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歌話廊

柴米油鹽大雜燴,藝術人生精英萃。
正文

柯雲路:“好孩子”心理未必健康

(2010-02-26 15:51:10) 下一個
相對而言,父母和老師都更喜愛“好孩子”,他們“上進心強、成績優秀、乖巧聽話、凡事讓大人放心”。但是,這些“閃光點”往往掩蓋了“好孩子”人格方麵的缺陷,並最終導致了一係列悲劇的發生。專家研究顯示:“好孩子”在心理上往往比一般孩子脆弱,他們身上常常存在成就焦慮、孤獨、自負、依賴、獨占欲強等心理問題。人們公認的“好孩子”中,超過10%的人存在“強迫症”症狀。因為“好孩子”麵臨的壓力大,家長及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高,當其從封閉的環境進入開放環境後,極易造成心理失衡,產生諸如失落、自卑、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
心理障礙排除法
 

許多專家呼籲重視和解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般來說,心理不健康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通常所說的精神失常,比如精神分裂、精神病、各種非常明顯的精神反常現象。這在孩子中間並不多見。

還有一種情況就比較多一些,用現代心理學、醫學的術語講,就是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經症,具體如強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憂鬱症、焦慮症、神經衰弱等。

有的小孩老擔心自己和父母的安全,害怕自己出事或者父母出事,什麽事情總往最壞處想,很多很多焦慮,這就屬於一種不健康現象,醫學上稱之為焦慮症。有的孩子老懷疑自己有這種病或那種病,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不健康現象,醫學上稱之為疑病症。有的孩子老覺得自己的手沒有洗幹淨,反複洗,這是一種強迫症。很大的孩子夜晚還不敢獨自睡覺,老覺得有危險因素,害怕很多東西,這可能有些恐怖症。這些都是精神上的不健康,這種現象在孩子中間是比較多的。

第三種,一般的心理障礙、心理脆弱。

例如學習稍微緊張一點,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反應,經常咳嗽,並不是感冒造成的咳嗽,是精神性的,考試結束就消失了。隻要考試一來他就開始咳嗽,劇烈咳嗽,甚至嘔吐。還有的孩子一到星期一精神狀態就開始不好,感到緊張,到周未了就鬆弛下來。這些現象都反應出孩子精神上的某些不健康狀況。年幼孩子的家長更應該注意這個問題。如果在孩子小時候不注意他的心理健康,等他長大以後,問題就會累積得比較嚴重。

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中存在心理不健康現象及各種心理障礙的比例相當大。嚴格地說,大多數學生都有這種或那種心理上的不健康現象,有這種障礙或那種障礙,有些還比較嚴重。例如很多大學生在生活緊張時,總覺得自己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好象是生理原因,其實是心理原因,比如胸悶、消化不良、頭痛,還包括很多婦科的不正常反應。

做家長的既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還要從小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會使他們成年後能夠避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前麵提到的各種不健康狀況,如孩子因為不能適應生活及學習的壓力,精神緊張,產生了各種情緒和心理反應,像焦慮、抑鬱、孤僻,與周圍同學及社會交往困難,甚至有些變態心理,還有通常所說的神經衰弱及由很多心理原因造成的腸胃官能症、心動過速等等。到了大學乃至成人階段,累積的就比較多,它們都將極大地危害孩子的成長。

 

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心理學研究表明,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是家庭。

包括特殊情況和普遍情況兩部分。

特殊情況主要有三種:一是家庭變故,比如父母離異或者父母中有一個人去世,對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刺激和創傷。二是個別家長對孩子施暴、虐待,孩子可能會產生精神創傷和心理疾病。三是孩子遭受過外界的欺淩,比如流氓騷擾,甚至性迫害,受到小霸王式的同學欺侮,這也可能使孩子產生心理疾病和不健康現象。這三種情況數量比較少,相對來講特殊一點。

我們還總結了家庭教育中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比較普遍的七種原因:

第一,對孩子過分溺愛,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心理不健康現象。

第二,與溺愛並行的專製。孩子在溺愛和專製的環境中,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為溺愛和專製極大地破壞了孩子正常發育所需要的自在狀態。

第三,偏重智力教育,忽略了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從小的溺愛,再加上對智力的高追求、高開發,也是孩子產生心理障礙、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第四,父母期望值過高,因而使孩子產生壓力。這種壓力和現在普遍存在的學習負擔過重、升學競爭在孩子很小時就開始了,一年又一年累積起來,孩子心理上的扭曲、不健康是必然的。

