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發

來的都是客, 人走茶就涼
個人資料
正文

麥克馬洪線造假記

(2017-08-10 06:21:37) 下一個

唐如鬆:麥克馬洪線造假記

唐如鬆:麥克馬洪線造假記


今天,老唐來做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那就是為麥克馬洪線的真假做個科普。大家都知道,老唐善於寫故事,喜歡看大勢,這些細節性的曆史真偽我做起來肯定是個四不像。

不過,鑒於網上實在很少有關於麥克馬洪線的科普文,而當下,中印之間的邊境爭端又鬧得那麽厲害,這個麥克馬洪線的真假事關重大,我們要是不稍作了解的話,有可能說出的話就會被別人當成把柄來攻擊,而如果掌握了這一史實的話,別人的胡說八道就會成為我們心裏的鄙夷一笑。這種既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情操,還占據了論據製高點的事情我老唐當然想要試一試,如果大家覺得我寫得不夠好,不夠詳細的話,可以自行在百度上慢慢尋找蛛絲馬跡,總結出一篇更好的文章出來,這樣對我們的讀者對我們的國家或許會更好。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天翻地覆,風雨飄搖的時代。我們在那個時代飽受屈辱,國破家殘;我們在那個時代也曾奮發圖強,振臂雄起。但不管怎麽說,那段曆史給中國人的最終記憶一定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往事雖然不堪回首,可不回首焉能勇向前?知恥而後勇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延續數千年的保證之一。

發生在西藏的事情不過是那個時代眾多瘡疤的一個,雖然偏遠,但卻巨大。

自從英國全麵殖民印度以後,英國人就開始覬覦我國的西藏地區。在他們看來,既然中國難以殖民,那麽就把屬於中國的土地劃歸到容易殖民的印度。在英國人的構架裏,隻要立足印度,一步步向北蠶食,那麽最後的中國也就隻能剩下中原之地,而英國的日不落版圖就可以更為輝煌了。所以,英國開始一點點蠶食本來屬於中國的土地,本來作為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屬於西藏管轄的地區被英國人一步步吞噬。並最終通過1890《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年和1893年《中英藏印續約》得到了文件上的肯定。這種條約的產生都是基於英國強大的武力和無恥的戰爭,卑鄙的造假等手段獲得的,中國也由此失去了喜馬拉雅以南的大片國土。

但英國人顯然並不甘心,鑒於中國當時內憂外患自顧不暇的處境,他們覺得乘火不打劫,枉為不列顛。於是,英國人和他的走狗印度人上下操弄,並聯係被收買的西藏貴族開始下更大的一刀,那就是要把西藏分割成兩個區域,一部分劃給印度,一部分或者獨立,或者自治。總得來說,英國人不但想進一步侵占西藏的土地,還妄想在中國和印度之間弄一個緩衝國,來抵消未來中國強大後對於曆史上土地失去的索求。其心之毒,猛於蛇蠍。

眼見得西藏即將不保,當時執政的袁世凱民國政府不得不做出反應,要求英國就西藏問題再次進行談判。當時的袁世凱,正在對付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國內執政根基不穩,自己又想著要登基當皇帝,心裏也想著獲得西方列強的承認和支持,所以,在提出要求談判的同時,意誌上並不是十分堅決。在得到英國政府許諾談判之後,對於一些細節性的東西並沒有過分要求。所以當英國人不懷好意的把談判地點由袁世凱政府要求的倫敦改為大吉嶺西姆拉的時候,猶豫片刻也就答應了。並很快選出了代表當時中國政府的首席談判代表---溫宗堯。

可溫宗堯是個老奸巨猾的家夥,一看談判地點選在西姆拉,就知道這是一個大坑,堅決不願意去,以避免自己成為一個賣國者,【不過,這個家夥最終還是在抗日戰爭中為汪精衛所用,並在抗戰後被當做漢奸槍決,可見一個人的本性決定了他的命運,躲,是躲不過去的】。

溫宗堯不願去,袁世凱就決定派當時熟悉西藏的官員張蔭堂出馬,張蔭堂熟知西藏事務,也為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做出很大的貢獻,可這次是英國人不幹了,他們深知張蔭堂的厲害,知道在他手裏絕對討不了好,說不定還會被張蔭堂啃下一塊肉去,於是堅決抵製張蔭堂。此時的袁世凱急於了結西藏這邊的事務,就聽從了英國人的建議,撤下張蔭堂,換上了英國人認可的一個官員---曾經是駐英外交官員陳貽範。

 

 


 

陳貽範,留學英國,擔任過駐英通譯參讚,並代理過公使,性格溫和,辦事隨和,深得英國人喜歡。所以,英國人選擇陳貽範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利用他親英隨和的性格,迫使他在談判中做出讓步。

