。在這篇詩較前之處,我們聽到“來看上帝所行的”(第5節)。現在我們遇到這兩個字:“來聽……”。教會常常需要牧養。有些人受了訓練,常常用口裏的言語來解釋上帝所行的。然而這裏的講者是他自己的解釋者——我要迷說他為我所行的事,事實上,是述及他如何與我一同經過火煉。
約翰本仁(John Eunyan)在獄中,寫了他著名的書豐盛的恩典,他將這幾個字傳講給我們後世的人。肯定地屬於全人類的他知道一切有關苦難的火。我的舌頭,也稱他為高,即是說,我預備著我的故事,準備告訴任何要聆聽我的人。當我心裏注重罪孳,主必不聽;但是,他側耳聽了我禱告的聲音。
上帝是應當稱頌的,雖然我自己留意到罪惡在我心中(雖然我被救贖,我仍是一個罪人),他選擇了不推卻我的禱告,也不叫他的慈愛離開我。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