第五,孩子從小和父母關係過於緊密,容易產生“戀父情結”、“戀母情結”。

目前中國的家庭中,戀母情結是比較普遍的。在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對母親嗬斥來嗬斥去,就好象一個很粗暴的男性在嗬斥聽話的妻子一樣。這種情況應該引起家長的警惕。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愛或母愛,是不幸福的。反過來,愛超過了一定限度,到了溺愛的程度,也會產生不正常的心理變化。當有的母親很驕傲地對人講,兒子十來歲了,晚上還要她摟一摟才能睡著覺,吃不下飯還要她喂一喂。她不知道,這實際上是葬送孩子的一種家庭教育。一個男孩子十來歲了,還對母親如此依戀,離開母親不能吃飯,不能睡覺,這是一種病。

第六,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缺乏正確的性教育。

醫學研究還表明,很多嚴重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都源於小時候不正確的性教育和性指導。一個大學生患有嚴重的焦慮和抑鬱,因為他在初中階段有過手淫行為,使他產生了深刻的犯罪感。這種犯罪感一直控製著他,使他覺得無臉見人,在生活中和人交往有障礙。

第七,因為現在的家長普遍溺愛孩子,同時又在不自覺地進行攀比,比如我的孩子穿的用的有沒有其他孩子好;別人的孩子出國夏令營,我是不是也讓孩子去等等。家長的攀比同時也造成了孩子間的攀比,是我們家的車好還是別的同學家的車好?是我的手機款式新,還是別的同學手機款式新?這種攀比常常對孩子產生額外的刺激和壓力。這種精神壓力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上不健康的原因。

以上七種比較普遍存在的原因,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改變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首先需要改變家長的觀念。一個人不懂得成功之外還需要健康,是很愚蠢的;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方麵之一是心理健康,是不具備現代意識的。隻關心孩子的學習而不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是不稱職的父母。把孩子當做精神寄托,用孩子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不考慮孩子未來發展前景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如果因為家長不妥當的教育方法,已經對孩子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影響和結果,要從現在開始逐步調整。有八種可以在家庭範圍內實施的心理障礙排除方法。

這些方法經過實踐證明,對家長、對孩子都是簡單易行又速見成效的。

對於輕微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可以通過這些方法自然康複。

 

(1)傾訴法

 

孩子或者父母有某種壓抑的情緒、壓抑的情結,壓抑得多了,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種心理行為障礙。比如經常有孤獨感,孤獨感壓抑著;經常恐懼,恐懼感老壓抑著;經常有某種擔心、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壓抑著;老有某種欲望,這種欲望不敢說,不敢實現,老壓抑著;這些都會成為一種心理障礙,心理上的不健康現象。包括心裏有很多苦惱,很多冤屈,不說出來,人也會有疾病。

治療這種疾病的第一個方法就叫“傾訴法”。

你有心理障礙,自己找人傾訴。家人有這種情況,讓家人傾訴。孩子有這種傾向,讓孩子對你傾訴。你要成為一個耐心聽取孩子真心傾訴的好家長。這樣,你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采用其他方式傾訴,例如對同學傾訴、寫博客傾訴等等。

善於傾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保證手段。有些人會發現,在某些健身活動中,有的人就是因為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中大哭一場,過段時間發現自己身體的疾病好了。為什麽?他把壓抑情緒釋放出來了。所以,“傾訴法”是釋放自己壓抑的各種情緒、情結的手法之一。

 

(2)宣泄法

 

現代人工作比較緊張,經常在人際關係中造成某些衝突。人在特別憤怒的時候,在和領導、同事發生衝突的時候,常常很壓抑。日本有些公司就專門準備了一些沙袋,甚至把沙袋做成總經理的形象。部下生氣了,就衝著沙袋暴打一頓。都是為了釋放情緒,釋放完了人就舒服了。宣泄的方式也可能是哭,也可能是其他的表示,要找到各種適當的宣泄方式。

 

(3)脫敏法

 

脫敏是一個心理學概念。你有什麽煩惱,或者孩子有某種心理障礙,怕一個人待在屋裏,不敢單獨睡覺,怕生人,或者老擔心有什麽不安全因素。這時,你可以讓自己或者讓孩子把自身所壓抑的東西,懼怕的東西,或者某些缺點、缺陷、心理障礙全寫在紙上。是你的你自己寫,是孩子的讓孩子自己寫。寫完以後,把紙一撕,說,我不要這些缺點了,我從此以後不要它們了。這時你就會發現,你的心理發生了變化。有時候也許一次不能解決問題,兩次不能解決問題,多做幾次就解決問題了。這叫“脫敏法”。因為當你撕紙的時候,你的心理上就有了一個要把這些東西否定掉的能量。這一瞬間,自己對自己進行了一個心理調整,就等於批判了、否定了、拋棄了自己的這個情結,這個病態的東西。

