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慕尼黑機場小鎮修整一晚後,沒有進城,而是直接在小鎮租車前往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rden)。貝希特斯加登位於德國東南角的阿爾卑斯山區,是一個自然風景和人文風景兼備的目的地。這裏有以國王湖為核心的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風景秀美。附近的小鎮多為度假村,其中的上薩爾茨堡村曾是希特勒的舊宅和第三帝國的指揮中心,山上更有著名的鷹巢。
我們在高速上狂奔了一個半小時後,被GPS帶上了山間小路(應該是305號公路),雖然九曲十八彎,但風景絕美。如果當時車裏有錄音,回放時就會聽到霹靂貓的驚呼:“好美呀!”“簡直象一幅畫!”“小心!”“專心開車,風景我替你看了。乖!”
在一路美景陪伴下到了我們下麵三天的駐地,小村拉姆紹(Ramsau)。小村依山傍水,煞是漂亮:
這裏的民宿大都打理得幹幹淨淨,屋簷下的木柴碼放得整整齊齊,陽台上裝飾著鮮花,看上去舒服的很:
特別推薦我們住的民宿,Alpenpension Auengrund。一對年輕夫婦和他們可愛的女兒住在樓下,樓上四個房間出租。每天早晨我們坐在他門家溫馨的早餐間細細的品位女主人精心準備的料理,心情就會象窗外的陽光一般明媚;每天傍晚並肩坐在陽台上,我們一邊嚐著當地水果,一邊傾聽樹叢後小河的流水聲,感覺時間都停滯了。我們很慶幸這次住在拉姆紹,而不在貝希特斯加登鎮上。每天從交通阻塞的貝希特斯加登開回拉姆紹都會覺得心曠神怡,尤其是在小河和濕漉漉的山壁之間的一段。
穿過小村的小河泛著冰川融水的淡淡粉綠:
沿著小河散步就可以來到經常在德國明信片上見到的拉姆紹小教堂:
大名鼎鼎的國王湖在位於希特斯加登城南五公裏,我們在這裏坐上電動船輕輕的從遊人如織的碼頭滑開:
狹長的冰川湖夾在兩岸的峭壁之間,船長在回音壁吹響了小號,在青山綠水間與回聲協奏一曲,令人心曠神怡。不知不覺中,船到紅頂教堂(St Bartholomä):
教堂建在峭壁與湖水之間的一小片平地,隻有水路可達,另人想到世外桃源的故事:
清澈的國王湖的水養育著稀有的高山斑點鮭(Saiblinge),隻有紅頂教堂的修士有權捕捉。在教堂邊的一間不起眼的小屋中,熏好的鱒魚和鮭魚掛成一排:
饞嘴的我們自然不會放過:
一嚐之下,哇!絕對是我們吃過最美味的熏魚了!真是太好吃了!大家來國王湖一定不要錯過。
國王湖遊船的終點是湖的最南端,Salet。下船漫步少許就來到美得驚豔的上湖(Obersee):
上湖對麵是一個牧場,每年春天幸運的牛們被船運到這裏的草場,每年秋天再乘船回到貝希特斯加登過冬。沿著湖邊的小徑,我們來到了這個美麗的牧場。從牧場回看上湖:
點上兩杯新鮮牛奶,正好配前一天買的巧克力:
我們一邊喝著濃香的牛奶,一邊有點無恥的想這杯奶是哪一隻對著美景吃草的牛產的呢?
