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詩經學習(七十二)

(2010-04-12 17:05:24) 下一個
詩經·王風·采葛

題解

情人相思之詞。一說朋友相念。

原文

彼采葛兮,①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②
  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③
  彼采艾兮,④
  一日不見,
  如三歲兮!

譯文

那個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整月長啊。
  那個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秋季長啊。
  那個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周年長啊。

注釋

三月:指三個月
  三秋:通常一秋為一年,後又有專指秋三月的用法。這裏三秋長於三月,短於三年,義同三季,九個月。
  三歲:指三年.  

賞析

賞析一:
  《采葛》抒寫熱戀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與戀人相見的強烈感。詩仍然主要是重疊的複遝形式,“采葛”、“采蕭”、“采艾“都是勞動的生活,但思念的情感的卻一層比一層更深,從“三月”到“三秋”、“三歲”。誇張卻不失真,非如此說,不足以抒發內心的情感。
  賞析二:
  詩中提到三種采集對象,在《詩經》其他篇目中也出現過,《周南·葛覃》敘述女性家奴割取加工葛,用來織布的情況。《王風·葛羸》以葛藤起興,引出流浪漢的不幸。《小雅·蓼蕭》以蕭起興,歌頌貴族君子。《大雅·生民》敘述進行祭祀的場麵時寫道:“取蕭祭用旨,取羝以較。”把蕭和牛羊脂腸一起焚燒,發出濃烈的香氣。詩中出現的植物都是常見的采集對象,給人親切感。
  作者抒發對所愛女子的眷戀,展示的是物理時間和心理時間的巨大差距。由於思念深切,所以一日如三月、三秋、三歲,采用的也是盤升排列的方式。《鄭風·子衿》也有“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詩句。
  蕭、艾在《詩經》中都是作為正麵物象出現的,到了《離騷》中,蕭、艾則成為負麵的對象:“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此次蕭艾也。”蕭、艾是常見植物,因此,屈原對它們進行貶抑,用以突出香草的可貴,和《詩經》對蕭、艾的肯定呈相反的審美取向。

學習材料來自網絡,敬請賜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