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誰把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墮落到騙子的水平?

(2010-12-26 06:29:44) 下一個
最近,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在《科學》雜誌聯名撰寫文章,簡介了中國的“科研文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目前中國科學家的窘境:做好科研工作不如去與官僚權貴搞好關係。由於中國的專製體製決定了中國的官僚權貴掌控著國家科研方向的確立和科研經費的發放,因此中國的科研工作者隻有想方設法去與這些官僚特權階層進行利益分配,才能夠得到比較充足的科研經費。事實上,一個潛規則在中國大陸早已形成:除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項目目前還比較公允,其餘的項目如國家科技部的項目以及各省廳的項目,申請者事前事後都要拿出項目總額約三分之一的錢財來給各級官員“搞好關係”、甚至要為這些官僚們去找妓女、送財禮。這樣的科研經費分配製度嚴重地摧殘了中國科學家的獨立人格。中國的許多科技工作者就這樣被迫地放棄個人尊嚴、低聲下氣地討好官僚權貴,甚至低聲下氣地邀請妓女為官員們服務。與此同時,急功近利的各級官員又製定了嚴苛的“科研成果”評定標準,逼迫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在經費匱乏、科研平台闕如的條件之下進行“世界領先”的科研活動。其後果之一,正如饒毅和施一公所言:中國科技界的創新能力大受打擊。其後果之二是,大量納稅人的血汗錢被少數官僚特權階層所侵吞和花費,而不是用於科研活動。更嚴重的後果是,那些人格被扭曲的科研工作者自然而然就降低了自己的道德水準,為了交出“世界領先”的科研成績單而弄虛作假、篡改剽竊已然成風。是誰把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墮落到騙子的水平?是中國的社會製度使然。

由此可見,隻有放棄專製製度、讓民眾對政府的各項政策和措施進行充分的監督,中國的科研管理體製才能步入正軌,中國的科研經費才能充分地用於科研創新,中國科技工作者的人格尊嚴才能得到保障,中國的科技界才會有創新力的健康成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