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逐條反駁對敵後抗戰的誣蔑zt

(2016-08-17 21:29:44) 下一個

逐條反駁對敵後抗戰的誣蔑zt

 
 
來源:  於 2016-08-17 11:09: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483 次 (95568 bytes)

逐條反駁對敵後抗戰的誣蔑

唐律疏議

 

“當我提出遊擊戰建議時,曾有人指出,國軍末演習遊擊戰,此議是否可行,尚需考慮。我表示說,以打遊擊戰起家的中共,亦為中國人,中共可以打遊擊戰,國軍當亦能打遊擊。再者,又有人認為打遊擊乃保存實力之作法,殊不知於敵後遊擊,任務極為艱巨,因補給困難,且多半以寡抵眾,以弱抵強,故必須官兵加倍淬曆奮發,機警勇敢,絕非保存實力者所能勝任。”

——《白崇禧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5月版,304頁

本貼目的就在於反駁這些誣蔑,還原曆史真相。為了公正,盡量不使用共產黨官方資料。本文所有引用資料,全部給出最詳細的出處。若有人懷疑本文斷章取義,可盡管去查證原文。

 

1
汙蔑言論之一:共產黨軍隊遊而不擊!

 

“說到作戰,大體上各軍、方麵軍直轄兵團對當地共軍都在日夜進行討伐戰”

“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稻葉正夫編寫,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岡村寧次回憶錄》,中華書局1981年版,325頁

(評:共軍不是“遊而不擊”嗎?“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是怎麽回事?而且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經常出現”。怎麽解釋這種“經常”的遊而不擊?)

[日]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5頁:1942年作者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覆沒,武器全被奪走,等到援兵趕到時八路軍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這是因為八路軍得到了民眾的支持,在情報戰方麵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的結果。”

67頁:1943年6月聯隊即將離開華北去東北“我們都有一種終於從不知什麽時候就會遭到八路軍襲擊的不安狀態中解放出來的感覺。”

(評:八路軍不是“遊而不擊”嗎?那日本兵怕什麽?怎麽會有“不知什麽時候就會遭到八路軍襲擊的不安狀態”?日本人統統神經過敏?)

 

2
汙蔑言論之二:共產黨軍隊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國民黨人大肆宣傳說,中共深思熟慮的和玩世不恭的政策是把70%的力量用於擴張,20%用來對付國民黨,隻有10%用於抗日。

這已成為國民黨史的誠實問題。我曾較詳細地研究這個問題,並認為這種政策從未宣布過;在這種意義上此項指控是捏造。但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地點,中共的實際行為接近於這種力量劃分。”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二章第十一節“日本的強化治安”

(評:嗯嗯……“我曾較詳細地研究這個問題”哦,然後說“此項指控是捏造。”唯一能讓汙蔑者感到欣慰的是“但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地點,中共的實際行為接近於這種力量劃分”。隻可惜如果隻算“某些時間和某些地點”的話,我們恐怕也可以說國民黨10分投敵0分抗日。這當然是某些家夥絕對不會接受的了。)

““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擴大?”

國民政府向來自居民族主義的正統,指責中共乘其全力對付日軍進攻之時,在日軍未能占據的擴大敵後農村地區活動,僅以一分的力量抵抗日軍侵略,而以七分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實力,並以二分的力量應付反對中共“破壞”抗戰的政府當局。國民政府這種指責,預先假定應付、擴大和抗日三事可以截然畫分,而相互之間是此長彼消,此消彼長的關係;中共為了擴大,故意犧牲抗日,而為了應付國民政府的反對和鎮壓,也故意減少抗日活動。對於中共,這一假定根本就是荒謬絕倫。他們並不諱言自己確實是在擴大實力,不過堅持擴大實力是為了抗日,以備有朝一日對日軍反攻,而由於國民政府不給中共“抗日自由”,尤其不容許中共擴大實力,所以中共必須應付。對中共而言,國民政府可以截然畫分為三的,其實就是抗日一件事情而已。”

——[台]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1998年版,332,333頁

 

3
汙蔑言論之三:共產黨軍隊抗戰前10萬不到,抗戰後近百萬,可見他們根本就是隻發展不抗日,態度消極

 

“不過蔣介石編製的華軍部隊,數量又過於龐大,在抗戰開始時,中國的三軍已經達到二百萬,到抗戰勝利時,竟然膨脹到六百萬,兵員人數實在是過於偏高,因此造成軍隊質量的大幅下降、財力的嚴重消耗,以及征兵過多的民怨”

——[台]鄭浪平:《不朽的光榮》第14章

(評:軍隊擴大400萬,看來他們也“根本就是隻發展不抗日”嘛,共產黨隻不過向他們學習而已嘛……共軍是隨著控製的人口增多地盤擴大軍隊也擴大,而國民黨軍……哼哼,哈哈……)

1939年,美國陸軍全軍約19萬人。1941年為146萬。1945年為826萬。

——[美]韋格利:《美國陸軍史》,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版,附錄631頁

(評:是不是越“消極”仗打得越好啊?一定是吧?)

