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的博客

靈性溯源,像剝洋蔥一樣
正文

亂下決定的驚人力量

(2009-11-29 02:42:07) 下一個
亂下決定的驚人力量明天要去哪裡玩?應接受哪一份工作?該和哪一個對象結婚?你知道嗎?太龜毛,反而失準頭?科學家已經證明了,「亂下決定」有一種驚人的力量。《Psychological Science》曾於二○○八年引用杜克大學的研究,研究人們有時會碰到「難以決定的事」。小的可小至今晚該在哪裡吃飯,大的可大到該不該和「這個男的」分手。科學家做了一輪實驗後,竟然引導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心法」──那就是,當你碰到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與其慢慢去想遍了所有可能性,一一分析思考甚至問人,不如就完全不要想、不要問、不要求籤,也不要沉澱,當下就直接請自己的「潛意識」,當場幫你做一個決定。這個決定,科學家發現,往往是異常的「正確」!譬如,到異國自助旅行,好多地方想去玩,沒時間塞這麼多行程。我們僅有的這一整天,應該選哪幾個地方?先去商場逛街嗎,還是先去名勝古蹟,要搭公車加地鐵,還是多花點錢坐出租車?該不該買門票去某樂園半天,中午該選哪家餐廳?雖然旅行本身是有趣,不過做這種決定還真是痛苦的,但卻又一定得作個決定,因為再過一小時就要出門了!怎麼辦?科學家建議的就是,別再去抽絲剝繭的分析哪一個行程最棒了,直接就「通通放掉」,「隨便選一個」,用直覺來下決定。杜克大學研究人員找來好多位實驗者,將他們分為A、B、C三組,要他們考慮周全後,在精心安排的四個「差不多」的選項中選擇一個。科學家要求A組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答出來(譬如三分鐘),B組則被允許想多久都沒關係,想完再慢慢告知答案即可,C組和A組類似,隻給一段時間思考,但是在時間快到時,科學家會給他們一大堆幹擾,強迫他們分心,逼他們沒辦法限時內想完,就得靠「潛意識」趕快隨便給出一個答案。驚人的結果出現了:隨便猜猜的C組,竟然表現的比專心思考的A組還好,在四個選項中做了正確的選擇,而且其正確度已經接近了B組的水準。也就是說,同樣是被限時答題,專心想的,竟比「隨便想」的還差!也就是說,靠潛意識所做出的答案,比清楚意識還要強?科學家解釋,一般人碰到複雜問題,總會想辦法將「所有可能性、所有道理」都在腦中列出來,在紙上寫下來,不過,人腦的運算力量顯然遠比我們想像強大,在開始計算之後沒多久,其實已經「感覺」到最好的選項是哪一個,這時候,若不馬上跟著感覺走,還要硬往深度挖下去,人腦就會開始被一些「不重要的資訊」給影響到。科學家說,思考的時間愈多,許多注意力就開始從重點被分散到其他較不重要的地方,想了老半天,想到最後一分鐘,直到當事人發現時間不夠,為了要在時間內完成,就拿著剛剛整理的五花八門的思緒,做出一個「錯的決定」。不過,顯然「潛意識」也要小心使用,科學家另外設計了第二份考題,讓四個選項變得差異很大,隻要稍微想一下,就可以區分出那個是最正確的選擇,科學家發現,這樣的考題,對於C組就不行了,A組比較厲害。也就是說,剛剛這種「潛意識」,隻能放在選項差不多、無法解的狀況下,我們人類不能什麼決定都用「潛意識」,隻有在難以決定的「兩難」、「三難」、「四難」的習題時,才適合呼喚你的潛意識!有趣的是,同一期《Psychological Science》學術期刊,剛好也有另一篇相關的研究同時刊出,它也是關於「決策」的。他們說,當你無法決策時,除了「潛意識」,還可以用一種方法來加強正確度,那就是帶著「權威感」(power)去下決定。科學家找來一些實驗者,將他們分為A、B二組,A組讓他們回想一下老闆或上司或老師很有權威的欺壓他們的樣子,意圖讓A組人感覺到很軟弱(powerless),而B組則請他們回想他們當領導人或得獎的回憶,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是強悍(powerful)。