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雷爾曼由於Office Politics受傷拒領菲爾茨獎(ZT)
(2009-11-22 18:45:43)
下一個
佩雷爾曼由於Office Politics受傷拒領菲爾茨獎
2006菲爾茲獎的得主俄國人Grigory Perelman因為證明Poincaré猜想眾望所歸地成為四個獲獎者之一。也同樣跟大家猜測的差不多,他拒絕領獎。
佩雷爾曼的研究成果是拓撲學的重大突破,可能在物理和其他領域上得到“激動人心”的應用。牛津大學的馬庫斯·索托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數學和物理難題,因為它探討的是宇宙應該是什麽形狀的。”有人更稱讚他“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人”。
佩雷爾曼的舉動在學術界引起了討論熱潮。哈佛大學的亞瑟·賈菲說:“我認為他是個反傳統的人,他堅決拒絕自己卷入富有和偶像的圈子裏。但是他表現得很極端,大部分人會認為他有點不可思議。”索托說:“如果他拒絕接受,會顯得有些無禮。可能他已看透一切,認為數學很悲哀,對錢也不感興趣。大獎對他來說隻是檢驗他理論的工具。”希欽教授說:“學術界對此流行著各種版本的玩笑,有的說也許在聖彼得堡擁有100萬是件很危險的事情。”佩雷爾曼最近又放棄了學術職位,恐怕不會太在意同行們的議論。有人推測說,佩雷爾曼可能是不相信菲爾茲獎的權威性,認為其不足以評判自己的工作成績。牛津大學數學曆史學家傑裏米·格雷表示:“我從未見他出席某個頒獎禮,也沒見他坐過加長型豪華轎車,更不用提在空中揮舞支票了,那根本不是他的作風。”
佩雷爾曼深居簡出,是謎一般的人物。他1966年6月13日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因為天資聰穎,被聖彼得堡天才學生數學中心錄取,專攻先進的數學和物理理論。此外,佩雷爾曼還精通小提琴,乒乓球則是他最擅長的體育運動。16歲時,他以滿分42分在1982年的數學奧林匹克大賽上獲得金牌。在聖彼得堡公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俄羅斯科學院斯捷克洛夫數學所工作,上世紀80年代末移居美國做博士後,在多所大學任職。當大家都發現他是個天才的時候,他決定回聖彼得堡,理由可能是他愛好在那裏的森林中采蘑菇。1996年,佩雷爾曼返回斯特克洛夫數學所工作,潛心研究龐加萊猜想並開始從事宇宙形狀的論證。可是2003年,這個學院卻解雇了他。盡管佩雷爾曼後來又找到了其他工作,但在2005年底再次失業。
佩雷爾曼曾拒絕過一個歐洲的數學大獎,外界猜測他可能認為評獎委員會的資格不足以評定他的成就。佩雷爾曼花了8年完成對龐加萊猜想的證明,他發表研究成果的方式也和別人不一樣,他沒有將自己的證明刊登在權威學術雜誌上,而是上傳到一個數學和物理論文檔案網站。希欽教授說:“他把手稿傳到網上,說了一句‘這就是了’。”牛津大學的數學曆史學家傑裏米·格雷說:“我從未見過他出席某個頒獎禮,然後在加長轎車上向觀眾揮動著支票。這不是他的性格。”
佩雷爾曼回答說,他覺得自己被數學界孤立,他不願作數學界的有名無實的領袖,因而拒絕領獎。對於拒獎,佩雷爾曼在接受《紐約人》周刊采訪時說:“每個人都知道如果數學證明過程正確,便無需其他認可。”他表示,“菲爾茨獎”與他“完全無關”。
俄羅斯媒體報道說,1996年,由於認為評審人員資格不夠,佩雷爾曼拒絕了歐洲數學家大會授予他的獎項。他還曾拒絕一筆總額100萬美元的數學獎金。
自信心嚴重受創
在得知佩雷爾曼如今與母親相依為命時,他的朋友都沒有表示驚訝。據說,佩雷爾曼目前的困境源自2003年與俄羅斯著名的斯特克洛夫數學學院的“決裂”。
