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創業:兩年前賣饅頭如今已賺上百萬

(2009-11-04 04:08:13) 下一個
大學生創業:兩年前賣饅頭如今已賺上百萬

微黑的麵龐,米黃色夾克,今年27歲的宋程鵬坐在記者麵前,很難讓人把他和一家注冊資本100萬、員工40多人的食品公司聯係起來。他賴以起家的“法寶”,竟然是一個個毫不起眼的饅頭。

  創業很早大學時就“倒賣”女士內衣

  談及自己的創業經驗,宋程鵬的體會是:認清自己,不好高騖遠,越低端的行業越有市場。

  宋程鵬是西華大學廣告專業學生,2005年畢業後就一直在找創業項目。“當時也沒想好做什麽,賣過藥,養過狗,大三的時候還‘倒賣’過女士內衣。”宋程鵬說起自己的經曆一點也不避諱,“因為我本身是學廣告設計的,所以對店麵設計也很講究,在內衣款式選擇上也有獨到的眼光。”

  內衣賣了一年,因為口碑好,宋程鵬內衣店生意一直很好,也掙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20萬元。但是,畢業後,他放棄了這一在常人看來很不錯的門路。“我當時想的是,貿易不是我強項,花了兩年時間,我在找創業項目,最終鎖定在了饅頭上。”

  選擇“饅頭”的理由,宋程鵬說看上的就是這個行業很低端,沒有一個標杆企業。他給自己的饅頭店起了個名字:公館饅頭。

  人才第一從超市挖走麵點師傅

  要賣饅頭,靠自己肯定不行,需要的是麵點師傅,家樂福賣的花式多樣的饅頭進入了宋程鵬的視野。接連幾天,他都到家樂福雙橋店,看到做得好的饅頭就問是哪個師傅做的,然後就和這個師傅談,詢問了他現在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最後以高過這個水平的待遇把人挖走。宋說,他現在公司裏,從家樂福挖來的麵點師傅就有七八個。

  但是,畢竟自己還是小打小鬧,要讓別人放棄穩定的“大輪船”,投奔到這個前景不明朗的“小舢板”上,宋說,靠的還是“人性化管理”,對員工不能“命令”。磨豆漿的師傅說機器不好用,磨不出好豆漿,他就每天3點過起來自己磨,給大家示範;陰溝堵了,工人嫌髒撈不幹淨,他就用手一把一把地掏。

  兩年的時間,從當初的一家店,發展到後來的五家店,品種也從單一的包子饅頭發展到瑪瑙饅頭、飯團糕等40多個品種。今年1月,“舢板”開始變成“輪船”:他注冊了一家食品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除父母支持外,大部分都是自己兩年來的積蓄。

  兩年來,宋程鵬已賺了上百萬,但他不認為自己已經成功,“大學生創業其實有捷徑,就是在低端行業裏尋找機會,比如原來的修補行業等等。”宋程鵬說。

  宋程鵬的規劃是,今年內連鎖店開到十五家,明年準備尋找合作夥伴到香港開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