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未來強者心理重建法,主要用來訓練孩子的心理素質、行為能力、道德和社會適應能力。
未來強者心理重建法
未來強者心理重建法,主要用來訓練孩子的心理素質、行為能力、道德和社會適應能力。
(1)大聲講話法
“未來強者心理重建法”的第一個方法,叫“大聲講話法”。
大聲講話是克服心理素質缺陷的有效訓練手段之一,也是提高社會行為能力、社會生存能力的重要訓練。要讓孩子能夠大聲地、自然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願望和情感。
這種訓練在有些家長看來是很困難的事情,有的人到了二三十歲,甚至三四十歲都不能在公開場合明明白白地、大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些很聰明的人缺乏這種能力,有些很有學問的人缺乏這種能力,他們都受製於這個缺陷和弱點。這些事實讓家長覺得,讓自己的孩子做到這些很困難。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難。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我們製定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對於小孩子,特別是很小的孩子,方法很簡單:利用他最急切的要求,作為一種獎賞來訓練他。年齡小的孩子總會喜歡要一樣東西,如要吃的、要玩的、要你幫他幹什麽。很簡單,讓孩子或者大聲說句話,或者大聲表達一個觀點,你再給孩子。這種方法家長是很容易掌握的。孩子有各種各樣的要求,要善於利用孩子急切的要求,訓練孩子敢於大聲講話。這對於一兩歲的孩子是百驗百靈、立竿見影的方法。千萬不要覺得讓孩子大聲說幾句話就是委屈他了,孩子會終生受益。一定要訓練孩子大聲講話。如果講得雖然大聲,但是還不夠清楚,就要求他說清楚一點。比如他想要個玩具,可是講得太快,不清楚,要讓他說清楚,然後再滿足他的要求。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主要的方法是誇獎、鼓勵,其次要注意由易而難。
孩子不是比較怯生,不敢大聲講話嗎?那麽,在某一個場合,如果孩子說話的聲音比原來大了一些,立刻誇獎,立刻鼓勵。訓練孩子講話一定要由易而難。不能一始就讓他見一個他最害怕的陌生人,或者帶他到一個特別嚴肅的場合讓他大聲講話,這樣會把他嚇住。要由易而難:先在家裏大聲講話;再和熟人大聲講話;再在某種輕鬆的場合大聲講話。
對於再大一點的孩子,比如高中生,要及時曉之以利害。
要告訴孩子,不解決這個問題,你的人生將會失去很多機會。敢於清清楚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一個人必備的能力。成熟的孩子明白了這一點,問題很快會得以解決。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在家裏做表情朗誦。
找一篇故事,故事裏不是有各種人物嗎?你就用表情朗誦。這一段是小孩在說話,就用小孩子的聲音大聲念一段:“媽媽,你什麽時候回來?”下一段是爸爸說的話:“寶寶,給爸爸開門。”要用爸爸的聲音來朗誦。要在家裏有聲有色地念文學作品,聲音大一點,如入無人之境。在家裏用十分的聲音講話,出門用七分的聲音講話就不費力。
家長自己也可以這樣訓練自己。比如說你想象某個名人那樣講話,你就找到一本他寫的書,大聲朗讀,這個朗讀就好象講話一樣,要口語化。訓練表情朗讀,還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講演資料。這種資料使你能夠進入講話人的角度,找到感覺。
大聲講話是訓練孩子心理素質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麵。
(2)交還權力法
“未來強者心理重建法”的第二個方法,叫“交還權力法”。
現在某些家庭教育之所以有誤區,就在於剝奪了孩子的兩項權力:一是關心和管理自己的權力,二是關心他人的權力。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你把他的一切:學習、吃喝拉撒睡都管起來,安排起來,照顧起來,你就是剝奪了他關心自己的權力。一個十歲的孩子,你還不讓他去關心父母,關心他人,你就剝奪了他關心別人的權力。兩個權力的剝奪使我們的家庭教育陷入誤區。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誤區,對家長不好,對孩子不好,對民族不好,對整個社會不好,也因此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而孩子天生是有關心自己和關心他人的權力和興趣的。
小孩子也喜歡過家家,自己做做飯,弄個小鍋小碗小盆,模擬大人。這叫自己關心自己。把洋娃娃當小孩,拍著哄著,讓她睡覺。或者找個小一點的小朋友當小孩,給他模擬剃頭,模擬洗臉。這叫關心他人的興趣。孩子從小就有。孩子的這兩個關心,是他作為一個人必然在文化中學到的、模擬到的一種本領、一種生活內容,你把它剝奪了,可以嗎?不可以!
