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二月六日 聖經民數記五章

(2010-02-06 03:35:52) 下一個

分開不潔的

民數記五章一至四節

1耶和華曉諭摩西說:2『你吩咐以色列人,使一切長大麻瘋的,患漏症的,並因死屍不潔淨的,都出營外去。3無論男女都要使他們出到營外,免得汙穢他們的營;這營是我所住的。』4以色列人就這樣行,使他們出到營外。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怎樣行了。

(一)

會幕和約櫃放在營中,代表耶和華臨在於營中。所以他是在他們中間。這一點使營成為神聖的地方,而不潔的,不純淨的,無價值的人和事,都要把它們當作與聖物勢不兩立的束西而除掉。這種不潔的人包括『流膿的』(譯注:中文和合本譯作『漏症』),那就是以任何形式從性器官流出的血或者漏泄物,包括月經排泄物,也包括曾與死人接觸的人。這些『過犯』的細節參見利未記十三,十五章,民數記十九章。月經期的婦女在東方一直是被宗教界人士隔離的。這種禁忌可能產生於活物的生命存於血中的事實(例如利未記十七章十四節說:『一切活物的生命,就在血中。』),而婦女在月經期是流著血的。作者曾經和一位極端嚴格的教士同走在耶路撒冷的馬路上,而他寧願橫過到街道的另一邊,而不去接近一個他們都知道可能是正在行經的少婦。在早些時候,一種特別沐浴儀式曾被創造出來給在月經期的婦女求潔淨。一位中世紀的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Maimonides)告訴我們,在他的時代,婦女因為月經而單獨留在房間與家人隔離這是很普通的。但這種禁忌是基於對生命的尊敬,就像避開性器官的排泄物一樣。

所有的迷信的花樣,都在古時圍繞著死亡這個題目而形成,而且對接觸死人特別感興趣。人們的反應,從一般的嫌惡到相信死者的邪靈(而他們經常是邪惡的)潛伏在屍體附近,準備捕捉在這個範圍內的人。麻瘋病經常被看作最易傳染的致死疾病。這段經文所提到的三種不潔淨的方式都是傳染性的,就是隻要與某人接觸,他將會變成那個與他接觸的物體一樣不潔淨。參見利未記十三章四十五節以下;十五章四節以下;民數記十九章廿二節。對於一個真實的戰營,情況甚至更加嚴格(申二十1 -9;廿三10-15;撒上廿一1以下;撒下十一11以下)。那些製訂這些規則的人並不特別苛刻,他們也沒有專製用權,隻是他們都為著保留百姓在儀式上的潔淨而付出一切代價。

以舊約的信仰來看,潔淨或不潔淨的問題的確是十分重要的。若要潔淨,特別是保持聖所和它儀式的潔淨,是以色列人在崇拜和事奉中向聖者上帝作回應的主要部分。在利未記十五章卅一節中它被恰當地概括出來:『你們要這樣使以色列人與他們的汙穢隔絕,免得他們玷汙我的帳幕,就因自己的汙穢死亡。』當上帝定睛看著以色列,發現如果他看見不潔淨的東西,他會轉而離開她(結卅九24)。

更廣義上來看,可以這樣來表明:以色列人相信,作為上帝的選民,她必須在生活和崇拜中,反映出那位她所屬的上帝的本性和特征。所以這包括了公義(摩五21-24),立約的愛(何四1-2,十一1-4 )和成聖(出十九6 ;申十四21,民十五40)。這種成聖看來與禮儀上的潔淨是不可分的。拉比有一種說法,藉著約翰·衛斯理和馬太·亨利的傳講,一直流傳到今天的西方世界,『潔淨是緊接著神聖』,這句話掌握了這種不可分的意義。

(二)

新約中有一種啟示:在天堂沒有不潔淨的(啟廿一 27)。在耶穌的時代,這信仰獲得很大的發揮,就是不潔的人或者情境,如果不是被黑暗的勢力所締造,至少也為他們所利用。這就是福音書中呼叫魔鬼為『汙穢的靈』的原因(例如太十。,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汙鬼』)。希伯來書十章廿一至廿二節表示一種信仰,耶穌被釘十架是為全人類的一種潔淨的祭。所以強調在上帝麵前的潔淨是很重要的。人很容易去批評它並說它是消極的指從不純,從汙染中得清潔。但是必須積極地理解聖經所強調的。這是一種動向,一種為成聖,為與上帝親近,為采用他的標準和法則而作的決定。令人驚奇的是,不僅不潔的不可以摸(正如當前這段經文所示),就是神聖也不可摸(例如民三10,38;撒下六6-9)。聖經時代的百姓生活在兩種極端之間。或者更恰當地說,他們生活在兩個方向的交互作用下:全然是上帝的靈的方向,和人類極端褻瀆性的自私、褒獎成就的方向。正如民數記這卷書將要痛苦地顯示,人始終是人,但他們被上帝要求去作為他的百姓,在各國中向他作見證和榮耀他。

