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轉帖一篇——“不教”與“無為”

(2009-11-13 18:56:48) 下一個
和子女教育有點關係,不算跑題吧? :)

-------------------------------------
讀懂老子,讀懂人生(中)-“不教”與“無為”

老子說“不教民”,但沒說民不可以自教。 因為“教”的話就引出了兩個問題,一是“教”什麽, 二是 誰來 “教” ?

在春秋時期,沒有人認識到自然科學的範疇。所謂的“識”,隻是曆史,哲學,倫理學這些主觀科學。

那麽誰來教呢,別說世上沒有聖人,即便是有,你也是自己一家之言,一派之學,局限性和主觀性是很強的。你去教,誤導人不說,也妨礙了“民”自己去接受和學習的機會。老子認為世間萬民乃至萬物,都有他們自然平衡的法則,有他們自己充分的智慧, 是不待聖人 來 “教”的.

所以老子說“聖人行不言之教”。你自己做得到,做得好,民自然會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何庸多言而教之。

另一句很多人誤解的話是 ”不尚賢,使民無爭“。爭什麽呢?不是爭著當賢者,而是爭什麽 是賢,誰是賢。

不要小看。在人民群眾之間引發這樣的爭論,後果可以是很嚴重的。要不,怎麽會有那麽多的”大清洗“,那麽多”武鬥“呢?

老子提倡“使民無知無欲”,還說:“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 。其含義是很深刻的。人首先要吃飽肚子,從生存的掙紮中解脫出來,才有可能開發智力。“強其骨”,正如現代西方普遍的養生哲學所言:your physical fitness defines your psychological health.

但又為什麽要 “虛其心,弱其誌”呢?

我們可以想象,在一個基本生存都不能保障的社會裏,所謂人窮則思變,大家還都心術多,誌向大,結果會如何呢?

我想中國的文革就是一個好例子。毛主席倡導過,人人都應當關心政治,參與政治。我們很多人都看到過文革的照片和海報裏,滿臉菜色的工人農民圍在一起學毛選的情景。而老子在兩千年前就指出:甭玩虛的,先發展經濟,讓俺們吃飽肚子,再說別的。

老子提倡清靜“無為”。“無為”果真是無所作為嗎?非也,因為他接著就說要“為無為”,“處無為之事”,就是作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的事。不可好大喜功。即所謂:順勢而行,依時而動,守道為有德。

漢文帝是黃老學說用於政治實踐的代表人物。他曾和他所信任的才子賈誼討論如何才能教化人民。賈才子引用《管子》的話建議說:“吾聞‘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識仁義’,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對於可能發生的天災戰禍應該有所準備,使人無凍餓之憂。”

漢文帝把這一建議實行的十分徹底。他有生之年,逐漸在各級地方政府建立糧倉,同時中央政府也直接經手大型糧倉,分布在各個地區。調配豐餘而補不足, 以備災荒和戰 爭。中 國曆代封 建王朝所效仿 的 “貯稟”製度由此始。

我們這裏有孩子的人很多,不知道有沒有讀過關於幼兒教育的書,其中有一條提到要讓孩 子intellegently independent, 意指父母要避免把自己的觀念正麵灌輸給孩子,而是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能夠吸收知識的環境,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去學習。其中有一句話很精辟:“父母要做的三件事,是細心照顧他們以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給他們一個開放的環境,並注意自己的言行對他們的引導。”

此正所謂不教而教,無為而為之。與老子的觀點不謀而合矣。

曆史上對於老子最有微詞,並反其道而行之的代表人物,一個是秦始皇, 一個是對秦始皇 推崇倍至的毛澤東。始皇焚書坑儒,坑的除了方士以外,大部分就是黃老學徒。全國的知識分子隻能學習怎麽當政府公務員。

毛派則把唯一的哲學理論灌輸給所有人,不允許任何其他學說的同時存在。兩個人都達到了思想禁錮的良好效果。這種所謂的“教”才是真正的“愚民”政策,所以三頓所指老子是愚民先鋒,恰好把對象搞反了。

老子的《道德經》各章之間的相互關聯很強。關於“清靜無為” 的解說,在後來的第五章用 另一種方式表述了出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也是一句驚世駭俗的話,千古以來,學者們為它的意思爭論不休。甚至把原意歪曲得麵目全非。

其實隻要讀透了前麵的內容,這句話是很好理解的。“仁”就是愛人,也就是愛。有愛就有恨,就會偏。

那麽“天地不仁”,意指大自然無所謂愛,於萬物都一視同仁,人也好,動物也好,植物也好,都無所偏向。你們各自去求生發展,達到自然平衡, 不也很好很和諧?

“聖人不仁”的這一句,就是說真想當“聖人”,要象大自然一樣,無所愛,也就無所不愛。沒有主觀的偏愛偏恨,讓人們有均等的機會發展生息,讓他們自己“教”自己。可以說,老子是中國最早提出思想自由,平等博愛的人。

所以老子在前麵說“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 不去。”

到這裏, 有心人就應該很明白了。自然山水,大地空氣,養育了世間萬物,不偏 愛,不主宰。也從來不居功,不索取,所以得以永存。“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而曆史上那些帝王將相,人民領袖,自許的救世主,而今身名俱敗者多矣.. 誰不是活著聲 名赫赫, 轉眼就一掊塵土而已.

至於有人說西方把渾沌的思想變成清晰的哲學,而中國是把清晰的思想變成渾沌的哲學。這是皮毛之見。以老子為例,他的話說的很明白,隻是不羅嗦罷了。他的學說中有一部分與西方的犬儒主義相近,與後世的矛盾論,相對論,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老子之”不教“,是為了各人能不受限製, 自由的思想,”無為“, 而萬民自為之。在 《道德經》裏,他先闡明自然規律,再推理出為人,為治的道理。但是老子也遵循自己”不教“的原則。

他對客觀自然作觀察,思考和認識,最後隻把他的思想結論,擇要點擺出來。沒有反複論述,沒有大部頭的著作。信不信由你,理解不理解也由你。這樣當然誤解他的人會很多. 但同樣會觀察,懂得思考的人,最終會明白他的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