日本陸軍1936年隻有24萬人,到1945年投降的時候有547萬人

——〔日〕生田惇:《日本陸軍史》表5和表8。

(評:看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態度也很消極哦,哈哈)

解放戰爭開始時共軍127萬人,三大戰役之後解放軍人數到達400萬。

——軍事科學院軍事曆史研究部編:《簡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2月版

(評:看來解放軍打國民黨也是很消極的。同時國民黨軍隊數量則是減少的。按照某些人的邏輯,這自然說明國軍打共軍比共軍打國軍要積極。所以積極的國軍被消極的共軍打敗了……你信不信?反正他們是信了……)

 

4
汙蔑言論之四:共軍見到敵人就避戰,可見其態度消極,是消極抗日。

 

美國人愛潑斯坦的《曆史不應忘記》,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版。121頁“訪問過新四軍的外國人說,農民們對他們講了這樣一些情況:‘以前,兩三個日本兵就可以來村裏要女人。現在他們不敢來了,除非大批人馬帶著機槍來。……當小股日軍來時,農民自衛隊動用全部力量,包圍他們。當日軍來的人很多時,農民遊擊隊便分成小組活動,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使村裏的群眾有時間轉移,運走所有的食物和個人的財物’”

——[美]愛潑斯坦:《曆史不應忘記》,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版。121頁

(評: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中共的“國際友人”寫的,那麽請看下麵。)

“強而避之”,

“不若則能避之”

“銳卒勿攻”,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孫子兵法》

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

——[日]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64頁

(評:看清楚了,共產黨軍隊不是見到敵人就避戰,是見到敵人太強大才避戰。古老的中國兵聖教育大家得這麽打仗,可共軍這樣做就被說成消極作戰了。啥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這就是今天我們的運動戰的通俗的解釋。天下也沒有隻承認打不承認走的軍事家,不過不如我們走得這麽厲害罷了。對於我們,走路的時間通常多於作戰的時間,平均每月打得一個大仗就算是好的。一切的“走”都是為著“打”,我們的一切戰略戰役方針都是建立在“打”的一個基本點上。然而在我們麵前有幾種不好打的情形:第一是當麵的敵人多了不好打;第二是當麵敵人雖不多,但它和鄰近敵人十分密接,也有時不好打;第三,一般地說來,凡不孤立而占有十分鞏固陣地之敵都不好打;第四是打而不能解決戰鬥時,不好再繼續打。以上這些時候,我們都是準備走的。這樣的走是許可的,是必須的。因為我們承認必須的走,是在首先承認必須的打的條件之下。紅軍的運動戰的基本特點,就在這裏。”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年12月),《毛澤東選集》230頁

(評:看清了這篇文章的時間了嗎?看清文中“紅軍”二字了嗎?從內戰到抗戰,共軍的遊擊戰術是一脈相承的!

可能有人會覺得毛選中共官方史料,是靠不住的,那麽請看國民黨戰史的描述吧。)

“(匪軍)戰法運用靈活,采遊擊戰法,不與國軍主力決戰。伺機擊滅國軍之較小部隊,狀況不利時則迅速脫離戰場,故能到處流竄,牽製國軍。”

——王多年:《國民革命戰史·反共戡亂》第二卷,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民國71年6月25日,17頁

“(匪軍)能利用複雜之地形,適時逃竄,以保持不被國軍所圍殲。孔匪在湘鄂贛邊境,盤踞甚久,故對當地之地形熟悉。當國軍進剿時,有利則戰,不利則轉移他竄,或者化整為零,俟國軍去後再圖回複,故能始終保持未被國軍全部殲滅。其戰略指導,就匪軍當時之狀況而言,甚為適當。

——同上書,125頁

(評:以上是國民黨對紅軍時期“圍剿”戰的總結。看著是不是有點眼熟?“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岡村寧次回憶錄》),“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何其相似?八路軍避實擊虛的流動戰術,早在紅軍時期就成了以弱勝強的法寶。就連國民黨都不得不承認這種打法“甚為適當”。同樣的戰術,為何放到紅軍時期就是共軍太狡猾,放到對付日本人時就是消極作戰了?)

