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愛,意義

(2009-11-14 14:45:17) 下一個

生命,愛,意義


過去兩個月,斷斷續續地在看兩本書,Viktor E. Frankl所著的“Man’s Search for Meaning”和“Man’s Search for Ultimate Meaning”。準確地說是一本書,因為都是一個主題:生命的意義。

這兩本書並不長,第一遍兩天就看完了。可是大致看完後,忽然覺得找到了自己人生哲學的理論依據。就開始仔細看。因為對心理學沒有基礎,有些字不很明白,於是對某些章節要看好幾遍。尤其是Frankl的三維心理模型一個章節看了不下十遍,一是因為自己的工作與模型有關,二是因為第一次看到一個如此簡單卻又充滿立體幾何智慧的模型,三是驚歎這麽一個簡單的模型把意識(consciousness)和 靈性(spiritual)兩個模型有機地統一起來了。

雖然有些部分還在看,但昨天查到了中譯本,對照以前對心理學的了解,尤其是弗洛伊德學說的一知半解,對一些術語有了比較肯定的理解。再加上最近看過的“The Female Brain”和“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兩本書,對Frankl的學說自以為有了比較確定的認同。

本不想寫什麽,可是今天得知一位同鄉在為父親奔喪返美時,因大巴士在滬杭高速上翻車而去世,留下兩個孩子和丈夫。為生命如此不可預知而感歎,活著時不應該活出意義來嗎?

常有人說來這裏就是來開心的,可這開心又是如何來的呢?不斷有人探討什麽是愛,可人為什麽要愛呢?許多人說要樂觀,這樂觀的本質是什麽呢?相信你看完這兩本書,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