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太陽狗和霹靂貓

Life is so much fun, we just need to go out and explore...
個人資料
正文

2013 德國馬拉鬆行(四)從羅騰堡到哈爾堡,三十年戰爭造就的浪漫路

(2013-12-08 16:08:13) 下一個


浪漫路是德國最著名的自駕旅遊線路,幾十個各有特色的小鎮和小城分布在這三百五十公裏的路線上。由於時間限製我們選擇了五個城鎮作為主要目標:



 

帶星的是我們過夜的城鎮。其中從從羅騰堡到哈爾堡一段,我們將以三十年戰爭為主題遊覽中世紀風情的小鎮和城堡。關於1618-1648年間的三十年戰爭前後的曆史,我們在本係列第一篇有簡單介紹: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7467/201311/14619.html

更詳細的介紹可以去讀顧劍的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8179/200707/35695.html



離開了柏林,我們先乘高鐵到維爾茨堡,然後租車直奔羅騰堡。羅騰堡號稱中世紀浪漫之都,果然十分漂亮。從城堡花園看小城:



城堡門:


羅騰堡的著名景觀在很多帖子裏已經有詳細的介紹,這裏我們就不再贅述了。下麵我們重點推薦一下我們在小城的旅館和餐館,以及夜巡人導遊。

我們住的小旅館是羅騰堡城西端一座古老的建築,叫做Silence Burg Hotel



這座建築實際上是羅騰堡城牆的一部分,背後是修道院的花園。從修道院花園看小旅館:

推開旅館的木門,迎接我們的是一位西裝筆挺的老先生,至少有七十歲,仿佛來自另一個時代。小旅館沒有電梯,而我們的房間在三樓,當我們拖著行李走向陡峭的樓梯時,老先生說拿行李上樓是他的工作,嚇得我們趕緊說我們需要鍛煉。

我們房間裏的傳統四柱床,太可愛了:



窗外的風景:



下來和老先生聊天,得知這座建築有將近一千年曆史,曾經是法蘭克尼亞公爵(Duke of FranconiaConrad三世(1093-1152)的稅收官的住宅。在本係列第一篇中,我們曾經提到,雖然整個浪漫路都在現在的巴伐利亞州境內,實際上它經過了法蘭克尼亞(Franconia),士瓦本(Swabia),巴伐利亞(Bavaria)三個文化圈。羅騰堡正在法蘭克尼亞地區的南端,而我們下麵要去的諾德林根和哈爾堡則屬於士瓦本地區。法蘭克尼亞的文化和其他巴伐利亞地區尤其不同,其中一項顯著的區別是其他巴伐利亞地區都是啤酒的天下,法蘭克尼亞則是德國最靠南的葡萄酒產區。這裏出產的葡萄酒在市場上很容易辨認,因為包裝用的是特有的扁平瓶子,名叫Bocksbeutel。最出名的法蘭克尼亞酒的品種是Silvaner,這是一種比較淡而清香的白葡萄酒,實際上配很多亞洲菜很合適,不知在中國有沒有打開市場。


晚餐我們來到附近一家名叫“見鬼”的法蘭克尼亞特色餐館:



 

餐館的德文名是“Zur Höll,意思是“To Hell”,“見鬼”。餐館在一間有九百年曆史的老宅子中,自稱中世紀小酒館(Medieval Tavern)。餐館在Tripadvisor上排名第二,口碑很好。所以如果在羅騰堡有人對你說“Go to Hell”“見鬼去吧”,那是很好的建議。


九月底正是葡萄豐收的季節,鄰桌的本地人向我們推薦了新葡萄酒釀(Federweisser, Young Wine)做開胃酒。這是由新榨葡萄汁加酵母,但發酵沒有完成的新酒,所以酒精度隻有百分之四,剩餘的糖分又使新酒有淡淡的甜味,在加上發酵產生的氣泡,總之太好喝啦!以致霹靂貓正餐時又要了一杯。太陽狗點了維爾茨堡福利院(Burgerspital)Silvaner,也很不錯:



本地人配新葡萄酒釀的標準頭抬,洋蔥餅:



主菜是當天特色菜鴨子:



我們對這家餐館十二分的滿意,特別推薦。



酒足飯飽的太陽狗和霹靂貓熏熏然的來聽夜巡人講羅騰堡的曆史故事。這個家夥一定是學話劇出身,不但講話字正腔圓,而且隨便一站就是一付入戲了的樣子:



夜巡人的講解隻有不到一個小時,所以內容不太多,不過講的很風趣,有一些有趣的細節。如果對羅騰堡很有興趣也有時間,其實應該事先郵購他的光盤,那裏有大量的細節,看過之後精遊羅騰堡一定是個獨特的享受。這裏我們結合夜巡人的講解和我們讀到的文獻,簡單介紹一下三十年戰爭是怎樣造就浪漫中世紀小鎮羅騰堡的:


