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9李安導演】【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DVD-RMVB】【中英雙字】

(2010-01-24 18:12:15) 下一個


◎譯  名 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盤點伍斯托克/製造伍德斯托克/胡士托風波
◎片  名 Taking Woodstock
◎年  代 2009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喜劇/音樂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英雙字
◎IMDB評分 7.1/10  2,786 votes
◎文件格式 DVD-RMVB
◎視頻尺寸 624 x 33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長 120min
◎導  演 李安 Ang Lee
◎主  演 迪米特利·馬丁 Demetri Martin  ....Elliot Teichberg
      埃米爾·赫斯基 Emile Hirsch  ....Billy
      傑弗裏·迪恩·摩根 Jeffrey Dean Morgan  ....Dan
      列維·施瑞博爾 Liev Schreiber  ....Vilma
      Henry Goodman  ....Jake Teichberg
      Edward Hibbert  ....British Gentleman
      伊梅爾達·斯湯頓 Imelda Staunton  ....Sonia Teichberg
      克裏斯蒂娜·科克 Christina Kirk  ....Carol
      尤金·列維 Eugene Levy  ....Max Yasgur
      丹·福勒 Dan Fogler  ....Devon
      加伯裏艾爾·聖迪 Gabriel Sunday  ....Steven
      喬納森·格羅夫 Jonathan Groff  ....Michael Lang
      麥米·古默 Mamie Gummer  ....Tisha
      Stephen Kunken  ....Mel Lawrence
      Adam Pally  ....Artie Kornfeld
      凱文·蘇斯曼 Kevin Sussman  ....Stan
      斯蓋拉·阿斯丁 Skylar Astin  ....John Roberts
      丹尼爾·艾瑞克·高德 Daniel Eric Gold  ....Joel Rosenman
      Leonard Berdick  ....Angry Diner Patron
      William B. Ward Jr.  ....Angry Diner Patron
      路易莎·克勞瑟 Louisa Krause  ....Hippie Girl
      凱瑟琳·沃特斯頓 Katherine Waterston  ....Penny
      理查德·托馬斯 Richard Thomas  ....Reverend Don
      達倫·佩蒂 Darren Pettie  ....Paul

◎簡  介 

  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身為同誌的小青年艾利·泰伯創辦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經過,而這一切都是機緣巧合。

  1960年代,艾利·泰伯隻是格林威治村的一個普通的室內裝潢設計師。身為同性戀的他覺得身體裏有種要為同性戀人爭取權力的衝動。但是他根本沒有將這種衝動轉化為行動,而是一天天地消耗在他的父母開設在埃爾·摩納哥的汽車旅館裏。他的父母傑艾克和索尼婭是一對頑固而且守舊的夫妻,在他們的眼裏,沒有什麽比生意更重要的。可是在1969年的夏天,他們的汽車旅館卻出現了資金問題,無奈之下,泰伯隻好搬回家裏,幫助父母打點生意。

  當聽說在鄰近的沃克爾失去了舉行一場搖滾音樂會的許可權之後,艾利·泰伯立馬找到了應約會的製作人邁克爾·朗。他向邁克爾·朗自薦,並許諾自己家開設在埃爾·摩納哥的汽車旅館有辦法提供音樂會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這其中包括飲用水、食物、啤酒等等。艾利·泰伯的鄰居麥克斯·耶斯格擁有一片600英畝大的奶牛場,這片奶牛場恰巧就開設在公路旁邊。在艾利·泰伯的勸說之下,麥克斯·耶斯格同意將奶牛場的場地租出來3天,為了“愛,和平與音樂”的音樂會。種種機緣巧合之下,50萬人來到了埃爾·摩納哥,來到了麥克斯·耶斯格的牧場。

