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圖說事—“拚爹”不如拚自己(圖)

(2009-09-11 00:39:56) 下一個



當前最紅的網絡詞匯是什麽?
非“貧二代”莫屬!當然,緊隨其後的還有“拚爹遊戲”。



據報道,近日,“貧二代”一詞躥紅網絡,成為上周穀歌十大熱點詞匯之一,有65%的應屆畢業生痛切感受到,“貧二代”在“拚爹遊戲”中,注定是失敗者。(9月2日《中國青年報》)



“貧二代”一詞的簡單特征是“出身貧寒、社會關係缺乏,求職過程中全靠個人奮鬥”。有媒體在北京等地的7所高校調查,結果7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就業應聘中,由於家庭狀況不佳,他們或多或少遭遇過來自各方的壓力。因為求職“拚爹”決定了“貧二代”求職者的境遇,很多應屆畢業生因此產生了悲觀情緒。

什麽又是“拚爹遊戲”呢?8月28日,有網友在百度百科創建了“拚爹遊戲”詞條,並將其解釋為:“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的社會,子女的貧富意識也越來越明顯,這就造成了子女比拚各自的父母,例如: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等等,這些人認為自己學得好,有能力,不如有個“成功”的老爸。”

此外,該詞條的創造者還在“拚爹遊戲”詞條中配了一張圖:一隻大手拿著兩根長短不一的筷子,而圖注則是“差距太大影響生活”。

“他們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兒”,這是一位在求職“拚爹”過程中落敗大學生的感慨。這感慨中帶著失意和不滿。

關於“貧二代”、“拚爹遊戲”的新聞報道及由此引發的評論,都或多或少透露著一股憤懣、無助、掙紮的情緒。社會不公、貧富不均、階層分化這些命題都被嵌入“貧二代”、“拚爹遊戲”等話題的內核裏。

我們這個社會確實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此引發並積聚的社會情緒需要排解和疏導,但排解和疏導的方式卻大有講究。專家們列出了很多“藥方”,如調整社會利益關係,改善民生以構建社會穩定的基礎。又如,改變政治上的增壓機製從而讓基層政府真正成為社會穩定的主力軍。再比如,改變公民權利救濟狀況,讓司法成為社會的穩壓器。還比如,改變民意表達狀況,讓民意成為社會的壓力表等等。

這些機製都需要一磚一瓦的建設,而且每一項製度的落實效果背後還有社會文化生態力量的影響,而文化生態力量的建設更需要一步步地積累。在這些機製還沒完全建立起來前,排解和疏導社會情緒並不是隻能通過民間輿論“表達憤怒”來實現。

一年多前,我讀過一篇《成熟公民要敢於直麵不完美的社會》。文章說,作為成熟而理性的公民,要敢於直麵各種問題乃至不美好的事情,畢竟我們不能隻做“溫室裏的公民”。對於各種不美好的社會現象,基於理性而不是單純基於情感的判斷,公民才不會流於憤世嫉俗,才不會以發泄牢騷為快,才不會一麵對問題就灰心喪氣。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政府的力量都不足以解決國家和社會的所有問題,應正視並善於利用民間的力量。

具體到“貧二代”、“拚爹遊戲”等話題的討論上,我們沒必要把所有情緒焦點都集中在“貧二代”的艱難和苦楚上,也沒必要把所有情緒都引向針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分化等現實問題的憤懣上來。這時,最積極的聲音不是去挑釁“貧富分化”、“社會不平”等情緒,最需要的是對“勵誌”和“成才”的呼籲。再完美的社會都有不公平的瑕疵,再不公平的社會也有窮人可以出頭。在我們身處的這個還不完美的社會裏,“貧二代”既然不可能在各種“拚爹遊戲”中獲勝,成不了“富二代”,還不如想方設法地努力成為“拚二代”。如果“拚二代”這個群體越來越壯大,終有一天,彌漫在社會各個角落的“拚爹遊戲”將落下帷幕。

很多網友對“拚爹遊戲”的態度,也表現得有些泰然,認為這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並認為“貧二代”要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和奮鬥去擺脫“貧二代”的稱謂,“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是公平的,貧二代隻有學會吃苦、奮鬥,而這過程中不公平的事情會更多,其中坎坷也隨時打擊自己的信心,但是沒辦法的,改變不了就隻有接受。我們隻有變得更堅強。”



“公”者,從“八”從“厶”,按照會意來解釋,天下沒有絕對的公平,所謂的公平,八分足夠!絕對的公平,隻是一種理想狀態,社會需要公平,但是對公平的期望過高,也是不現實的。而我們常常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用絕對的公平作為標準來衡量社會問題,由此產生的落差,就會讓我們感覺社會不公。這裏麵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衡量的標準過高,第二個是很多時候很多方麵的確存在著社會不公。應該認識到,社會不公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

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卻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身。中國有句古諺: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把自己的出路寄托在父母身上,本來就是一種畸形心態。曾經看過孩子的搞笑圖書,裏麵有這樣一個情節,兩個孩子在討論將來的理想,一個說:將來要上北京大學文學係,另一個則說:我將來要上“家裏蹲大學”“屋裏係”。捧腹之餘,不禁讓人擔憂: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凡事父母包辦,孩子的依賴心理太強,自立能力太差,缺乏進取精神,這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更可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隱憂!

因此,培養孩子們自強、自立的意識,讓下一代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拚搏,依靠自己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比埋怨和報怨更管用,怨天憂人不如發奮圖強,“拚爹”不如拚自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管出身貴賤,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打拚,一樣可以有一番作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eejiang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社會的不公是中國社會體製造成的,太子黨可以世襲,明星的兒女不經過專業培訓也可迅速串紅,官官相護,結黨營私,這世道有理無錢莫進來。弱勢群體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sqcai 回複 悄悄話 在中國拚爹比較管用,在美國拚自己比較管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