佩雷爾曼的一位朋友說,當斯特克洛夫學院決定不再聘用佩雷爾曼時,佩雷爾曼受到了很大打擊。他感到自己是個“完全沒有才華和天賦的人”,他的自信心嚴重受創,甚至有些自暴自棄。
還有朋友透露稱,佩雷爾曼現在根本沒有足夠的錢前往馬德裏參加本周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而且佩雷爾曼為人很低調、不願請任何人讚助自己此行的路費。
據報道,佩雷爾曼母子二人現在靠母親的養老金和他手頭上的一點積蓄過活,而這些積蓄是佩雷爾曼過去從事講師工作時積攢下來的。
聖彼得堡天才學生數學中心的負責人謝爾蓋·魯克申是佩雷爾曼的老朋友。他表示,現在和佩雷爾曼見麵時,兩人還會談論人生、音樂和文學,可是已經不再提及數學了。魯克申說:“這個話題已經成為了(佩雷爾曼)博士心中的最痛。”
自認不值得媒體關注
佩雷爾曼的拒領大獎和深居簡出同時也引起了人們的猜疑,一些人認為他也許正在攻克其他什麽學術難題。
佩雷爾曼上周在聖彼得堡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根本不值得人們如此關注。他說:“我不認為自己說的話能引起公眾的興趣。我不說,是因為我重視隱私,而不是我隱藏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沒有什麽所謂的頂級計劃正在進行。我隻是認為公眾對我根本沒有興趣。”
對金錢不感興趣
佩雷爾曼曾經表示,如果自己的結論被證明是正確的,他將拒絕接受由美國私人數學研究所克萊學院頒發的100萬美元獎金。雖然這筆高額獎金能夠解決佩雷爾曼目前麵臨的經濟困境。
佩雷爾曼堅稱自己對金錢不感興趣。杜·桑托伊教授說:“佩雷爾曼有幾分故意疏遠數學界的意思,他因為數學成就一生的夢想,如果這樣的話,就太遺憾了。錢財乃身外之物,他對此沒有一點興趣。在他看來,最大的褒獎莫過於驗證自己的破解之道。”
被列入“非傳統數學家”隊伍
本報綜合報道按照影片《美麗心靈》中描寫的身患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納什的標準,佩雷爾曼被人們列入“非傳統數學家”的隊伍。
佩雷爾曼的朋友們都表示,佩雷爾曼拒絕領獎,也許是因為他太過謙虛了。他在當初發表論文的時候就證明了這點。
2002年,在曆經10年的研究工作後,佩雷爾曼選擇了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宣布破解“龐加萊猜想”的方法:他沒有將論證過程發表在權威的專業雜誌上,而是在“數學、物理學論文在線檔案館”的網站上張貼了3份手稿。佩雷爾曼當時就說:“如果有人對我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感興趣,就讓他們去閱讀那些論文吧——它們全都在那裏。我已經將所有計算思路都發表了,這是我所能提供給公眾的。”
佩雷爾曼的同行奈傑爾·希欽斯教授說:“他將論文刊登在網上檔案館,簡單的用‘就是這樣’加以概括。他的論文還需要補充很多細節,眼下的爭論就是看誰第一個補充細節罷了。”在將論文發表之後,佩雷爾曼的去向就成了一個謎,而其他人有關驗證龐加萊猜想的最新論文篇幅竟有473頁之多。
Poincaré猜想是說,任何一個單連通閉三維流型同胚於三維球麵。通俗點說就是如果一個空間物體沒有洞,那麽經過連續的拓撲變換,它等同於一個球,當然為了嚴格定義“單連通”,需要一點數學想象力,具體說就是裏麵任何一根封閉曲線都不會饒過一個類似於柱子的東西。這個猜想看上去是如此顯然,可是要想用嚴格的數學方法證明及其困難。實際上1904年就被提出來了,直到今天才證明。
