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鄧小平的誕辰100周 年。不管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物,他都是一個重要的曆史人物。二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是以他的思想和理論為指導的。盡管有一個時期在鄧理論前麵也煞有介事地擺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那不過是一種裝飾和中國人特有的智慧,是千萬不能當真的。果然過了一陣子,就在鄧理論前麵加上了“特別是”三個字,以表示它比馬列毛有更重要的份量。可是這樣說畢竟拖泥帶水,不幹脆也不明確。於是最後就由江核心挺身而出,正式提出了“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這一無比鮮明的口號。自然這樣提出,是徹底明確了,但是把共產黨多年來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理論和毛澤東思想丟到哪裏去了呢?這本來是一個無比重大的原則問題,大是大非問題,是必然會在黨內引起一番爭論的。但奇怪的是,竟無聲無息地毫無抗拒地通過了。這也足以說明黨內毫無民主氣息的狀況是多麽可悲吧。既然一個人(不管是什麽樣的侏儒和小醜)爬上了“核心”的高位,就可以在黨內睥睨一切,說一不二,橫衝直撞地如入無人之境,那還有什麽辦不到的呢?果然為時不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指導思想己經由“高舉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代替了,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丟到東洋大海去了。話扯的稍微遠了一點,還是集中到鄧小平理論上來。既然實際上鄧理論己經代替了馬列毛的理論作為黨在新時期的指導思想,那麽經過二十多年的社會實踐,己經可以 使我們全黨和全國人民看得更清楚了,也很有必要進行一番反思。對照馬列主義原理,結合生活實際,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來認真作一番考察。搞清楚鄧小平理論的內涵和實質到底是什麽?鄧小平那條路線到底是什麽路線?這對我們全黨全國,對中國人民的命運和前途,都是有巨大意義的。如果這個問題,在二十年前是 無從談起的,也是得不出任何結論的,那麽在今天,這些條件至少在客觀上已經具備了。本文擬就鄧小平理論中的幾項基本內容或者說幾個支柱論點,進行一番研究:一、“部分人先富論”二、“社會主義本質論”三、“市場經濟手段論”四、“初級階段論”,下麵分別來說。
一、“部分人先富論”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而且提醒大家說:“這是一項大政策”。當時說老實話,我自己對這個口號是不理解的,更不知道為什麽要提出這樣的口號。我想,在舊社會不就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嗎?在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是如此,我們好不容易建起了社會主義的大廈,剛剛初步實現了基本的平等,在物質分配上實現了大體平均、略有差別的製度,為什麽又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呢?其中又隱含著什麽玄機呢?實令人莫測高深。但是,高層 領導中沒有聽到什麽爭論,我們這些普通人、小黨員也隻好默認了。這個口號提出不久,隨著相應改革的實施,社會上逐漸起了變化,全國各地一時間出現了許多 “萬元戶”、“十萬元戶”,當時人們思想上似乎還是可以接受的。後來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又出現了一些“百萬富翁”,並出現了流行的歌謠,什麽“萬元戶不 算富,十萬百萬才起步”等,這時就不免引起一些議論,懷疑起這個口號所引導的走向了。於是鄧公就站出來嚴肅地斬釘截鐵地說:“中國不可能出現百萬富翁,也不可能出現兩級分化。如果出現兩級分化,改革就失敗了;如果出現了新的資產階級,改革就真的走到邪路上去了!”如果今天拿鄧公的這些話對照現實,真不免令 人大吃一驚!因為今天不止出現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而目出現了數十億的富翁。美國的福布斯富翁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億萬富翁中國人己占了幾十位了。再說貧富懸殊兩級分化。不僅產生了,而且基尼係數0.7,超過了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嚴重的美國。至於說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個資產階級,那更是不容否認的客觀存在,是貨真價實地站在我們麵前的,有哪個人敢於否認呢?當年我們不是高喊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口號來檢驗毛澤東的嗎?今天我們是否也該用同一標準來檢驗一下鄧小平呢?如果允許檢驗,那我們就可以說,二十多年的改革己經完全徹底失敗了!中國的改革己經真的走到邪路上去了!這不是別人說的,這是鄧小平自己說的。一個令人大惑不解的口號,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才使人漸漸明白了一點。據知情者透露,原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隻是鄧公那句話的前半句,後半句是“搞一段資本主義”。也許當時經過衡量,覺得有所不便,把後半句略去了。據說原件還存在檔案裏。這就對了。如果這個情況不錯,那麽今天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確實是一項大政策,是鄧小平複辟資本主義的總綱領,它所導致的兩極分化,是鄧理論的總破產,是改革開放的大失敗。悲劇正是從這裏開始的!