我們沒有人能按上帝的要求而生活。我們不能夠全然棄掉我們的自私,而向上帝完全降服。我們都生活在交互作用下,後在上帝的道和世界的道;及在上帝的道和我們的道兩者的張力之間。在這方麵,耶穌經常領我們看見自己。揭露了懷著錯誤態度或動機卻仍然假裝作出正確行動的虛偽。並不是那些外在臨到我們的,或者那些我們接近的,使我們清潔或者不潔;而是我們心裏的願望和動機使我們潔淨與否(太十五 10-20 )。正如他用他的話潔淨門徒:『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幹淨了』(約十五 3 ),又象征性地以替他們洗腳的方式(約十三 10 ),潔淨了我們全部——他的教會,藉著水和道(弗五 25-26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約翰壹書一章七節讀到的:『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賠償和應得的

民數記五章五至十節

5 耶和華對摩西說:6『你曉諭以色列人說:無論男女,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以致幹犯耶和華,那人就有了罪。7 他要承認所犯的罪,將所虧負人的,如數賠還,另外加上五分之一,也歸與所虧負的人。那人若沒有親屬可受所賠還的,那所賠還的就要歸與服事耶和華的祭司;至於那為他贖罪的公羊是在外。9 以色列人一切的聖物中,所奉給祭司的舉祭都要歸與祭司。10 各人所分別為聖的物,無論是什麽,都要歸給祭司。』

(一)

當欺騙了某人、汙蔑了某人、或對某人起欲念,那個觸犯的人麵對幾項選擇:設法掩飾它和繼續下去,不悔改;悔改和承認所犯的罪;更進一步,不僅承認罪,而且真的嚐試去對所犯的錯誤或者中傷的人作出賠償。這種悔改以後的補償行為被稱為賠償(restitution)。在以色列的律法中,上帝要求他的百姓真誠的悔改,並且也獻上複原的祭。事實上那個受害者不僅要得回所損,還要獲贈所損失全部的五分之一的價值,作為真正的賠償。

這樣的賠償本身對犯罪起著一種阻嚇作用,使以色列人的社會與其他所有的社會別有不同。而且進一步說,它是那樣的重要,如果有任何理由以致不可能賠償給原來的受害者,就要付給那人的近親。如果連最近親都找不著,犯罪者就要保留他應付的,加上賠償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由上帝的代表——祭司來接受。

這樣,上帝的要求看來是激進和完全的。以色列不像所有其他民族。生於這個民族或國家,就表示他將來已被上帝派定。沒有人的誕生能在上帝控製、知識或計劃之外(見耶一5),也沒有孩子在他或她的生命中可以躲避上帝的要求。要在摩西、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的信心中成長,實踐信心,就要去經曆上帝在一個人生命中的要求,並且要活在能歸榮耀給他的生活中。

(二)

最接近的親戚,或者如標準修訂本所譯:『親屬』這個名稱,對於理解舊約以色列的團結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名稱原來的意思是血統關係最接近的人,而在以色列中,這種關係帶有非常強烈的約束力。它能夠引伸至民事和刑事的律法。這近親要去買處境窮困的親戚的財產,甚至要在他死後無子嗣時迎娶他的遺妻;而如果需要的話,他要去買或者『贖回』這近親,使他免於當奴隸,如果他被謀殺,要為他的死報仇。

如此強烈的一個名稱被用來說明耶和華和以色列的關係,及他拯救和再拯救以色列人的大能,是不足為怪的。耶和華被深奧地和美妙地指作以色列人的goel,即她的近親,她的贖回者,在她出埃及的經文中(出六6;詩一○六10),和從被擄巴比倫歸回的背景中(賽四十三1;四十四22-24;四十七4;五十二9)。耶和華也被視為個別人的近親(例如創四十八16;撒下四9;詩廿六11;四十九15)。提及這名稱的最著名的經文見於約伯記一書,文中主角約伯在失望中喊道:『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伯十九25)

在新舊聖經中我們遇到這種形像的用法,具有同樣的力量。耶穌自己說他來『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十28),在提多書二章十四節和特別在彼得前書一章十八至十九節中,提及一種解釋耶穌的死的方法。保羅在羅馬書三章廿四節和哥林多前書一章三十節中采用了這種觀念,但是特別在有名的經文哥林多前六章十九至二十節中,在那裏他清楚地說:『你們不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這就是耶穌,我們的近親,我們的go-el。

