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能打仗的人——安營
民數記二章一至卅四節
1耶和華曉諭摩西、亞倫說:2『以色列人要各歸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號那裏,對著會幕的四圍安營。3在東邊,向日出之地,照著軍隊安營的是猶大營的纛。有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作猶大人的首領。4他軍隊被數的,共有七萬四千六百名。5挨著他安營的是以薩迦支派。有蘇押的兒子拿坦業作以薩迦人的首領。6他軍隊被數的,共有五萬四千四百名。7又有西布倫支派。希倫的兒子以利押作西布倫人的首領。8他軍隊被數的,共有五萬七千四百名。9凡屬猶大營、按著軍隊被數的,共有十八萬六千四百名,要作第一隊往前行。
10『在南邊,按著軍隊是流便營的纛。有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作流便人的首領。11他軍隊被數的,共有四萬六千五百名。12挨著他安營的是西緬支派。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蔑作西緬人的首領。13他軍隊被數的,共有五萬九千三百名。14又有迦得支派。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作迦得人的首領。15他軍隊被數的,共有四萬五千六百五十名,16凡屬流便營、按著軍隊被數的,共有十五萬一千四百五十名,要作第二隊往前行。
17『隨後 ,會幕要往前行,有利未營在諸營中間。他們怎樣安營就怎樣往前行,各按本位,各歸本纛。18『在西邊,按著軍隊是以法蓮營的纛。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作以法蓮人的首領。19他軍隊被數的,共有四萬零五百名。20挨著他的是瑪拿西支派。比大蓿的兒子迦瑪列作瑪拿西人的首領。21他軍隊被數的,共有三萬二千二百名。22又有便雅憫支派。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作便雅憫人的首領。23他軍隊被數的,共有三萬五千四百名。24凡屬以法蓮營、按著軍隊被數的,共有十萬零八千一百名,要作第三隊往前行。
25『在北邊,按著軍隊是但營的纛。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作但人的首領。26他軍隊被數的,共有六萬二千七百名。27挨著他安營的是亞設支派。俄蘭的兒子帕結作亞設人的首領。28他軍隊被數的,共有四萬一千五百名。29又有拿弗他利支派。以南的兒子亞希拉作拿弗他利人的首領。30他軍隊被數的,共有五萬三千四百名。31凡但營被數的,共有十五萬七千六百名,要歸本纛作末隊往前行。』
32這些以色列人,照他們的宗族,按他們的軍隊,在諸營中被數的,共有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名。33惟獨利未人沒有數在以色列人中,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34以色列人就這樣行,各人照他們的家室、宗族歸於本纛,安營起行,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一)
本段指示當以色列安營時各支派的次序。十二個支派要把營房、圍繞著『會幕』的四邊安置成四方形,每一邊三個支派。各支派因此位於四周的各點上(3,10,18,25節)。在三章廿一至卅九節中,這個圖案籍著利未和亞倫的子孫更接近地圍著會幕,而進一步充實了。他們因此站在會幕和各支派之間。耶和華的同在,不僅是屬靈上的,而且是實質上的,真正成為以色列人的中心。居於東麵是最為尊貴的,因為它就在聖所之前,麵對著太陽升起。各支派的實質位置也代表了它們相對的地位,自東向北麵依次排列著。
也許可以把它繪成下圖:
這個模式為以西結所接受,因為他的新時代的聖殿,就計畫這樣量度它的周圍(結四十47)。而且它再次成為約翰在他的新耶路撒冷異象的啟示基礎(啟廿一16)。
他們可能需要提供特殊的目的和狀況,但是上帝的原理和計畫是不變的。在上帝關於道德方麵所啟示的範圍裏,我們看見耶穌肯定這一點,他堅持說:『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五18)
(二)
每一個支派都必須圍繞著他們的祖先的『旗號』安營。拉比們有一種傳統,就是每一支派都有一塊布,藉以認出在這個支派的領袖領導下,所有各族的首長是聯合的,這塊布的顏色,和在大祭司胸牌上的寶石的作用相同(出廿八21)。英文標準修訂本還有他們安營『各按他自己的軍旗』(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各歸自己的纛下』),也就是他的旗幟。希伯來文經常可以這樣翻譯,但是用『社群』(“company”)這取代『軍旗』(“standard”)的翻譯也是有可能的;有類似『一大群人』的意思。在希臘和敘利亞早期的譯文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可能性,而且根據它來進行翻譯。
在猶太殖民地,埃及的以利凡庭(Elephantine in Egypt)發現的紙草古書(元前第五世紀)中,也有使用這個實際的詞於『軍隊的纛』的意義上。在世界大戰期間在庫穆蘭發現的卷軸(元前第二世紀)也有相同的意思。在庫穆蘭這樣的一個『纛』看來大約有一千人,但在殖民地則人數少很多。如果這個詞像這裏的二、三、十、十七、十八、什五、卅一、卅四節所翻譯的,那麽這研究的結果是饒有意義的。
這樣,給人的印象是:耶和華正裝備好他的百姓去打仗。故需要訓練、策略、方法,使耶和華的目標得以實現。教會及屬於上帝的以色列有相同的需要。假使沒有這些因素,我們怎能遵照基督的命令去『醫治病人,叫死人複活……把鬼趕出去』(太十8)呢?若要在屬靈的國度裏,成為一位上帝的祭司和戰士,缺乏上帝的鍛鏈,是未成熟的,會成為他人的負累。
(三)
這裏有四個主要的支派團體,每一個後來都帶著一個象征:猶大,在猶太人的傳統中以獅子為代表(參見創四十九9);流便,以人的麵孔為代表;以法蓮,以公牛為代表;但,以鷹為代表。獅子在古代的東方象征著凶猛的能力,是不可抵擋的;公牛象征著一種力量、可靠性和富庶;鷹象征高貴和敏捷、利落地飛行。
這些傳統起源自以西結的『四個活物』(結一4-14,特別是10節) 的異象,並在猶太教的範圍內貫徹流行。它們也在約翰的『四個活物』圍繞在基督寶座前的異象中見到(啟四6-8)。到了主後第二世紀中葉,在基督教的傳統中,也用這種方式代表福音:馬太福音,以人的麵為代表;馬可福音,以獅子為代表;路加福音,以公牛為代表;約翰福音,以鷹為代表。
這樣,各支派被聚集在他們的纛下,圍繞著會幕,確定了位置。在這一章的結束,經文再次說明,百姓按照上帝的命令去做了。這一點與餘下的朝聖曆程形成顯著的對比。我們也將看見這些百姓命運的改變,以及他們對上帝和他的引導的易變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