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二月七日 聖經民數記八章

(2010-02-06 19:34:00) 下一個

金燈台

民數記八章一至四節

     1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2 『你告訴亞倫說:點燈的時候,七盞燈都要向燈台前麵發光。』3 亞倫便這樣行。他點燈台上的燈,使燈向前發光,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4這燈台的做法是用金子錘出來的,連座帶花都是錘出來的。摩西製造燈台,是照耶和華所指示的樣式。

    『金燈台』,或者全稱:『發光的燈台』,正如第四章九節和出埃及記卅五章十四節中所記載的(譯注:這兩處經文中文和合本均未譯出這個短詞,但英文標準修訂本卻有『發光的』,“for the light”的意思),這是最神聖的一樣裝置。希伯來文的名稱已轉為英文慣用法為:Menorah(意思是有七至九根扡的臘燭台,專指耶路撒冷聖殿中所用的燈台)。這是現代猶太教的普遍象征之一,而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的猶太人社群贈送了一座莊嚴和觸目的燈台給以色列的國會,屹立在耶路撒冷國會大廈對麵。原來的金燈台,正如出埃及記廿五章卅一至四十節所充分描述的,它位於會幕的南邊。金燈台底還有三層分杈結構在中心主竿的每一邊。每一分支頂端有一個杯狀的東西,好像杏仁樹的花朵一般。所以那裏一共有七個分支。猶太人的曆史家約瑟夫說,這七的數目代表太陽、月亮以及五顆古代已知的行星,因此它象征上帝統管所有受造物。我們不知道是否確實如此。

    以色列人的典型關注和熱愛,從這個由黃金錘打成的燈台,可以見之。把它看作起源於象征古代『生命樹』的概念可能是正確的,這種『生命樹』在許多東方的文化和舊約(創二9 ,三22)神聖的文學中可以找到。在東方人的思想中,光和生命是非常接近的。七這個數字也是代表完整和完全的神聖的象征。有七根扡的臘燭台(menorah)是否表示上帝與他的百姓同在,賜下生命和光,而又從他們傳揚到全世界?撒迦利亞(第四章)解釋這盞燈好像上帝的七隻眼睛,鑒察全世界;再一次,七這個數字暗示耶和華看見每一樣東西。

    在約翰的異象中(啟一12-20)『在亞細亞』的七個教會,象征性地代表基督的教會,又進一步以七個燈台作代表。我們也是主的創作,去為這個世界帶來生命和光,用光把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祭顯明給世界,這樣世界可以看見他和聽聞他的福音。耶穌自己對我們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 )當然耶穌正行走在啟示錄的七個燈台中間。他是我們的光和生命的泉源:『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

承受聖職和退休

民數記八章五至廿六節

     5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6 『你從以色列人中選出利未人來,潔淨他們。7 潔淨他們當這樣行:用除罪水彈在他們身上,又叫他們用剃頭刀刮全身,洗衣服,潔淨自己。然後叫他們取一隻公牛犢,並同獻的素祭,就是調油的細麵;你要另取一隻公牛犢作贖罪祭。9 將利未人奉到會幕前,招聚以色列全會眾。10將利未人奉到耶和華麵前,以色列人要按手在他們頭上。亞倫也將他們奉到耶和華麵前,為以色列人當作搖祭,使他們好辦耶和華的事。12利未人要按手在那兩隻牛的頭上;你要將一隻作贖罪祭,一隻作燔祭,獻給耶和華,為利未人贖罪。13你也要使利末人站在亞倫和他兒子麵前,將他們當作搖祭奉給耶和華。

    14『這樣,你從以色列人中將利未人分別出來,利未人便要歸我。15此後利未人要進去辦會幕的事,你要潔淨他們,將他們當作搖祭奉上;16因為他們是從以色列人中全然給我的,我揀選他們歸我,是代替以色列人中一切頭生的。17以色列人中一切頭生的,連人帶牲畜,都是我的。我在埃及地擊殺一切頭生的那天,將他們分別為聖歸我。18我揀選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中一切頭生的。19我從以色列人中將利未人當作賞賜給亞倫和他的兒子,在會幕中辦以色列人的事,又為以色列人贖罪,免得他們挨近聖所,有災殃臨到他們中      間。』

    20摩西、亞倫,並以色列全會眾便向利未人如此行。凡耶和華指著利未人所吩咐摩西的,以色列人就向他們這樣行。21於是利未人潔淨自己,除了罪,洗了衣服;亞倫將他們當作搖祭奉到耶和華麵前,又為他們贖罪,潔淨他們。22然後利未人進去,在亞倫和他兒子麵前,在會幕中辦事。耶和華指著利未人怎樣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怎樣向他們行了。

    23耶和華曉諭摩西說;24利未人是這樣: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25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任,不再辦事,26隻要在會幕裏,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至於所吩咐利未人的,你要這樣向他們行。』

    (一)

    本章利未人被選出來,又行過潔淨的禮儀,表明他們奉獻給耶和華。他們用水洗淨以便從罪中分別出來,並用剃頭刀刮他們的全身,保持將來再長出來的毛發清潔和純淨。然後,百姓『按手在他們頭上』(10節)。當然這可能是隻是指有代表性的數目,不是像字麵所指的整個營。有趣的是從動詞『按手』轉化過來的名詞,是一個拉比用為『聖職的任命』這個稱呼的專有名稱。在舊約中,按手在動物或者人身上,是表示加上或者傳送祝福(例如:創四十八14以下;民廿七18,23);或者標誌著罪惡的轉移和罪的重擔(例如:利一4 ;十六21-22)。這裏的按手是一種祝福。