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父母代管這兩個權力。但這不是你的權力,是孩子的權力,隻是由暫時你代管。當孩子在母腹中時,由你代管;當孩子剛剛出生時,你也代管一段時間。隨著孩子長大成人,要逐漸交還給孩子。到了孩子十七八歲的時候,這兩個權力為就要完全交還給他。孩子到了二十歲、三十歲你再管起來,成什麽樣子?孩子不像孩子,家長不像家長。
我們把權力還給孩子的時候,還要加一個詞來界定,叫做“有指導地把權力交還給孩子”。因為孩子或者是小,或者是因為一直受到溺愛,沒有讓他管過自己,關心過自己,關心過別人,他不會,因此要有指導地交還給他。並不是說,一切都你自己管吧!結果他管得亂七八糟,不按時睡覺,不按時學習。這叫沒指導地交還。有指導地交還才是正確的方針。
該交還孩子的權力包括什麽?管理自己學習的權力;掌握自己作息的權力;掌握自己時間的權力;掌握自己玩耍的權力;支配和使用家長給予他的那份金錢的權力;交往交際、社會生活的權力;選擇、安排自己穿著的權力;選擇、安排自己飲食的權力;掌管自己的床鋪、書桌、抽屜的權力;掌管自己書籍的權力;在你給定的那個經濟範圍內,他有自己購物的權力。
——這些權力你要隨著孩子長大成熟,逐漸地有指導地交給孩子。一個從小把自己的抽屜、書本、床鋪整理得井井有條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就有管理周邊環境的能力,管理物質、管理金錢的能力。你給了孩子零花錢,給了他一個限定。這個權力你要誘導他、指導他,使他能夠正確使用,而不要幹涉他。飲食也不要安排得太具體,一桌子菜,他想吃什麽就吃什麽,不想吃什麽就不吃。孩子想減肥,你偏讓他多吃,這都是幹涉孩子權力的做法。所以,讓孩子有關心自己、管理自己的權力,又逐步有關心他人的權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大了──一個上了小學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知道在父母生日的時候對父母有所表示,原因在家長的錯誤教育。因為父母不訓練孩子關心他人,不給孩子關心他人的權力。當一個孩子不會關心父母,不會關心家人的時候,在其一生中也可能不會關心他人。這種人在社會中怎麽生活呢?所以,交還權力,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口號。
我們主張把孩子應該有的這兩個權力交還給孩子。將權力交還給了孩子,孩子又使用得比較正確,這時候不要再隨便幹預、侵犯孩子的權力。從小被剝奪這兩個權力的孩子是沒有生存能力的。從小被剝奪這兩個權力的孩子更是沒有創造力的。有位偉人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從小管理自己的抽屜。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個世界是屬於他的,他安排得井井有條。抽屜體現出他管理自己的責任心,那種能力和自信,那種安排自己的想像力和藝術性。
不侵犯孩子的這兩個權力,還表現在將屬於孩子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表現在家長與孩子的適度距離。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與孩子之間要有適度距離。不能把孩子所有的時間都限定在你的視野之內,或者把一個上學的孩子所有上學之外的時間都限定在家長的視野之內。沒有適度的距離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對孩子過於疏遠、毫無關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溫暖,孩子不可能正常健康地發展。反過來,讓孩子感到父母永遠籠罩著自己,自己在父母的羽翼下,沒有任何自由活動的空間,孩子也不會成長。適度的距離是應該提倡的。
把權力交還給孩子的最終表現是: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製能力也逐漸增長。
(3)角色置換法
第三個方法叫做“角色置換法”。
這是為了增加孩子的生存能力,增加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使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關心自己的一種比較便於操作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家裏的事情都是由家長作主。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讓孩子對某些事情做主。兩三歲的孩子,就可以請他出出主意:今天吃什麽飯?做什麽菜?他有時候也很願意做主。大一點的孩子,有大一點的事情可以請他做主:家裏買什麽家具?如何裝修房子?星期天怎麽過?假期去哪裏旅遊?爺爺奶奶的生日送什麽禮物?