 

5
汙蔑言論之五:共產黨軍隊用遊擊戰術,日本人來了就溜之大吉,把老百姓全部丟給人家屠殺,拿老百姓當盾牌!

 

“在日軍掃蕩所到之處的‘非治安區’……民眾全都逃走了,留在家裏的隻有老人,特別是年輕的女性更是難得一見。”

——[日]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8頁。

“如果敵人出動了,離得最近的那個村子的人立刻從騎馬來報告的偵察人員那裏得到消息。偵察員實際上藏在敵軍據點的大門口,他們發出警報讓老百姓把糧食堅壁起來,逃到山裏去。民兵埋上地雷,設上陷阱。敵人出動的消息用這樣一些簡單的方法,如點燃烽火或放倒山頂上的旗杆(這裏鄉村地形有起伏),接力傳送到其他的村子。”

——[美]愛潑斯坦:《曆史不應忘記》,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版,170、171頁。

作者看見一個日本人到過的村莊毀壞不是很嚴重“有人告訴我們,這是由於當地民兵非常有效地使用了地雷,日本人走後,民兵發現有30多個地雷在村的周圍爆炸了。日本人擔心進到村子裏麵太危險,隻好離開,僅僅燒了一兩間村邊的房子”

——[英]林邁可:《抗戰中的紅色根據地——一個英國人不平凡經曆的講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年7月。160頁

“八路軍不會踏上地雷,這得歸功於住在茅屋裏的村民向導。”

——同上書,156頁

(評:有人大概會說這又是中共的“國際友人”說的,不可信,那麽就看看中共的敵人是什麽評價吧。)

“一、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戰是繼1938年秋季作戰的再一次剿共作戰,其戰果與初次相同,毫無所獲。

二、作戰期間,幾乎無法掌握共軍的動向,甚至連共軍的蹤影也弄不清。因而,從未進行過較正規的戰鬥。另外,由於戰地民眾實行“空室清野”,第一線部隊在作戰期間也未遇到居民。

三、當作戰開始時,方麵軍便發出訓令,指示“作戰部隊應徹底追捕敵人。戰場遺棄物資等由另行編成的收容班專負其責。要嚴肅軍紀風紀。共軍中有不少女兵……”。但是,結果不僅沒有共軍遺棄的物資,也沒有人見到女兵的蹤影。”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33頁,109師團參謀長山崎重三郎大尉(後為中佐)回憶五台作戰。

“治安肅正作戰,因情報不確實,對中共地區的實際情況完全不能掌握,從而使討伐徒勞無功,幾乎是毫無成效的,幾十次當中,可能僥倖碰到一次。各部隊為了取得成果,東奔西跑,迄無寧日”

——同上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

剿共戰已變成地道戰,要盡力發現其地道”

——同上書,下冊441頁

(評: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對“三光”不是吹的,“堅壁清野”不是吹的,“地道戰”“地雷戰”也不是吹的,都是有現實基礎的。當然不是說每次都能成功,但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共產黨軍隊對保護老百姓免遭日軍禍害想盡了辦法。而且這些辦法也是有效的,決非那些誣蔑說的那樣扔下老百姓自己一走了之,放任老百姓給人殺。至於損失,當然有,但是與正麵戰場相比真的多很多嗎?1942年冀中51大掃蕩算是殘酷至極了,殺死抓走5萬群眾。可是正麵戰場南京失守後,一殺就有30萬人受害,是51大掃蕩的6倍!蔣介石炸開黃河大堤,一下子就淹死近百萬老百姓,相當於20個51大掃蕩!幾年後河南因為炸堤的後遺症發生大旱災和蝗災,餓死老百姓數百上千萬!在這些天文數字麵前,遊擊戰給老百姓帶來的損失簡直忽略不計。)

“共軍與民眾的關係,同以往的當政者不同。中共及其軍隊集中全力去了解民眾,爭取民心,不但日本,就連重慶方麵也是遠遠不能相比的。正因為如此,盡管他們在數量方麵處於劣勢,卻具有不容輕視的堅韌力量。”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結束語

“在共軍方麵,為了爭取民眾的支持,對軍紀的要求極為嚴格。例如在行軍中,有人摘了路旁樹上的梨子給在押的俘虜,俘虜拒絕接受,並說農民的東西不能隨便吃。”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49頁

(評:共軍戰士,就連當了俘虜之後都嚴格遵守紀律。再看看國民黨是怎麽“愛民”的吧。)