在這一段中另一件必須在意的重要事情是,罪和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犯罪得罪上帝而沒有得罪人,是有可能的。那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罪都是有行為的刑事罪行(Crime),或者都會破壞社會的習俗。人們可能褻瀆(在某些社會中是刑事罪行)、嫉妒、貪婪或仇恨。然而,我們不可能隻犯罪得罪人而沒有得罪上帝(參見太五23-24)。在利未記六章一至七節中把罪分類,說所有像欺騙、偷竊、殺害等,所有這些都是得罪主的罪行代稱(proxy)。這種彼此得罪的罪被稱為『破壞對耶和華的信心』。這一點進一步藉著在認罪的過程中用公羊作為祭牲的事實而顯示出來,而這個認罪的過程——賠償——赦免,被稱為『贖罪的祭牲(公羊)』,十分清楚地表明這是包括觸犯得罪上帝和他旨意的罪。到了注釋八章五至廿六節時,贖罪是有待考察的中心概念;它經常反映一種狀況,就是由於犯罪得罪上帝而和他疏遠。

約翰把這一點簡要地提出來,他對我們說:『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約壹四 20 )

試驗有疑點的妻子

民數記五章十一至卅一節

11耶和華對摩西說:12『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人的妻若有邪行,得罪她丈夫,13有人與她行淫,事情嚴密,瞞過她丈夫,而且她被玷汙,沒有作見證的人,當她行淫的時候也沒有被捉住,14他丈夫生了疑恨的心,疑恨她,她是被玷汙,或是她丈夫生了疑恨的心,疑恨她,她並沒有被玷汙,15這人就要將妻送到祭司那裏,又為她帶著大麥麵伊法十分之一作供物,不可澆上油,也不可加上乳香;因為這是疑恨的素祭,是思念的素祭,使人思念罪孽。

16『祭司要使那婦人近前來,站在耶和華麵前。17祭司要把聖水盛在瓦器裏,又從帳幕的地上取點塵土,放在水中。18祭司要叫那婦人蓬頭散發,站在耶和華麵前,把思念的素祭,就是疑恨的素祭,放在她手中。祭司手裏拿著致咒詛的苦水,19要叫婦人起誓,對她說:「若沒有人與你行淫,也未曾背著丈夫做汙穢的事,你就免受這致咒詛苦水的災。20你若背著丈夫行了汙穢的事,在你丈夫以外有人與你行淫,21(祭司叫婦人發咒起誓),願耶和華叫你大腿消瘦,肚腹發脹,使你在你民中被人咒詛,成了誓語,22並且這致咒詛的水入你的腸中,要叫你的肚腹發脹,大腿消瘦。」婦人要回答說:「阿們,阿們。」

23『祭司要寫這咒詛的話,將所寫的字抹在苦水裏,24又叫婦人喝這致咒詛的苦水;這水要進入她裏麵變苦了。25祭司要從婦人的手中取那疑恨的素祭,在耶和華麵前搖一搖,拿到壇前;26又要從素祭中取出一把,作為這事的紀念,燒在壇上,然後叫婦人喝這水。27叫她喝了以後,她若被玷汙,得罪了丈夫,這致咒詛的水必進入她裏麵變苦了,她的肚腹就要發脹,大腿就要消瘦,那婦人便要在他民中被人咒詛。28若婦人沒有被玷汙,卻是清潔的,就要免受這災,且要懷孕。

29『妻子背著丈夫行了汙穢的事,30或是人生了疑恨的心,疑恨他的妻,就有這疑恨的條例。那時他要叫婦人站在耶和華麵前,祭司要在她身上照這條例而行。31男人就為無罪,婦人必擔當自己的罪孽。』

(一)

以現代的西方觀點和感情來看,這一段經文看來有點不是味兒。在第十八節中,談及一種叫做獻『嫉妒的祭』(譯注:中文和合本譯作『疑恨的素祭』的規則,那就是說,亦即因為丈夫的嫉妒而需要獻上素祭給耶和華。明確地說,這情形是懷疑奸淫之一種——一個人對妻子有懷疑。反過來,如果妻子懷疑丈夫,這規例卻不存在。在所用的名稱上,進一步反映了這一點:用於『丈夫』的字和用於『耶和華、主人』的詞是一樣的,而用於『妻子』的字隻是『婦人』。雖然如此,這種情形在東方的背景下並非那樣差劣,這經常是西方的想法。但是事實依然是隻有丈夫有這樣的權利。

