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
2020 (207)
2021 (328)
2022 (226)
2023 (215)
昨天翻箱子找東西,想找的沒找到,卻無意中找到放錯文件夾的一份曆史檔案:我當年申請美國入學時的I20和經濟擔保人提供的經濟擔保書。
當時入學學校所列的學費和生活費用:
記得當時好像一個學分300百美元不到,為保持學生身份每學期要注冊不少於9個學分,大約是3門課。來了不到兩個月就開始在學校裏打工,每周20個小時,6美元1小時,生活費完全夠了。第一個學期的學費當時是由我的經濟擔保人出的,直到今天我才仔細看了他當年的稅單,當時從中國出來的哪懂看稅單啊,根本沒有那個概念。稅是啥東東?!他的稅單顯示他當年的收入已經超過100萬美元,為我擔保是綽綽有餘了。
等我幾年以後再入法學院時,已不記得學費是多少了,因為拿了全額獎學金,就沒去關心了。當時已經工作了幾年交了不少稅了,也算是為美國做過貢獻後再享受一點福利了。
真仿佛前塵往事!
*****************************************************
糧票一直用到93年。那時候國內很多分配不是貨幣化的,例如住房、醫療、教育等;發給你的工資相當於零花錢。而美國則一直就是貨幣化分配,任何產品和服務都是明碼標價。僅比較工資收入會進一步誇大兩國的差距。
沒有這麽多吧,本科畢業,在好單位也就8美元,七七八八的加上頂多也就15美金。
那時候去美國,自費生都挺辛苦的,學費還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