乘船回到國王湖碼頭,上岸右轉不遠有個纜車,帶我們上到海拔一千八百餘米的Jenner山頂。回看國王湖,狹長的湖上遊船點點:
向另一個方向看,正是希特勒的鷹巢:
一戰後不明分文的希特勒來到慕尼黑謀生,本來被軍方派去監視德國工人黨(納粹的前身),結果他反而加入了德國工人黨。希特勒的演講才能被發現,不久成為納粹黨的領袖。1923年,希特勒發動了啤酒館政變,試圖奪取巴伐利亞的政權,但被軍方鎮壓。政變失敗後,希特勒被判處五年徒刑,但一年以後就被放了出來。釋放後的希特勒隱居在上薩爾茨堡村,就在現在鷹巢的山下。
這天上午我們來到上薩爾茨堡村,現在這裏已經沒有村莊,也沒有希特勒故居,隻有一個上薩爾茨堡村文件中心:
對於喜歡曆史的我們,文件中心是一個寶藏。借助電子語音導遊,我們在中心一直流連到了下午,了解了不少希特勒在貝希特斯加登的曆史。當年希特勒隱居在上薩爾茨堡村,納粹黨已經沒有太大的實力,全國的支持率隻有百分之三。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給了希特勒機會,希特勒趁機把德國人民的苦日子嫁禍到猶太人以及凡爾賽條約上,從而獲得了大量支持。希特勒於1933年成為了德國總理,並使用陰謀詭計使國家納粹化。當時德國民眾對希特勒的個人崇拜十分瘋狂,很多人不遠千裏來到上薩爾茨堡村為了見希特勒一麵,然後撿起一塊希特勒走過的碎石帶回家。納粹黨通過威脅利誘,買下了上薩爾茨堡村所有的住宅,並把這裏建成了第三帝國的一個指揮中心。
中心的展覽詳細介紹了當年德國普通百姓的生活。在希特勒的統治下,由於大量公共建設項目,失業率有所下降,但人們付出了自由作為代價。首先言論自由在國會縱火案後被取締,公民可以不經審判被捕;之後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加入三個工會之一(工人協會,農民協會,教科文協會)。如果被排除在工會之外,比如猶太人,就沒有機會找到工作。一些人們更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力。在貝希特斯加登長大的Irmgard Hunt寫過一本自傳"On Hitler's Mountain",書中講到她鄰居的智障小孩一天突然被接走,說是住院治療,一星期後就受到信,稱死於肺炎,已經聽到風言風語的鄰居也隻敢切切私語而已。希特勒一邊宣揚德國需要生存空間,一邊鼓勵德國人生育,生四個給銅獎章,生六個給銀獎章,生八個給金獎章:
目的是給他的軍國主義提供炮灰。
到了二戰後期,納粹政府開始在上薩爾茨堡村修建地堡。由於勞動力不足,地堡主要是波蘭勞工所建。為了防止波蘭勞工與本地女人發生關係,以致玷汙雅利安人種的基因,納粹政府還引入了波蘭妓女,發給特別工作證。
陰森的地堡:
地堡的一個入口:
正對著入口的是三個機槍眼:
如果有人入侵,恐怕會被打成篩子。然而到了戰爭後期,希特勒被德國人民紛紛拋棄,這座地堡沒有做任何抵抗。紀實文學"Band of Brothers"裏講到,當時德國小妞們紛紛找占領的美國大兵做情人,希特勒的雅利安優等人種論早被拋到爪哇國去了。
從文件中心出來,坐上專門的遊覽車,我們來到山頂參觀希特勒的鷹巢。鷹巢是納粹政府獻給希特勒的五十歲生日禮物,建在海拔1834米的山脊上。去鷹巢的最後一段要經過一段陰森的隧道和超長的電梯,霹靂貓在隧道裏回看洞外的光明:
在鷹巢一覽眾山小:
憑欄看鷹巢,現在已經是一家不怎麽樣的餐館了:
坐看鷹飛雲散:
我們運氣不錯,在貝希特斯加登的兩天都是晴天,離開的這天下起了小雨。我們在雨中沿著小河,從拉姆紹一直開到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一路風景很美。
雨中的薩爾茨堡:
去了莫紮特故居參觀。裏麵不讓照相,隻照他們家的廚房:
總的感覺是莫紮特老爹是個精明的生意人,利用兩個小神童賺錢,不惜犧牲孩子們的健康和幸福。莫紮特小時候跟著老爹周遊歐洲宮廷打秋風,沒少受凍受餓,成年後一副酒色過度的樣子,英年早逝是有原因的。莫紮特的姐姐,才華橫溢,心比天高,但為弟弟和家庭犧牲很多,結婚很晚。
莫紮特故居後麵的農貿市場:
既然來到奧地利,一定要體會一下咖啡館文化。我們順路去了曆史悠久的Tomaselli,是個旅遊熱點,人滿為患,我們幸運的找到一張空桌。有意思的是這裏咖啡和甜點有不同侍者負責。入鄉隨俗,我們點了咖啡和蛋糕:
雖然顧客裏遊客很多,但也有本地人堅持著老習慣:一份報紙,一杯咖啡,任世界在身邊走過:
我們悠悠閑閑的結束了這一階段旅行,下麵我們將前往柏林參加馬拉鬆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