如果不能立即得到犯奸淫的證據,因而正常的審判程序無效,那時以下就是常用的測量手段。雖然甚至隻是懷疑犯奸淫,也必須作些事情,因為這可能會危及一個人的繼承者的合法化。在注釋一章五至十九節裏,我們看見對以色列的社會,家庭和繼承人的信用之可信性和純淨是多麽事關重大。因此有疑點本身就足夠作為對一位太大的忠貞和純潔提出試驗的原因。然而,當人們成長和成熟起來時,法例變得更加寬鬆。被猶太人當作有約束權柄的啟示和律法的法典主體——米示奴(Mishnah) 就有一段關於這個題目的記載。根據這裏的記載,一個人首先必須在兩名見證人麵前,禁止他的妻子與那個被懷疑的情人相見,同時也不能和她有任何性關係,直到知道她是否已經懷孕。隻有在妻子拒絕遵行這一切時,才能把她帶到這裏所描述的嚴厲考驗之下。

在這較早時期,隻要有『嫉妒的靈』便可以呈上法庭。這裏的『靈』字和用於聖靈的靈是一樣的。它也用於形容強有力的情緒。所以這一段是談到關於一個人被他的懷疑所耗盡,感到強烈的失望,以致不能讓這事過去而無結果。它不僅僅是一種瞬時即逝的嫉妒痛苦,參見附注三。

(二)

所獻的祭包括要求不要加上油也不要加上乳香,這樣指明它看來好像是為一種罪而獻上的,故枯幹無味(利五11下半)。油和乳香代表喜樂和豐盛。在第十五節中,這種祭也叫做『紀念的祭』(譯注:中文和合本譯作『思念的素祭』。這不可能按字麵解作去提醒上帝,而可能是把這種情形公開,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把事情公開的祭。它也可能是一句成語,催促上帝去采取審判行動。當他去行動想起罪時,犯罪的人就受到刑罰(王上十七18),當他不想起罪時,罪人就不會受罰(詩廿五7)。

婦人的頭發解開了,因此它長長而鬆散地垂下來。這是藉以除去由發辮而來的尊嚴,表示羞恥和不潔(對比利十三45對麻瘋者的處理)。然後祭司會拿著一些『聖水』(17節),根據米示奴,這是隻可以用神聖的黃銅器皿盛著,而且和從地上得來的塵土混合。在適當的時間,這個人的妻子就要喝它。這個要喝的混合物希伯來文可以譯作『苦水』,或者更好一點,譯作『嚴厲考驗的水』。現代猶太人的翻譯是『使罪見光的水』,它掌握了這個意思。

在飲了苦水之後,她還要發一個強有力的誓。在發誓的最後,她要說:『阿們,阿們』。這句話今天用作一種結束禱告的方法,但它實際上是對於禱告的委身。這個詞根的意思是絕對的可靠。在禱告或聲明之後說『阿們』,意思是所收到的信息是完全可靠和合理的,那位說阿們的人是完全同意,並且共同分擔所確信的。說『阿們』是一個人委身去做那些可以做的,以確保所表達的感受在上帝百姓的生活中變為現實。在他勒目中有一種說法,『對於盡他所有的力量說阿們者,樂園的門將會是敞開的』。這就是它的力量。在馬太福音五章十八、廿六等經節中,欽定本報導耶穌引進他的教訓時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而標準修訂本把實實在在譯作『真實地』。希臘文隨著希伯來文,則有『阿們』之意。耶穌在他的教訓之前加前綴,說:『我對你們說,「阿們……」』。換句話說,他開始教訓時,說這話是極其可靠和真實的。

這種說『阿們,阿們』結合著飲苦水,將會使這個女人產生強烈的心理變化。其壓力對無辜的女人已經甚大,但對有罪的女人就更加巨大。這裏預測了『大腿』會『消瘦』(21,22,27節),那就是說,將會有流產或者墮胎。大腿通常是被用作性器官的委婉說法。這樣的事情被視作『理想的因果關係』。猶太人判決公義的傳統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一條原理(藉吉柏特和蘇利文在根據the Mikado(日本天皇)而作的詩得以廣為流傳):『讓罪有應得』,也就是說:『以一個人判別的標準,來評估這個人。』所以米示拿記載說:『她開始以她的大腿犯法,然後是肚子——故此,大腿將先受苦,然後是肚子。』對有疑點的人附加的試驗,是為了增強這個考驗,還附加一個事實,就是咒語和誓言將用墨水寫下來,然後用水滲開,這樣寫下的墨汁和水一起衝走,而咒語的話就象征式地轉到水中。

(三)

這種報應式的判決原則(因為這樣它就有刑罰與罪惡的平衡)也貫穿了新約:『人種的是什麽,收的也是什麽。』(加六 7-9 , 林後九 6 )耶穌更加正麵地表達這項原則,他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 12 )這一點超越了人類在教條、種族、性別、地位等各方麵的界限。每一個猶太青年在清晨崇拜中禱告時,都會感謝上帝,因為他生來不是一個外邦人,也不是奴隸,或婦人。當保羅正麵地和勇敢地主張:『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加三 28 ),必定在心裏記起這種猶太人的負麵思想。

