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月二十六日 聖經 出埃及記卅二章

(2010-01-26 04:28:37) 下一個

造牛犢

出埃及記卅二章一至六節

    1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裏,對他說:『起來,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麵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麽事。』2亞倫對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3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4亞倫從他們手裏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作成,他們就說:『以色列阿,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5亞倫看見,就在牛犢麵前築壇,且宣告說:『明日要向耶和華守節』。6次日清早,百姓起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來玩耍。

    為求充分了解這故事,我們要知道『牛犢』乃是、egel一詞的一個難以理解的譯法。這字的意思是『一隻強勁的幼公牛』(柯爾)。在創世記十五章九節的雌性用一隻三歲大的母牛,而在詩篇一O六篇二十節則稱為牛。現代英文修訂本正確地譯作『公牛』。依我們現在的看法,牛犢在古代偶像崇拜中不會是正常的偶像。

    摩西在西乃山上度過四十天(廿四18),這是比一個月還長的期間。在那期間內百姓沒有特殊活動,而且在立約儀節之後,相伴而見到的可怕的自然現象,使他們以為摩西已經死了,這是頗為自然的事。

    摩西在他們當中,被視為耶威一個可見的記號。盡管有第二誡,他們還是想望有一個可見的代表。也許我們應當把第一節(對四和八節也一樣)的話譯作『為我們作一個神。』在創世記卅五章四節中我們發現雅各的一夥人中有戴耳環的。戴耳環的事如果以後從以色列曆史中消失,可能是出於害羞。我們從這故事得到的印象是,亞倫不願拂逆百姓,便蹉跎時日,希望問題會自己解決。可能他希望因為犧牲金子太多了,要求便會熄滅。新英文本說『把金屬鑄成模子』(4節英文直譯),可能是正確的。

    除非假定在亞倫與百姓之間有真實的誤解,否則沒有什麽根據,說百姓想放棄對耶威的崇拜。公牛是用作為他臨在的征兆。阿爾弼(Albert)根據考古學的證據,堅決主張,公牛是耶威的寶座,把他想像為站在其上或坐在其上。這樣,能控製公牛便表示其力量與權能。通常假定所以選擇公牛,是因為百姓熟悉埃及的拜牛,但是認為他們把自已從埃及得釋放歸功於埃及的一個神,卻難以相信。說得更恰當些,是把它視為遙遠過去的殘存物,因為在迦南人中,公牛乃是神聖權能正規的象征。

    雖然耶威從未被造過像,他不像與基路伯或天使有所聯係,所以現在與田間的動物聯係上了,便把他放在異邦自然神的水準上。這種傾向困擾以色列人直至被放擄到巴比倫之後。

法版破碎

出埃及記卅二章七至二十節

     7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下去罷,因為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已經敗壞了。8他們快快偏離了我所吩咐的道,為自己鑄了一隻牛犢,向他下拜獻祭,說:「以色列阿,這就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9耶和華對摩西說:『我看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10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

    11摩西便懇求耶和華他的上帝,說:『耶和華阿,你為什麽向你的百姓發烈怒呢,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12為什麽使埃及人議論說:「他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將他們從地上除滅。」求你轉意,不發你的烈怒;後悔,不降禍與你的百姓,13求你記念你的仆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並且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14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他的百姓。

    15摩西轉身下山,手裏拿著兩塊法版,這版是兩麵寫的,這麵那麵都有字。16是上帝的工作,字是上帝寫的,刻在版上。17約書亞一聽見百姓呼喊的聲音,就對摩西說:『在營裏有爭戰的聲音』18摩西說:『這不是人打勝仗的聲音,也不是人打敗仗的聲音,我所聽見的,乃是人歌唱的聲音。』19摩西挨近營前,就看見牛犢,又看見人跳舞,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20又將他們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麵上,叫以色列人喝。

           (一)

    當上帝把山下所發生的壞消息告訴摩西時,他也要用借著他去實現他給眾族長的應許來試驗他。上帝那樣提出來摩西本來易於接受。他已略知他所要麵對的困難,他有不受人擁戴的經曆;他『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七22)卻不被人賞識。現在這裏有一個使他可以成為第二個亞伯拉罕的提議。然而在米甸的四十年卻似乎已把他的野心全毀了。

    雖然雄心對教會的領袖就像對其他人一樣是必須有的,我們也很可能如摩西一樣,但是我們會像他一樣祈求嗎?我們與現代的情調那麽協和,甚至已經開始替犯罪製造借口了。摩西接受上帝的裁決,並未反唇相稽。相反的,他求上帝轉念記念他的應許,結果他蒙垂聽。

            (二)

    實際情境比上帝的警告所給他的思想準備更壞。那打擊看來雖未使他喪誌,但他卻讓法版掉下摔破了。文字上清楚地含有他故意摔破之意。

    超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他與上帝有過比我們所能想像的更為密切的交往(卅四33--35)。在他『快樂的異象』的經曆之後,突然要與粗野的牛像麵對,便手足無措。他覺得耶威與以色列人之間存在一道敞開的深淵,而要把上帝的恩慧帶過這深淵,可能要引致自身的災難。我們並不是要判斷他的行動的是非曲直,而是要了解他。

