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達華、張靜初09最新大片【天水圍的夜與霧】DVD中字

(2009-11-18 00:30:19) 下一個
任達華、張靜初09最新大片【天水圍的夜與霧】DVD中字



◎譯  名 天水圍的夜與霧
◎片  名 Night and Fog
◎年  代 2009
◎國  家 中國香港
◎類  別 劇情
◎語  言 粵語
◎字  幕 簡體中文
◎IMDB評分 7.2/10 24 votes
◎文件格式 DVD-RMVB
◎視頻尺寸 640 x 368
◎文件大小 2CD
◎片  長 122mins
◎導  演 許鞍華 Ann Hui
◎主  演 任達華 Simon Yam
      張靜初 Jingchu Zhang
      羅慧娟 Wai Keung Law
      覃恩美 Amy Tan

◎簡  介 

  取材自轟動全城的滅門慘案,李森(任達華)在大陸娶來年少美貌的曉玲(張靜初),靠綜援一家四口人在天水圍生活,曉玲去酒樓做侍應,埋下妒忌種子,妒忌轉為虐待以後,四口之家便通往一個時代的宿命。

  滅門案發三日後——死者家屬小徐到醫院去認屍被記者包圍。

  滅門案發兩日後——死者鄰居黃太嚇得半死要易裝避過記者回家收拾幾件衣服馬上搬走。

  滅門案發六小時後——死者朋友小莉和其他在庇護中心的被虐婦女看見電視的凶殺案報導後,失控似地嚎啕大哭,整個中心亂成一片。

  在警察局的會見室,黃太在對著錄影機錄口供。她憶述第一次在河畔看見死者王曉玲和她的兩個小女兒——李美儀和美香——一邊吃漢堡包,一邊看著別人在跳健康舞。黃太主動和她們搭訕,而且更出50元為王曉玲交第一個月的健康舞費。

  其實王曉玲和她的丈夫李森,跟其他在天水圍娶大陸老婆的家庭沒有兩樣:丈夫年暮留在家中照顧小孩,同時又不停懷疑年輕的老婆不忠。每天當李森騎單車送兩個女兒到幼稚園上學後,便裝成顧客到王曉玲當女侍應的茶餐廳“監視”著她。的確王曉玲在這間茶餐廳裏是很出眾,年輕貌美、身材又好。那一天她在白色的製服裏穿上一件深色的乳罩,與李森搭抬的兩個男人就在竊談她的胸部。

  李森在人前總是表現得自控、若無其事。他高大又五官端正,隻要有些事業,肯定是一個很有型的中年男人,可是現實的他是一個失業的閑人。過去香港地產好,他做裝修,工作多得做不完;但現在經濟萎縮,他有時甚至要向和前妻生的兒子(18歲)借錢度日。李森隻好整天去河邊釣魚,表麵是氣定神閑地釣,內心卻是無限鬱結。一旦有魚上釣,便把魚線暴力地拔出,將魚嘴撕破。

  晚上李森黑暗的一麵就更不節製。早上他在茶餐廳看見其他男人對自己老婆不禮貌,心中其實是很醋和怒;在床上他就通過性虐待將這一切發泄在王曉玲的身上。搞到半夜王曉玲受不了,就逃到樓下公園黑暗的角落偷偷地哭,血從大腿流到小腿,而她隻是使勁地深呼吸,盡量去嗅從不遠處吹來的大陸氣味。

  在黃太的錄影口供中提到其實李森一早就將他的殺人計劃宣揚:他用最平淡的語氣說出“一定要做單轟動全港的事,一死就沒有一個人逃得了。”而王曉玲也曾把李森的刀給黃太藏起來,想避過一劫。直到有一天李森把王曉玲和兩個女兒轟了出門,也許李森存心隻是威嚇她們,並非真心想趕走妻女;而王曉玲當時其實亦不知所措。但巧合的是對門的黃太出來看見情況就熱心地把王曉玲帶到洪延龍議員尋找協助。

  年輕的洪議員很想幫助王曉玲,可是他能做的也隻不過是把事件放入虐妻過案機製:轉介社工,入住庇護中心。事情升級了:家裏的事走向整個社會了。

  在庇護中心王曉玲遇到同鄉小莉,她也有到警察局做錄影口供,說了很多庇護中心的事。

  王曉玲在庇護中心被安排到最後的一間房間。在走過長長的走廊,眼前的一切就像一個集中營,住滿了被男人打得傷痕累累、精神受困擾的女人及她們的孩子。有幾個頑童一邊走,就一邊欺負她的兩個小女兒。同房的一個印尼女人想霸占她的床,可是小莉替她出頭。晚上小莉還為王曉玲起了一卦,說“除非離開李森,否則死路一條。”開始,王曉玲萌生去意。

  既然事情已經鬧大,李森也不笨;他去找洪延龍敵對黨派的區議員出麵。王曉玲想離婚自己申請綜緩,但未夠七年居留期,想起黃太曾暗示李森非禮自己女兒,便打算用此作特殊理由離婚。但是兩個女兒沒有作出有力的證明,社工便沒有跟進,隻把他們的過案作為一般家庭糾紛處理。最後也隻是勸李森讓妻子去深圳和她的家人暫住一段時間。

