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與約拿單
撒母耳記上二十章一至廿三節
1大衛從拉瑪的拿約逃跑,來到約拿單那裏,對他說:“我作了什麽?有什麽罪孽呢?在你父親麵前犯了什麽罪,他竟尋索我的性命呢?”2約拿單回答說:“斷然不是,你必不至死,我父作事,無論大小,沒有不叫我知道的,怎樣獨有這事隱瞞我呢?決不如此。”3大衛又起誓說:“你父親準知我在你眼前蒙思,他心裏說,不如不叫約拿單知道,恐怕他愁煩。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麵前起誓,我離死不過一步。”4約拿單對大衛說:“你心裏所求的,我必為你成就。”5大衛對約拿單說:“明日是初一,我當與王同席,求你容我去藏在田野,直到第三日晚上。6你父親若見我不在席上,你就說:‘大衛切求我許他回本城伯利恒;因為他全家在那裏獻年祭。’7你父親若說好,仆人就平安了;他若發怒,你就知道他決意要害我。8求你施恩與仆人,因你在耶和華麵前曾與仆人結盟;我若有罪,不如你自己殺我,何必將我交給你父親呢?”9約拿單說:“斷無此事,我若知道我父親決意害你,我豈不告訴你呢?”10大衛對約拿單說:“你父親若用厲言回答你,誰來告訴我呢?”11約拿單對大衛說:“你且往田野去。”二人就往田野去了。
12約拿單對大衛說:“願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為證。明日約在這時候,或第三日,我探我父親的意思,若向你有好意,我豈不打發人告訴你麽?13我父親若有意害你,我不告訴你,使你平平安安的走,願耶和華重重降罰與我;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如同從前與我父親同在一樣。14你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不但我活著的時候,免我死亡;15就是我死後,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你也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16於是約拿單與大衛家結盟說:“願耶和華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17約拿單因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
18約拿單對他說:“明日是初一,你的座位空設,人必理會你不在那裏。19你等三日,就要速速下去,到你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在以色磐石那裏等候。20我要向磐石旁邊射三箭,如同射箭靶一樣。21我要打發童子說,去把箭找來。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後頭,把箭拿來;你就可以回來。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平安無事。22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前頭,你就要去,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23至於我今日所說的話,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直到永遠。”
經過在十九章,掃羅赤裸裸地表現,他對大衛有謀殺的仇恨後,令人驚奇是約拿單竟然毫不知情(2節),很明顯他以為他進行的調解(十九1—7)是起作用的。這一點是可以理解得到的,肯定是掃羅對約拿單隱瞞他的感受和行動,他知道他的兒子與大衛有極深厚的友誼。
另一方麵,更驚奇的是,重複地提議要大衛恢複他在王桌的座位。這個問題可以解釋為作者再次使用不同的文獻來源;也許這幾章聖經的事跡,並不是按照嚴格的曆史次序編排。或者我們可以假設在第一節中,有一段相當長的間隔;有人推測掃羅在拿約的經驗,促使他的態度改變,準許大衛返回宮廷。(1節的上半部很容易與上一章相連;因為直至中世紀,才開始有舊約聖經的章節分段)。
無論如何,這裏的情況,事實上是大衛一生經曆中的一個轉捩點;他一定至終發現掃羅對他的真正動機,而他很自然便轉向約拿單。再一次,掃羅行使他的權力,布滿在整個故事;甚至約拿單,他雖然是王儲,也要小心謹慎。他與大衛策謀的計劃,是要傳話給大衛,內中有兩個目的,其一,當然為避免大衛被人看見,免致危險,另外也減少約拿單的危險,否則他可能會被控與一個逃犯密謀叛國及煽動暴亂。掃羅的權力,使大衛及約拿單作出某種的欺詐;再一次,聖經沒有責備他們說謊,反而使用這些謊話,來說明和強調他們處境的危險。
敘述的中心,環繞兩位年青人之間的忠誠關係,這關係不是一時的感動和衝動,而是深厚和長遠的責任。他們在開始時(十八3)立了一個“約”,作為彼此行動和責任的一個嚴肅協定。這協定可能由於認識到他們特殊的政治關係;當我們回想這兩個人,彼此有不同的原因,期望有一天可以作王,但令我們驚訝的是他們並沒有成為死敵。這個時候,約拿單很容易背信棄義,將大衛當作對頭人消滅他;而大衛以後也可能會采取行動,消滅約拿單整個家庭。然而,他們兩人接受承諾的束縛。
友誼通常不是在律師辦公室內鞏固的,正是如此;真正的友誼時常麵對長久的責任和忠誠,如果有需要時便作自我犧牲。友誼在困難出現時便被破裂,不值分文。“朋友乃時常親愛”(箴十七17),約拿單證實了這一點。