公元1618年爆發的三十年戰爭是北方新教勢力和南方天主教勢力在德國大地上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戰爭前期湧現了三位出類拔萃的將領:天主教陣營的老將提利和野心家華倫施泰因,以及新教陣營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老將提利十五歲參軍,戎馬一生,在戰爭爆發時年近花甲,是巴伐利亞軍隊總司令。戰爭初期,從白山戰役開始,提利指揮天主教軍隊打敗了一撥又一撥新教軍隊。在我們看來,三十年戰爭是一部人性沉淪史,而第一個重大沉淪正是提利開創的。戰爭第五個年頭,以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為首的天主教領主們對負擔巨大的戰爭費用力不從心,提利率先在占領區實行Bellum se ipsum alet政策,即以戰養戰,說白了就是搶劫老百姓供應軍隊。不久雙方參戰的軍隊都采取了這一政策,1625年華倫施泰因組建第二支天主教軍隊時,直接說不需要帝國出錢,隻要允許他以戰養戰。為信仰而戰的軍隊邁出了向土匪沉淪的第一步。 到了1630年,瑞典加入了新教陣營參戰。1631年,提利為了準備迎戰軍事天才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加緊攻打薩克森重鎮馬格德堡(Magdeburg)。五月,馬格德堡城破,提利的大軍將全城三萬餘人屠盡,一把火燒了古城。這是三十年戰爭又一重大人性沉淪的開始,屠城有了一個正式的稱呼:Magdeburgisieren,馬格德堡化。戰爭對平民更加殘酷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1631年十月,新敗於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提利大軍在向巴伐利亞撤退的途中接近了小城羅騰堡。這時天降大雨,行軍困難,提利決定四萬大軍在羅騰堡過冬。提利的信使帶來的這個消息對羅騰堡的居民是個晴天霹靂,當時羅騰堡的六千居民多是新教徒,再有馬格德堡的前例,居民哪敢放提利的大軍進城,決定拚死抵抗。提利的大軍在付出了三百人戰死的代價後攻陷了羅騰堡,當然不會客氣,奸淫擄掠,無惡不作。來年春天提利大軍撤離時,倒是沒有一把火燒掉羅騰堡,至於老市長喝酒救城的故事是不是真的,沒有任何曆史證據。加上後來的瘟疫,羅騰堡十室九空,在之後幾百年停止了發展,從而保持了中世紀風貌。到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藝術家們發現了中世紀風情的羅騰堡,把它吹捧成德國中世紀浪漫之都,德國大地上最德國的小鎮。



1632年四月提利撤出羅騰堡後,向南退入巴伐利亞境內,在列克河與多瑙河匯流的小城萊恩迎戰追擊而來的古斯塔夫-阿道夫。戰鬥中提利被炮彈打斷了腿,兩周後死去。提利一生簡樸低調,深受手下士兵的愛戴,死後也沒有留下什麽財產,可以說是為天主教陣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三十年戰爭中幾大惡行的始作俑者,馬格德堡的屠夫。小城萊恩也在廣義的浪漫路上,我們後來專程繞道去看了小城中心的提利塑像:





離開了羅騰堡,我們來到位於士瓦本地區的諾德林根。諾德林根是另外一個由於三十年戰爭而保留中世紀風貌的小城,據說到了1939年小城才恢複到1618年的人口水平,九千人。諾德林根出名的地方是它有完整的中世紀城牆,可以連續在城牆上繞城一圈。

城牆博物館裏的諾德林根卡通模型:



 

我們少不了上城牆走一圈:



 

滿城紅頂之上的丹尼爾塔樓:



 

小橋流水人家:



 

騎自行車的女郵遞員:



 

下得城牆,來到小城漂亮的市中心:



 

推薦我們午餐的飯館,“Alte Wache”,“老衛兵”,就在丹尼爾塔樓旁邊。本來我們不太餓,看到菜單上有小午餐,於是點了一份,結果來了一大塊豬肉:



不知道他們家正常午餐是多大的。豬肉皮酥肉香,太好吃了。



飯後我們爬上九十米高的丹尼爾塔樓,瞭望城西南的田野,1634年在這裏發生的諾德林根戰役是三十年戰爭中的重要轉折點:



 

前麵講到老將提利在1632年初戰死後,天主教陣營再次啟用梟雄華倫施泰因。當年十一月,華倫施泰因與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呂岑會戰(Battle of Lutzen),瑞典軍雖然取得勝利,但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卻中彈犧牲。沒有了對手的梟雄華倫施泰因日益跋扈,引起帝國猜忌,於1634年二月被皇帝派人刺殺。這樣三位將星在不到兩年間相繼隕落,但戰爭還在繼續。繼任古斯塔夫-阿道夫指揮瑞典軍隊的是前國王的副手霍恩將軍;薩克森的伯納德領導了另一支新教軍隊,法蘭克尼亞大軍。天主教方麵,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似乎不再相信外人,把指揮權交給了皇太子菲迪南;西班牙也派出援軍,由皇太子的表親菲迪南大主教率領。總之兩支天主教軍隊的統帥都是哈布斯堡皇族,都叫菲迪南。

