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三月四日 聖經約書亞記十章

(2010-03-04 03:33:53) 下一個

日頭停留不動

約書亞記十章一至十五節

    1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見約書亞奪了艾城,盡行毀滅;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又聽見基遍的居民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住在他們中間,2就甚懼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3所以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打發人去見希伯侖王何鹹,耶末王毗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4求你們上來幫助我,我們好攻打基遍,因為他們與約書亞    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5於是五個亞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和伊磯倫王大家聚集,率領他們的眾軍上去,對著基遍安營,攻打基遍。

    6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仆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7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了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8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裏,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麵前站立得住。”9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裏。10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麵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的殺敗他們,追趕他們在伯和侖的上坡路,擊殺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11他們在以色列人麵前逃跑,正在伯和侖下坡的時候,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在他們身上(冰雹原文作石頭),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

    12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阿,你要停在基遍;月亮阿,你要止在亞雅侖穀。”

    13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麽?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14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

        15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有關“約但河西住山地、高原,並對著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帶的諸王”,采取聯合行動對抗約書亞與以色列的事(九1—2),聖經上沒有進一步的詳細資料。這類全體總動員的統一行動似乎難以置信。可能這隻是一個強烈的聲明而已。從歐洲社會取得有關中東危機的宣言,或者從美國全國性組織取得有關福克蘭群島的宣言,都相當容易;但是取得聯合行動卻是另一回事。這個聲明促使基遍人設詭計,他們的詭計收效,再加上從耶利哥和艾城來的報告,便產生一個較有限製及較有決定性的行動。

    第十章首次報導進入猶大的國土采取行動的情形,第一節又是聖經中第一次明確提及耶路撒冷。它與鄰近的城邑一樣,不僅是一個城邑,還有圍繞在它周圍,與它關係密切的村落與土地。它也可能與基遍為鄰,因此基遍對新來者的投誠立刻對它造成威脅。五個聯盟之中的耶末和伊磯倫,隻在本章和十五章有關猶大國土的記載中提及。希伯侖在耶路撒冷之前成為大衛的首都,位於山地高處,是猶大的中心點,有關的經文可溯源於亞伯拉罕買下這塊地來埋葬妻子(創廿三章)。拉吉後來成為猶大國第二城鎮而出名,位於希伯侖與海岸之間的山地村落邊緣。

    一般人都認為,耶路撒冷也在亞伯拉罕的傳說中露出頭角,那時候撒冷王麥基洗德——至高上帝的祭司——帶著餅和酒和祝福,對他的勝利表示敬意(創十四18—20)。類似的情形也見於約書亞記中的亞多尼洗德王,令以色列與耶路撒冷之間的連係更顯得真實。希伯來文 tsedeq一詞,出現在耶路撒冷其他的重要名字中,例如祭司撒督和國王西底家。

    形容基通與以色列立約後的身分所用的句子(十1)“在他們中間”,也用來形容妓女喇合的家人(六25);他們都住在以色列人之中。這是對他們的外交身分最初而且最重要的描述。耶路撒冷與它的盟國都很恐懼,因為從耶利哥經艾城進入基遍四個城邑的軍隊,技巧地將這個國家分切為二。根據記載,他們是集合大軍,來進攻基遍的。

    有關經文編纂的許多問題,現仍未有答案。以色列人看來總是回到吉甲營地。基遍人打發人向新稱霸的地主要求保護:“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這是惟一出現在約書亞記中的要求。士師記裏會有更多談及解放、救贖及拯救的經文。在約書亞記裏,應許之地以武力方式移交新主人,卻很少談及防守不易的問題;而約書亞從吉甲帶來大軍,他的英勇過人正像他的名字(“救主”)所示。