分開不潔的

民數記五章一至四節

1耶和華曉諭摩西說:2『你吩咐以色列人,使一切長大麻瘋的,患漏症的,並因死屍不潔淨的,都出營外去。3無論男女都要使他們出到營外,免得汙穢他們的營;這營是我所住的。』4以色列人就這樣行,使他們出到營外。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怎樣行了。

(一)

會幕和約櫃放在營中,代表耶和華臨在於營中。所以他是在他們中間。這一點使營成為神聖的地方,而不潔的,不純淨的,無價值的人和事,都要把它們當作與聖物勢不兩立的束西而除掉。這種不潔的人包括『流膿的』(譯注:中文和合本譯作『漏症』),那就是以任何形式從性器官流出的血或者漏泄物,包括月經排泄物,也包括曾與死人接觸的人。這些『過犯』的細節參見利未記十三,十五章,民數記十九章。月經期的婦女在東方一直是被宗教界人士隔離的。這種禁忌可能產生於活物的生命存於血中的事實(例如利未記十七章十四節說:『一切活物的生命,就在血中。』),而婦女在月經期是流著血的。作者曾經和一位極端嚴格的教士同走在耶路撒冷的馬路上,而他寧願橫過到街道的另一邊,而不去接近一個他們都知道可能是正在行經的少婦。在早些時候,一種特別沐浴儀式曾被創造出來給在月經期的婦女求潔淨。一位中世紀的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Maimonides)告訴我們,在他的時代,婦女因為月經而單獨留在房間與家人隔離這是很普通的。但這種禁忌是基於對生命的尊敬,就像避開性器官的排泄物一樣。

所有的迷信的花樣,都在古時圍繞著死亡這個題目而形成,而且對接觸死人特別感興趣。人們的反應,從一般的嫌惡到相信死者的邪靈(而他們經常是邪惡的)潛伏在屍體附近,準備捕捉在這個範圍內的人。麻瘋病經常被看作最易傳染的致死疾病。這段經文所提到的三種不潔淨的方式都是傳染性的,就是隻要與某人接觸,他將會變成那個與他接觸的物體一樣不潔淨。參見利未記十三章四十五節以下;十五章四節以下;民數記十九章廿二節。對於一個真實的戰營,情況甚至更加嚴格(申二十1 -9;廿三10-15;撒上廿一1以下;撒下十一11以下)。那些製訂這些規則的人並不特別苛刻,他們也沒有專製用權,隻是他們都為著保留百姓在儀式上的潔淨而付出一切代價。

以舊約的信仰來看,潔淨或不潔淨的問題的確是十分重要的。若要潔淨,特別是保持聖所和它儀式的潔淨,是以色列人在崇拜和事奉中向聖者上帝作回應的主要部分。在利未記十五章卅一節中它被恰當地概括出來:『你們要這樣使以色列人與他們的汙穢隔絕,免得他們玷汙我的帳幕,就因自己的汙穢死亡。』當上帝定睛看著以色列,發現如果他看見不潔淨的東西,他會轉而離開她(結卅九24)。

更廣義上來看,可以這樣來表明:以色列人相信,作為上帝的選民,她必須在生活和崇拜中,反映出那位她所屬的上帝的本性和特征。所以這包括了公義(摩五21-24),立約的愛(何四1-2,十一1-4 )和成聖(出十九6 ;申十四21,民十五40)。這種成聖看來與禮儀上的潔淨是不可分的。拉比有一種說法,藉著約翰·衛斯理和馬太·亨利的傳講,一直流傳到今天的西方世界,『潔淨是緊接著神聖』,這句話掌握了這種不可分的意義。

(二)

新約中有一種啟示:在天堂沒有不潔淨的(啟廿一 27)。在耶穌的時代,這信仰獲得很大的發揮,就是不潔的人或者情境,如果不是被黑暗的勢力所締造,至少也為他們所利用。這就是福音書中呼叫魔鬼為『汙穢的靈』的原因(例如太十。,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汙鬼』)。希伯來書十章廿一至廿二節表示一種信仰,耶穌被釘十架是為全人類的一種潔淨的祭。所以強調在上帝麵前的潔淨是很重要的。人很容易去批評它並說它是消極的指從不純,從汙染中得清潔。但是必須積極地理解聖經所強調的。這是一種動向,一種為成聖,為與上帝親近,為采用他的標準和法則而作的決定。令人驚奇的是,不僅不潔的不可以摸(正如當前這段經文所示),就是神聖也不可摸(例如民三10,38;撒下六6-9)。聖經時代的百姓生活在兩種極端之間。或者更恰當地說,他們生活在兩個方向的交互作用下:全然是上帝的靈的方向,和人類極端褻瀆性的自私、褒獎成就的方向。正如民數記這卷書將要痛苦地顯示,人始終是人,但他們被上帝要求去作為他的百姓,在各國中向他作見證和榮耀他。

