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MY的博客

為自己的生活做個紀錄
個人資料
shpari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夾心餅幹的生命階段

(2016-07-17 14:36:40) 下一個

今天在法律谘詢論壇上看到有樓主發帖谘詢:父母在公共場合爭吵推拉,結果被人報警,其父被抓,周末被關押了兩天, 上庭前法官發問,其母說我們明年就要要慶祝五十年金婚了。法官撤刑事指控,轉庭簽署和平令。樓主問的是移民法的問題,不贅述。不少跟貼,出主意的,譴責樓主父母的,責怪樓主愚孝的,提醒樓主不要讓她的孩子再在其父母經常爭吵的環境下成長的,等等。 我看了後很感慨。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的出國潮,我們這些出生於五,六,七十年代的到了國外的人,現在都已經進入,或將要進入照顧我們的父母的人生階段了。父母仍在國內的,如我,有天長路遠,鞭長莫及,無法全心全意照顧的苦惱;父母來了國外,和吾輩同住,同樣有我們不曾預料,不曾經曆的煩惱。我最近因為新的工作角色,接觸了不少從國內通過子女移民來的老年人。他們享受美國的老人福利,物質無憂, 甚至可以說相當好(這是可以另起一篇長文的話題),但如果不是和子女同住,他們的精神世界,感情生活很空虛寂寞。我有一次訪問一對居住老年公寓的老人,話別時老人依依不舍,非要塞很多吃的要我帶走,我上了電梯,他們還頻頻揮手不肯離去。我當時真的兩眼發熱,他們讓我想起我那年邁的父母。

我們都是從國內那樣的環境中成長然後跨出國門的。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後,我們的生活習慣當然被潛移默化,吸收消化了這裏的較為文明的行為規範。細想想,當初我們自己難道沒有因為某些自小養成的生活習性被這裏的人笑話,或者如今回頭想一想覺得很可笑的甚至也是不良的行為嗎?但因為我們當時還年輕,又因為我們現如今已經在此邦生活了半輩子了,一些國內帶來的習慣已銷聲匿跡。而我們的父母,一輩子在國內的環境中生活,人多,事雜,資源少,什麽事不爭不搶可能真的就什麽也沒你的份了。多數人說話大聲,手舞足蹈。不明白的人是會以為在吵架呢。(我前不久還有國內來旅遊的朋友一大早求助:在大峽穀晚,太太站懸崖邊要拍照,丈夫好心怕她出危險,大聲叫她回來,還去拉她。太太耍脾氣不從。兩人拉拉扯扯被人報警,語言又不通,導致丈夫進局子! 這也不是本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的父母在他們六,七甚至八十的年齡,移民來到我們居住的國家,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重新開始生活。我想我們作晚輩的,要多多體諒他們的難處。他們一輩子養成的習慣不會改變了,我們能做的隻能是能提醒就提醒,能包涵就包涵了。無論我們是否改了國籍,我們作為第一代移民,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對父母一定是想盡孝心的,聰明的孝也好,迂腐的孝也罷,我們肯定不應該因為父母的一些言行和我們期待的不一樣就放棄對他們的照顧。同樣,父母來了這裏幫我們照顧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無論如何都應該有感激之情,也不應該因為父母的一些過失就全盤否定父母的辛勞,聳人聽聞地覺得小孩要被帶壞了,受傷了。難道我們自己不是被自己的父母在更為惡劣的環境下培養成人,才有我們的今天能在海外相對地生活得比較舒適嗎?我們都或多或少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誰生活中沒有磕磕絆絆?我們隻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樣一樣解決。

再多說一句:那貼的樓主,您父親肯定因為此事受到一點驚嚇。你要同您父親談談,安慰他。他肯定應該會就此吸取教訓了吧?代價有點兒大。希望看者有份,從中學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螺絲螺帽 回複 悄悄話 同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