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攪亂”
詩篇五十五篇一至十四節
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1上帝阿,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不要隱藏不聽我的懇求。
2求你側耳聽我,應允我。我哀歡不安,發聲唉哼。
3都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因為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發怒氣逼迫我。
4我心在我裏麵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我身。
5恐懼戰兢歸到我身,驚恐漫過了我。
6我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
7我必遠遊,宿在曠野。拉細
8我必速速逃到避所,脫離狂風暴雨。
9主阿,求你吞滅他們,變亂他們的舌頭,因為我在城中見了強暴爭競的事。
10他們在城牆上晝夜繞行,在城內也有罪孽和奸惡。
11邪惡在其中,欺壓和詭詐不離街市。
12原來不是仇敵辱罵我,若是仇敵,還可忍耐。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大,若是恨我的人,就必躲避他。
13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己的朋友。
14我們素常彼此談論,以為甘甜,我們與群眾在上帝的殿中同行。
這篇詩有很多地方需要解釋,因為它是由不安的心深處所引發的。雖然隻有少數人繼續活在這種情緒下,我們任何人在某些時刻都曾經曆一種可怕的空虛。這經驗被稱為“靈魂的黑夜”。德文有一個字描述此情況,就是Angst,它比英文字憂慮有更多的意思。本詩教導我們(標題是訓誨詩naskil,一首教導的詩),假若我們想逃避地獄,我們隻有轉向上帝,詩人補充說,隻有上帝會垂聽和回答!這篇詩告訴我們,為什麽有些時候上帝看來沒有回答。當然,罪惡不是一種純粹的哲學觀念;罪惡成為實質的行動,它可以在那些將自己變成與上帝子民為敵的人身上找到,簡單的原因是上帝的子民尋求向人表達上帝的恩典和愛慈。罪惡是人的行動。新英文聖經將這意思很清楚的表達出來;它的第三節翻譯是:“我因我敵人的呼喊,惡人的尖聲吵鬧而驚惶失措。”
所有的人都懼怕死亡(第4節)。那不能避免的命運,可能突然襲擊我,尤其是假若是“敵人”——在不知不覺中傾覆在我們身上。有人說,在今日我們的醫院,很多精神病,通常是沒有十分詳細研究和麵對過,它們的基本原因是基於Angst的經曆。任何一類人也可能會受這種苦難。它最後甚至可能引致自殺。約伯知道它(伯廿一6);以賽亞也知道它(賽廿一3—4);當猶大的百姓最後知道他們摯愛的首都將要陷落的事實時,以西結看見它環繞著他(結七18)。
人類逃避困難的本性是自然的事(第6節)。當人大聲地如此宣告時就顯示出來:“為什麽上帝容許這些事情發生呢?”他們如此說,因為他們並不接受這事實,就是他們住在一個好的和邪惡的一同並存的世界,而如耶穌說,上帝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因為上帝的國在兩者創造性的張力間發展和生長。從這張力中逃避出來,和從那張力的生活中尋找安息,詩人甚至會樂意落在曠野中。最低限度,那裏沒有張力,隻有消極的事情,沒有狂風暴雨。事實上,詩人表達了我們,他的兒女,對他在世上創造的目的和計劃的一種可怕的誤解。一位愚蠢的青年人曾對偉大的哲學家多馬斯卡理爾(Thomas Carlyle)說:“我接納這宇宙。”卡埂爾回答說:“好,先生,你最好是這樣。”
一首美麗的詩,其中“一隻白鴿的雙翼……”等句子,在多個世紀中吸引著男與女,但是我們得注意,隻有那些信心小的人會重複這些句子,例如,詩人拜倫爵士(Lord Byron),他常受到低潮的侵擾。不幸的,今日這一代的青年人正在尋求“停止這個世界——我盼望得到解脫”,或者選擇離開他們稱為徒勞無功的事,和尋求過簡單的生活。他們沒有留意,除非他們對社會的醫療服務,汙水處理,交通和其他事情的費用作出貢獻,否則他們沒有權柄在他們需要時使用它們;他們也沒有認識到,信實的人的故意停留在無功的競賽,目的是要貢獻他們一分力量,達成群體的好處。
真的,一個人可以用失望的態度來看社會的疾病(第9節)。“上帝造鄉村,人造城市”,內中充滿由於無知、貪婪和自私所引起深刻的社會問題,正如詩人所說的,特別是在街市中。假若我們乞求上帝破壞龐大的城市,如耶加達,加爾各答,東京,拉各斯和洛杉磯,這是我們內心處於低潮的一種情況。詩人說:“主,求你變亂他們的舌頭”。正好像今日自義的人的呼喊:“用馬鞭抽打他們!”他說,貪婪和流汗的勞工永遠不會從城市的商業生活中消失。
