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士人的屈服
撒母耳記上六章一至九節
1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人之地七個月。2非利士人將祭司和占卜的聚了來,問他們說:“我們向耶和華的約櫃應當怎樣行?請指示我們用何法將約櫃送回原處。”3他們說:“若要將以色列上帝的約櫃送回去,不可空空的送去,必要給他獻賠罪的禮物,然後你們可得痊愈,並知道他的手為何不離開你們。”4非利士人說:“應當用什麽獻為賠罪的禮物呢?”他們回答說:“當照非利士首領的數目,用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因為在你們眾人和你們首領的身上,都是一樣的災。5所以當製造你們的痔瘡的像,和毀壞你們田地老鼠的像;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上帝,或者他向你們和你們的神,並你們的田地,把手放輕些。6你們為何硬著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上帝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埃及人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麽。7現在你們應當造一輛新車,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使牛犢回家去離開母牛。8把耶和華的約櫃放在車上,將所獻賠罪的金物裝在匣子裏,放在櫃旁,將櫃送去。9你們要看看,車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麥去,這大災就是耶和華降在我們身上的;若不然,便可以知道不是他的手擊打我們,是我們偶然遇見的。”
對非利士人來說,起初隻當約櫃是戰利品;但現在反而覺得它是負累,如果不解決,便很危險,然而他們甚至不知道怎樣挪走它。這裏描述的非利士人很值得同情:他們深感困難和焦慮,但卻不能征詢以色列的上帝,或者以色列人的祭司和先知的意見。他們采取的步驟非常合理和有次序,並且顯示相當的謙卑。由於他們對真神的無知,所以他們又尋求巫術和巫師。第四節提及的黃金製品的目的可稱為“求同情的巫術”(sympathetic magic),他們盼望及相信那些金老鼠和金痔瘡,當被帶離非利士疆界後,也同時消滅那些真正的老鼠和痔瘡。聖經作者沒有否認及嘲笑他們的信仰,相反上帝悅納他們這樣做。最重要的乃是真誠地尋求和順服上帝的旨意;上帝不會因人的軟弱和愚拙而定罪,人類始終是上帝的創造物。
這段經文並不含有合宜宣教的語調,同時,當這些外邦拜偶像者好像人對真正的上帝有所認識和回應,需要“救恩”時候,讓我們注意以宣教加以回應。正如使徒保羅這樣問道:“沒有傳道的,怎樣聽見呢?”(羅十14)今天人類最大的需要仍然是上帝的知識、引導和救恩。
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這段經文強調以下事實:以色列強盛的敵人自願將約櫃送回,以色列並沒有使用龐大的軍事力量去得回它。這是一個盼望和鼓勵的信息,給在主前六世紀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他們已失去聖殿和重要的聖物,但上帝仍然掌權著,故此在適當的時候,波斯人將準許他們重建聖殿及歸還部分的財物。
然而,信心必須依靠上帝,而不著眼在任何神秘聖物和律例上,無論它多麽具傳統或珍貴。毫無疑問,那些在敵視基督教的社會中因信仰受逼迫的基督徒,已經學會這個功課——不然的話他們將失去信心。基督徒的信心最終的依靠,非聖經、聖物或神職人員,這些不是絕對必須的。這就是為什麽耶穌避開有關正確數拜地方的問題(約四19—24)。上帝的恩典讓我們擁有許多他同在和介入我們的生活記號,這些都是他的恩賜,我們要為此而感謝他,但千萬不可將這一切變成拐杖和偶像。
約櫃的回歸
撒母耳記上六章十節至七章二節
10非利士人就這樣行,將兩隻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將牛犢關在家裏。11把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老鼠並金痔瘡的匣子,都放在車上。12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去,一麵走一麵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麵,直到伯示麥的境界,13伯示麥人正在平原收割麥子,舉目看見約櫃,就歡喜了。14車到了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就站住了。在那裏有一塊大磐石,他們把車劈了,將兩隻母牛獻給耶和華為燔祭。15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物的匣子拿下來放在大磐石上,當日伯示麥人將燔祭和平安祭獻給耶和華。16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看見,當日就回以革倫去了。
17非利士人獻給耶和華作賠罪的金痔瘡像,就是這些;一個是為亞實突,一個是為迦薩,一個是為亞實基倫,一個是為迦特,一個是為以革倫。18金老鼠的數目是照非利士五個首領的城邑,就是堅固的城邑和鄉村,以及大磐石。這磐石是放耶和華約櫃的,到今日還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
19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他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裏。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20伯示麥人說:“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上帝麵前侍立呢?這約櫃可以從找們這裏送到誰那裏去呢?”於是打發人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迭回來了,你們下來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裏去罷。”七1基列耶琳人就下來,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上去,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分派他兒子以利亞撒,看守耶和華的約櫃。2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過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
