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一個完美的當代東亞病夫
解濱
“二舅”火了,一夜之間成了全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的勵誌典範,他戰勝人生逆境克服命運的不公用一手爛牌打出一手好牌,他在慘淡的人生中活出精彩活出瀟灑活出快樂,他在眾人眼裏原本是人生的最慘輸家,然而到了最後他成了人生的最大贏家。 這樣豁達、樂觀向上、任勞任怨的中國人如今上哪去找? 如果全國人民都跟二舅那樣樂觀豁達,忘記命運的不公,忽略社會的陰暗,埋頭苦幹,任勞任怨,那“中國夢”哪有不實現的道理? 舉國都是如此愛國的同胞,中國哪有不強大的道理?
看完那個短視頻後我很是感動。 我設身處地地想了一想,假如我身處“二舅”的那個逆境,首先我會想到報仇,或許會跟那個往我屁股上打了四針導致我失掉一條腿的赤腳醫生沒完,甚至會一氣之下弄點錢買凶打斷他的一條腿讓他也和我一樣受一輩子罪。 然後既然我考分那樣出類拔萃,我絕不會放棄上大學的機會,說啥也要弄個大學文憑,我記得77級確實錄取了個別身有殘疾的考生。 即便我上不了大學我也會去民政局上訪,把本該給我的殘疾證拿到手,享受殘疾人的一切福利,至少去體製內的殘疾人工廠做一份輕鬆的活,端個鐵飯碗。 至於當個木匠走街串巷什麽的,那是扯淡! 我才不會那麽丟人現眼! 我娘老了就該政府養!憑啥要我一個殘疾人供養? 總而言之我太壞了! 壓根就甭指望我會跟“二舅”那樣逆來順受!
作為一個製作過視頻也略懂攝影的非專業影視愛好者, 我仔細觀察了那個視頻裏的每一個鏡頭,為其拍攝角度,光線的選取,甚至後期編輯製作拍案叫絕! 李子柒出道時自己製作的視頻跟這簡直就沒法比較。 把一個殘疾人的60年的遭遇和經曆在短短十分鍾內講完,那要多少個鏡頭啊! 怪不得大部分鏡頭是切換的那麽快。 這沒有好幾個機位,行嗎? 視頻中絕大多數鏡頭不是固定的而是攝像者手持機器跟蹤拍攝的。例如 “二舅”在崎嶇的山路上攀爬的那個鏡頭,拍攝者是隨著人物行走而在石頭階梯上前行的,居然鏡頭能夠保持不抖動,十分平穩地向前跟蹤。 無論是鏡頭運用,機位切換,還是配音卡點,都很專業。 這活業餘攝影者根本就做不出來! 人物情境也是經過長時間排練過的。 可以說這個短視頻絕對不是出自業餘愛好者之手,而是有一個專業團隊按照精心設計的腳本精心打造出來的精品!
盡管如此精美絕倫,那個視頻仍然充滿了瑕疵。 要說那個視頻的最大敗筆,就在於那個故事是瞎編的。
就說 “六十六歲老漢隨身攜帶八十八歲老母”這個情節 - 那可是“幾年前”就開始了。 就算那是今年發生的事, 2022-66=1956。 這麽一算,“二舅”出生於1956年或更早。 那麽按照年齡推算,“二舅”初中畢業就應該是1972年到1973年之間的事情吧。 下麵的事情就神奇了: “二舅上小學時是全校第一, 上了初中還是全校第一,全市統考從農村一共收去了三份試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 這就是鬼扯了! 七十年代初期中期那可是張鐵生白卷大王的時代,反擊右傾翻案風時代,批林批孔時代,反帝反修的時代。 我怎麽就不記得那時全中國有任何一個地方有過“全市統考”? 誰敢? 別說全市統考,全校統考,就連全年級、全班統考也沒人敢搞! 那個時候隻有過全市中小學批林批孔大會、反帝反修大會,再就是學習毛澤東思想匯報大會。 怎麽會有“統考”這種資產階級教育製度的產物?
既然這個關鍵情節穿幫了,談論別的情節的真實性還有意思嗎?
不管怎麽說,這既是一部人生勵誌篇也是一部教育篇。 它告訴了我們很多、很多人生哲理,例如:
1. 自己因一場醫療事故成了殘廢,那隻是一個“人生遺憾”而已,不要去“醫鬧”更不要怪國家而是要“忘記遺憾”,自個兒去找辦法吧。 有誌者事竟成,哪怕成了殘疾人,隻要身殘誌不殘,在窮鄉僻壤照樣可以大有作為,掙錢養活自己,不靠政府。
2. 美國算個啥? 俺隨便一個農村老屋都比美國曆史長!
3. 好的手藝幹出的活,貼哪個品牌都不是問題,剽竊不犯法!
4. 無論遭遇何種磨難,都不要做“躺平族”,沒有子女的話可以領養一個。
5. 年輕人結婚就必須買房,沒錢就找父母要! 做父母的就該幫孩子買房。
6. 政府不關心殘疾人的困難,就連殘疾證都不給,那就別去麻煩政府了,自個兒想辦法解決吧。
7. 即使88歲老母也要靠自己家人去養活,別整天想著“政府來養老”,還是靠自己吧。
8. 不要在遺憾中過日子,而是要忘記苦難和遺憾,把人家留給你的爛牌打成一手好牌!
9. 別不知好歹! 這是一個黨和國家給了你大把機遇的時代。 如果你是個四肢健全的大學生,卻活的連二舅都不如,你去死吧!
