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MY的博客

為自己的生活做個紀錄
個人資料
shpari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2015年元旦回國記

(2015-02-09 19:11:32) 下一個

去年年底一連串發生了好幾件事直接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臨時起意決定回國過元旦,並訂了從上海到新西蘭的來回票。12月30日從JFK起飛,經過二十一個小時的飛行(舊金山轉飛),我終於趕在2014年結束前的幾小時回到了父母家。拉著行李箱走在小區的小徑上,居然看見了一枚皓月,還有即刻稀疏的星星,心想空氣不錯嘛。不成想第二天一早醒來,喉嚨劇痛,鼻子阻塞。我姐笑著警告我說準備迎接粉紅色的空氣,她比我早一天到,已經領教了。不過天看著不錯嘛。哎,難不成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買口罩?起床!上街買油條,吃山東煎餅,再來碗小餛飩去,置我父親的小心地溝油的警告於不顧。











國內的市場是相當豐富,看得我樣樣都想買。對物價還沒感覺,無法比較。當然有我姐在掌勺輪不到我,最後買了以下的料,準備:紅燒鱔段五花肉,小排骨煲蓮藕湯,薺菜豆腐羹,蒜薹炒豆幹。

















接下來幾天好冷,哪兒也沒去,在家陪老爹老媽做煨灶貓。難得一次我和我姐一起回來,一家人得以團聚,其樂融融。一月三號,我們一起搬到了在以前老房子附近租的一套公寓(兩臥一廳一廚一衛)住一周。這房子是我們在美國時在airbnb上租的,房主是美國人,托當地人管。老弄堂老式公房,裏麵美式裝修加中國元素,洗衣機,烘幹機,烤箱和咖啡機是美式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本是還鄉身是客了。





















不過住回了市裏,人就活過來了,進出方便。當晚,一個電話打給一個十多年未見的“老學生”,因為他住附近,想打聽周圍有什麽好吃的飯店。他電話號碼居然沒變,馬上接通。“老”學生是我二十多年前的電大學生,年齡比我大許多。當年她們有個學習小組,我因離他家近,幾個不同年齡的師與生經常混在一起談天說地,非常快樂。上一次見他還是2002年。但老朋友在相隔十幾年後一個電話就把時間距離抹殺了,好像又回到了幾十年前。

飯後回到住所,一輪皓月當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燒樹葉的味道混雜著臘梅特有的清淡香味。這是上海的味道,我記憶中童年的味道。



“老學生”最後帶我們全家去他朋友在西康路/昌平路開的一家上海本幫菜館吃晚飯。

涼拌皮蛋嫩豆腐



醬油河蝦



紅燒河鰻



炒鱔絲



蛤蜊豬肝



四喜烤腐



白酒炒草頭



銀魚發菜羹



最好吃的一道:陽春麵!



第二天,在蘇州的舅舅舅媽來看我們,帶來了太湖大閘蟹、甲魚、湖蝦(太好吃了,一上桌就被一掃而光,照都沒來得及拍、桂魚和舅舅的拿手好菜醬方。這個租的地方真不錯,鍋碗瓢盆俱全,還有租客們留下的油鹽醬醋。我們去隔壁幾百米遠的菜場買來蔥薑即可。














下麵三幅畫是我80歲老舅的作品,作為禮物送給我姐倆。







我很高興我這次最後一分鍾決定回去,得以實現我爸媽,我姐一家,我,我舅舅舅媽及姨媽姨夫一起團圓了一次。是我媽媽線上她那一輩的一次團圓,借了我姐倆回去的緣由。我們長年居於海外,父母輩都八十多了,這種機會越來越少,彌足珍貴。拍了全家福,可惜是少了我先生,他太忙沒和我一起回去。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在還寂靜的武康路和五原路上走了一圈。然後沿著華山路到了烏魯木齊路早餐以永和豆漿開始(它的醬豆幹好吃極了)。




 
回去的路上經過安福路一老屋,悄悄地進村偷拍了幾張,為曆史做個記錄。














因為住在武康路,所以和姐姐一起回了趟中學母校 -- 南洋模範中學。毛主席為南模的題字“青鋒”是我們當年的驕傲。我們姐倆在此度過四年中學生活,她畢業我進校,所以時間上我們並沒有交集。不過她曾經是文藝小分隊骨幹,我受惠於她的名氣也混進了小分隊唱歌跳舞。我是個上台昏,一上舞台就找不著北,經常要出洋相。現在還會做噩夢上台演出不知所措呆立於舞台中央的聚光燈下,汗!







