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
2020 (207)
2021 (328)
2022 (226)
2023 (215)
前不久我和姐姐一家一起回國看望父母、同時處理一些家事。因為隻短短六天好多事未畢,趁熱打鐵,這個周末我來姐姐家度周末,再聚一次討論如何繼續完成未競事項。這次上海之行努力想辦成幾件事。去公安局辦理戶籍注銷記錄證明最順利、快捷。女警員態度專業(既不是熱情得讓你覺得假,也不是冷漠得讓你想逃),耐心,高效。我還去了徐匯公證處谘詢,也非常棒。谘詢員是我華政的小學弟,業務熟練有問必答。同時跑了四家銀行也是谘詢,都非常滿意。國內的事不是難,主要是煩,沒有定規讓人遵循行事,再加上我們去國已久,自己的思維方式已經改變許多,不能適應國內的辦事方法。其實國內很多服務行業比以前進步很多,尤其是專業的服務業水平相當不錯。困擾大家的是政策和實施細則經常變,所以沒有標準答案一說。
本來此行想幫父母辦理遺囑公證,後因種種原因放棄;又想辦理我們自己的國內人民幣開戶,也因種種原因這次沒有辦理,但基本問清:第一我們這種拿旅遊簽證的外籍人士可否在國內開戶?- 有的銀行可以,有的不可以。最後是父母的房產想過戶,裏麵更是複雜,故事一大堆。臨走那天早上和朋友安排見麵並要送我去機場,順口提了一句換美元的事。我理所當然地想這事簡單,因為他是大戶,又沒有用換匯額度。我隻是想換5千美金,他也願意一口答應。沒成想他到了銀行卻沒辦成。我們都把事情想簡單了:換匯5千美元要預約。你再大戶(他可是千萬富翁)也沒用。他因為認識銀行的人,最後還算是換了1千美元。我到了機場又自己換了1千美元,總算不是空手而歸。
最愛上海的陽光以及斑駁的樹影。
上海之行,承蒙各位好友招待,鄙人感激不盡:幫我買書並保存N段時間終於送到我手上的;送我紹興阿姨自製的最正宗梅幹菜外加讓我突然襲擊蹭了一頓豐盛美味的晚餐的;介紹我公證處谘詢的;老同學在微信上給我答疑的;N個朋友寄來給我幾大箱今年明前、後新茶的(我特地買了個箱子好把茶葉帶回來);幫我換外幣還送我去機場的;最後是老姐,接納我與她一家住在市中心租住的公寓並管吃管喝。
非常緊張的行程,我居然還是抽空去看了上海1933老場坊,拜會了上海作家金宇澄,總算是對自己這次勞心勞力的旅程有個安慰。金老師三月來紐約大學時去聽了他的講座;他的《繁花》每讀一次都有新發現新體驗。潘建東老師拍的金老師,是我極喜歡的。金老師在他的辦公室。背景、光線、神態,就一個字:靜。兩個字:安靜。在如今浮躁的世風下,這幅照片成了我的精神鴉片。此番行程安排很緊,我沒敢事先約金老師,怕我最終沒時間爽約。那天都已是半夜兩點多了,睡不著,想著上午有點時間。鬥膽發信息給金老師問是否有空。金老師也是夜貓子,馬上回我說隻有一個小時,因為當天要出差。一早,我先到了作家協會。不一會兒金老師騎著黃色單車,鐺鐺鐺地從布滿林蔭的大門口通道進來。領著我們上樓去他的辦公室。一番對話。簽名。贈書。
上海作協的大院和大樓,老式花園洋房。能在這樣的環境裏辦公是福氣。
s
回到上海;回到以前曾經幾乎每天都要經過的路口;交通崗亭早就是曆史遺跡,但警察叔叔仍然堅守崗位;故居仍在,斯人已去;梧桐路在,歲月已逝。現在回上海已然是客居,三次入住同一丹麥房東的住宅(airbnb,已成朋友),離老家僅拐個彎兒,說不定是我原來小學或中學同學的原來的家。一向欣賞北歐的家具設計,瞧這椅子、凳子、桌子!
上海啊,已是故鄉!
倒數第3張的左邊是愛棠公寓(隱去現在的名字)。 右邊現在叫餘慶新村,自行車邊上有一棟房那裏似乎是陶行知的故居。
餘慶路的房子是在房屋銷售的紅線區之內, 要經過國安局政審才能購買的, 不知那位丹麥人是怎麽能買的? 我估計餘慶路隻有2段可以交易, 一個是在衡山路口的華僑公寓(1965年前蓋的), 似乎沒有3房2廳的。還有一段是在淮海路口靠東邊(西邊是天平路的國泰新村, 在餘慶路上沒有開門)的幾棟房子(大概是3層樓吧),解放前是幾位資本家的房子, 你住在這段的可能性較大, 出門往淮海路走, 也符合你說走幾步就到你原來住的地方的條件(你是在武康大樓還是1857弄?)。
那個路口是衡山路,建國西路,宛平路和廣元路口。其他照片裏有廣元路,餘慶路,吳興路。都是我老宅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