10. 永遠記住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這部短視頻的結尾的解說詞正是其畫龍點睛之處:
“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識過幾位人中龍鳳,反倒是從二舅這裏,讓我看到了我們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與強悍。都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要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爛牌。二舅這把爛牌,打得是真好。
他在掙紮與困頓中表現出來的莊敬自強,令我心生敬意。我四肢健全,上過大學,有生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理應度過一個比二舅更為飽滿的人生。
今天,二舅還在走著自己的人生路。這條長長的路最終會通往何處呢?二舅的床下有一個幾十年前的筆記本,筆記本的第一頁是他摘抄的一句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是的,這條人生路最後通向的一定是勝利。”
看懂了沒? 這是一部妥妥的正能量教育大片啊!
這就是為什麽這個視頻我初看挺感動,再看就生疑惑了,看出破綻後細思極恐! “二舅”的故事裏每條都對應著某個現實問題,給出相應的暗示和引導,恰到好處地把負能量轉換成正能量。 其涉及的社會問題之廣、語言組織之縝密、情感設計之誘導、鏡頭選取之慎密,聲畫和動配合之完備、剪輯編排之流暢,這怎麽可能是一個人三天拍出的片子! 不說別的,就說那麽多的鏡頭,跨越那麽多年,涵蓋那麽多的人生經曆,一個業餘博主在三天之內連素材搜集都來不及!
這部短片宣揚的所謂“下定決心”就是讓人們死了那顆反抗的心,肝腦塗地當順民。 所謂“不怕犧牲”,就是要人們當好奴隸,爭取升級為奴才。 所謂“爭取勝利”,就是要把一碗苦水當作甜酒喝下去,把悲劇當作喜劇來欣賞,把狗屎當作美食吞下去!
這是一碗要人們忘記苦難,把痛苦當作樂趣來享受的心靈雞湯。 這是一本奉勸人們停止反抗,認命並順從命運安排的勸降書。 徐州鐵鏈女如果看懂了這部短片,她會慢慢忘卻以往遭遇的一切折磨和痛苦,會開始享受她脖子上的鐵鏈,會開始愛上那個摧殘了她大半輩子的惡魔,會感激當初強奸她無數次的各級幹部。 畢竟她到頭來還是四肢健全的,比“二舅”強多了!
這部短片也是要告訴那些至今還惦記著唐山四女孩的命運的網民們: 想開點吧! 世上比她們更慘的人多得是,人生本來就跟“二舅”那樣充滿了遺憾和失意。 忘掉那四個女孩吧! 追求自己的樂趣,該啥啥,管它呢! 在不完美的世界活出你自己精美的人生!
如果這部短片是毛澤東手下的人拍的,就連毛澤東本人看了都會感到惡心、嘔吐,盡管他是那些痛苦的始作俑者。 他要的是鬥爭哲學。
如果這部短片是抗戰時期拍攝的,所有的愛國者都會義正辭嚴地痛斥它鼓吹停止反抗的好處,宣揚投降主義,崇尚奴才心態。
如果這部短片是清末年間拍攝的,那麽那些愛國先驅和誌士們如梁啟超、康有為、孫中文、秋瑾、黃興等會痛斥這部短片刻意營造出一個“東亞病夫”的形象: 身殘+腦殘,麻木不仁,逆來順受,苦中作樂。
是的,“二舅”正是中宣部精心打造出來的一個當代懦夫,一個當代奴才,一個完美的當代東亞病夫的高大上形象!
妹妹:二哥當時剛上初中,發高燒,在村裏的小診所,被赤腳醫生一天打了三四針,打完針後,就站不起來了。
當時家裏沒錢給二哥去大醫院治病,家裏條件也不好,連縣醫院都沒去看,也不知道具體得了什麽病,後來衛生院的人都說是小兒麻痹症。
給二哥打針的醫生是村子裏麵的醫生,十幾年前已經都去世了,家裏也沒有恨過他們,覺得是個意外,二哥自己也沒表示過什麽想法。
本質上,這作品就是一碗時機絕佳的濃烈雞湯。
但我看後就想,編寫如此縝密、製作如此精良的專業式的作品,為何卻犯那種常識性的錯誤?比如怎麽能夠知道一個1956年出生在中國的小學生和中學生在全校的成績排名?那個年代就有全校的成績排名麽?1968年至1972年間入中學的人,怎麽會趕上中學的“統考”?
該作品不是視頻小說或短故事片,之所以感人,被省略的前提就是理所當然的“真人真事”。如博主所說:“關鍵情節穿幫了,談論別的情節的真實性還有意思嗎?”。
我看後的第一感覺就是:不舒服!這作者,聰明、敏感、縝密、有才、嗅覺靈敏。但是太雞賊、太做作了,俗話叫作“裝B”。
至少本人對《二舅,一個完美的當代東亞病夫》這個題目的理解就是:【視頻裏介紹的】二舅,【是】一個完美的當代東亞病夫【形象】。博主行文邏輯上毫無毛病。
無論這個病夫的是個假典型,還是一個真奴民,宣傳的目的,還不就是“命苦不要怪政府,點背不能怨社會”?
日本人賣中樞神經阻斷劑,“杜丘你看,多麽藍的天啊。一直走下去,你就會融化在藍天裏,走吧,一直向前走,別往兩邊看……”。牆國人拍正常人格壓製片,“豬玀你看,多麽幸福的國啊,一直忍下去,你就不會有焦慮症,樂吧,一直樂下去,別往牆外看……”
這如果是在美國,肯定無法追究有強大醫生行會保護的醫生的責任。
但是你又說這個人物是瞎編的,那隻能說是一個虛構的的當代東亞病夫了。
2,作為一個木匠家裏的家具太不講究了。
所以覺得這個有一點假。
這個二舅短片就是要讓中國人甘心做奴才,和那個“縱做鬼也幸福”的宣傳是異曲同工。
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