作者甚至提及有關人格的問題。不單是街市(假若你喜歡的話,如華爾街),或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製度,被罪惡所迷惑;他宣告說,社會的製度是由人所支撐的,他們是“我個人的朋友和敬拜的同伴”,所以這是“Et tu,Brute”的情況(凱撒大帝第三場,第一幕,第七十七行)。這些被稱為朋友的,現在因我對製度產生疑問,或因今日我們所說的“攪亂”了,認為我是愚蠢的人。悲哀地,他歎息說:“沒有人再愛我了。”結果,跟著來的是完全和可怕地違背上帝的旨意。
將你的重擔交給主
詩篇五十五篇十五至廿三節
15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的下入陰間,因為他們的住處,他們的心中,都是邪惡。
16至於我,我要求告上帝,耶和華必拯救我。
17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歎,他也必聽我的聲音。
18他救贖我命脫離攻擊我的人,使我得享平安,因為與我相爭的人甚多。
19那沒有更變,不敬畏上帝的人,從太古常存的上帝,必聽見而苦待他。
20他背了約,伸手攻擊與他和好的人。
21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卻懷著爭戰。他的話比油柔和,其實是拔出來的刀。
22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
23上帝阿,你必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流人血行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你。
自我為中心和具有影響力的人,他們被社會改革者,環境保護者,有思想的經濟家所反對,因為他們對社會有破壞性。現在詩人乞求上帝,不是要與他們對峙,而是要毀滅他們!同樣,今日有些人也隻會作詩人所作的事——“射擊他們!”;“帶來嚴厲的審判!”事實上,詩人表露出靈魂的雙重悲劇:
(一)他盼望自己有雙翼,能逃避世界上的問題。但是,
(二)假若他有能力,他會希望排除這些困擾的製造者,趕他們進入地獄。
至於我!在自義的情緒下,作者宣告說:“至於我,不像那些惡人,我要求告上帝。所以我知道耶和華必拯救我。”因此他繼續以自義的禱告敲打上帝的門,早晨,午間和晚上,有信心上帝會帶他脫離攻擊我的人,我生活中的張力,事實上,人必須生活在這些張力中。他提醒我們那似是而非的嬰兒歌曲“自吹自擂的細小積克”(Little Jack Horner)。那個令人反感的小孩,“將手指放進去,拿出糖果來”,並且說:“我是一位好孩子”。詩人繼續說:上帝必聽我的禱告,並且苦待他們,因為他們永不改變(看標準修訂本第十九節注腳),他們也不敬畏上帝,因為邪惡已成為他們第二個本質。
現在他指出他一個特別不忠的朋友,雖然在希伯來原文中沒出現朋友這個詞。舊約中“立約”有兩種用途。(甲)當永生上帝與罪惡的以色列民建立一個特別的關係時,這是西乃的約,它是由恩典而來的。(乙)還有一種平等的約,好像大衛和約拿單;或今日夫妻所立的約。這裏所指的立約是第二種意思。那位曾許誓的朋友,已改變成為虛假的人。
第廿二至廿三節,副歌。
(一)這篇詩的第一部分描述作者不安的情緒。
(二)第二部分描述城市的罪惡。
(三)第三部分指向詩人的朋友。
(四)第四部分以“至於我,我要求告上帝……”這偉大自義作為開始。
(五)第五部分再次描述那個不忠於與詩人所立之約的人。在那處,詩突然停下來。
(六)但是現在編者準備了一個答案,回答上述痛苦的情形,讓會眾來唱。最後,我們遇到了一個有價值的信心宣告。
把你的“命運”(標準修訂本第廿二節注腳)卻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那是(甲)在引號內的字第一個可能的意思。上帝永遠不會準許與他建立正確關係的人憂愁。上帝視你為你自己,滿有報仇心理和一切。我們的命運是要在世界上其中一處生活,那是上帝決定安置我們的地方。但是無論在何處,那裏必有狂風暴雨所帶來的張力,它是在上帝的地上生命的部分和片段。
但是(乙)這少有和特別的字有第二個可能的意思。它可指那些你擁有的才幹,你可運用它們服務世界。假若你能這樣作,則“他必喂養你”,這是我們解釋下麵的動詞的意思。但是(丙)這句子可以非常簡單的解釋如下:“他愛你,他會照顧你。”
假若我們要明白這句子,必須告訴上帝一切有關我們生命中的事,一切的問題,張力、痛苦和憂愁。讓他為你們背負重擔,他能如此行(看被前五7)。然後,請記著(保羅在羅十二19所說的),報應是上帝的權利,不是你的。讓他來處理惡人。
最後,在最後一節,我們回到第十六節的“至於我”。但是,這次我們發現它直接指向相反的方向。但我要倚靠你。這篇詩可貴的結束,一個能真正回答在信心的生命中一個最大障礙的答案。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