當英國談判代表麥克馬洪拿出自己的條約草案時,陳貽範就傻了,這個條約裏麥克馬洪劃了長長的一道線,把現在的藏南地區完全劃到了印度的疆域,並還提出要在這條線以南劃出一個緩衝區,以抵消中印之間的邊境糾葛。這是一種極度喪權辱國的方案。陳貽範再隨和,也不敢簽字。於是麥克馬洪就軟硬兼施,並威脅要全麵終止中英之間關於西藏的任何條約,把西藏完全納入到英國的統治範圍。

膽小怕事的陳貽範在抵抗一陣之後,決定耍個小聰明,那就是在條約的草案上畫押,以緩和自己麵臨的壓力,但他和麥克馬洪都知道,這樣的條約雖然草簽,可都需要報送到各自的中央政府批準。陳貽範知道這份條約袁世凱是打死也不會簽的。所以就把皮球踢給了中央政府。結果正如陳貽範所料,中央政府看到草案後,立刻撤掉陳貽範,要求重新談判。最後的結果就是本次談判不了了之,最終也沒有形成一個正式的條約出來。

本次談判後,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乃至於印度人,都沒有把麥克馬洪線真的當回事兒,1914年之後的二十多年間,中印邊境基本上還是按照之前1893年時形成的決議來執行的,當時的英國人如果不慎超過原有邊境,西藏地方政府發現了依然會扣押抗議,英國人也並沒有拿出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來回應。這件事似乎就這樣無風無雨的過去了,直到二十年後。

事情到了1935年,這個時候,英國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日薄西山,眼看印度即將不保,此時印度國內的反殖民浪潮也是一浪高過一浪,英國人決定在離開之前,給印度的周邊挖下無數巨坑,這裏麵既有分割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關係,也有著關於藏南邊境線的重新審視。於是,二十多年前的那個廢棄草簽條約就被英國人從故紙堆裏翻了出來。

不過英國人知道,這個條約是不具備法律效應的,一旦拿出來,隻會自己打臉。於是就想出一招狸貓換太子的招數。

因為在西姆拉簽署的這個麥克馬洪線並沒有正式簽約,所以,在英國1924年集結成書,包含了所有英國對外條約的《艾奇遜條約集》裏,並沒有收錄這個條約,也就是說,當時的英國政府並沒有把這個條約當做一個正式條約給立案。這就使得這件事有些難辦。

但善於造假的英國人反而把這個當成了一個機會。作為一個專門收錄對外條約的《艾奇遜條約集》,出版的冊數有限,更不會廣泛傳播,。於是英國人決定做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之事。他們焚毀了所有能夠收集到的《艾奇遜條約集》,並重新印刷了一部。為了逼真,他們甚至故意把這次出版的《艾奇遜條約集》作了做舊處理,以顯示這就是原版的《艾奇遜條約集》。

做好了這些事情之後,英國人糾合印度人開始大肆為這個被廢棄的草簽條約造勢。而當時的民國政府,正處於圍剿工農紅軍的極度亢奮之中,對於東三省尚且不管不顧,何況這遠在藏南的蠻荒之地。尤其令我們感到氣憤的是,就在這一年,蔣介石聯合汪精衛發布嚴禁排日運動的命令。其賣國之行為昭然於世。我們也隻能扼腕歎息,一個國家處於衰弱之際,其命運是何等的悲苦不堪。

事情到了這裏,英國人似乎已經是大獲全勝高枕無憂了。但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本以為被銷毀的原版《艾奇遜條約集》在幾十年後,居然在美國哈弗大學的圖書館裏被找了出來,緊接著,英國倫敦的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以及中國的北京圖書館甚至連印度的國家事務圖書館裏,都相繼發現了原版的《艾奇遜條約集》,在原版裏麵,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麥克馬洪線”的存在,英國人造假的手段被揭露了。

而其實,在這個造假沒有被揭穿之前,中國人也從沒有承認過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據理力爭,要求在中印邊境劃分上遵照1893年的條約進行【實際上,即便是那個條約,中國依舊會失去很多曆史上屬於我們但被英國強占的領土】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是那個曾挑起1962年中印戰爭的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也並沒有把這個麥克馬洪線當作一回事兒,他曾在自己闡述中印邊境的文章裏,引用的中印邊境地圖上,麥克馬洪線以南的藏南地區醒目的標注屬於中國。隻不過,印度人一貫的性格上的自大和對於土地的貪婪使得他們對於這些事視而不見,硬是厚著臉皮對中印邊境的劃分提出更多貪婪的要求。

在中印邊境乃至於中國周邊所有的邊境問題上,我們已經充分的做到了尊重曆史,哪怕是我們受盡屈辱的曆史我們也盡量給於尊重,但對於造假的曆史我們決不承認。

如今,世界正進入一個謀求和平發展的時代,想要有一個和平發展的空間,就一定要創造出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中印、印巴之間久拖不決邊境問題的解決已經到了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時候,在這樣一個時候,印度再次挑起中印邊境對峙,無疑是想惡人先告狀,把邊境問題的處理拖向有利於自己的一邊。但曆史的實證擺在那裏,最終中印邊境問題的解決,隻能依靠曆史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