非利士人很高興挪去約櫃,而以色列人也很高興物歸原主:但情形遠為複雜得多。非利士人現在再次暫時退回幕後;但作者讓我們看見,神聖的約櫃在以色列人手中,猶如在非利士人手中一樣具有強大的力量。上帝的力量不是可以讓以色列人限製在盒子內,也不可以被限製在教會、禮拜堂和會所裏,他們會愛護但卻不是經常如此。
在伯示麥的災難(六19)很明顯完全出乎居住在那裏的以色列人意願之外;他們曾經假設處理約櫃時要小心及虔誠,正如非利士人開始有傳染病那樣。例如,他們確實知道隻有利未人才可以運送,隻有聖職人士才可處理聖物。今天我們可以將七十個人的死亡,歸咎於同一種傳染病蹂躪在非利士人的鄰近地區,然而以色列的虔誠人,雖然對病菌和細菌一無所知,但卻清楚知道上帝是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奧秘。
所給的解釋是事情發生後的注釋,可能有些居民對約櫃好奇而引致犯罪,但是從希伯來文無法知道究竟他們是如標準修正本所記的偷看,或是凝視它。另一個解釋於古代希臘文譯本(即七十士譯本),很多近代學者把它視為原文,正如新英文聖經所譯:“當他們歡迎耶和華的約櫃時,耶哥尼雅(Jeconiah)的兒子們沒有與伯示麥其餘的人歡呼,他就擊殺他們中間的七十人。”無論接納那一種說法,我們都覺得懲罰比過失為重,但這段經文要強調上帝的能力,並且警告以後的以色列人,不可藐視他。
無論如何,暫時安放在基列耶琳,進一步接近耶路撒冷了,但仍有一段距離(參撒下六章)。可能非利士人雖喜歡運走約櫃,但卻拒絕把它送到任何一個以色列主要的聖所。若是如此,以色列的悲哀(七2)更加容易明白了。此外,以色列仍然受兩次戰敗所影響。非利士人由於戰勝,使他們可以入侵以色列境內。約櫃歸還他們,隻是暫時使他們喜樂,但非利士人的統治,卻仍然沒有減少。雖然如此,約櫃回到以色列地,是一個盼望和應許的記號,“榮耀”已回到以色列(四22);而以色列人得到肯定,上帝不會一直不行動。上帝的同在永遠是個盼望的記號,無論環境如何黑暗。
撒母耳的領導
撒母耳記上七章三至十七節
3撒母耳對以色列全家說:“你們若一心歸順耶和華,就把外邦的神,和亞斯他錄,從你們中間除掉,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的事奉他。他必救你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4以色列人就除掉諸巴力,和亞斯他錄,單單的事奉耶和華。
5撒母耳說:“要使以色列眾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為你們禱告耶和華。”6他們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澆在耶和華麵前,當日禁食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於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審判以色列人。7非利士人聽見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領就上來攻擊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聽見就懼怕非利士人。8以色列人對撒母耳說:“願你不住的為我們呼求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9撒母耳就把一隻吃奶的羊羔,獻與耶和華作全牲的燔祭,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10撒母耳正獻燔祭的時候,非利士人前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當日耶和華大發雷聲,驚亂非利士人,他們就敗在以色列人麵前。11以色列人從米斯巴出來,追趕非利士人,擊殺他們直到伯甲的下邊。
12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13從此非利士人就被製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內。撒母耳作士師的時候,耶和華的手攻擊非利士人。14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從以革倫直到迦特,都歸以色列入了;屬這些城邑的四境,以色列人也從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時以色列人與亞摩利人和好。
15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師。16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這幾處審判以色列人。17隨後回到拉瑪,因為他的家在那裏;也在那裏審判以色列人,且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雖然撒母耳的事跡占差不多撒母耳記上一半的篇幅,隻有這章聖經總括他在以色列中的角色;前幾章提及他的背景和早期生活,以後幾章集中於他與掃羅的關係,他怎樣將以色列的領導權交給掃羅。在這短短的一章,很明顯看見撒母耳有一段長的時間,是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他首先是位先知(3節上);他也執行一些祭司的任務(9節上);各種士師的職責(15節下)。在第六節審判以色列人指他有政治領導權,他設立首都在米斯巴,因著這個發展,刺激非利士人的入侵,因為他們決定成為這地區的統治力量。
這一章提供的圖畫,描繪了撒母耳斥責拜偶像,以色列悔改,和非利士人至終被打敗,上帝的能力比以色列的軍隊更強大。以色列的成功一個要點,乃是重新計算;這次成功與較早時在以便以謝的失敗剛好相反(參看第四章),他給它的名字新的意義,字麵上作“幫助之石”。毫無疑問,這次勝利主要的乃是由於撒母耳的領導,但我們知道他並非軍人,故在十三節以下我們看見一幅平安和穩定的圖畫,用於平衡以後的經文指出非利士人仍然對這個山地國家發生影響:例如,十三章廿三節記載非利士軍隊在密抹出現。其實主要原因,乃是以色列缺乏信賴撒母耳和他所事奉的上帝。以色列人的不安是很自然和可以理解的,因她受到非利士人的威脅和侵犯,尤其是撒母耳不能提供軍事技術;但是這樣更表示上帝對他們的保護。以便以謝的勝利,乃是一種神跡(10節);神跡乃是不可預測、不可計劃或命令。至少以色列人這樣想:並且我們若誠實自問,我們的反應會不同嗎?然而信靠上帝需要時常不動搖地依賴他提供的關懷。
這裏簡單地描繪撒母耳,卻使我們一瞥一位理想的統治者。他是由上帝預備及訓練;他顯示自已能夠明白百姓的心意,也能夠有效地指導他們;他的話和行動非常明確果斷,並且完全與上帝接近。他維護公平不是純粹偶然的。但這樣的領袖事實上卻被以色列棄絕,正如第八章將要出現的。政治局勢不穩反映不足夠或者壓製的領導;它也顯出人性中最致命的缺陷,這種動蕩不安出現在任何人類的團體,包括地方教會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