二、“社會主義本質論”
鄧小平理論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話:“我們總結了幾十年搞社會主義的經驗,社會主義是什麽,馬克思主義是什麽,過去我們沒有完全搞清楚。”(《鄧小平文選》137頁)口氣不小!這裏既是指毛澤東沒有搞清楚,也是指列寧、斯大林等都沒有搞清楚。那麽他的新發現是什麽呢?他說:“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我們講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是實行各盡其能、按需分配,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所以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他後來還更簡潔地說:“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當然他也提到“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但他的實際政策,不是消滅剝削,而是擴大剝削;不是消滅兩極分化,而是造成兩級分化;也就無從達到共同富裕了。需 要弄清楚的是,難道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最根本的任務就單單是發展生產力嗎?發展生產力固然是很重要的,不僅社會主義社會需要,其他社會如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其他所有社會都是需要的。因為不發展生產,人類就不能生存。但是能不能把它說成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呢?把人類各個社會的共性,說成是社會主義獨 有的本質,合適嗎?顯然不對。那麽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麽呢?正如人們所知道的,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曆史階段。什麽是社會主義?還是老祖宗馬 克思說得最明白:“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就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係,達 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這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不錯,在社會主義階段必須發展生產力,必須逐步造成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為共產主義階段積累物質條件,但是決不能把它用來代替不斷革命要解決的四大命題。離開了這四大命題,也就離開了社會主義的本質,也就不是社會主義了。這裏顯然包括著消滅階級差別的問題,實行生產資料的公有製問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問題與消除私有製帶來的私有觀念問題等等,怎麽能歸結為僅僅是提高生產力的問題呢?僅僅強調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生產力不是也發展得很高嗎?然而它同社會主義的本質有什麽關係呢?盡管它的物質條件也達到極大豐富,然而它能達到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這個高級階段嗎?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鄧小平的理 論,正是不折不扣的“唯生產力論”。它是和曆史上的修正主義者伯恩斯坦、考茨基一脈相承的;是不要革命,隻要建設,反對階級鬥爭,強調階級合作,僅僅依靠發展生產力“和平進入”共產主義的陳詞濫調。如果也可以稱它為社會主義,也隻能是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和馬克思的科學的社會主義毫無共同之處。列寧在《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一文中,也說到社會主義時期的特點,他說:“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間,隔著一個過渡時期,這在理論上是毫無疑義的。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兼有兩種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和特征。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和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鬥爭的時期,換句話說,就是已經 被打敗但還未被消滅的資本主義和己經誕生但還很脆弱的共產主義彼此鬥爭的時期。”(《列寧選集》四卷87頁)在我看,這段描述社會主義時期特點的話,是很經典的,與毛澤東所說的“在社會主義這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中,還始終存在著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那段話是異曲而同工的。