這個猜想的各種推廣反而容易證明。比如二維空間的情況非常簡單。1960年Stephen Smale證明了五維或更高維空間的情況,並獲得菲爾茲獎;1983年Michael Freedman證明了4維空間的情況,也獲得菲爾茲。這兩位現在一個在豐田研究所,一個在微軟。
1970年代William Thurston對Poincaré猜想做出如下推廣:任何三維空間的物體最終都可以用8種基本形狀分解,換句話說三維空間隻有8種基本形狀,比如球啊,麵包圈啊等等。這個推廣了的猜想當然就叫Thurston猜想(二維空間隻有三種基本形狀,簡單平麵,球麵,以及“curved uniformly in two opposite directions like a saddle or the flare of a trumpet”)。結果Thurston也拿到了菲爾茲獎。
也就是說哪怕做出接近Poincaré猜想的工作都可得菲爾茲獎。
這個猜想證明的難點在於怎麽描述三維空間的物體,怎麽一對一的mapping之類的,如果解決了,很可能對計算機圖形學有點幫助,有實際應用價值。
最終證明采用的技術就是丘成桐同學整天鼓吹的Ricci流。本來Ricci流是研究廣義相對論的時候發明的技術,後來1908年代早期Richard Hamilton提出可以借用這個東西來研究空間形狀(Hamilton超齡拿不了菲爾茲了)。拓撲學家們就沿著這條路走,結果發現重大困難,就是裏麵可能有很多singularity。這時候輪到Grigory Perelman大俠出手了。他指出,這些singularity腫瘤都是良性的。
2002年11月,Perelman把他的證明思想貼在了網上。要想在正規數學雜誌發表必須寫一篇嚴格的長文章(比如說中國隊的文章就3,4百頁),那意味著得去做那些髒活累活,Perelman手下可能沒有研究生,幹脆就懶得去寫了。
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他的證明思想,他到美國訪問了一段時間,在幾個大學作了點報告。然後他回到聖彼得堡,再次消失,連email也不回了。
\'\'He came once, he explained things, and that was it,\'\' Dr. Anderson said. \'\'Anything else was superfluous.\'\'
森林外麵的數學家們決心做他的研究生。經過4年論證,Morgan和田剛詳細給出了Poincaré猜想的證明,朱熹平和曹懷東詳細給出證明兩個猜想的證明。學術界發現無懈可擊,打算在8月22日授予他菲爾茲獎(Fields medal)。
2006年6月份,國際數學聯合會的主席跑到聖彼得堡去勸說Perelman領獎,Perelman表現的非常有禮貌:我真不是看不起你們,我就是不想領。私人數學研究機構、波士頓克萊學院(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為Poincaré猜想懸賞一百萬美元,顯然是發不出去了,他們打算把這筆錢來資助俄羅斯數學家,或者Perelman以前在的研究所,或者幹脆資助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
參考資料
“千年難題”龐加萊猜想
2000年,美國數學研究組織——波士頓克萊數學研究所歸納出7項“千年難題”,並為每一項難題提供了100萬美元的獎金,“龐加萊猜想”就是其中之一。龐加萊猜想涉及多維空間幾何學,是拓撲領域的關鍵。
世界七大數學難題
P(多項式算法)問題對NP(非多項式算法)問題
霍奇(Hodge)猜想
龐加萊(Poincare)猜想
黎曼(Riemann)假設
楊-米爾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質量缺口
納維葉-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