涉及到更大的事情,可以和更大的孩子商量。父母的工作,家庭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讓孩子提出建議。讓孩子為某些事情做主,使孩子站到了過去家長的角色上,這叫“角色置換”。具體的做法如請孩子在假日、星期天當一天家長。
在我們舉辦的“未來強者訓練營”中,很多孩子提出要和家長顛倒一個位置,讓家長當一當孩子,讓孩子當一當家長,就是在這一天全部是孩子說了算。家長們體會體會當孩子的感覺如何?如果孩子用你的方法來管理這個家,你舒服不舒服?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個好處是,當家長的知道了孩子平時在哪些地方還不夠舒服,不夠自在,也知道過去自己當家長有哪些地方處理得不合適。另一個好處是,讓孩子體會到當家做主所需要的行為能力和心理素質。雙方都有收獲。
“角色置換法”的又一個具體活動是請孩子評判一下家長。
平常都是你評價孩子。你找一個時間,非常誠懇地請孩子評價一下,爸爸媽媽有什麽缺點,有什麽優點,爸爸媽媽哪兒做得好,哪兒做得不夠好。特別讓孩子評價一下,爸爸媽媽形象設計得好嗎?在家庭教育中對待孩子的態度正確嗎?作為家長,你的創造力、智力、心理素質、健康狀態、道德涵養水平如何?讓孩子評價一下你。這樣評價家長能夠給孩子帶來非常好的感覺。在我與很多大學生的交談中,他們也說家長基本上不理解他們,可是他們能理解家長。請聽一聽孩子們的心裏話。讓孩子評價一下你。當孩子評價你的時候,你會發現:一方麵,你的有些優點、有些長處、有些好的品質,孩子很清楚,他能夠欣賞你,這會讓你感動。另一方麵,可能你的不足之處、你的缺陷、你的人生弱點,孩子看得非常真切,提得非常親切,讓你有所觸動。這種觸動使得你有改變自己、重塑自己的願望和決心。
請孩子評價家長,還有一個技巧,即向孩子請教某些問題,請孩子幫助自己做某些事情。作為一個家長,特別是那些比較能幹的家長,當你請教孩子某些問題的時候,你們會發現,孩子有時候那種鄭重其事是你們意想不到的。他們會很努力地幫你考慮問題。
當你請孩子幫你做一件事的時候,雖然過去他習慣了你幫助他,可是當你讓他幫助的時候,也會很強烈地觸動孩子在這方麵的責任心,關心他人的那種自豪感。
這種責任心和自豪感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
善於幫助孩子、指導孩子,又善於讓孩子幫助自己,善於向孩子請教、讓孩子指導自己的家長,是真正的好家長,聰明的家長,是平等對待孩子的家長,也是尊重孩子創造力的家長。
(4)愛心培育法
第四個方法,“愛心培育法”。
現在到處都在講愛心,講得好多人已經忘了愛心有多麽重要。當我們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培育愛心的時候,如果不講清它的重要性,可能會被認為是空洞的說教。
愛心的培育對孩子的未來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們講出如下原因,你們一看就會警醒。
第一,有愛心的人才會身心健康。
我們發現一個規律,身心健康的人容易對人有愛心。你今天身體特別好,精力充沛,情緒飽滿,就願意關心別人。反之,一個再有愛心的人,當他痛苦不堪地躺在病床上的時候,無暇去關心別人。身心健康是愛心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反過來,充滿愛心能使人身心健康。一個從小有愛心的人,身心健康。不培養孩子的愛心,實際上是剝奪了讓孩子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
第二,有愛心的人具有創造力。
文學藝術有這樣一個規律,創造在創造者有愛心的情況下能夠成倍湧現。在一般的發明創造中,一個有愛心的人往往靈動活潑、狀態優良。一個人心情暴躁、狠毒、嫉妒、狹隘,這種人缺乏創造力。所以,培養孩子的愛心就等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很多創造來自對人類的關心、愛心,比如說醫學創造、科學創造、生物創造、心理學創造、文學創造都是因為關心人類,關心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才有創造力。沒有愛心,哪來創造?
第三,愛心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魅力。
一個人,無論是男、還是女,當他走向社會的時候,對周邊的人有愛心,這個人就有魅力,大家就喜歡他,大家也愛他。如果你的孩子有愛心,在未來他就會有很多人緣,很多機會。不培養孩子的愛心,等於剝奪了孩子的魅力,使他不會微笑,不會愛別人,也不被別人所愛,他在未來的人生中就是一個失敗者。
第四,愛心是一個美德。
有愛心的人關心社會,關心他人,是有道德的人,是被社會尊重的人。
第五,有愛心就有了身心健康,有了創造力,有了魅力,有了美德,他才能有更好的社會生存能力。他才對同學、對朋友、對同事以及對整個社會有更好的處置能力。沒有愛心,等於剝奪了這一切能力。你現在不培養孩子的愛心,是想使孩子未來走什麽路?失敗之路嗎?不健康之路嗎?所以,愛心最終將成就孩子的未來。
培養愛心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在孩子身邊設置需要他照顧、愛護的對象,設置需要他照顧、愛護的弱者,使他有那種類似家長對待孩子的寬仁之心。比如說有比他小的弟弟妹妹在他身邊,這是需要他照顧、愛護的對象,這時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就會產生對對方照顧的愛心。還有,你可以讓孩子養一盆花,或者飼養一種小動物。這盆花,這種小動物,就成了他能夠照顧,也需要他照顧和關心的一個弱者、一個對象,他由此生出愛心。
第三,雖然你是家長,但是人沒有絕對的強弱之分。家長就沒有弱的時候嗎?家長生病的時候,不舒服的時候,煩惱的時候,要給孩子照顧你、愛護你的機會。當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舒服時,不僅我們自己要關心照顧,還要啟發孩子去關心照顧。這也是調動孩子愛心的一種培養方式。愛心就是通過這種具體行為,通過讓孩子領會到自己能夠關心別人、照顧別人,能夠同情和關心比自己更軟弱的對象來實現的。這就是“愛心培育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46b2950100gp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