在涉及到政治與經濟的關係上,列寧還說:“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又說:“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解決它的生產任務。”(《列寧選集》四卷463頁)這同毛澤東強調的以階級鬥爭為綱,政治掛帥,也是一個意思。而鄧小平對這一套早就厭煩透了,他要拋棄這些另搞一套,這就是他的“唯生產力論”那一套。而且還要“扭住這個生產中心不放”,用“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話,鼓勵人們單腿跳舞似地孤立地抓經濟,其結果自然失去了正確的前進方向。經濟上去了,黨卻腐敗了,社會風氣也變壞了,國家也不成其為社會主義國家了,作為國家的主人翁的工農大眾己下降為雇傭奴隸了,中國在世界上已成為兩級分化、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國家了!即使不說鄧小平是有意複辟資木主義,他那條路線也是 必然要導向資本主義的邪路去的。
三、“市場經濟手段論”
在經濟思想上說,鄧小平是很欣賞市場經濟的,而對計劃經濟卻是毫無信心的。他在《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的談話中說:“問題是用什麽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某種意義上說,隻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後來,又在南巡講話中說:“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這種說法不僅十分武斷,充滿霸氣,而且有些缺乏常識了。計劃和計劃經濟是兩回事,市場和市場經濟也是兩回事,並不能混為一談。盡人皆知,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兩種不同的經濟體係,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經濟製度,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經濟製度,怎麽忽然變成了“手段”了呢?後來由於實行 市場經濟的迫切願望,推行徹底的改造,幹脆提出所謂“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給市場經濟戴上了一頂紅帽子,放手實行市場經濟了。現在,計劃經濟遭到多年的貶斥嘲弄,早已灰頭土臉,提不起來;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卻在被“規範”著、“完善”著,大行其道。可是,真理畢竟是真理,魔鬼 也畢竟是魔鬼。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千瘡百孔,露出了原形。其弊端僅僅點到為止,有以下數端:
1、是它帶來了空前的大腐敗。它像超級病毒一般地迅速蔓延開來,造成了黨和國家肌體的大破壞。人們常常諱言腐敗的根子,其實它的根子就是市場經濟。人們為了利潤、發財、致富,大搞權錢勾結,並不是不合邏輯的。
2、是它讓整個社會彌漫著拜金主義。它比沙塵暴更厲害,無孔不入地侵蝕著人的心靈,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造成了人人追求金錢利祿,出現了人民精神道德的大滑坡。
3、市場經濟以追求利潤為最高目的,社會主義的生產原則是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兩者是根本不同的。以前者代替後者,必然使市場上假貨充斥,投機倒把盛行,經濟秩序混亂。什麽假酒、假藥、假種子、假化肥、灌水豬肉、死貓、死狗、劣質嬰兒奶粉都出來了,這是建國以來所沒有的。
4、為發財的欲望所驅使,在“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的口號下,對森林大砍大伐,對礦產亂開亂挖,不僅造成了自然生態的大破壞,而且貽害後世子孫。
5、重複引進,重複建設,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屢次總結,屢次克服不了,這恰恰是市場經濟的無政府狀態造成的。隻要實行市場經濟,就是無法避免的。
6、人民的貧困化,生產過剩的危機也出現了。商店裏貨堆如山,人民卻無錢購買。多次強調拉動內需卻無成效。
7、亂征亂賣土地,使幾千萬農民失地失業,陷入不幸境地。
8、為了推動市場經濟,加快私有化,將多年來勞動人民流血流汗積累的財富,經過什麽改建重組、關停並轉、抓大放小、國進民退,使大量國有資產化為流水,流到個人荷包中去了。
9、由於改製,造成大量失業人口,社會主義國家本來已經解決的問題,卻成了今天的最大難題。失業是市場經濟本身的痼疾,是我們主動將它請進來的。
