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3月20日 撒母耳記上十章

(2010-03-20 06:32:05) 下一個

掃羅的膏立

撒母耳記上十章一至十六節

    1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麽?2你今日與我離別之後,在便雅憫境內的泄撒,靠近拉結的墳墓,要遇見兩個人,他們必對你說,你去找的那幾頭驢已經找著了;現在你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你擔憂說:我為兒子怎麽才好呢?3你從那裏往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樹那裏,必遇見三個往伯特利去拜上帝的人,一個帶著三隻羊羔,一個帶著三個餅,一個帶著一皮袋酒。4他們必問你安,給你兩個餅,你就從他們手中接過來。5此後你到上帝的山,在那裏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了城的時候,必遇見一班先知從邱壇下來,前麵有鼓瑟的、擊鼓的、吹笛的、彈琴的,他們都受感說話。6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你就與他們一同受感說話。你要變為新人7這兆頭臨到你,你就可以趁時而作,因為上帝與你同在。8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裏獻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天,等我到了那裏,指示你當行的事。”

    9掃羅轉身離別撒母耳,上帝就賜他一個新心;當日這一切兆頭都應驗了。10掃羅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見他,上帝的靈大大感動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說話。11素來認識掃羅的,看見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說話,就彼此說:“基士的兒子遇見什麽了,掃羅也列在先知中麽?”12那地方有一個人說:“這些人的父親是誰呢?”此後有句俗語說:“掃羅也列在先知中麽?”13掃羅受感說話已畢,就上邱壇去了。

    14掃羅的叔叔問掃羅和他仆人說:“你們往那裏去了?”回答說:“找驢去了;我們見沒有驢,就到了撒母耳那裏。”15掃羅的叔叔說:“請將撒母耳向你們所說的話告訴我。”16掃羅對他叔叔說:“他明明的告訴我們驢已經找著了。”至於撒母耳所說的國事,掃羅卻沒有告訴叔叔。

    經過第九章的緩慢發展,敘述者突然帶我們進到整個事件的高潮:撒母耳膏立掃羅為王。在目前階段事實上隻是個人及秘密的行動;撒母耳謹慎地不讓其他人知道(九27),而且掃羅連他最親密的親戚也沒有告訴所發生的事(16節)。換言之,這是象征的行動,叫他在上帝麵前,但尚未到國家麵前作工(1節的王子,可以譯“候任的君”king-designate或“未來的王”king-to-be)。

    膏立為王的儀式,以後在以色列人的思想意識上非常重要。正如第一節指出,君王是上帝自己所膏立的;透過這個可以看見和不能廢除的記號,上帝使他就任聖職,叫他接受一項特別的職事。同樣祭司也在膏油儀式中就任聖職,因此可以清楚看見王權不單是世俗和政治的職事,它也是神聖的和聖潔的。值得留意在埃及的文化,有膏立諸侯(vassal kings)的習慣,即較小的王向埃及偉大的王效忠;在這亮光中,我們可以看見以色列的王不單是自己作王,而是作耶和華的奴仆(vassal),他才是以色列真正的王。然而,為應付他的子民,以色列的王站在上帝位置——被上帝揀選及分別出來,執行上帝在他們中間的統治。

    對掃羅而言,從未想到在以色列中扮演這樣的角色:首先,君主政權本身是新的製度;第二方麵,他從沒有期望要成為士師或者支派的長老,更遑論會作王。這是為什麽撒母耳要給他幾個支持他作王之證據的原因。最重要的記號是內在的,一次個人的經驗,使他改變成為新人。

    這個經驗象征作先知多過象征作王;掃羅發現他自己在受感說話,因為在上帝的靈催逼下,這段經文表示他受感動說預言和跳舞;無論如何,他的行動使每個看見他的人都吃驚,旁觀者的評論(11節)看來不單懷疑,也有些嘲諷。這經驗乃是給掃羅的一個記號,但對其他人卻沒有什麽啟發作用。

    第八節的介紹頗令人意外;它成為第十三章所描述事件的基礎,但在這裏可作備忘錄,掃羅雖已準備擔任這個崇高的職事,但他仍然要順服上帝透過撒母耳而來的教訓,撒母耳祭司的功用沒有轉移到掃羅身上。