家裏沒用的東西,生活的垃圾,我們可以用直接拋棄的方法。

心理上不健康的東西也要扔掉。但是心理上的不健康你看不見,當你寫在紙上時,它就是一種外在的表現。當你把紙撕了扔掉的時候,就完成了一種拋棄的心理模擬,這就能起到把缺陷、弱點扔掉的那種心理變化。比如你有某種缺陷,害怕某種現象,或者特別害怕站在高處──恐高,或者容易急躁,動不動就著急,這種超出常規的急躁帶有心理障礙特征的時候,要把這些缺陷寫在紙上,一撕,然後扔掉。你扔的動作特別幹脆,撕的動作特別幹脆,決心特別大,話說得特別利索,你會發現,自己在心理上發生了變化。

在心理上拋棄一個東西,用這種“象征”的手法,跟扔掉垃圾是一樣的。

 柯雲路:“好孩子”心理未必健康(組圖) 

(4)“哼哈二將”法 

 

自古以來,我們說“哼哈二將”,其實就是你的左右手。

當你心理上有一些畏懼,疑神疑鬼了,老擔心什麽了,或者有其他不良心理障礙的時候,找一個地方站著,並且同時,左手往前一推為“哼”,右手往前一推為“哈”。這樣,一哼一哈,一哼一哈,左右手交替向前推,同時大聲喊哼哈,哼哈,哼哈,哼哈。聲音越大越好,氣壯山河。“哼哈二將法”調動了你心理的能量,能戰勝很多不良心理。無論是疑神疑鬼,不良信息,膽小,還是迷信的想法,一哼一哈全部去除。對不良信息、不良心理因素幹擾,用“哼哈”表示排斥、拒絕,意思是不要你們!這個方法家長可以用,孩子也可以用。

有的時候孩子特別膽小,老覺得床底下有什麽東西;老是在晚上不敢出門,怕遇到危險;有的孩子一聽外麵刮大風就害怕。你教孩子玩一會兒“哼哈二將法”就好了。

 

(5)心理分析法

 

所有的心理障礙都是有原因的,父母和孩子要在平等對話中慢慢分析出原因。

有的孩子上高中了,還不敢一個人在家睡覺,老要父母陪著。其實這是個心理障礙,而家長卻不知道為什麽。分析一下才發現,從小母親經常出差,父親也很忙,孩子特別怕失去母愛,也怕失去父愛。因為怕父母不在身邊,就產生了一個隻要父母不在身邊就不敢睡覺的心理現象。而自從他有了這種心理現象以後,父母就總要有一個人陪在家裏。

他用不敢一個人睡覺把父母留在身邊。

一個中學生從小怕黑,上高中了還不敢關燈睡覺。經過細致的分析發現,孩子上幼兒園時,曾經被老師關過幾次小黑屋。原因分析清楚以後,怕黑的症狀徹底消除了。

很多心理障礙就是這樣形成的,非常微妙,要分析。

 

(6)減輕壓力放鬆法

 

很多心理障礙是由於生活、學習壓力過重所致。

如果不能夠適當地減輕壓力、壓力持續地壓在身上、任何人都可能承受不了,產生心理障礙。現在很多種疾病被稱為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身體疾病。很多腸胃疾病,心髒疾病、高血壓等等,其實是神經官能性疾病,要用“減輕壓力放鬆法”來進行調整。

 

(7)暗示鼓勵法

 

孩子雖然有這樣的缺點,有那樣的障礙,可是你暗示他:你慢慢就好了,你慢慢就膽大了,你慢慢就不怕了。這就是暗示鼓勵法。

 

(8)聽之任之法

 

人有了這種心理障礙或那種心理障礙,在進行調節的時候,要有個過程,不是說好就好的。這時堅持,一個原則特別重要,由這個原則引伸出的方法叫“聽之任之法”。

有了心理障礙和不正常現象,不要太當回事。太當回事就會更成一回事。

一位大學生對我說,他老愛臉紅,隻要一張嘴說話臉就脹得通紅。

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障礙。他問我怎麽辦?我告訴他,有一點對你很重要,就是不要太在意。有的時候你的臉並不是太紅,你太在意了,老覺得別人在注意你的臉紅,就愈發臉紅。所以聽之任之,並不太在意的態度,有的時候也是處理心理障礙的一個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46b2950100gshz.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