    在新約中,『按手』通常表達一種祝福。它可在如下情況中找到:

    (甲)當耶穌隻簡單地祝福那些到他跟前來的小孩子時(太十九13以下)。這是一種『本質上是一種禱告行動的象征性表達』(蘭伯特的說法)。

    (乙)當人們被醫治的時候(可六5 ;路四40;徒九12,17;廿八8)。

    (丙)當初期的教會為人施洗時(徒九17-18,十九5-6 ;也參見來六2)。

    (丁)當初期教會任命聖職時(徒六6 ;十三3 ;提前四14;提後一6) 。

    再看一看蘭伯特(Lanbert) 的說明。這些按手的例子通常出現在較重要的禱告和信靠上帝的背景中。換句話說,它一點沒有暗示按手者方麵的勢力或權柄。這裏雖然是耶和華使用『以色列百姓』去傳送他的祝福,但是仍然是耶和華揀選、膏立並使利未人承受聖職。上帝使用我們;我們不能夠使用他。可悲的是今天許多信徒看來已經失去讚同使用按手這方式的心意。它是基於聖經,我們需要相信聖經和實踐聖經的真理更勝於依自己的意思行——隻要我們還記得隻有耶和華給祝福,而當我們把一切都向他奉獻時,才成為這祝福的一部分。

    (二)

    在第十二節中,我們看見另一種意義的按手。這裏的動物代替利未人作為獻祭。這樣做是替他們『贖罪』。這裏的英文字是由音節拚成的AT.ONE-MENT(atonement,英文此字即贖罪,譯者注),也就是:在一種狀態,調和一致的意思。這正是這個名稱的真實意思,即一種調和的過程。在舊約中,這個名稱被用於脫離罪惡的障礙,因這使之與上帝重建關係變成可能。換句話說,它表示恢複合一,調和那些分裂的、沒有繼續合一的。正如這裏所記載的,它通常需要獻上一隻祭牲去達到此目的,祭牲承擔著罪惡和有罪的重擔。

    聖經很清楚的教導我們,一個人由於他的自私背叛上帝和他的道路,因此人需要和上帝複和。必須對罪惡的障礙作些什麽,所以在舊約時代,上帝鼓勵一種獻祭的製度,去除掉罪和有罪的重擔(出廿九36;利四20)。而為了這種調和的行動所用的動詞,這裏被譯成為『贖罪』(atonement),這個詞在希伯來文中照字麵的意思是『去掩蓋』。

    上帝本來有一種可畏的怒氣,這種怒氣在他未能赦免和接納之前出現,這有一部分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繼承得來的想法;但是漸漸地,以色列人學會了甚至是當他發怒時,仍然是出自愛和祝福的渴望。因此說,所除去的是罪的障礙,而非上帝憤怒的障礙,這是恰當的。

    在第十九節中進一步說明,利未人保護百姓免去由於在聖所中可能觸犯的不聖潔的行動所造成的災難。在這個意義上,他們自己的行為就好像一種『贖罪』的行動。他們代表上帝而『遮蓋』百姓,作用好像一種緩衝器(buffer)。經文說,他們保護百姓免於可能的『災殃』,同樣的話也用在殺死頭生埃及人的最後災殃中(出十一1 以下)。然後,藉著一種美妙的詩歌的彈奏,利未人被當作取代以色列人的頭生的,並保護他們免於死亡。

    在新約中,相應的話在羅馬書五章十一節中找到,記述耶穌在十架上為我們死。這種代死,一次而永遠有效地除掉我們欠上帝的債,掩蓋了罪,並建立了和睦。在新約就像在舊約中一樣,贖罪的方法是上帝賜的,它的根源隻在上帝自己。

    從這種想法繼續下去,第十八節的基本要點是,上帝已經『揀選』利未人站在頭生的地位;而第十九節的基本要點是,他已經『賞賜』他們回去服事他。他選擇去賞賜。這種屬靈的揀選和賞賜運動,事實上是反映在祭物對著祭壇的向後和向前動作,即所謂的『搖祭』的動作中(參見六章一至廿一節的注釋)。當上帝從他的百姓中揀選,這絕不是出於自私的動機,也絕不會使他的百姓窮困。所需要的隻是要謙和地去等候他,直到明白了他的計劃,而順服地回到上帝所指定的工作崗位——而這是一個很難學習的功課。然後我們才能夠知道他祝福的豐饒。

    (三)

    那些注意研究經文的人將會注意到第廿四節明顯與民數記四章卅五節不一致。這裏可以參加服務的利未人多了五歲,是從二十五歲而不是三十歲。這兩處的經文可能隻不過反映不同的寫作時代,而在每個相應的時代,年齡隨著男子什麽時候可以工作而有所改變。或老也可能是那裏發展了一個五年的訓練周期,一種學徒的訓練形式。

    在第廿六節中,暗示退休的利利人(超過五十歲)可以自願幫助青年人去學習。我們怎樣使用退休後的時間是很重要的。它是一種機會,去投身年青的群體,而免受任何方麵的壓力感覺;去傳授技巧和洞見;去分享從失敗和成功中學到的功課。當然,從最真實的意義上說,作為上帝的『祭司』是不會退休的。蒙召去宣傳福音和為主生活是一生的。即使是在肉身死後,也不能退而不讚美上帝和宣揚耶穌基督的榮耀(啟五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