當年上學每天必穿的弄堂還在,沒什麽大變化。它也還時常出現在我的夢中。天平車行原來是一小賣部,夏天賣冰棍,冬天賣蛋糕及各種零食。我們當時兜裏不多的幾分零用錢大都貢獻到那兒去了。



在上海做和在紐約同樣喜歡的事之一:參觀畫廊。衡山路天平路口新辟出了一個角,很新潮的餐館,酒吧,咖啡館和畫廊。我們參觀了兩家。

































臨去新西蘭前一天,受老同學之邀,我帶我外甥女去他單位體會一下吃食堂是怎麽回事。不過現在的食堂和我們當年的食堂不可同日而語了。對在美國長大的又經常聽我嘮叨我們年輕時的對她而言純屬天方夜譚的外甥女來說,這個食堂體驗也蠻新鮮的。







飯後順便參觀了電視台的演播廳。這是在青海路的原上海電視台。













一月九號到一月二十號,我去了新西蘭,二十一號飛回上海做回紐約前的短暫停留,入住衡山賓館。非常好的DEAL,RMB489一晚,還包中西式自助早餐。因為衡山賓館與我老屋幾乎隔街相望,我對那塊地兒太熟悉了。一個人回去後就住了那裏,順便回老屋看看。



衡山公園,等於是我家的後花園,以前天天來這裏玩耍,散步,乘涼。





這個黃色建築就是衡山賓館。



老屋所在的街



老屋








 
離開賓館回父母家前,去探望了住在附近的一位老朋友的舅舅和阿姨。這個朋友和我是中學最要好的朋友。天天上學我去叫她,放學就去她家一起做功課和玩耍。她的舅舅和阿姨是看著我倆一起長大的。我出國後前幾次回去還會去看看他們,後來就少了。她舅舅是數學教授,阿姨是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發的科學家之一。如今都是古稀老人了。我去看他們,仍是幾十年前的地址,房間裏仍是堆滿了做學問的書和紙。生活仍很簡樸。但他們的精神生活極度豐富。不說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成就,舅舅用他數學家的腦子廢物利用,藥瓶子、藥盒子、香煙殼紙、瓶蓋子被粘製搭成了建築造型藝術品;尤其喜歡他的鋼筆畫。而這些鋼筆畫的反麵是已用過的草稿紙一裁兩再用!但這絲毫不減低這些作品的藝術品質。我厚著臉皮討了兩張。回去後我要配鏡框掛起來。用它來提醒自己記住老一輩人的貧瘠而又豐富的生活。看看我們的上一輩,我們是太追求物質的豐富而忽略了作為人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的精神生活的品質。慚愧啊!






他還廢物利用,自行創作了這些藝術品。佩服啊!好像我們的前輩比我們文學修養、藝術涵養高很多,哪怕TA的專業背景是理工科的。這也許是我們這一輩的悲哀:在國內考高中、考大學時就被分為文,理科。從此大部分人文的不理,理的不文。我時常為自己的知識麵狹窄感到氣短。









這次回國好像是圓了一個探訪老一輩的夢,感慨良多。同時又圓了一個向小一輩展示我們青年時代的軌跡的夢。很滿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floatingforever 回複 悄悄話 國內老房子似乎都一不做維修,二不做清潔。
愛河魚餌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有氣質的精品之作,是回國見聞一類遊記中的雞群之鶴。請繼續多多拍寫好作品,讚一個!
霏霏2013 回複 悄悄話 你朋友的舅舅是天才啊,讓人欽佩,藥瓶竟然能做出這麽有藝術的東西來。
ay3530 回複 悄悄話 你很幸運!!
georgegan 回複 悄悄話 Nic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