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風土人情
首先做一下自我檢討,上次寫的遊記中居然把多米尼加國家的中文名字給寫錯了。多謝老恐龍的提醒,到網上查了一下,確實應該叫做多米尼加共和國(The Dominican Republic).在此特特為自己的不學無術加上不求甚解做一下自我批評。
言歸正傳,第一個星期和二哥在海邊的沙灘上當了一個禮拜的海龜,這個禮拜終於耐不住寂寞,要出動了。第一次來多米尼加當然要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做一下片麵的了解,雖然時間不多,但還是能夠得到一些關於這個國家的信息:
多國領土麵積為4.8萬平方公裏。位於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奧拉島東部。西接海地,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東隔莫納海峽同波多黎各相望。境內地勢較高,多山,科迪勒拉山脈分中央、北部和東部三條橫貫全國。中部的杜阿爾特峰海拔3175米,為西印度群島的最高峰。中北部有錫瓦奧穀地,西部有大片幹旱沙漠。主要河流為北亞克河、尤約河。西南部的恩裏基略湖為第一大湖,是拉美陸地最低點,湖麵在海平麵以下40多米。北部、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西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
人口:805萬(1996年估計)。其中黑白混血種人和印歐混血種人占73%,白人占16%,黑人占11%。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猶太教。
首都:聖多明各(Santo Domingo)
簡史:多原是印第安人居住地。1492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496年西班牙人在島上建立聖多明各城,成為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性居民點。1795年歸屬法國。1809年複歸西班牙。1821年11月脫離西班牙獨立,次年2月又被海地侵占。1844年2月27日再次宣告獨立,成立多米尼加共和國。1861—1865年再度被西班牙占領。1916—1924年,美國對其實行軍事統治。從1930年起,由美國扶持的特魯希略家族統治長達30年之久,直到1960年8月特魯希略被迫下台。
政治:多於1966年11月頒布憲法,規定本國為總統製國家,設總統和副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執掌行政權。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不得連選連任。國民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享有立法權。參院30席,眾院120席,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
多米尼加本來是有印第安人居住的,但由於西班牙的入侵,把當地的土著人幾乎屠殺一空,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加上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等疾病,土著人根本沒有抵抗能力,幾年以後就全民覆沒了。現在的多米尼加人多為歐洲的殖民者從非洲帶來的黑奴的後裔。經過曆屆政府大力推行的白種化後,請來了很多的白種人和亞洲人(在戰前有不少日本人和中國人到此,在首都聖多明各甚至有一個China Town,不能不佩服我們祖先的生存能力)來改變他們的人種。所以多國人雖多為黑人後代,但對自己的祖先一點感情都沒有,如果你在馬路上問一個多國人,你祖上是非洲那個國家的?多半會對你怒目而視的。
我們的導遊是一位長年居住在多米尼加的比利時人,會多門外語。他在當他還是一位小夥子的時候,從歐洲作為一位背包客來到了多米尼加。當時的多國還完全沒有被商業化,幾乎沒有什麽遊客。他在這裏愛上了一位多米尼加姑娘,就和她結婚,生子,住了下來。據他說,在多米尼加人們都生活在大家庭裏麵,這點有些和中國相似。他們沒有什麽保險,養老金等,年老了一般靠兒女們養活。生病,孩子上大學等花錢比較多的地方都是兄弟姐妹們一起湊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據我們導遊說,他的什麽大舅子,小舅子經常住在他們家,一來就不知道什麽時候走了,有時候住一兩天,有時候一兩個月不等。
多國人口雖然不多,但是人口增長率卻是驚人。一般一個男人都有多個妻子,而和每個妻子都會有大量的孩子。他和一個妻子過日子過的膩了以後就會突然消失,在另外的一個陌生的地方和另外一個姑娘成親,再和她生好多好多孩子。這些孩子們在父親又一次離家出走了以後就由單身媽媽獨自撫養。現在因和國際接軌,很多多國人都在美國學習工作後,這種陋俗慢慢的被取代了。在老年人當中還有很多人有多個妻子,我們導遊的嶽父大人上個月去世了,共有7個妻子帶著自己的兒孫們來參加葬禮,黑壓壓的一片,全是這位老人的後代,厲害啊。導遊自己就有7個孩子,大的已經結婚,小的才剛剛會走路。