“在沒有開戰以前,一切危險困苦艱難挫折的情形,我都已料到,但決不料我們的軍紀,會敗壞到這步田地!在北方作戰的情形,我隻聽得說,在上海作戰的實況,我親眼看見,一切的失利潰亂,搶劫擄掠”

——蔣介石:《蔣委員長對抗戰檢討與必勝要訣訓詞(上)》(1938年1月11日),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第1冊,70頁

“今天,我們聽見遠處隆隆的炮聲,聲音似乎來自南麵。我們不知道還要多久日本人就會到城裏來。我擔心中國軍隊被困在這裏。今天晚上,我們接收了第一批難民,他們講述了令人心碎的經曆。中國軍隊命令他們立刻離開,如果不願意的話,他們就被當做漢奸,並被槍斃。大部分人來自南門附近和城市的東南地區。”

——《魏特琳日記》1937年12月8日

“12月9日,星期四

今晚,城市的西南角火光衝天。在下午很長一段時間裏,除了西北方向外,到處濃煙滾滾。

中國軍隊的目的是把所有妨礙他們的障礙清除掉--妨礙他們射擊,並可能利於日軍埋伏或成為掩護日軍的屏障。

美聯社的麥克丹尼爾斯說,他看見火是用煤油點燃的。這些房子的主人是過去兩天大批擁入城內的難民。如果這種方法能使日軍延緩12~24個小時進城,我不知道這是否值得,因為它給平民造成了如此大的災難。”

——同上書1937年12月9日

“在雲南,如果我需要一頭驢來馱負重物,我必須派士兵到村落裏去找村長,在槍枝的威脅下,他可能聽從我們的差遣。”“隻要有機會,他們(作者手下的國民黨士兵)可能從村民處偷來一隻狗,放進鍋裏煮,整隻吃乾淨。”

——[美]黃仁宇:《黃河青山》

軍紀不良,民眾逃亡。查此次各部向九江附近集中時,因運輸困難,戰時增設部隊又驟難足額,沿途鳴槍拉夫,搜尋給養,不肖者且強奸擄掠,軍行所至,村社為墟。職由陽新徒步經瑞昌到九江時滿目荒涼,殆絕人跡。民眾既失同情之心,軍隊自無敵愾之誌。如此而欲其奮勇殺敵,自不可能。”

——第二兵團司令張發奎報告書(1938年8月7日),第二曆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697頁

“3.戰鬥軍紀廢弛:

(A)六月三日,長沙疏散時,各級宮兵擅入民房,攫取財物。

——《第四軍長沙第四次會戰作戰經過諜報參謀報告書》,摘自《中華民國史檔案叢刊.抗日戰爭正麵戰場》,1264頁

(評:現在居然有人說共軍不如國軍愛護百姓,嗬嗬……)

 

6
汙蔑言論之六:敵後遊擊戰隻是小打小鬧,共軍連一次性幹掉1000日軍的戰鬥都沒有,可見其消極抗日

 

“抗戰開始以後,領袖(蔣介石)認定中國當時的軍備,決不容許拿硬拚力戰的方法,去抵抗協由現代化陸海空軍的敵人。……在這一最高戰略下運用下的戰爭指導,第一期要‘以空間換時間’,來增強戰力,第二期則要堅持敵後遊擊,來爭取‘積小勝成大勝’,自始至終的領有著戰場,避免敵人的各個擊破,保持著主力,等待這有利機會的反攻。這是抗日戰略指導上最大的成功,也就是領袖戰爭決策上最高的創意。”

——1966年國民黨國防部史政局《領袖軍事上的豐功偉業》

(評:“積小勝成大勝”可是“抗日戰略指導上最大的成功,也就是領袖戰爭決策上最高的創意”啊!天地良心,共軍可是嚴格按蔣總裁這個指導方針去作戰的啊……)

 

7
汙蔑言論之七:共軍的遊擊戰對日軍根本沒什麽影響

 

為了防備八路軍破壞通訊線路和交通線,需要有人整晚不睡地值班,每隔一小時就要與相鄰的分隊互通電話,檢查通訊線路是否暢通。”

——[日]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章下麵小標題“駐紮劉窩的分隊長”

(評:不是沒什麽影響嗎?藤原彰他們吃飽了撐的?)