兩個菲迪南會師後於1634年九月圍攻諾德林根,新教的霍恩和伯納德率兵來救,在城西南大戰。西班牙步兵使用曾經屢次被古斯塔夫-阿道夫破解的老方陣(Tercios Viejos)戰術頂住了霍恩將軍的十五次進攻,下麵這張圖是後人浪漫化的戰鬥場麵:



 

皇太子菲迪南看出新教軍隊力竭,遂發動總攻,徹底擊潰了敵人,霍恩將軍被俘,瑞典軍隊徹底退出了三十年戰爭。諾德林根戰役後,同為天主教的法國卻坐不住了,因為它不想讓哈布斯堡家族勢力太大,包圍自己。於是法國大主教黎塞留率兵加入新教方麵參戰,這場宗教戰爭徹底淪為了地緣政治的戰爭。

三十年的全民戰爭,是德國曆史上史無前例的大浩劫,戰爭成為百姓的生活方式,一種生存的可能。反應這段曆史最好的電影是1971年出品的“最後的山穀”,The last Valley。電影講述三十年戰爭後期百姓,士兵,流浪知識分子在掙紮中生存,每一分殘留的人性都顯得那麽可貴。我們覺得拍得很好,很值得一看。



 

離開了諾德林根,我們前往當晚的住宿地哈爾堡。哈爾堡是德國南部保存得最好的中世紀城堡,城堡建在沃尼茨河畔的一個山頭上,現在仍屬於奧丁根-瓦勒斯坦伯爵所有。

這是十九世紀畫家筆下的哈爾堡:



 

哈爾堡大門:


哈爾堡二門:



 

猜猜二門後有什麽:



小時候聽評書說的雄闊海力托千斤閘,舉的就是這玩意吧?


水井,教堂,伯爵的宮殿:



 

穀倉和小酒店:



中間那個建築曾經是城堡長的住宅,現在是一家不錯的餐館兼旅館,名叫“Fuerstliche Burgschenke”,翻譯過來就是“王子城堡小酒館”。樓上有七個客房,主要做德國人生意,沒有英文網站,在booking上也定不到。唯一的預訂方式是電話或電子郵件,今夜我們將在這裏住宿。

酒館牆上的裝飾:



紅底黃叉是奧丁根-瓦勒斯坦伯爵的族徽。伯爵家擁有四個城堡,父子各住一個,另外兩個對公眾開放(哈爾堡是其中之一)。伯爵家還擁有森林,木材廠和啤酒廠。我們安頓好房間就來到餐廳要上兩杯他們家的啤酒:



啤酒的牌子是“雇傭軍”(Landsknecht),聽上去就有三十年戰爭的味道。嚐一嚐,很不錯。喝著啤酒看牆上的古老油畫,哎!地方怎麽像是一城堡的酒鬼呀:










到了晚上,最後一個酒客和工作人員都離開了,我們發現我們是當天唯一的住客。古堡幽靈有沒有!啊
!啊!不過我們還沒來得及害怕就昏睡過去了,一覺醒來,下到餐廳,發現辛勤的工作人員已經把早餐做好了,一大桌子都是給我們準備的:




 

侍者祝我們胃口好以後就帶上門出去了,一時間有了點城堡長的感覺。他們家的酸奶真好吃。



早餐後我們加入慕尼黑來的英文團參觀城堡內部。哈爾堡主要是做德國人生意,每周隻有星期三和星期日上午十點有慕尼黑來的英文團,我們幸運的趕上了星期三。

城堡的教堂很有意思,本來是個天主教堂,三十年戰爭結束那一年,當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簽約,把它改成新教教堂,但前提是新教徒要持續使用它,否則就要還給天主教會。由於老房子沒有空調,當然不如城裏的新教會舒服,不過到目前為止,新教徒仍然堅持每兩周來一次,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城堡糧倉的帳房:

 

武器庫:



 

有火繩槍,還有十字弩:



 

忘記辦公室房頂畫的是不是他們的祖先了:



 

從城牆上看城堡庭院:



 

看城外伯爵的領地:



 

城牆上這種射擊孔據說是哈爾堡的獨特設計:



一個木球砌在牆裏,可以轉動。火槍手通過木球的孔射擊後,可以轉動木球封閉射擊孔,安心裝彈。開始我們想設計者真聰明!後來一想,如果外麵對著木球用十字弩射上一箭,木球不就轉不動了?這個設計怎麽有點腦殘呀!



在三十年戰爭中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大軍用了兩個小時就攻破了哈爾堡,據說古斯塔夫-阿道夫還在這裏住了幾天。我們的導遊是個瑞典人,談起他們的英雄國王,表情那個自豪啊!


古斯塔夫-阿道夫至今仍然被瑞典人崇拜。2012年瑞典重金屬樂隊Sabaton寫了一首歌,Lion from the north,來歌頌他們英勇的國王。網上有歌迷從多部十七世紀戰爭題材電影中剪輯鏡頭,配上這首歌放在油管上,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當年戰爭是什麽樣子的:

http://youtu.be/FH9yjmmAE3k



 

我們盡興的結束了三十年戰爭主題的浪漫路行程,下麵我們將進入巴伐利亞的巴伐利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