  畢竟無論去留總要麵對麵說清楚,王曉玲再一次帶著兩個女兒回去天水圍。可是回去當晚,李森又再虐待老婆,而且更割傷了王曉玲的腿,驚動了警察,把王曉玲一人送到醫院救治,之後再送她到樂土庇護中心。因為小莉等人開過記者招待會要求改善庇護中心的情況,所以這次王曉玲來到庇護中心感覺好很多,而且正在準備複活節聯歡會。在歡樂的氣氛中,小莉提議王曉玲跟她去中環的釋法遊行,同時介紹一個婦女運動份子幫助她辦離婚。但王曉玲的手提電話響了,是李森要脅她馬上回家,否則殺死兩個女兒。王曉玲擔心兩個女兒,著意先回去接了女兒,然後再會合她們去遊行。

  在河邊,王曉玲看見李森在釣魚,兩個女兒在旁邊。王曉玲本來隻想帶了女兒便馬上離開,但忽然李森抓著王曉玲的手,溫柔地保證不性虐待她,要求她回家最後一次做 愛。

  在下午二時,李森和王曉玲一家四口最後一次被電梯裏的蔽路電視拍攝下來。一家人回到屋裏,鐵閘關上、木門也被關上。良久,良久,從裏麵傳來刀的聲音。

關於影片:

  《天水圍的日與夜》去年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曝光時大為叫好,到上月更連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編劇、女主角及女配角等4獎,直接令姊妹作《天水圍的夜與霧》能夠擴大放映戲院數目,世事巧妙的是,本來導演許鞍華拍《夜與霧》在先,《日與夜》殿後。

真人真事為藍本

  2004年天水圍天恒村發生滅門慘案,轟動全港,除了因為兩年幼女兒遭失業漢父親殺害外,還因為那個飽受家庭暴力的新移民母親,曾經數度入住庇護中心,並且在死前報警,這個悲劇故事觸動到本來愛拍寫實題材的許鞍華的神經,花了年多時間收集資料,采訪慘劇家庭的鄰居和當地居民,甚至跑到女死者四川的鄉下采訪,然後才寫成劇本,據報道,本來的成本預算要700萬港元,但這樣的題材,在今天的市道不容易找到投資者。於是把劇本報名參加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拿到10萬元獎金,但離目標還遠。之後,許鞍華先完成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接到有人願意投資的消息,但最終還是「無米粥」。此時,她想起擱下很久的劇本,即是後來的《天水圍的日與夜》,花了兩個星期就完成,又反應良好,老板王晶於是開綠燈兼加碼「落本」讓許鞍華拍《天水圍的夜與霧》,因此才有機會請到任達華、張靜初等「卡士」演出。

  《夜與霧》以真人真事的滅門慘案為藍本,跟《日與夜》的溫馨人情味完全相反,故事講述張靜初飾演的王曉玲嫁給香港中年漢李森(任達華),育有一對孿生女,但由於年齡差距,加上後者失業自卑,逐漸在精神及肉體上向王施虐,最終步向悲劇結局。

影片評論:

  2004年4月11日,天水圍天恒村發生了一宗駭人聽聞震撼全港的滅門慘案,使社會注意到這個近乎被遺忘的一角,冠以「悲情城市」之稱。2007年10月天水圍再次發生一宗倫常慘案。原本跟沙田將軍澳一樣是新市鎮,最終卻成為全港公共屋村及新移民最集中的、最具悲劇色彩的一個社區。現在,社區活化的工作繼續展開,暴風雨後,陽光漸漸從雲海透出來。
  
  去年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為天水圍勾勒出一個理想的社區形象,引申出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上一次許鞍華的作品其實有點無心插柳的色彩,來到這一次真正用心經營,令觀眾再次反思社會問題、關心不應被遺忘的社區。這是香港又一則奇案,但跟九十年代香港一眾充滿血暴色欲的「奇案」小遊戲片不同,《天水圍的夜與霧》很平實、很細致,娓娓道出案件背後包含的社會問題、人心及製度化的荒謬。看完,覺得很有杜魯門卡波特《冷血》一書的影子。
  
  影片開首用的是倒敘法,一開頭已揭示了悲劇的發生,接著通過一連串的警方問話及插敘將事件的來龍去脈展現出來。李森跟許多曾經風光的港人一樣,月入數萬(他是裝修工人),有風流的「本錢」,離婚再娶年輕大陸女子,似是人人景仰(從跟女子到四川「見家長」一段可以看出)。但經濟不景使他沒有工作、沒有上進的動力,隻有拿綜援維生,靠與前妻所生的扯皮條兒子接濟。少妻恍然大悟,隻得出去工作。
  
  中港婚姻許多都是如戲中一般,由帶希望開始,以失落來結束。滅門慘案隻是一個最徹底的例子,家庭散落的例子很多,當事人(尤其是小孩子)亦要麵對充滿波折的命途。正因為心中的期望跟現實的境況有了巨大的落差,才會有嫉妒、不信任、爭執,以至極端的暴力爆發。新移民占天水圍居民相當部份,是因為那裏的公共屋村是全港最集中。社區設施不健全、低下階層的困境,使當地的家庭糾紛及青少年問題尤其嚴重。
  
  製度化社會也是使悲劇發生的間接原因。影片不避嫌數落各部門:警方的推卸責任、社工的按章工作及區議員的徒托空言。許多時候,正因為政府或有關方麵在製度層麵上的僵化,才使不必要的失誤慘劇發生。失嬰事件、明愛醫院病人失救事件、港府泰國包機慢N拍是活生生的例子。製度用以建構秩序程序,使一切井井有條,然而抱得它太緊隻會適得其反。
  
  影片的社會意義大於一切,因此誰來演出並不重要。這是一套人文關懷色彩濃厚的佳作,跟去年淡然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形成強烈對比。關心你身邊的多一點,悲劇可以少一點,世界可以美好一點。
影片截圖:








下載地址(UL+HF):
--------------

CD1
011

012

CD2:
021

022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