友誼是人生最豐富的經驗之一;沒有友誼的人是多麽可憐!朋友豐富了人生,因為他們施與而不計算代價。約拿單給予大衛的,多過他接受的。他這樣做,顯示他與八章士一至十七節中描述的王有顯著的分別。那種王的主要功用是領受。生命中有施與和領受者;約拿單乃是一位慷慨的施與者——而大衛雖然終必作王,但他堅持不取去掃羅的任何東西。他忍耐地等候上帝賜給他以色列的冠冕。
友誼的考驗
撒母耳記上二十章廿四至四十二節
24大衛就去藏在田野。到了初一日,王坐席要吃飯。25王照常坐在靠牆的位上,約拿單侍立,押尼珥坐在掃羅旁邊;大衛的座位空設。
26然而這日掃羅沒有說什麽;他想大衛遇事,偶染不潔;他必定是不潔。27初二日大衛的座位還是空設;掃羅問他兒子約拿單說:“耶西的兒子為何昨日今日沒有來吃飯呢?”28約拿單回答掃羅說:“大衛切求我容他往伯利恒去。29他說:‘求你容我去;因為我家在城裏有獻築的事,我長兄吩咐我去。如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容我去見我的弟兄。’所以大衛沒有赴王的席。”
30掃羅向約拿單發怒,對他說:“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麽?31耶西的兒子若在世間活著,你和你的國住必站不住。現在你要打發人去,將他捉拿交給我;他是該死的。”32約拿單對父親掃羅說:“他為什麽該死呢?他作了什麽呢?”33掃羅向約拿單掄槍要刺他;約拿單就知道他父親決意殺大衛。34於是約拿單氣忿忿的從席上起來,在這初二日沒有吃飯;他因見父親羞辱大衛,就為大衛愁煩。
35次日早晨,約拿單按著與大衛約會的時候,出到田野,有一個童子跟隨。36約拿單對童子說:“你跑去,把我所射的箭找來。”童子跑去,約拿單就把箭射在童子前頭。37童子到了約拿單落箭之地,約拿單呼叫童子說:“箭不是在你前頭麽?”38約拿單又呼叫童子說:“速速的去,不要遲延。”童子就拾起箭來,回到主人那裏。39童子卻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隻有約拿單和大衛知道。40約拿單將弓箭交給童子,吩咐說:“你拿到城裏去。”41童子一去,大衛就從磐石的南邊出來,俯伏在地,拜了三拜;二人親嘴,彼此哭泣;大衛哭的更慟。42約拿單對大衛說:“我們二人曾指著耶和華的名起誓,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並你我後裔中間為證,直到永遠。’如今你平平安安的去罷。”大衛就起身走了;約拿單也回城裏去了。
這個故事的過程透露一些以色列宮廷的禮節。一次特別的約會(即是初一,24節),所有宮廷官員要與王一同吃飯,除非有宗教理由,或者經特別的準許。例如接觸過死屍,會使一個人不適合參加,術語稱為“不潔”。掃羅起初以為大衛為這些理由而缺席(26節)。另一方麵,給予缺席者的特別準許,隻有王或王儲才可以頒給,他好像作為王宮的管家。我們有理由假設約拿單有這種權柄給大衛準許。他在廿八節的解釋似乎很有理由的——事實卻不是真的——掃羅也接納這種解釋。
掃羅即時的憤怒,告訴約拿單所想知道的事情:一個人能在宮廷裏,通常是很榮幸的標誌,但有時王會使用這種“尊敬為工具”,來監視那些被懷疑為不忠的人。顯然,掃羅近來懷疑大衛,而不是尊敬他。同時,掃羅嚴肅和坦白的話,顯示掃羅對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和由衷的。他對大衛的憎恨,現在已根深蒂固了,不再隻是偶然的衝動。掃羅的失去理性的思想,可以在他埋怨約拿單危害他自己王權中可見,下一個他想殺的人會是約拿單。
約拿單對大衛的忠誠,可見於他的說話和行動中,也提供一個真正的友誼典範。首先,他永遠沒有一刻懷疑過大衛;掃羅可能想說服他,指出大衛該受王的仇恨。跟著,他要準備麵對那些對大衛發出的挑戰,他甚至要冒王憤怒的風險——歸根結底,他要冒個人的風險。約拿單也要對父親完全忠心,但當掃羅犯錯誤時,約拿單便毫不猶疑、公開出來維護大衛的聲譽;如果掃羅說話公開羞辱大衛,約拿單當日拒絕留在王的桌上,同樣是一個標記,表示他不同意王對待他朋友的態度。
掃羅在卅一節說的話,乃是事實。聖經的作者清楚指出他相當痛苦,他強調大衛從沒有煽動或對掃羅不忠;同時,作者也指出以下事實,有一天,大衛會成為王,而約拿單卻永遠不能得到。然而,約拿單之失去寶座,不是大衛所造成的;從某個角度看,使約拿單與王位無緣,這是上帝的旨意;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乃是非利士人的緣故,他與父親同日在戰場上,被他們殺死(參見卅一章)。故此約拿單反對掃羅在卅一節的話,乃是完全正確的。
約拿單的忠誠友誼的最後一個標記,乃是他實現將危險口信帶給大衛的任務。他謹慎地執行他的計劃;但最後他略為修改,否則這兩位朋友將再不會相聚。這也結束他們多年同伴的快樂,故此他們要短促相會,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及說聲珍重。約拿單對大衛最後說的話(42節),鞏固他以前的話(14節),指出他與父親不同,他讚成大衛接續作王。聖經作者讓所有讀者知道,沒有任何人,甚至約拿單,能夠阻止大衛興起作王,隻有掃羅一個人例外,他是一個思想困擾的人,反抗上帝的旨意。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