  三天的音樂會結束之後,艾利·泰伯發現自己成為了公眾人物,而伍德斯托克搖滾音樂節也成為了大眾流行文化的轉折點。

幕後製作

偉大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1969年岩,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舉辦的時候,李安隻有14歲。對於這次音樂會,李安說,“我記得我在台灣的電影台裏聽到了來自音卜樂節的音樂--不是所有的音樂,隻是一部分。但是就是這些音樂讓我感覺到美國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1960年代的晚期,電視上經常會有某地舉辦搖滾音樂節的新聞。因為當時的台灣是在美國庇護之下的,所以我感覺到了一絲不安,害怕有什麽事情會發生,不過後來也並沒有什麽嚴重的事情發生。我記得那時候似乎全世界都在開演唱會,有人把這個叫做嬉皮士入侵。”
  而對於邁克爾·沃德利拍攝的紀錄片《胡士托瘋狂實錄》,李安說,“我是在稍晚一些的1980年代才在紐約看到這部電影的。我當時對伍德斯托克簡直是一無所知,我隻知道這個音樂節很重要,有無數的人在讚美它。直到我準備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才具體了解到音樂節的一些內幕。我想,這些幕後的故事早已成為影迷如數家珍的傳奇了。”

拍攝的緣起

  李安表示,他當時正在舊金山電視台裏宣傳《色·戒》,一天早晨,他正準備趕往機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創始人埃利奧特·泰伯就在他身後,還拿著一本書。泰伯把李安叫住,他們很簡略地交談了兩分鍾,泰伯把書給了李安就走了。後來李安的一個朋友告訴他這本書很有趣,看完書之後李安覺得這裏麵能改編出來一部出色的電影。於是李安把他的想法告訴了詹姆士·沙姆斯(焦點影業的CEO,長期和李安合作的編劇),沙姆斯說:“那我們就做吧”。當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是在紐約州舉行的,李安表示,“我的計劃就是在東海岸的某地拍攝這部電影,一開始我的設想是在馬薩諸塞州或者是康涅狄格州拍攝,因為這裏不僅僅是地理環境上更類似於舉辦伍德斯托克的蘇利文縣,而且當地政府對電影網站劇組有減免淘寶商城稅金的政策。當我們準備在這裏選景的時候,紐約州也傳來了對劇組減免稅金的消息,於是我們就殺回了紐約州,在一個叫做新黎巴嫩的小地方拍攝的本片。”李安還表示,影片裏其實不是有很多音樂會的鏡頭。他說,“隻是有一些,而且還是遠遠拍攝的一些。這麽做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資金的限製,更大程度上是因為藝術上的考慮。我想拍攝的是一部能把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埋藏到觀眾內心的電影,而不是拍一部以音樂會為重點的電影。而且我還想為這個音樂節保存一點神秘性,這個東西一旦說透了、拍出來了,它的意義也就喪失殆盡了。”

不在同性戀上做文章

  影片根據埃利奧特·泰伯的故事改編而來,他本人是一個同性戀。但李安表示,“我不覺得《製造伍德斯托克》會被看做是一部同誌電影,它和《斷背山》不同。《斷背山》講的就是兩個同性戀的故事,但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音樂節的創辦過程,講的是一個關於‘愛與和平’的故事。我們的主角是這個音樂節的創辦人,這個創辦人碰巧是埃利奧特?泰伯,而埃利奧特·泰伯碰巧又是個同性戀,僅此而已。他當時還是的沒有出櫃的同誌,不過他後來向世人公布了他的性取向。我們沒有在這上麵做什麽文章。”

  影片男主角迪米特利·馬丁回憶起他第一次見導演李安和編劇兼製片人詹姆士·沙姆斯時的情景,當他進入李安的辦公室時,他已經讀過原著回憶錄。李安與詹姆士對馬丁說:“不知道你對此了解多少,但是我們想要做這部電影,而且很有興趣讓你來扮演這個角色。關於這部影片,我們不想表現得像紐約地下同性戀那樣的景象,我們將更多的以家庭關係為重心,以及這個人物的個人曆程--作為1969年仍然沒有出櫃的同性戀,而這些因緣巧合地促成了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並且讓他在其中尋找到了自我。”

下載:
http://hotfile.com/dl/19584998/9dd6b3b/zhizhao.part1.rar.html
http://hotfile.com/dl/19587786/286067e/zhizhao.part2.rar.html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