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三月三日 聖經約書亞記九章

(2010-03-03 03:54:30) 下一個

劈柴與挑水的人

約書亞記九章一至廿七節

    1約但河西住山地、高原、並對著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帶的諸王,就是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諸王,聽見這事,2就都聚集,同心合意的要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爭戰。

    3基遍的居民聽見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4就設詭計。假充使者,拿舊口袋和破裂縫補的舊皮酒袋,馱在驢上;5將補過的舊鞋穿在腳上,把舊衣服穿在身上。他們所帶的餅都是幹的,長了黴了。6他們到吉甲營中見約書亞,對他和以色列人說:“我們是從遠方來的,現在求你與我們立約。”7以色列人對這些希未人說:“隻怕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的,若是這樣,怎能和你們立約呢?”8他們對約書亞說:“我們是你的仆人。”約書亞問他們說:“你們是什麽人?是從哪裏來的?”9他們回答說:“仆人從極遠之地而來,是因聽見耶和華你上帝的名聲和他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10並他向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就是希實本王西宏和在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一切所行的事。11我們的長老和我們那地的一切居民對我們說,‘你們手裏要帶著路上用的食物去迎接以色列人,對他們說,我們是你們的仆人,現在求你們與我們立約’。12我們出來要往你們這邊來的日子,從家裏帶出來的這餅還是熱的,看哪,現在都幹了,長了黴了。13這皮酒袋,我們盛酒的時候,還是新的,看哪,現在已經破裂;我們這衣服和鞋,因為道路甚遠,也都穿舊了。”14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15於是約書亞與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容他們活著,會眾的首領也向他們起誓。

    16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之後,過了三天,才聽見他們是近鄰,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的。17以色列人起行,第三天到了他們的城邑,就是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18因為會眾的首領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向他們起誓,所以以色列人不擊殺他們。全會眾就向首領發怨言。19眾首領對全會眾說:“我們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向他們起誓,現在我們不能害他們。20我們要如此待他們,容他們活著,免得有忿怒因我們所起的誓臨到我們身上。21首領又對會眾說:“要容他們活著!”於是他們為全會眾作了劈柴挑水的人,正如首領對他們所說的話。

    22約書亞召了他們來,對他們說:“為什麽欺哄我們說我們離你們甚遠呢?其實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23現在你們是被咒詛的。你們中間的人必斷不了作奴仆,為我上帝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24他們回答約書亞說:“因為有人實在告訴你的仆人,耶和華你的上帝曾吩咐他的仆人摩西,把這全地賜給你們,並在你們麵前滅絕這地的一切居民。所以我們為你們的緣故,甚怕喪命,就行了這事。25現在我們在你手中,你以怎樣待我們為善為正,就怎樣作罷。”26於是約書亞這樣待他們,救他們脫離以色列人的手,以色列人就沒有殺他們。27當日約書亞使他們在耶和華所要選擇的地方,為會眾和耶和華的壇,作劈柴挑水的人,直到今日。

(一)

    今日世界動蕩不安的最顯著的一個原因,一方麵是國與國之間爭雄稱霸而造成緊張局麵,另一方麵是民族或民族運動積極爭取獨立自主所造成。許多國家由於少數人爭取獨立,而令國家不斷陷於鬥爭之中;大多數人對於獨立運動又抱持不同的態度。

    與此密切相關的許多國家,對於國內及國外的關係也抱持不同的態度。大多數人都更同情為了公義與另一權力鬥爭的自由戰士,不同情“恐怖分子”和罔顧國內和平的“叛軍”。英國許多國外朋友對駐軍北愛的事公開表示憤慨。另一方麵,英國人“知道”即使對英國較為友善的外國人,也不明白真正的情況。對超級大國來說,參加國際團體去領導人民爭取自由,比鼓勵他們在自己的聯盟中抱持不同意見及自由表達意見更為容易。

    當然在本國和在國外抱持不同態度是不新奇的。以色列人對其他民族的態度決定於他們的地理位置。所羅門在獻殿時的禱告最能表達他們對其他民族的坦誠態度。

    “論到不屬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為你名從遠方而來,(他們聽人論說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並伸出來的膀臂)向這殿禱告,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重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都認識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樣。又使他們知道我建造的這殿,是稱為你名下的。” (王上八41—43)