10、嚴重的兩級分化,造成了嚴重的階級對立。社會失衡,人心失衡,不能不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請看,這就是市場經濟在中國結成的果子。原來市場經濟是個魔鬼,而鄧公卻把它說成美麗的天使,請了進來。一個美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來中國參觀,在社會科學院曾說:“市場經濟是架絞肉機,你們掉到了絞肉機裏還自以為控製了絞肉機。”可見,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對市場經濟體會得深刻啊!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是鄧小平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理論經過十三大的概括和發揮呈現出比較完備的形態。鄧小平從他的“唯生產力論”出發,以痛斥的口吻 多次指責:“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現在雖說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是不夠格。隻有到下世紀中葉,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才能說真的搞了社會主義。才能理直氣壯地說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現在我們正在向這個路上走。”(《鄧小平選集》第三卷225頁)意思很明白,在中國還未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之前,是不能叫做社會主義的,隻能作為社會主義前的準備階段。這就是鄧小平的所謂“初級階段”。可見鄧小平的社會主義觀還是以生產水平的高低為標準的,而不是以所有製關係的性質來判斷的。這自然是荒謬絕倫。正像人們所駁斥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難道富裕就是社會主義嗎?中國不夠社會主義,難道美國就是社會主義嗎?“初 級階段論”提出不久,群眾中就流行起一首歌謠:“‘初級階段’是個筐,什麽都可以往裏裝。”因為隨著改革開放,社會上出現了許多資本主義的舊事物,是廣大工農群眾所不能接受的,也是無法理解的。其間自然提出許多疑問和責難,現在有了“初級階段論”,這一切都可以解決了。動不動就可以說:“初級階段”嘛!也 就堵得人們啞然無聲了。“初 級階段論”,實際上這同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口中的“補課論”是一個意思。即認為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生產力水平很落後,因此不能搞社會主義。要想搞社會主義,必須先補資木主義這一課。如果聯係曆史,這同建國初期劉少奇提出的“鞏固新民主主義製度”差不多。他同樣認為,中國不具備搞社會主義的條件,必須搞一段資本主義,然後才能轉到社會主義上來。不過他同鄧小平的“初級階段論”有一點不同。劉少奇當時提出“鞏固新民主主義製度”,是為了阻止毛澤東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而鄧小平提出的“初級階段論”則是在中國實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並獲得了重大成功之後,己經全麵地建設起比較完整的社 會主義體係之後,把社會主義前進的列車再重新拉回來,使他們退到新民主主義時期或者舊中國時期。從這一點看,他比劉少奇更厲害。盡管他們的理論實質是相同的。在 二十多年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點頗為奇怪的現象。在《鄧小平文選》中,可以看到他把發展生產力真是強調得無以複加了。可是實際上,他並沒有在提高生產 力上做多少事。他指責毛澤東不重視提高生產力,實際上毛澤東還真是下過一番功夫。工業管理上總結了意義十分重大的“鞍鋼憲法”,農業上總結了以糧為綱,農林牧副漁全麵發展,甚至還研究了土壤學,提出了農業上“土、肥、水、種、耕、密、工、管”八字憲法。而鄧小平口口聲聲喊“提高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際 上他著力抓的是如何改變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例如他首先就是在農村大力推行包產到戶,美其名曰“雙層經營”、“聯產承包責任製”,說穿了就是分田單幹。這 個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忽然被稱為“群眾的偉大創造”。經過許多年的艱苦奮鬥才搞起來的集體所有製經濟就這樣頃刻間瓦解了。大片大片經過平整起 來的並有灌溉設施的耕地被割成碎塊,每家每戶分了屁股那麽大小一點,拖拉機沒有用了,被廢棄了或者賣掉了,騾馬大車以及大小農具也分掉了。沒有分得騾馬牲口的人家,姑娘媳婦不得不再次拉上犁耙當牲口使。毫不誇張地說,這次農村改革是生產力的大破壞,使多年來農民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財富化為鳥有;許多鄉鎮企 業也被個人承包,逐漸變為個人私產。這一切都是筆者親眼看到的,怎麽能叫做提高生產力呢?但是這種改革卻是迎合了一部分小農(主要是原來的富裕中農)的自私心理,大大刺激了他們的積極性,所以在一定時間內呈現了增產的趨勢。這一招使得鄧小平沾沾自喜,躊躇滿誌,竟大言不慚地說:“看來這條路子是走對了,” “我們做的事情是成功的。”結果如何呢?在農民那股積極性釋放出來以後,從1985年起,農業生產就停滯和逐步下降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再也無法提高了。直到今天大部分農民仍處在貧困之中,以致使人發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浩歎。這就是今天上上下下都公認的“三農問題”。可以不客氣地說,當年推行包產到戶,分田單幹,瓦解集體經濟是造成今天“三農問題”的根本原因。