    我們有些人很像摩西那樣,在一段非凡而又動人的受苦節經驗之後,我們要麵對文字或圖畫的各各他不容易而又情感化的描寫。

    叫百姓喝金粉是立意叫他們曉得,任何聖像都沒有權能。我們有傾向去受魔鬼似是而非的權能影響,以致有時不曉得上帝無所不能的超越權能,可以掃除一切惡勢力與權能。

背叛的懲罰

出埃及記卅二章廿一至卅五節

    21摩西對亞倫說:『這百姓向你作了什麽,你竟使他們陷在大罪裏?』22亞倫說:『求我主不要發烈怒。這百姓專於作惡,是你知道的。23他們對我說:「你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麵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麽事。」24我對他們說:「凡有金環的,可以摘下來,他們就給了我,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

     25摩西見百姓放肆(亞倫縱容他們,使他們在仇敵中間被譏刺)26就站在營門中說,『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這裏來。』於是利未的子孫,都到他那裏聚集。27他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這樣說,你們各人把刀跨在腰間,在營中往來,從這門到那門,各人殺他的弟兄,與同伴,並鄰舍。』28利未的子孫照摩西的話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殺的約有三千。29摩西說:『今天你們要自潔,歸耶和華為聖,各人攻擊他的兒子,和弟兄,使耶和華賜福與你們。』

    30到了第二天,摩西對百姓說:『你們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華那裏去,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31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裏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作了金像。32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33耶和華對摩西說:『誰得罪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34現在你去領這百姓,往我所告訴你的地方去,我的使者必在你前麵引路,隻是到我追討的日子,我必追討他們的罪。』35耶和華殺百姓的緣故、是因他們同亞倫作了牛犢。

           (一)

    摩西看他哥哥的臉色便知道是誰之過。他向他發的問題,暗含他相信亞倫是在嚴重的壓力,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脅下而行動的。亞倫方麵,可以說他並未看出這一點,雖然他理直氣壯地怪責百姓,暗示是出於被迫,卻未詳說,然後他卑劣地埋怨一件意外。『我怎麽知道融了的金出來卻成了一個公牛像呢?』對於愛上帝的人,事情是不會如此的(羅八28),但是我們常常聽到『我真不幸啊』的借口!

    在申命記九章二十節,我們看到,幸好有摩西的代求,才救了這位候任大祭司一命。

            (二)

    百姓『放肆』背叛了他們聖約的主,於是要受懲罰。摩西援引廿二章二十節的律法,要求誌願者去執行。我們不要推想利未支派未介入金牛犢的崇拜,因為廿九節(『攻擊他的兒子和弟兄』。譯者注:英文修正木譯作『犧牲他的兒子和弟兄』)似乎表示他們也對自己支派的成員執行死刑。卅六節利未的子孫『都……』含有全體之意。有罪的人清楚地視利未人為上帝的死刑執行人,而且顯然並不反抗。明顯地我們不能確定誰曾參與,使上帝因此以殺百姓伸張人的公義(35節) 。在這懲罰中,多少人死亡則未說明。

    就像祭司們被任執行祭司職分那樣(七九章),利未也因他們公義的行動,被任執行他們後來的職務。

            (三)

    摩西第二次覲見上帝時,並未試圖對上帝掩飾百姓的罪惡。按照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七節,愛不論斷人,缺乏愛心才會論斷罪惡,以致罪人在上帝麵前得虛偽的信心。約瑟在創世記五十章二十節清楚說,他對兄弟們並無怨恨,但他並未試圖減少他們的罪惡;就是耶穌的禱告:『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廿三34),也沒有暗示不需要赦兔。

    如今這曾是牧人的摩西,為他的新羊群難過。如果為背叛與羞辱他的上帝而要付出代價,就讓他付那代價,名字從上帝冊中塗抹掉。

    摩西的話使我們想起保羅為他的同胞願受咒詛(羅九9)。他們的禱告雖然都蒙垂聽,但是無論摩西或保羅都不能消除他的同胞的罪。正如亞力山大夫人(譯者注: Mrs Cecil Frances Alexander 1823--95,愛爾蘭人,被譽為兒童聖詩作家)歌頌她的主:

            世間沒有這樣完人,

            能付罪惡代價,

            隻有耶穌能開天門,

            招呼我眾回塚。

    (譯者按:詞見普天頌讚修正本一五七首城外青山歌第四節。)

    我們不清楚到底是否懲罰的威嚇(『誰得罪我,我就......塗抹誰的名』),使卅五節的災難實現,還是在加低斯巴尼亞的崩潰中使懲罰實現(譯者注:加低斯巴尼亞是尋的曠野沙漠的肥沃地帶,富有水泉;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的時期,以此為中心) ,但罪惡的一個結果必然是這樣。於是上帝不再保證在百姓中臨在,而隻應許一個天使領他們進迦南(3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