    約書亞對這緊急的請求作了回應。接下去的經文是上帝給他的鼓勵:“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裏;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麵前站立得住。”約書亞接獲基遍的請求之後是否求問過上帝?上帝是否在任何請求之先即對約書亞表示支持?或立刻表示他事實上站在主動地位——將敵人交在他手中?約書亞漏夜出發,突然來到他們那裏。但在第十節的記載是上帝使他們被擊殺、被追趕、被擊敗的。造成這場災殃的是從天而降的冰雹(11節),殺死的人比被以色列人所殺的還多。

    第十二至十四節像是加插的資料,讀起來有點像附錄,但所報導的絕非無關痛癢,倒像是另一個不同的敘述。在十一節裏,上帝所用的武器是冰雹:十二至十四節日月停止運行,這件事可能合乎情理,因降大冰雹令天空烏黑。有時灰蒙蒙的天空,令太陽顯得黯然無光,很像月亮。另一個說法是在這些傳統的背後可能存在著日蝕的自然因素。白天裏,由於太陽變得黯淡無光,加上日蝕是很少見的自然現象,在世界各地造成惶恐與痛苦的事件時有所聞。這種痛苦和驚懼的心理常令毫無科學知識的古代人類將日蝕的時間長度誇大了。

    然而,最好還是回到前麵所提的建議最為安全,即是我們在這裏處理另一種上帝的行動,如果筆者認為聖經所提的另一種紀念上帝在基遍行動的構思是對的,這一個步驟就更值得推薦了。以賽亞提出警告(廿八21)說,上帝曾經在毗拉心山和基遍穀證實了他的權力,且兩次都是為了他的子民而做;但他也能轉過來懲罰他們。毗拉心是指大衛行軍計劃中的一次事件(撒下五章)。另有約書亞記十章將基遍人包括在聖經的軍事曆史裏,有關以賽亞書廿八章廿一節的趣事是這個希伯來動詞在標準修訂本譯為“憤怒”,更嚴格的意思是“戰抖”或“震動”。上帝幹涉基遍的第三形象是以地震出現。

    冰雹、殺滅、日蝕、地震,其中三樣都是紀念上帝全力參與基遍之役。第十四節末了部分這樣總結:“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經過了耶利哥事件之後,這第二次事件說明了上帝直接參加戰爭當然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與某一神廟有關。

掃蕩南方殘敵

約書亞記十章十六至四十三節

    16那五王逃跑,藏在瑪基大洞裏。17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在瑪基大洞裏。”18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輥到洞口,派人看守。19你們卻不可耽延,要追趕你們的仇敵,擊殺他們盡後邊的人,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因為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裏。”20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殺敗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其中剩下的人都進了堅固的城。21眾百姓就安然回瑪基大營中,到約書亞那裏,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

    22約書亞說:“打開洞口,將那五王從洞裏帶出來,領到我麵前。”23眾人就這樣行,將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和伊磯倫王從洞裏帶出來,領到約書亞麵前。24帶出那五王到約書亞麵前的時候,約書亞就召了以色列眾人來,對那些和他同去的軍長說:“你們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他們就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25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26隨後約書亞將這五王殺死,掛在五棵樹上,他們就在樹上直掛到晚上。27日頭要落的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丟在他們藏過的洞裏,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

    28當日約書亞奪了瑪基大,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和王,將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瑪基大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

    29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30耶和華將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裏。約書亞攻打這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立拿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

    31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往拉吉去,對著拉吉安營,攻打這城。32耶和華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裏。第二天約書亞就奪了拉吉,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日,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

    33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就把他和他的民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

    34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往伊磯倫去,對著伊磯倫安營,攻打這城。35當日就奪了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那日約書亞將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

    36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上希伯侖去,攻打這城,37就奪了希伯侖和屬希伯侖的諸城邑,用刀將城中的人與王,並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是照他向伊磯倫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

    38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打這城,39就奪了底璧和底璧的城邑,又擒獲底璧的王,用刀將這些城中的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從前待希伯侖和立拿與立拿王一樣。