因為毛澤東早就說過:“農業的根本出路是集體化,機械化。不是社會主義的集體化,就是資本主義的集體化,小農經濟是沒有出路的。”南街村等一類典型的共同富裕,興旺發達,則從另一麵證明毛主席指引的道路的正確。鄧 小平把“包”字看成靈丹妙藥。在農村改革取得“成功”之後,隨即把“包”字又請進城市,工業上也搞起承包製來。老實說,如果真想提高工業方麵的生產力,那也是大有可為的,比如設法更新國營企業的設備,使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就是一件重要工作。但是他不幹這個,相反地,他對國營企業實行的是竭澤而漁的政策,把 國營企業的利潤大部分作為稅收都拿走了,使你無法進行設備更新;另一方麵,卻對私企和外企減稅免稅,施以種種優待。正如人們說的:把私企、外企當作自己的親兒子,把國企看作自己的幹兒子。讓親兒子一天天肥起來,讓幹兒子一天天瘦下去,事實就是這樣發展的。到今天,鄧小平一再高唱的以公有製為主體己經不存在 了,不足四分之一了,而私企和外企己經三分天下有其二了。可以明顯地看到,鄧小平並不真正是在提高社會主義的生產力,而是在於改變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即把社會主義的公有製的生產關係,改變為資本主義的私有製的生產關係。這就是鄧小平“初級階段論”的實質。弄清楚這一點,他所標榜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就不言自明了。正像人們說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共產黨不幹社會主義,卻去大幹資本主義,這不是中國特色是什麽!以上幾項是我依據二十多年的社會實踐對鄧小平理論的主要論點所作的考察。可以看到,鄧小平理論決不能稱之為什麽當代的馬克思主義,而是徹底背叛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機會主義。由這種理論構成的政治路線,是一條地地道道的複辟資本主義的路線。這條路線在***變本加厲地推動下,用半是欺騙半是強迫的手段,實行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和平演變。把一個好端端的社會主義中國變成了資本主義的天下,使中國倒退了整個一個曆史時代,使千百萬英烈奮鬥犧牲所灑的熱血白流了!如果說蘇聯的變質是20世 紀最大的悲劇,那麽在這個悲劇之後,如果中國這個社會主義的堡壘仍然能夠巍然屹立,整個世界的共運就不會陷入低潮。不想繼蘇東巨變之後,中國的悲劇也同樣發生了,這就使得世界共運不能不走向低穀。而這第二場悲劇,也正是從鄧小平的理論開始的。鄧小平晚年對黨、對人民、對社會所犯下的罪責,看來不大好推卸。 不要急,人民和曆史是會給他作出合適的結論的。今天我們嚴肅地審視和批判鄧小平理論,並非要全麵抹殺他。在他的一生中,尤其是在革命戰爭的年代,他還是有功績的。建國後,他在毛澤東正確路線的指導下,也 是做了許多工作的,是具有豐富經驗和才能的。但是決不能說他是什麽理論家,相反,由於他疏於學習,沒有讀過多少書,馬列主義並沒有真正學進去,在世界觀上,隻能說是個資產階級的民主派。因之,在社會主義革命的深入發展中,同毛澤東思想和無產階級的革命路線格格不入,而同劉少奇成為同道。在毛澤東逝世後, 就狂妄地拋棄了毛澤東的革命路線,搞起自己多年向往的那一套。改革開放之初,他居然自鳴得意,認為自己比毛澤東要高明得多,他認為他自己製定的那條生產力路線一定會比毛澤東搞得又快又好。哪知很快就把“改革”的戰車駛入難以自拔的泥潭中去了。黨內那些眾多的曾跟著他走的好同誌,也都追悔莫及,隻有徒喚奈何了。回顧黨內兩條路線鬥爭的根源,還是毛主席說得透徹。毛主席在1966年討論工礦十條和農村十條時曾說:“我們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基本問題是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即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後,中國究竟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資產階級要走資本主義道路,這是很明顯的。在我們共產黨內部,我們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一部分人卻認為中國是一個很窮的國家,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的水平很低,不能發展社會主 義,必須在一段時間內,走一段資本主義道路,然後再走社會主義道路。”這就是黨內路線鬥爭的根源。重新溫習這段話,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錯綜複雜的鬥爭,就可以理清楚了。看來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今後還會繼續下去,這是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今天,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需要的是全國全黨來一個深沉的反思,真正引出沉痛的曆史教訓,回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路線上來。否則,是沒有任何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