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受總領事之邀和北京的幾位基礎教育工作者座談中國的教育改革。聊天中間碰到的一些小問題,我覺得很值得記錄下來。 晚宴的時候和幾位老師聊起我的兩個女兒學吃飯的事情。翹翹2000年在北京出生,我媽媽和我一起帶著,直到1歲9個月到英國來。我記得從她6個月的時候開始加蛋黃、菜泥、果泥等輔食,一勺一勺地喂大。每當勺子接近她的嘴,我的嘴也不自覺地張開。我媽媽是最看不慣家長追在孩子屁股後麵喂飯的,她花了不少心思教翹翹吃飯,大約在她1歲多時終於可以獨立吃飯了。 翛翛在英國出生,6個月大的時候送到曼大的幼兒園。一天中午,我去看她,正趕上吃飯。老師先給孩子們洗幹淨,放到高椅上,然後係上安全帶,放上小桌板。接下來的事情讓我大吃一驚:每人一份的飯泥被倒到小桌板上,任憑孩子們玩耍。隻見翛翛抓起一把飯抹到頭發上,接著又抓到一把抹到了前胸------幾分鍾過後,幾個孩子已經是“慘不忍睹”,同時他們也享受著“不經意”送到嘴裏的美味。最後,老師把孩子抱到浴室,洗澡換尿褲,穿上幹淨衣服,再抱出來玩。沒過多久再去看她的時候,翛翛上路了很多,隻不過是個小花臉而已。不記得是什麽時候了老師興奮地對我說:翛翛可以自己吃飯了! 這件小事讓我這個做老師出身的人受益匪淺,所以拿出來和同行們分享。與會的老師們說北京的孩子4、5歲還在讓家長喂飯的多得很,但是不管怎樣孩子們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都學會了吃飯!這不過是東、西方習慣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喂飯的吃得更飽,更有營養。這是一個讓我意料之外的結果。 真的是習慣的不同嗎?不是,是理念!西方的孩子為什麽普遍比我們的孩子能力強?因為他們的教育理念是順應孩子的生長自然規律,鼓勵孩子發揮自身的特質。吃東西是人的本能,老師用吃飯來鼓勵孩子認識自己的手,促進大腦、肌肉、神經的發育,同時建立了孩子必須為實現目標去努力的潛意識。盡管也許孩子當初沒有吃飽,但是孩子學會了為了今後要吃飽該怎麽做。而我們的孩子被喂得很飽,甚至撐得很胖,當他們能揮舞著勺子自己動手的時候,大多已經厭倦了碗裏美味。孩子最終都學會了吃飯這一結果是相同的,但是過程卻截然不同。 以前,每當我引用學吃飯的事例時,我的結論是:我們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現在我應該向孩子們道歉:你們沒有輸,是你們的教練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