多米尼加屬於第三世界,在聯合國的經濟發展排名旁上是94名。旅遊業是他們的主要收入,工業,紡織業幾乎沒有,全部進口(幾乎都是中國貨)。還有些農業,畜牧業,也隻能滿足於自給自足,不能出口換匯。多國的經濟作物最有名的就要算是煙草業和造酒業。
製煙業本來不是多國的特長,隻因身為產煙大戶的鄰居古巴得罪了美國,美國禁運從古巴來的一切產品。多米尼加作為美國的嫡係死黨,又和古巴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相近,當仁不讓的取代了古巴的地位,從而晉升成為了產煙大國。雖然多國的煙草質量和名氣和古巴還不能相比,但在生產量上是有過之而無比及。
農業產品主要是甘蔗,甘蔗的主要用途也不是產糖,而是釀酒。多國盛產Rum, 它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蔗汁。那麽好喝的甘蔗汁居然在大街上和旅館裏從來沒有看見過,他們隻拿它作造酒的原材料。Rum酒的主要用途也不是出口而是自銷,百分之80多的產量都在本國消費,看來多國是一個嗜酒如命的國家。
多國的官方貨幣是Pesos。一個美元換33個Pesos,一個歐元隻能換39個Pesos(不知道這是什麽匯率)。除了本國貨幣以外,美元也是流動貨幣,到處都收,很方便。多國的人均收入是6000到7000個Pesos, 比中國多不了多少,但是多國的物價非常貴。不要說旅遊產品,就連老百姓日常的生活費也隻比歐洲底百分之20而已。一瓶啤酒要50個Pesos,一斤牛肉要70個Pesos。按照這樣的物價水平很多多國人都隻能掙紮在生活的底線。
但據導遊說,多數多國的人還都能夠比較無憂無慮的生活,主要原因有三點:1)多國人有很多灰色收入,如出租車,摩的,小商販等不列入平均收入。2)多國和中國一樣有很多海外多人,他們大都生活在美國(兩億),尤其是紐約(一億左右)。他們每年都給家裏很多美元,用來改善生活。3)位於加勒比海多米尼加是一個國際毒品中轉站,每年的毒品收入具體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小銀行——多國的銀行全都是這個樣子的
拍幾個街景
多國的房子都是花花綠綠的很好看,隻是他們的頂棚多用鐵皮製成,不知道能不能遮風避雨
來到了一個有名教堂,建築風格很獨特
教堂裏麵正在做禮拜——居然是個女牧師,在天主教立可不多見
側麵的大鍾
反麵的形狀
多米尼加的旅遊車也與眾不同——這兩是用軍車改裝的
我們來到了一個甘蔗農場——好大的架子,每個格子裏可以放1噸甘蔗
最可憐的人——海地(Haiti)人。與多米尼加在同一個島嶼的海地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聯合國排名倒數第7。連年征戰,和亂砍亂伐使這個國家一貧如洗。海地人為了生存隻能從自己的祖國逃到多米尼加,給莊園主當奴隸。甘蔗本來不需要費力種植培養,種下去以後每年自己就長出來,隻要收割就可。就這些活多國人也不願自己幹,他們出每噸甘蔗50個Pesos的價錢(相當於一瓶啤酒)讓那些逃難來的海地人給他們收,沒有機器,全部手割。就這樣海地人還覺得是到了天堂一般。
一位海地大媽在打水
海地大媽近影——海地人比多國的人還要更黑一些
賣草帽的小孩兒
這兩位哥哥給我們削了很多甘蔗吃,新鮮的甘蔗可好吃了
海地人取水的地方,人和牲口都喝這裏的水
小二哥和幾位小女孩兒們合影,小二哥心軟,每個小女孩兒手裏都塞了一個美元,可惜沒有帶了糖果去
玩耍的小孩子
海地人住的破舊的小窩棚
到了吃早飯的時候了,導遊帶我們去了一家當地人吃早飯的餐廳。多國人雖身在海濱,擔任就保留了祖先當農民的特征——不吃魚,隻吃肉。他們吃很多香蕉,而且什麽東西都喜歡炸了再吃
連麵粉都是進口的,怪不得人均外債那麽高
兩位在吃早餐的哥哥
從早上就開始喝酒了
吃過早餐來到了一小農莊裏
農莊的主人是位老大媽,她就是在自己的丈夫無故消失了以後獨自撫養了6個孩子。現在孩子們都已經成家,在外麵工作,每月給一定的生活費,而她又為孩子們撫養下一代。這有點像國內現在的打工家庭。
女主人的孫女們
養了兩隻小羊
好大的柚子
可可的果子
被導遊剝開了
第一次見到香蕉樹
巨辣無比的小辣椒
老大媽賣的一些小農產品,貼補家用
為我們熬的茶
之後我們去參觀一個釀酒廠
裝瓶前最後的過濾
大酒桶——好大的味道,聞著就已經暈了
做了一天車,出來走走看看——一個小城市
開摩的的帥哥
小酒吧
理發店
在加油站等客人的摩的
賣果子的小販——由於都是進口貨,水果在多米尼加非常貴,都不比德國便宜多少
街頭藝人
街頭歌舞
這裏居然還有馬車
又到了一個製煙廠——這個小煙廠雖不起眼,卻已有100多年的曆史了
下午去了一個小城鎮,也是一個旅遊勝地——歌舞台
歌舞台上麵是一個小城堡
小鎮中心
小二哥小二嫂在愛情隧道旁邊的合影
好奇怪的房子
到處都有小商販賣一些藝術品
賣草帽的大叔自產自銷
從城堡上往下看
要走300多個台階才能下去, 好在不是往上爬
上船了——這次座的是快艇
到了水麵上覺得豁然開朗
開的好快啊
坐在船頭享受夕陽的溫暖
上了岸以後看見——居然有這麽酷的船,比我們的快艇還厲害,居然是水旱兩路的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就這樣開到水裏去了
夕陽西下,到了回家的時候了
風土人情就簡單的介紹到這裏,在下一集主要寫的是到處遊玩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