以下內容選自《華北治安戰》上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版

216頁,有如下原話:“共軍無論在質量上、數量上均已形成抗日遊擊戰的主力。因此,占領區內治安肅正的主要對象,自然是中共勢力。”標題是《1940年春中國軍和地方治安狀況》。

223頁,1940年肅正工作的根本方針:“為此,方麵軍的討伐重點,必須全麵指向共軍”

226頁《1940年度第一期肅正建設綱要》“討伐重點指向剿滅共產匪團

227頁,要領“討伐重點在於剿滅共軍”

236頁,《1940年度第一期肅正建設計劃》“共軍對我占領區的進犯越來越頻繁,已成為今後肅正工作上最嚴重的問題……今後的討伐肅正的重點必須集中指向共軍,全力以赴,務期將其全殲。這是我們在計劃中明確的意圖”

253頁《華北地區思想戰指導綱要附錄書》第四章第二節“進行討伐行動時,重點指向共產軍、匪

362頁:“蔣係軍隊一直處於頹勢……據此,方麵軍將工作重點至於對共施策上,進一步針對實際情況,予以加強。”

364頁:“1941年在肅正建設上的重點事項:一、關於行動措施的重點集中問題 肅正的重點,仍然在於剿共。”

以下內容來自下冊

1942年度……治安肅正的重點,應放在以剿共為主的作戰討伐上”——《1942年度治安肅正建設計劃大綱》,摘自《華北治安戰》下冊第二章第二節

“1943年3月24日,方麵軍召開所屬兵團參謀長會議,下達了“1943年度華北方麵軍作戰警備綱要”,其原文已失,根據有關資料推斷,其概要如下:

方針:方麵軍應貫徹野戰軍的特性,將作戰警備的重點指向共軍。”——同上書,下冊第四章第一節

方麵軍認為剿共第一,治安肅正應首先討伐共軍。”——同上書,下冊第四章第二節

(評:不是沒什麽影響嗎?從1940年起,年年反複強調剿共第一,剿共是重點,何苦啊?《華北治安戰》中有記錄的對共軍的大規模作戰,僅1940年到1943年就至少有27次。具體列表附文後。可以看到期間日軍動用過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乃至航空兵!這麽興師動眾幹什麽啊?共軍明明沒什麽影響,日軍還真是精力過剩無處發泄啊~)

保定附近,數百農民每周2次夜間破壞鐵路,一個晚上可拆走10截鐵道,砍掉28根電線杆,迫使日本人全部換成新的。幾個月內由於破壞鐵路能造成日軍列車出軌事故幾十起。

——[美]愛潑斯坦:《曆史不應忘記》,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版,106、107頁

繳獲一個擊斃日軍的日記,日記上反複記錄新四軍破壞橋梁和日軍天天修橋的事。

——[美]史沫特萊:《史沫特萊文集•第一卷,中國的戰歌》,新華出版社1985年版,239頁。

(評:換新的電線杆換個毛啊?修橋修個毛啊?偉大光榮正確的汙蔑者們早就說了,遊擊戰根本不會有影響的。日本人你咋就不信呢?)

 

8
汙蔑言論之八:共軍除了一個百團大戰以外就沒打過大仗,而且唯一的這個百團大戰還被批判暴露實力,可見共軍隻懂得保存實力,消極抗日!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孫子兵法》

(評:孫子竟然說“能而示之不能”?他竟然反對暴露實力!真是消極作戰的家夥!)

百團大戰曆時接近4個月(從8月到12月),殲日偽軍4萬。

1944年全年八路軍共計殲日偽軍約17.5萬人。1945年的春季攻勢,曆時4個月,殲日偽軍5.7萬,夏季攻勢則兩個月內殲日偽軍6.8萬。

——數據來自軍事科學院軍事曆史研究部編:《簡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2月版

(評:當然啦,這些是中共的官方數字。我們當然是不能相信的,不然就會被說成是被“洗腦”了。不過數字可以不信,比例卻不能不信。因為這批人應該沒有理由特地為了宣傳44、45年的攻勢而貶低百團大戰吧?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會發現有趣的結果:百團大戰曆時接近4個月(從8月到12月)殲敵4萬,平均一個月殲敵1萬人。而1944年全年八路軍殲敵17.5萬,是百團大戰的4倍以上!平均每個月殲敵1.5萬人,比百團大戰多一半!1945年的春季攻勢,曆時4個月(與百團大戰相同),殲敵5.7萬(百團大戰是4萬),夏季攻勢則兩個月內殲敵6.8萬,更是百團大戰所望塵莫及!天啊!這樣說來豈非抗戰最後兩年共軍打的仗比百團大戰還要大?!可是偉大光榮正確的汙蔑者們說了啊,共軍除了百團大戰以外沒打過大仗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