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詩:上帝的救恩
撒母耳記下廿二章一至二十節
1當耶和華救大衛脫離一切仇敵和掃羅之手的日子,他向耶和華念這詩,2說:
“耶和華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
3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
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是我的避難所;
我的救主阿,你是救我脫離強暴的。
4我要求告當讚美的耶和華,這樣,我必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
5曾有死亡的波浪環繞我;匪類的急流,使我驚懼;
6陰間的繩索纏繞我;死亡的網羅臨到我。
7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上帝呼求;
他從殿中聽見了我的聲音,我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8那時因他發怒,地就搖撼戰抖,天的根基也震動搖撼。
9從他鼻孔冒煙上騰,從他口中發火焚燒;連炭也著了。
10他就使天下垂,親自降臨;有黑雲在他腳下。
11他坐著基路伯飛行,在風的翅膀上顯現。
12他以黑暗、和聚集的水,天空的厚雲,為為他四圍的行宮。
13因他麵前的光輝,炭都著了。
14耶和華從天上打雷;至高者發出聲音。
15他射出箭來,使仇敵四散;發出閃電,使他們擾亂。
16耶和華的斥責一發,鼻孔的氣一出,
海底就出現,大地的根基也顯露。
17他從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
18他救我脫離我的勁敵,和那些恨我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強盛。
19我遭遇災難的日子,他們來攻擊我;但耶和華是我的倚靠。
20他又領我到寬闊之處;他救拔我,因他喜悅我。”
到目前為止,撒母耳記都是提及大衛為戰士和君王;隻有偶爾提到他也是音樂家(撒上十六18)和詩人(撒下一17—27)。然而,大衛作戰士和君王的成就,今天對我們不大有直接的關係;我們記得他的名字,隻是因他是詩人,故此當大衛的故事差不多結束時,這位曆史學家很適當地讓我們看見大衛詩集中的樣本。這一章的長詩篇,也同時可以在詩篇十八篇中找到。
這首詩是感謝上帝的讚美詩,大部分都是一般的稱謝,隻有最後的一節(51節),是大衛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這裏像其他的詩篇一樣,它的語言很形像化,因此可以應用在各種的情況下,包括表達和承認上帝的幫助。在內文的第一節中,它承認上帝在以色列境內和境外,拯救大衛脫離他的仇敵,並且感謝上帝,因他保存他的性命毫無損傷。
正如詩人所看見,真正的仇敵,乃是死亡,在第五節描述它是巨大的波浪;第六節則說死亡好像獵人(編注:獵人才用繩索和網羅);二十節的寬闊之處卻恰好是對比,腳下一處幹地和寬闊的範圍,可以避過獵人的陷阱。大衛即將行完人生路程時,能夠平靜地回顧他早期危險的日子,現在可以肯定所有的事對自己皆有益;但他沒誇耀自己的英勇或才幹,反而謙卑地回顧他以前怎樣向上帝求助(7節),並且得到充足的供應。這一章最長的一個段落乃是八至十六節,它生動地及象征地描繪上帝怎樣回應大衛的呼求。這幅圖畫建立在耶和華乃是雷和風的上帝的觀念——一種古代世界很熟悉的觀念。在以色列境內,這位神是眾神中獨一的真神。以色列的上帝是高過其他的風神;他有能力,並且很有效,例如迦南人相信的巴力,說它是風神能支配雷電這種最恐怖的自然力量。但上帝遠超過風神,他也支配人、國家和曆史,並成為大衛及以色列的好處。這裏提醒以色列,當國家忍受強大的仇敵,像亞述和巴比倫羞辱的時候,上帝有看得見的能力。當我們傾向崇拜那些核能、人口膨脹、經濟實力和強盛國家,在它們麵前發抖,把他們視為神的時候,我們也要記得這位慈悲上帝的能力。 大衛聲稱上帝喜悅他(20節),這不是驕橫傲慢,而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喜樂和美妙的源頭,正好像一個戀人斷言他的伴侶很愛他一樣;他的伴侶的關懷和愛心,乃是真實的和可觸摸的,這是不可否認的。
王者之詩:上帝的信實
撒母耳記下廿二章廿一至五十一節
21“耶和華按著我的公義報答我,按著我手中的清潔賞賜我。
22因為我遵守了耶和華的道,未曾作惡離開我的上帝。
23他的一切典章,常在我麵前;他的律例,我也未曾離棄。
24我在他麵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遠離我的罪孽。
25所以耶和華按我的公義,按我在他眼前的清潔,賞賜我。
26慈愛的人,你以慈愛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
27清潔的人,你以清潔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彎曲待他。
28困苦的百姓,你必拯救;但你的眼目,察看高傲的人,使他降卑。
29耶和華阿,你是我的燈;耶和華必照我的黑暗。
30我藉著你衝入敵軍,藉著我的上帝跳過牆垣。
31至於上帝,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華的話,是煉淨的;
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們的盾牌。
32除了耶和華,誰是上帝呢?除了我們的上帝,誰是磐石呢?