    正當掃羅開始作王的時候,他得到從上帝而來的一分禮物,和他向上帝的責任。從上帝那裏,他得到內在個人的更新,否則沒有人能夠事奉上帝;向上帝方麵,他有謹慎順從的責任。這兩種要求對任何基督徒也是同樣重要,對那些有領導責任的基督徒更加重要。

百姓迎接他們的王

撒母耳記上十章十七至廿七節

    17撒母耳將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華那裏,18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我領你們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又救你們脫離欺壓你們各國之人的手。19你們今日卻厭棄了救你們脫離一切災難的上帝,說:求你立一個王治理我們,現在你們應當按著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華麵前。”20於是撒母耳使以色列眾支派近前來掣簽,就掣出便雅憫支派來。21又使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近前來,就掣出瑪特利族;從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兒子掃羅;眾人尋找他卻尋不著,22就問耶和華說:“那人到這裏來了沒有?”耶和華說:“他藏在器具中了。”23眾人就跑去從那裏領出他來。他站在百姓中間,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24撒母耳對眾民說:“你們看耶和華所揀選的人,眾民中有可比他的麽?”眾民就大聲歡呼說:“願王萬歲!”

    25撒母耳將國法對百姓說明,又記在書上放在耶和華麵前,然後遣散眾民,各回各家去了。26掃羅往基比亞回家去,有上帝感動的一群人跟隨他。27但有些匪徒說:“這人怎能救我們呢?”就藐視他,沒有送他禮物;掃羅卻不理會。

    故事發展到現在,隻有撒母耳和掃羅知道,在神性的引導下(九15—16),隻決定誰可作以色列的第一位王。其他人隻知道撒母耳勉強同意去安排一個王;然而普羅大眾卻十分關注這件事,故此,第十章的下半部其實是第八章的直接結果(在撒母耳記的作者和編老使用的文獻資料中,可能是立即相連的)。撒母耳在米斯巴召集全國性集會,提醒他們要求一個王的罪過,並且指出時候現在已到,他們的請求將應允。我們可能期望他會引薦掃羅給百姓,宣布上帝已揀選他作他們的王;但事實上,掃羅卻完全隱藏在幕後——其實是他將自己隱藏起來——而那位王是在掣簽中找到的。

    對我們來說,這似乎完全是任選法,沒有使用預謀來尋找作這工作的最佳人選。然而,整體舊約聖經認為掣簽是排除人意,因此上帝可以自由地實行選擇和管理。根據廿四節撒母耳說的話,上帝使用這方法揀選掃羅,而且百姓除了少數例外,一般都很高興地同意這個抉擇。

     在某種程度上,這肯定是一件驚奇巧合的事。這個撒母耳曾經膏立的人,卻從成千上萬的以色列人掣簽中發現。許多學者懷疑這段經文的曆史性;也有人以為可能撒母耳操縱著這次掣簽。無論我們揀選的解釋是什麽,撒母耳記的作者,完全相信上帝揀選掃羅作王;上帝不單在以前先向撒母耳啟示,現在更加在掣簽中證實。這種相信是很明顯的,尤其是當我們思想掃羅在一段很短的時間被上帝棄絕(十三14)。可以肯定所有被作者使用關於掃羅的傳說,乃是完全一致的,上帝揀選他,使他作王。

    由最初開始,正如廿五節顯示,君主政體是一種製度:王將擁有權利和責任。我們在這裏也看見有些給百姓權利的文件,在最安全的邱壇處保存(也即指在耶和華麵前的意思)。對絕對權力的發展,這起著很重要的製衡作用。嚴格來說,權利和責任都是被用來譯出希伯來文的一個字mishpat,這字在其他地方可能譯作“習俗”或者“方法”,正如八章十一節(編者按:八章十一節英文標準修訂本直譯為“管轄你們的王必用這些方法……。”)。這些文獻一定帶有法律的約束,不單是描述君王作事的方法;故此“規則”regulations(新國際本譯法),可能較接近mishpat的意思。

    不論個別王的自然傾向和意願是什麽,他已經有既定的責任和權利。甚至在基督徒的領袖中,給予傳道人、聖職人員或牧師清楚的權利和責任,如果有彈性的解釋的話,也不算是壞事;提摩太前書第三章在這方麵是值得參考的。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