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MY的博客

為自己的生活做個紀錄
個人資料
shpari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政府補貼的公共住房項目

(2021-11-12 14:59:23) 下一個

那天在MoMA,無意中看了一段影片,講的是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的 Pruitt-Igoe公共住房建築群史,引起我的興趣。回來上網查詢,原來這政府資助的公共樓群還有這樣一段曆史:

Pruitt-Igoe Pubic Housing Complex 建於1954年,是由33幢11層樓高的公寓式建築組成,建築設計師是 Minoru Yamasaki, 他也是後來紐約市的世貿中心雙子樓的設計師。聖路易斯市在二戰結束後城市非常破敗,1949年通過的“Housing Act of 1949" 允許聯邦政府撥款資助地方政府改造市民住宅。這個大型公共住宅群應運而生,主要目標群是年輕的黑、白中產房客。該建築群包括了2870個公寓單位。但沒過幾年,這個巨型的建築群開始衰落。首先是因為當時的聖路易斯市的種族隔離是很普遍的,這個建築群裏的住戶最後百分百是黑人家庭;第二,建築群沒有得到適當的維護和維修,日漸破敗,居住條件和環境日趨惡劣;第三,相鄰的為低收入居民而建的另一公共住房人滿為患,就有些人免費自主入住了這個樓群空關的公寓,造成不穩定的住戶,流動性強。隨之而來的就是走下坡路,犯罪率上升,空置率越來越高。到了1972年,政府決定拆遷,整個過程持續了4年。

這是記錄這一段曆史的紀錄片:

曾經的美好設想:

經不住人為和歲月的破壞:

最終又夷為平地:

了解了這個政府公共屋的曆史,讓我想起我因為工作的關係,訪問過住在政府公共屋裏紐約居民。在下城的中國城裏,也有一個巨型的政府公屋:Knickerbocker Village。

這個政府公屋建於1933-1934年間,包括12幢13層樓高的建築,兩個建築群,各圍繞一個內部花園,共有1590個公寓。曾在該處住過的有名人士有華埠女蛇頭鄭翠萍,被處決的俄國間諜Julius and Ethel Rosenberg夫婦,Lefty Ruggiero紐約武大黑手黨之一。這個建築群維護的不錯,出入有保安檢查。雖然在Sandy 颶風中受災慘重,但政府給予了大量補貼幫助恢複。它還是全市公屋中最早配備了人臉識別的科技。

Google Map 顯示出的鳥瞰圖:

現在這個政府屋的住戶絕大部分是華人。每個公寓都不大,有的收拾的很幹淨,有的則是堆滿雜物,擁擠不堪。

建築群周圍的街道,它是位於布魯克林大橋和曼哈頓大橋之間的街區:

在華埠還拜訪過一些老建築的內裏:

這座巨型建築也是政府屋,在 Park Row 上,正麵麵對聯邦監獄。但我沒搜到名字:

看看它的規模,那一整條S狀的是同一建築:

政府公屋世界各地都有,有成功的,有失敗的。學城市規劃的對這一塊應該是有相當研究的。蠻有意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