貝赫(Birch)和斯維訥通-戴爾(Swinnerton-Dyer)猜想
大隱者:佩雷爾曼
2003年,在為破解龐加萊猜想走出了最關鍵一步之後,這位數學隱士就消失在俄羅斯的森林裏。國際數學聯盟主席約翰·鮑爾認為,“佩雷爾曼肯定有自己的原因”,拒絕領獎不應被理解為他對國際數學家大會的侮辱。美國數學家格林博士說得比較在理:佩雷爾曼“友好而害羞,對物質財富沒有興趣”,他“好像不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
佩雷爾曼認為:“隻要提出的證明本身是對的,就不需要其他的認可。”了解他的朋友說,實際上這很符合這位天才數學家的性格。他這樣做是在意料之中的,他是真的不需要那些獎賞和讚譽。
拒絕榮譽和獎金對於佩雷爾曼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1996年,他拒絕接受歐洲數學學會頒發的傑出青年數學家獎。2000年5月,克萊數學研究所列出了七大數學千年難題,並為每道題的破解設100萬美元獎金,龐加萊猜想就是其中之一。兩年後,佩雷爾曼在網上公開了對龐加萊猜想的證明,讓美國數學界極為欽佩。2003年底,美國數學界專門為他召開了兩個研討會,但他都沒有到會。他說:“隻要我不惹人注目,我還有權選擇做某些事情,如今我成為一位非常有名的人,我不能像寵物般什麽也不說,因此我決定退出。”這是最近佩雷爾曼破天荒接受《紐約客》雜誌專訪時透露的心情。盡量不演講,不喜歡被拍照,對《科學》、《自然》這樣聲名顯赫雜誌的電話采訪也不理不睬……
《自然》雜誌這樣詮釋佩雷爾曼的“隱士”本質:“他需要的是數學,而不是獎賞、金錢和地位。”當然,佩雷爾曼是數學隱士,但千萬別以為他就像是單槍匹馬挑戰風車的唐·吉訶德。恰恰相反,在破解龐加萊猜想的道路上,他不是孤身一人。2006年6月,中國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和旅美數學家曹懷東發表了完整證明龐加萊猜想的論文。麵對蜂擁而至的媒體,兩位科學家卻表示,破解龐加萊猜想是因為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就是指佩雷爾曼。
一個形狀不規則的梨或是香蕉能夠變形為一個球體,但空心的甜甜圈就不行。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任何一個封閉的三維空間,隻要它裏麵所有封閉曲線都可以收縮成一點,這個空間就一定是一個三維圓球。這就是法國數學家龐加萊1904年提出的著名猜想。
從上世紀60年代起,一些科學家陸續部分證明了這一命題。1982年,美國數學家漢密爾頓創立“瑞奇流”新方程,為證明龐加萊猜想提供了新“工具”。正是在此基礎上,佩雷爾曼“在集體努力中克服了最後一道難關”。8月23日,漢密爾頓在國際數學大會這樣評價佩雷爾曼的工作。
龐加萊猜想由“猜想”最終變成“定理”,還需要經過最後的檢驗關。但佩雷爾曼和漢密爾頓、朱熹平、曹懷東等人至少再次證明了科學界“合作”一詞的現實含義。而隱者之風並沒妨礙佩雷爾曼與世界一流數學家們合作,麵對科學界的浮躁他保持了難得的遺世獨立。
佩雷爾曼花了十年時間破解龐加萊猜想的關鍵部分,卻從沒想要用它換取什麽。他甚至把證明結果直接放在互聯網上,而不是在學術期刊上正式發表。他在論文中說:“假如有人對我的破解有興趣,他們就可在網上看;我已經發表了證明,這是我所能做出的貢獻。”
龐加萊本人說過:“創思雖然隻是漫漫長夜中的靈光一閃,但這便是一切。”對佩雷爾曼來說,“隻享受數學思維快樂而不計較其他”的隱者風度或許就是成功的秘訣。就像美國數學家安德森說的:“佩雷爾曼來了,解決了問題,其他的一切對於他都是膚淺的。”
數學大師佩雷爾曼一見美女就害羞