我們沒有人能按上帝的要求而生活。我們不能夠全然棄掉我們的自私,而向上帝完全降服。我們都生活在交互作用下,後在上帝的道和世界的道;及在上帝的道和我們的道兩者的張力之間。在這方麵,耶穌經常領我們看見自己。揭露了懷著錯誤態度或動機卻仍然假裝作出正確行動的虛偽。並不是那些外在臨到我們的,或者那些我們接近的,使我們清潔或者不潔;而是我們心裏的願望和動機使我們潔淨與否(太十五 10-20 )。正如他用他的話潔淨門徒:『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幹淨了』(約十五 3 ),又象征性地以替他們洗腳的方式(約十三 10 ),潔淨了我們全部——他的教會,藉著水和道(弗五 25-26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約翰壹書一章七節讀到的:『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賠償和應得的

民數記五章五至十節

5 耶和華對摩西說:6『你曉諭以色列人說:無論男女,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以致幹犯耶和華,那人就有了罪。7 他要承認所犯的罪,將所虧負人的,如數賠還,另外加上五分之一,也歸與所虧負的人。那人若沒有親屬可受所賠還的,那所賠還的就要歸與服事耶和華的祭司;至於那為他贖罪的公羊是在外。9 以色列人一切的聖物中,所奉給祭司的舉祭都要歸與祭司。10 各人所分別為聖的物,無論是什麽,都要歸給祭司。』

(一)

當欺騙了某人、汙蔑了某人、或對某人起欲念,那個觸犯的人麵對幾項選擇:設法掩飾它和繼續下去,不悔改;悔改和承認所犯的罪;更進一步,不僅承認罪,而且真的嚐試去對所犯的錯誤或者中傷的人作出賠償。這種悔改以後的補償行為被稱為賠償(restitution)。在以色列的律法中,上帝要求他的百姓真誠的悔改,並且也獻上複原的祭。事實上那個受害者不僅要得回所損,還要獲贈所損失全部的五分之一的價值,作為真正的賠償。

這樣的賠償本身對犯罪起著一種阻嚇作用,使以色列人的社會與其他所有的社會別有不同。而且進一步說,它是那樣的重要,如果有任何理由以致不可能賠償給原來的受害者,就要付給那人的近親。如果連最近親都找不著,犯罪者就要保留他應付的,加上賠償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由上帝的代表——祭司來接受。

這樣,上帝的要求看來是激進和完全的。以色列不像所有其他民族。生於這個民族或國家,就表示他將來已被上帝派定。沒有人的誕生能在上帝控製、知識或計劃之外(見耶一5),也沒有孩子在他或她的生命中可以躲避上帝的要求。要在摩西、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的信心中成長,實踐信心,就要去經曆上帝在一個人生命中的要求,並且要活在能歸榮耀給他的生活中。

(二)

最接近的親戚,或者如標準修訂本所譯:『親屬』這個名稱,對於理解舊約以色列的團結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名稱原來的意思是血統關係最接近的人,而在以色列中,這種關係帶有非常強烈的約束力。它能夠引伸至民事和刑事的律法。這近親要去買處境窮困的親戚的財產,甚至要在他死後無子嗣時迎娶他的遺妻;而如果需要的話,他要去買或者『贖回』這近親,使他免於當奴隸,如果他被謀殺,要為他的死報仇。

如此強烈的一個名稱被用來說明耶和華和以色列的關係,及他拯救和再拯救以色列人的大能,是不足為怪的。耶和華被深奧地和美妙地指作以色列人的goel,即她的近親,她的贖回者,在她出埃及的經文中(出六6;詩一○六10),和從被擄巴比倫歸回的背景中(賽四十三1;四十四22-24;四十七4;五十二9)。耶和華也被視為個別人的近親(例如創四十八16;撒下四9;詩廿六11;四十九15)。提及這名稱的最著名的經文見於約伯記一書,文中主角約伯在失望中喊道:『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伯十九25)

在新舊聖經中我們遇到這種形像的用法,具有同樣的力量。耶穌自己說他來『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十28),在提多書二章十四節和特別在彼得前書一章十八至十九節中,提及一種解釋耶穌的死的方法。保羅在羅馬書三章廿四節和哥林多前書一章三十節中采用了這種觀念,但是特別在有名的經文哥林多前六章十九至二十節中,在那裏他清楚地說:『你們不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這就是耶穌,我們的近親,我們的go-el。