    40這樣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沒有留下一個,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所吩咐的。41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42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為以色列爭戰。43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我們直接又回到講更多的軍事曆史中,南方聯盟的眾首領也領導爭戰.無疑的是本著領袖所抱持的原則:為戰爭而活著。在此順便一提的是對十五及四十三節的相同句子不必加以理會。此經卷的古譯本省略了這種相同的句子;而第十五節特別表明了打斷了從基遍來的騷動,到它的三重後果的連續行動。

(一)

    至於將五王羞恥地擠進山洞裏的這種情形,約書亞的原意隻是一種“遏阻行動”。他目前最關心的是徹底摧毀敵人的力量,特別是阻止他們回到他們自己的城邑。標準修訂英譯本的第二十節讀起來顯得古怪——如果敵人全部被殺滅了又那裏有剩下的人逃走呢?這裏的希伯來文字意含糊不清。但筆者有一種印象,即以色列人打完仗後立刻完成一切任務,然後,他們回到瑪基大營地他們的領袖那裏。他們“安然”(21節)回營——或者更直譯“在平安裏”;那份平安是那麽完全無缺的,竟“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

(二)

    然後約書亞可以轉移注意力到洞中五王的身上了。他鼓勵屬下的首長和百姓去虐待五王,為的是幫助他們除去對當地居民的懼怕心理。為此他重複了上帝在開始時對他的囑咐(一6)——“你當剛強壯膽”。侮辱五王可能還有其他出自故意的安排。本卷的開始耶和華也應許賜給約書亞“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這裏還有關於權力與統治的特別有力的“儀式”。約書亞記這幾章的主題,可能是說耶和華把迦南的產業移交給以色列,其中包括了用武力逐出他們之前的居民。但還有一個副主題是王權的實施完全不適當。有關每一位國王的命運總與百姓的不幸遭遇牽連在一起,而對這細節的重視又是那樣的一絲不拘,即使沒有詳加解釋,也必定有其重要性。五王彼虐待後被殺死,掛在五棵樹上,像艾城的王一樣,在日落之時加以埋葬。他們隱藏的山洞成為他們的墳墓,正如艾城一樣。寫約書亞記的時候,埋葬在山洞裏已是古代留下的傳統。

(三)

    基遍之戰的報導現在進入第三階段(28—39節)。總之,輪流逐一攻打五個聯盟城邑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瑪基大接近五王躲藏的地點,最先被攻下,它的王遭遇了耶利哥王一樣的命運(雖然在第六章實際上沒有描述過這命運)。同樣情形發生在距離不遠的立拿。跟著,約書亞轉攻其他三個聯盟城邑。拉吉在兩天之內攻陷,城中的人全部死於刀下,連前來幫助的基色軍隊及基色王荷蘭也全被擊殺(奇怪的是本書的末了部分.十六10仍發現有僅存的基色人)。伊磯倫與希伯侖沒有外力的幫助,失守自然更容易了。約書亞與以色列民眾於是回到底璧,它也遭遇同樣的歹運。攻取希伯侖之後攻取底璧並不希奇。它們又成雙成對的在十五13—19的故事中出現。令留心的讀者奇怪的是已在第十章(3節)留意到底璧的名字。這裏的底璧是聯盟城邑伊磯倫之王。

    最令人稱奇的是耶路撒冷,它較其他提及過的城邑更靠近基遍及吉甲,又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是聯盟組織的第一個發動者,卻隻字不提。它避過了集體征伐,也沒有分擔到國王的歹運。事實上它是四十至四十一節全部被殺滅中惟一不算在內的例外,從這兩節經文我們知道約書亞占領了後期猶大的全部土地,包括它的山坡地區及納吉曠野的南部,從基通本土南麵以至基底斯南部,此地迄今仍然接近埃及與以色列的前線。

    約書亞所以能夠在一次軍事行動中攻下全部小城邑,第四十二節將這件事很自然地歸功於神力之助。但這一節說上帝為以色列爭戰較屬於宗教性的,不是像十二至十四節那樣虔敬地見證他的戲劇化的助力。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