33上帝是我堅固的保障;他引導完全人行他的路。
34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處安穩。
35他教導我的手,能以爭戰,甚至我的膀臂能開銅弓。
36你把你的救恩給我作盾牌;你的溫和使我為大。
37你使我腳下的地步寬闊;我的腳未曾滑跌。
38我追趕我的仇敵,滅絕了他們;未滅以先,我沒有歸回。
39我滅絕了他們,打傷了他們,使他們不能起來;他們都倒在我的腳下。
40因為你曾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能爭戰;
你也使那起來攻擊我的,都服在我以下。
41你又使我的仇敵,在我麵前轉背跳跑,叫我能以剪除那恨我的人。
42他們仰望,卻無人拯救,就是呼求耶和華,他也不應允。
43我搗碎他們,如同地上的灰塵;踐踏他們四散在地,如同街上的泥土。
44你救我脫離我百姓的爭競,保護我作列國的元首;
我素不認識的民,必事奉我。
45外邦人要投降我,一聽見我的名聲,就必順從我。
46外邦人要衰殘,戰戰兢兢的出他們的營寨。
47耶和華是活神;願我的磐石,被人稱頌;
願上帝,那拯救我的磐石,被人尊崇。
48這位上帝就是那為我伸冤,使眾民服在我以下的。
49你救我脫離仇敵,又把我舉起,高過那些起來攻擊我的;你救我脫離強暴的人。
50耶和華阿,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謝你,歌頌你的名。
51耶和華賜極大的救恩給他所立的王,
施慈愛給他的受膏者,就是給大衛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
這首詩篇,因上帝對君王及國家的美善繼續讚美他。這段經文有兩方麵令現代讀者易於困惑。第一方麵在廿一至廿五節,表麵上好像驕傲,聲稱沒有犯罪;另一方麵是在這幾節經文內,注視仇敵的失敗,並且心滿意足地幸災樂禍。然而,全首詩篇一定要從以色列與上帝有立約關係的角度去讀。這國家在西乃山與上帝立下嚴肅的約(看出十九1—6);以色列必須聽從及執行他所頒布給他們的所有律法,並且上帝也承擔照顧他的百姓,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並且拯救它脫離所有的政治敵人。
從這種信仰背景,大衛看見雙方都遵守合約中的條款。在廿一至廿五節中也不是聲明他個人的聖潔,隻是證實他作王,已經盡力維護約的法律,並且帶領國家謙卑地順從。上帝這一方麵,他會負責應驗他古時的應許。經過多年軟弱的政治,掙紮地對抗一個又一個的敵人,以色列必定驚訝感到,她已變成該地區最強大的國家,支配著一個細小的國度。他的回應乃是歡欣地向上帝感恩——事實上是謙卑的記號,而不是幸災樂禍;為以色列的興起和為非利士的失敗而歡欣,這是很一般的方式;如果以色列變成目中無人,詩人也承認在他興起以前,一樣會先使他降卑。
這首詩主要是國家和君王,感謝上帝的信實;但在大衛默想中,他意識到他幾方麵的性格,其中有些屬性,與以色列鄰國所敬拜的神隻,有很大的不同:
(甲)他從不無緣無故行動。
(乙)他的行動乃是完全公平和適當的。
(丙)他的應許值得信靠。
(丁)當有需要時,他賜下亮光和幫助給他的仆人。
(戊)他是活的上帝(47節),有些以色列鄰國相信的神是死的,猶如漫長幹燥夏天 的農物之神。相反,以色列的上帝時常積極和活力充沛地關懷他的百姓,回應他們的需要和祈禱,“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是一樣。”
既有這位上帝,大衛在詩篇結束時,可以滿有信心地前瞻未來,以色列不一定時常得勝(事實上,她不久便再度軟弱起來)。但她時常有上帝顯示他不變的愛——最好翻譯為“忠誠的愛”——賜給國家的領袖一年強似一年。世界會改變,政治局麵臨起伏不定,但上帝永遠不變。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