在菲爾茲獎70年的曆史上,這是第一次有人拒絕領獎。
有人說,佩雷爾曼可能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有人說他是位莫測高深的隱士,視金錢、名譽和地位如糞土,數學才是他的全部。
他有感情生活嗎?他偷偷地墮入了情網,可是天才數學家都不敢走近他喜歡的女人。
愛情是不會打折出售的
因為破解“龐加萊猜想”而一舉成名的彼得格勒數學家格裏戈裏·佩雷爾曼在過著隱居的生活。他隻和同事們有來往,實際上是足不出戶。但是有個地方他是非去不可,那就是離家不遠的超市。本來去超市采辦食品的任務完全可以由他的媽媽承擔,但他還是要非親自去不可。
據鄰居們說,佩雷爾曼之所以老上超市,是因為他看中了裏麵一個叫安東尼娜·奧爾洛娃的女售貨員。他像怕火一樣怕女人,無論如何也不敢向她示愛,因此每次都是去看上一眼後馬上轉身回家。
可安東尼娜呢。據她說,她倒是真想毫不猶豫地同他發展進一步的關係,因為知道他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她老早就發現他常上超市來。那些姑娘一聽說他的事跡之後,每次都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看。可原先大家都是提防他,因為他穿的是一身黑,長頭發長指甲……他總是在正常人都在上班的同一個時間準時來到超市。可安東尼娜一眼就能看出來他絕不是什麽盲流,從他那簡陋的服裝裏麵透出一種智慧和魅力。
據商品大廳的檢查員奧爾加和塔季揚娜說,多年來佩雷爾曼來超市就買一個大黑麵包,一些通心粉和酸牛奶,很少換樣。他甚至都不到水果部去,看來那些外國蘋果和橙子他根本買不起。總之,他就買那些不算貴,又能做出簡單飯食的東西,從不買酒,也不買過多的食品。
為躲避女記者采訪,躲進衛生間
《共青團真理報》是首批報道格裏戈裏·佩雷爾曼事跡的報紙之一。兩年前,剛一得知數學家破解了一個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百萬美元的“世紀難題”之後,就決定對他進行報道。為了找到佩雷爾曼,該報記者去向這位彼得堡天才的同事們打聽。
照著這些同事的指引,《共青團真理報》年輕的女記者找到了音樂廳,因為聽說佩雷爾曼會來這裏聽歌手比賽。那天彼得堡音樂廳的小禮堂人山人海,幕間休息時,聽眾都湧到了休息室。女記者在聽眾中間走來走去,終於看到了她苦苦尋找的目標。這個人個子不高,瘦骨嶙峋的,身上的衣服很舊,腳上登的也是一雙舊旅遊鞋,隻有點兒像發布在網上、如今各家報紙爭相轉載的那張照片。佩雷爾曼一聲不響地待在一個角落裏,在想自己的心事。
女記者徑直向天才走去。對方注意地瞥了她一眼,佩雷爾曼一聽說姑娘是找他的,馬上慌了神兒,繼而臉上掠過一絲恐懼。女記者打過招呼之後,隨即擺開了采訪的架勢,我們的數學天才卻連連表示不想說話,最後幾乎是小跑著溜進了衛生間。女記者隻好在休息室裏等候。幕間休息結束了,可偉大的數學家就再沒出現過。他顯然是被頗有幾分姿色的女記者嚇壞了,悄悄地出了大門,連音樂會也沒聽完便溜回了家。
專家點評
天才見到女人通常會感到靦腆
心理學家馬林娜·薩莫伊連科認為,天才見到女人通常會感到靦腆,羞於見她們。這有多種原因,其根源一般還得到童年去找。像佩雷爾曼這種天才,他們的性潛能大多轉移到腦力活動上去,而且天才自己甚至還毫無察覺,他就會美美地過著日子,幹活,對女人視而不見,甚至覺得她們就隻會礙事兒。在這方麵,工程技術人員和人文科學家有很大的不同。普希金這方麵的欲望一直在尋找出路,而且相當成功。不過普希金是寫詩的,寫詩需要激情,他正是在同異性的交往中獲得激情。工程技術人員則是另一大腦半球在起作用,他們少些激情,講究的是精力高度集中,身邊沒有女人的時候精力隻會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