在這一段中另一件必須在意的重要事情是,罪和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犯罪得罪上帝而沒有得罪人,是有可能的。那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罪都是有行為的刑事罪行(Crime),或者都會破壞社會的習俗。人們可能褻瀆(在某些社會中是刑事罪行)、嫉妒、貪婪或仇恨。然而,我們不可能隻犯罪得罪人而沒有得罪上帝(參見太五23-24)。在利未記六章一至七節中把罪分類,說所有像欺騙、偷竊、殺害等,所有這些都是得罪主的罪行代稱(proxy)。這種彼此得罪的罪被稱為『破壞對耶和華的信心』。這一點進一步藉著在認罪的過程中用公羊作為祭牲的事實而顯示出來,而這個認罪的過程——賠償——赦免,被稱為『贖罪的祭牲(公羊)』,十分清楚地表明這是包括觸犯得罪上帝和他旨意的罪。到了注釋八章五至廿六節時,贖罪是有待考察的中心概念;它經常反映一種狀況,就是由於犯罪得罪上帝而和他疏遠。

約翰把這一點簡要地提出來,他對我們說:『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約壹四 20 )

試驗有疑點的妻子

民數記五章十一至卅一節

11耶和華對摩西說:12『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人的妻若有邪行,得罪她丈夫,13有人與她行淫,事情嚴密,瞞過她丈夫,而且她被玷汙,沒有作見證的人,當她行淫的時候也沒有被捉住,14他丈夫生了疑恨的心,疑恨她,她是被玷汙,或是她丈夫生了疑恨的心,疑恨她,她並沒有被玷汙,15這人就要將妻送到祭司那裏,又為她帶著大麥麵伊法十分之一作供物,不可澆上油,也不可加上乳香;因為這是疑恨的素祭,是思念的素祭,使人思念罪孽。

16『祭司要使那婦人近前來,站在耶和華麵前。17祭司要把聖水盛在瓦器裏,又從帳幕的地上取點塵土,放在水中。18祭司要叫那婦人蓬頭散發,站在耶和華麵前,把思念的素祭,就是疑恨的素祭,放在她手中。祭司手裏拿著致咒詛的苦水,19要叫婦人起誓,對她說:「若沒有人與你行淫,也未曾背著丈夫做汙穢的事,你就免受這致咒詛苦水的災。20你若背著丈夫行了汙穢的事,在你丈夫以外有人與你行淫,21(祭司叫婦人發咒起誓),願耶和華叫你大腿消瘦,肚腹發脹,使你在你民中被人咒詛,成了誓語,22並且這致咒詛的水入你的腸中,要叫你的肚腹發脹,大腿消瘦。」婦人要回答說:「阿們,阿們。」

23『祭司要寫這咒詛的話,將所寫的字抹在苦水裏,24又叫婦人喝這致咒詛的苦水;這水要進入她裏麵變苦了。25祭司要從婦人的手中取那疑恨的素祭,在耶和華麵前搖一搖,拿到壇前;26又要從素祭中取出一把,作為這事的紀念,燒在壇上,然後叫婦人喝這水。27叫她喝了以後,她若被玷汙,得罪了丈夫,這致咒詛的水必進入她裏麵變苦了,她的肚腹就要發脹,大腿就要消瘦,那婦人便要在他民中被人咒詛。28若婦人沒有被玷汙,卻是清潔的,就要免受這災,且要懷孕。

29『妻子背著丈夫行了汙穢的事,30或是人生了疑恨的心,疑恨他的妻,就有這疑恨的條例。那時他要叫婦人站在耶和華麵前,祭司要在她身上照這條例而行。31男人就為無罪,婦人必擔當自己的罪孽。』

(一)

以現代的西方觀點和感情來看,這一段經文看來有點不是味兒。在第十八節中,談及一種叫做獻『嫉妒的祭』(譯注:中文和合本譯作『疑恨的素祭』的規則,那就是說,亦即因為丈夫的嫉妒而需要獻上素祭給耶和華。明確地說,這情形是懷疑奸淫之一種——一個人對妻子有懷疑。反過來,如果妻子懷疑丈夫,這規例卻不存在。在所用的名稱上,進一步反映了這一點:用於『丈夫』的字和用於『耶和華、主人』的詞是一樣的,而用於『妻子』的字隻是『婦人』。雖然如此,這種情形在東方的背景下並非那樣差劣,這經常是西方的想法。但是事實依然是隻有丈夫有這樣的權利。

