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
2020 (207)
2021 (328)
2022 (226)
2023 (215)
2024 (244)
中午去中城辦事,完了後正好經過MoMA,反正是會員不用買票,就進去看看有什麽新展。無意中在二樓看了三個多小時的電影《時鍾》,我個人很喜歡,非常新奇的體驗。
借助AI翻譯其介紹:Christian Marclay的《時鍾》(2010年)囊括了100年的移動圖像曆史,是一部24小時的蒙太奇,由數千部描繪時鍾和其他時間參考的電影和電視片段組成。 詹姆斯邦德在淩晨12點20分檢查他的手表;梅麗爾斯特裏普在早上6:30關閉鬧鍾;泰坦尼克號起飛時,懷表在上午11:53滴答作響。 隨著每個剪輯與當地時間同步,時鍾會將屏幕上顯示的虛構時間與每分鍾的實際時間相折疊。 這項工作既是電影之旅,也是功能齊全的鍾表。基於他作為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波士頓和紐約地下場景音樂家的背景,Marclay五十年來將視覺和聲音片段結合起來,探索圖像和聲音之間的複雜關係。 他創作的作品在廣泛的媒介中形成了雕塑、繪畫、攝影、印刷品、表演和視頻。 在尋找鏡頭的助手的幫助下,Marclay花了三年時間精心編輯《時鍾》這是他通過發現的材料重新審視世界的創新方法的高潮。《時鍾》講述了電影的豐富曆史,既是現實的鏡子,也是逃避現實,在當今即時廣播、流媒體服務和人工智能時代,這種悖論對日常生活來說越來越重要。 Marclay精心挑選的剪輯集合帶我們穿越過去,以提高我們對永遠難以捉摸和展開的現在的認識。 通過從電影龐大檔案中編輯片段來講述當前時代,Marclay將我們對電影的集體記憶重新定義為與我們自己的不可思議的對抗。
這個體驗很奇特,我能辨識出不少幾秒鍾閃過的電影鏡頭,像飄、魂斷藍橋、克萊默夫婦、美國往事、飛越瘋人院、花樣年華、色戒、007、心靈捕手、 重新剪輯過的電影看著很過癮,因為完全不知下一個鏡頭是什麽,沒有連貫的劇情,隻有時間是持續往前走的。我原想看到支持不住為止,以為可以看24小時。結果是MoMA5:30閉館,全部走人。要想看24小時全片,隻放一次、要買票,網上登出1小時內全賣完。據說5月展覽結束前還會來一次24小時賣票,太受歡迎了。明天一早10點開館再去,看10am-2pm那一段。我今天看了2pm-5:30pm的一段。
5:30閉館,被趕了出來,出去前趕緊掐幾張大銀幕。看到了吧?5:25pm. 好玩的就是銀幕上的時間和現實的時間同步。
還在Uniqlo 買了剛出品的 Uniqlo: C, 想買藍色條紋的已全部售罄,白色條紋的也隻剩兩件XS。趕緊下手。回來後在網上又下單了一件藍色的,明天去店裏取貨。
這次Uniqlo C 的設計和用料不錯,就是我個子小,裙子之類的完全撐不起來。
流行橘色?受那個帥小哥的影響?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