    這就是基遍人的情形。他們宣稱(9—10節)是從極遠之地而來,是受了以色列人的上帝的名聲所吸引。

    不幸這全部是騙局。基遍人住在耶路撒冷的北麵,在迦南地的中心區,離艾城與伯特利西南不遠。不幸這事被迫要以欺騙形式出現,因為根據申命記與約書亞的決定,迦南地全部非以色列居民都要喪失居留權利,且要遭受滅絕,好把地方讓給新來的居民。

(二)

    內部與外部關係的區別,在申命記二十章的戰爭條例中,說得非常清楚。首先提及的是屬於一般性條例。如果一個被攻陷的城鎮接納了以色列的條件,那裏的居民就得以活下去,但他們要為以色列人做粗重工作。如果不依照以色列的條件講和立約,城鎮淪陷,男人都會被殺,女人、兒童和所有財物都成為戰利品,歸以色列人所有(10—14節)。第十九及二十節繼續該一般性條例,附帶提及不可砍掉城池周圍的果樹做攻城用的材料。

    在這些一般性條例中插進十五至十八節的經文如下:

   “離你甚遠的各城,不是這些國民的城,你都要這樣待他。但這些國民的城,耶和華你上帝既賜你為業,其中有氣息的,一個不可存留……。” (申二十15—18)

    以色列人認為迦南地居民的存在,以及他們的不同宗教教條,與他們講和立約是太危險了。這種態度,據我們所知,仍然困惱著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關係。

(三)

    基遍人在舊約故事的後麵幾卷再次出現。當時大衛為了整整三年的嚴重饑荒而求問耶和華,才知道禍是由於掃羅和他的家族犯流人血的罪,殺死了基遍的居民,不理會以前發過誓要保留他們的性命,“掃羅卻為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發熱心,想要殺滅他們”(撒下廿一2)。大衛問仍生存的基遍人可用什麽補償這種過錯,使他們“為耶和華的產業繼續祝福”,才發現對方的態度溫恭但毫不讓步:

    基遍人回答說:“我們和掃羅與他家的事並不關乎金銀,也不要因我們的緣故殺一個以色列人。”大衛說:“你們怎樣說,我就為你們怎樣行。”他們對王說:“那從前謀害我們,要滅我們使我們不得再住以色列境內的人,現在願將他的子孫七人交給我們,我們好在耶和華麵前,將他們懸掛在耶和華揀選掃羅的基比亞。”王說:“我必交給你們。 ”(撒下廿一4—6)

    他們開始時的回答溫恭有禮,令我們想起他們在約書亞記九章八節用更簡短的話語去取得同情——“我們是你的仆人”。否定自己的身分和地位常是作出更大請求必經之途。

    約書亞記九章和撒母耳記下廿一章所說的話隻是暗示,在列王紀上三章的說法則較為清楚。所羅門按習慣在基遍的大邱壇隆重的獻燔祭,就在拜訪大邱壇的當晚,他看到著名的異象。

    約書亞記九章很小心地將約書亞怎樣處置基遍人做結尾——“當日約書亞使他們在耶和華所要選擇的地方,為會眾和耶和華的壇作劈柴挑水的人,直到今日”(27節)。從基遍人與大衛的談論以及所羅門的處置方法看,基遍人的地位顯然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這是不是有些人為了宗教方麵的恐懼為理由,而與當地居民立約講和呢?

    掃羅的統治與大衛及所羅門王朝不同處之一,是在處理迦南異族的政策上。掃羅稍偏於排外,而大衛與所羅門的目標在於統一。以色列王國及嗣後的猶大王國之所以終於垮台,原因之一是由於過分與異教傳統混在一起。

    基遍聯盟的第四城邑是基列耶琳(九17)。從非利士人手上取回上帝的約櫃,直至約櫃最後送達大衛的耶路撒冷,二十年間它沒有離開基列耶琳,這不是偶然發生,這是精心安排的(撒上七12),是一環套一環又套一環!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