如果不能立即得到犯奸淫的證據,因而正常的審判程序無效,那時以下就是常用的測量手段。雖然甚至隻是懷疑犯奸淫,也必須作些事情,因為這可能會危及一個人的繼承者的合法化。在注釋一章五至十九節裏,我們看見對以色列的社會,家庭和繼承人的信用之可信性和純淨是多麽事關重大。因此有疑點本身就足夠作為對一位太大的忠貞和純潔提出試驗的原因。然而,當人們成長和成熟起來時,法例變得更加寬鬆。被猶太人當作有約束權柄的啟示和律法的法典主體——米示奴(Mishnah) 就有一段關於這個題目的記載。根據這裏的記載,一個人首先必須在兩名見證人麵前,禁止他的妻子與那個被懷疑的情人相見,同時也不能和她有任何性關係,直到知道她是否已經懷孕。隻有在妻子拒絕遵行這一切時,才能把她帶到這裏所描述的嚴厲考驗之下。

在這較早時期,隻要有『嫉妒的靈』便可以呈上法庭。這裏的『靈』字和用於聖靈的靈是一樣的。它也用於形容強有力的情緒。所以這一段是談到關於一個人被他的懷疑所耗盡,感到強烈的失望,以致不能讓這事過去而無結果。它不僅僅是一種瞬時即逝的嫉妒痛苦,參見附注三。

(二)

所獻的祭包括要求不要加上油也不要加上乳香,這樣指明它看來好像是為一種罪而獻上的,故枯幹無味(利五11下半)。油和乳香代表喜樂和豐盛。在第十五節中,這種祭也叫做『紀念的祭』(譯注:中文和合本譯作『思念的素祭』。這不可能按字麵解作去提醒上帝,而可能是把這種情形公開,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把事情公開的祭。它也可能是一句成語,催促上帝去采取審判行動。當他去行動想起罪時,犯罪的人就受到刑罰(王上十七18),當他不想起罪時,罪人就不會受罰(詩廿五7)。

婦人的頭發解開了,因此它長長而鬆散地垂下來。這是藉以除去由發辮而來的尊嚴,表示羞恥和不潔(對比利十三45對麻瘋者的處理)。然後祭司會拿著一些『聖水』(17節),根據米示奴,這是隻可以用神聖的黃銅器皿盛著,而且和從地上得來的塵土混合。在適當的時間,這個人的妻子就要喝它。這個要喝的混合物希伯來文可以譯作『苦水』,或者更好一點,譯作『嚴厲考驗的水』。現代猶太人的翻譯是『使罪見光的水』,它掌握了這個意思。

在飲了苦水之後,她還要發一個強有力的誓。在發誓的最後,她要說:『阿們,阿們』。這句話今天用作一種結束禱告的方法,但它實際上是對於禱告的委身。這個詞根的意思是絕對的可靠。在禱告或聲明之後說『阿們』,意思是所收到的信息是完全可靠和合理的,那位說阿們的人是完全同意,並且共同分擔所確信的。說『阿們』是一個人委身去做那些可以做的,以確保所表達的感受在上帝百姓的生活中變為現實。在他勒目中有一種說法,『對於盡他所有的力量說阿們者,樂園的門將會是敞開的』。這就是它的力量。在馬太福音五章十八、廿六等經節中,欽定本報導耶穌引進他的教訓時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而標準修訂本把實實在在譯作『真實地』。希臘文隨著希伯來文,則有『阿們』之意。耶穌在他的教訓之前加前綴,說:『我對你們說,「阿們……」』。換句話說,他開始教訓時,說這話是極其可靠和真實的。

這種說『阿們,阿們』結合著飲苦水,將會使這個女人產生強烈的心理變化。其壓力對無辜的女人已經甚大,但對有罪的女人就更加巨大。這裏預測了『大腿』會『消瘦』(21,22,27節),那就是說,將會有流產或者墮胎。大腿通常是被用作性器官的委婉說法。這樣的事情被視作『理想的因果關係』。猶太人判決公義的傳統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一條原理:『讓罪有應得』,也就是說:『以一個人判別的標準,來評估這個人。』所以米示拿記載說:『她開始以她的大腿犯法,然後是肚子——故此,大腿將先受苦,然後是肚子。』對有疑點的人附加的試驗,是為了增強這個考驗,還附加一個事實,就是咒語和誓言將用墨水寫下來,然後用水滲開,這樣寫下的墨汁和水一起衝走,而咒語的話就象征式地轉到水中。

(三)

這種報應式的判決原則(因為這樣它就有刑罰與罪惡的平衡)也貫穿了新約:『人種的是什麽,收的也是什麽。』(加六 7-9 , 林後九 6 )耶穌更加正麵地表達這項原則,他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 12 )這一點超越了人類在教條、種族、性別、地位等各方麵的界限。每一個猶太青年在清晨崇拜中禱告時,都會感謝上帝,因為他生來不是一個外邦人,也不是奴隸,或婦人。當保羅正麵地和勇敢地主張:『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加三 28 ),必定在心裏記起這種猶太人的負麵思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