這時候,再丟給他們一個問題,在四輛車之中選一輛最棒的,四輛車各有十二項內容,相差不遠,難以選擇。然後科學家還刻意在兩組中選出幾個人,讓他們分心,試圖造成剛剛第一個實驗的「潛意識」效果(兩個實驗似乎來自不同的實驗室,顯然這兩個實驗室有彼此在聯絡)。結果科學家發現,A組的人因為軟弱,常常做錯決定,而B組的人因為強悍,做的決定往往比較正確!有趣的是,當科學家強迫他們要用潛意識來直覺判斷,A組就可以做到和B組一樣的水準。而B組無論是不是在潛意識,強悍的他們,都可以準確的做出正確的決定!兩個實驗,得來的結論之一,就是:決定時,最大的問題是在「把不重要的看成重要的」。這個問題已經很難了,還要再丟個問題給自己,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看起來很小心的人,其實做出的盡是錯誤決定。我不禁想到從前的我。好久以前,在美國與朋友有一場對話。也不怕大家笑,由於高中大多時候關在家,我對人際是非常慢懂的,一直到研究所才開始與同學出去玩、吃飯。我當時和這位朋友討論到學生時代,每次輪到我選餐廳(我們都會輪流選),我都說:「唉,算了,讓其他人選吧!」或是當我選了一間日本料理,另一人突然說:「咦,有間泰國菜也不錯!」我就馬上改口:「好,就你說的,泰國菜!」這位朋友說,我怎麼都不下決定啊?有一次,我們一群人為了做學校專案,十幾個人站在那邊爭執,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一個平常很安靜的組員,突然看不過去,就衝出來揮揮手,「哎呀,別鬧了。」他說。「我看,就這樣處理。」這傢夥比手畫腳的,「你呢,這樣;他呢,就那樣。」旁邊其他人默然不語的聽著他的指示。我覺得很神奇的是,大家都附和:「好啊,好啊!」雖然我心裡一邊幫某甲捏冷汗,一邊也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既然決定了,那你某甲要負責啊。哈哈,等著看好戲。」我想,很多人的心情都是這樣。就是因為知道這樣的心情,反而更不敢下決定,也更在群眾中站不出來。才終於知道,我們不敢下決定,往往是因為懼怕「下錯了決定」。下了決定就要負責,萬一找錯了地方,那就不知怎麼對大家交待。如果是和朋友一起,那就把決定權推給朋友,但如果是「自己的事」,就不能問其他人了!就要自己想辦法決定。這時候簡直是很大的痛苦,因為我真的很怕自己做錯決定!所以我把每一片磚塊都掀起來看看,把每一包盒子都打開來看看,把每一片垃圾紙屑都撿起來以免遺漏了什麼……但最後是更多的雜亂資訊,萬一哪一道資訊剛好打中我腦中的偏頗價值觀,我可能會突然間選了這條!後來我成長了,因為人生的過程中,實在有太多決定要下了。當我愈飛愈高,決定就愈下愈多;學生時代,我們可以不下決定,但不可能到其他地方也是這樣。成長後,我們才一窺「下決定」的真相。真相就是:「下決定」,其實不是最後一步!幹嘛這麼緊張。下決定,其實是「第一步」。下了決定後,接下來的事情才會慢慢展開,這時候,你有很多的時間來改變它。尤其當我們是決定者,既然要「負責」它,大家就跟著我們走,接下來自然就有了權力和說服力來安排接下來的事。就算這個決定可能很爛,但有可能在決定之後的這些過程中,我們把它扭轉回來了。 選了一間很難吃的餐館,但我們找到一個很好的座位,吃飯的時候氣氛很好,還隨興請大家喝了一杯果汁,飯後還可以突發奇想到旁邊一間奶茶店喝杯不一樣的。學會了「下決定」是「第一步」,為了快快開始,我很快就下了決定。這個時候我有「權威感」,我也是用「潛意識」,以科學家的實驗來看,這樣情況下所下的決定,至少不會是個差的決定,再加上決定之後的努力,我們可以變成一個「很會決定」的人。決定也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優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