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煩亂彈(2) -For what 和 so what

(2009-09-11 13:32:47) 下一個
兩年前,剛進Queen’s的時候。一位Marketing教授給我們出了一個案例,說是一個年近退休之齡的Highway路邊快餐店老板,經營此店數十年,往來皆熟客,生意穩中見淡。教授問咱這幹人“如果你們開谘詢公司, 要接這個案例的話,你們有何建議呢?”。不出三袋煙的功夫,十幾個解決方案就出來了。好家夥,立幾塊Billboard的有之,上Drive through項目的有之,請性感女待應搞定長途司機者有之,多種經營上Lottery者有之。教授點評時間到,大家夥都翹首以待。半晌,教授拿出白板刷徐徐擦去所有建議,說道:“Oh boy, these are all great ideas!”。突然,老家夥轉身瞪出一雙銅鈴大眼,問道:“But…… for what?”

一陣寂靜。。。

大夥都明白,一個重要前提被忽視:快餐店老板即將退休,他可能要享受人生去也。賣掉生意可能是一個最佳方案。“For what”固然是想到的,不過我們想的全是如何使他的生意更興隆,卻絲毫沒有去想他如何方能快樂。換句話說,是以已之欲,推他人之望。

“For what”的中文版並不陌生,小時候常用的一個近義詞叫“理想”。然而在受“為四化而努力奮鬥” 的理想教育下,以及此後的生計之所迫,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內,想的多是別人所想,“自已的快樂人生”這樣的理想自然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還有個近義詞叫“理由”。不過人生有些東西還真是不需要理由。如<<大話西遊>>裏至尊寶與菩提的對白:“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在阿煩看來,“理由”這個詞用在快樂人生的華麗樂章中,顯得那樣的蒼白。

1998年的一個夏天。中國足球史無前例地衝進了韓日世界杯。一時間萬眾歡騰,大有中國人民再次從此站起來的感覺。君不見此前十餘載,中國足球的for what就是衝進世界杯,可謂目標明確,矢誌不渝。不料一球未進“學成回國”後就是長時間的沉淪。So what? 是當時許多真正熱愛足球的人最心痛的一個反問。

可見,世上的頭等難事之一,其實還不是了解別人要什麽,而是明白自己要什麽。當把別人所追尋的東西混同與自已所要的,痛苦自是不可避免。

話分兩頭,各表一枝。說到So what,不由想起多年以前看的一部由Kevin Costner 主演的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名叫<>的電影。外號Tin Cup(直譯“錫杯”,我認為譯作“無冕之王”更恰切)的Roy開了一所Golf學校,心理學博士Molly前來報名學習。Roy教Molly打球,而Molly給Roy做賽前心理輔導。很自然的,Roy愛上了Molly。在美國公開賽上獲勝對於Roy的職業生涯可謂異常重要。在最後一輪最後一個洞時,Roy隻要打出一個Birdie(比標準杆少一杆)就可以取勝。但Roy最渴望的是成為曆史上唯一在美國公開賽上打出低於標準杆10杆的選手,這需要他打出一個Eagle(一杆進洞)。

Roy第一次擊球受風的影響擊球下水。此時Roy可以從球落水處擊球可保住平杆獲並列優勝。一串天人交戰的內心絕決之後,Roy仍堅持要他的一杆進洞,在連續11次擊球下水,冒著被取消比賽資格的危險,第12杆終於打出了US Open曆史上難度最大的一記Eagle。在電影的結尾,隱約記得Molly對最終贏得芳心的Roy說:“There is an US Open champion every year, but we will all remember your eagle.”

刨去Hollywood個人英雄主義的老套,也不展開討論體育精神,這段劇情難道不是在說:在自已內心真正渴望的for what makes me happy相較,其他如金錢與虛名,根本就是一個so what嗎?

在阿煩看來,知道什麽是for what 的人生,是有目標的人生; 會問so what 的人生,是有智慧的人生; 參透for what 和 so what 的人生,或許才是快樂的人生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