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號

飛出掌心 滑過天空 傷痕處湧出一場雪 這味道 隻能淺嚐即止 相信 終會有一種方式 在未來的某個角落 安放一個頓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雅吃與俗吃》

(2009-08-27 05:41:11) 下一個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積澱的人文氣息滲透在人們日常生活裏的油,鹽,醬,醋,茶之中。在目前這個信息時代,處處都可以看到這種文化的廣泛傳播。曾經有人說“世界上隻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中餐館。” 這話一點兒也不誇張,其實即使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任何一個中國人紮堆的地方也必有以“飲食”為熱點的板塊。

食也就是吃,可以依據不同屬性分出諸多類別,這裏暫且聊聊雅與俗。雅吃是指登大雅之堂,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擺的上台麵,大到國宴盛典,小到宴請賓朋,杯盤羅列整齊,餐具潔淨,侍應生穿梭往來,眾人圍坐,互問寒暖,其樂融融。中國人講禮節,好麵子,在招待朋友親友時往往注重檔次,希望給他人賓至如歸的感覺,自己也覺得體麵。對於食物則必從色,香,味,音考究,精雕細鑿,每道菜都象是一件工藝品。中國曆來有“十大菜係”,這是根據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習俗等因素的不同,形成的有一定親緣承襲關係、菜點風味相近,知名度較高的地方風味著名流派。包括魯、粵,川、湘,浙,閩,蘇,徽,以及後加入的京,鄂,大體上這些菜係囊括了雅吃的全部菜色,酸,甜,苦,辣,鹹應有盡有。古往今來,宴請曆來是中國人交際的重要手段,桌麵上沒有談不開的事情,但如今“盛世”的狀況頗令人憂慮,昔日享受美食的高雅之所現在就象一台龐大的建築機器,燃耗著數以億計的公款,加上情色,金錢的潤滑,不停瘋狂地搭建著一個又一個齷齪的利益交易平台。這已經遠遠背離了“食”的真諦和初衷,這些人也把雅吃變成了髒吃。“食”者,人之良心。

俗吃比雅吃來的親切質樸,它最原始的目的就是填飽肚子,民以食為天嗎。這裏的“俗”不是庸俗,而是蘊涵了更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和曆史淵源,市井但不低級,平凡但不乏味。這是老百姓實實在在自己的東西,不要規矩,不拘小節,沒人注意儀表,姿勢這些不相幹的東西,隻有舌尖跳動的感覺是最真實的。俗吃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各地方小吃,他們的共性就是便宜好吃,這也是小吃流傳廣泛的重要原因。以前封建社會,百姓人家生活比較窮困,隻能在承受範圍內用最最低廉的原材料,絞盡腦汁製作菜肴,其中口感好的自然流傳開來,長此以往形成了一方之地的小吃。小吃往往帶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專門隸屬於本區域文化的群體。象北京的豆汁,南方人很難接受,而廣東叉燒,北方人也覺得其中的甜味怪怪的。另外正宗口味的小吃經常要到最偏僻的地方才可嚐得,例如廈門土筍凍,主料是一種淺灘海蟲,在各大餐館均可買到,但如果你問當地人則會叫你去島對麵的海滄鎮裏漁民開的排擋去吃,那蟲肥白肥白的,調料也地道。其實俗吃還包括家常菜,街邊攤,快餐店等,歸根到底,俗吃不雅,但親

雅和俗並非格格不入,涇渭分明的,在相交的層麵上有著許多相互的融合與借鑒,但畢竟無法完全取代對方,因為它們分別滿足著人們不同的需求。在以上提及各大菜係裏有許多品種其實來源於民間,隻是經過了進一步加工細化,在原材料的選取上也倍加精致。至於火過一陣的“人民公社”,“老知青”等餐館也意圖另辟蹊徑,賦予家常菜華麗的名字,妄圖把俗吃雅,諸如“祖國山河一片紅”(涼拌西紅柿),“一國兩製”(煮花生和炸花生),“小二黑結婚”(兩個皮蛋)等等。相信在人們光顧一次後,也就知道此法不過是蹩腳的噱頭而已,遠不如街頭巷尾的小攤或是自家主廚的手藝好吃,還貴的要死。

近三十年來,國門開放,國人的眼界逐漸開闊,生活也逐漸富裕,有條件追求雅俗共賞。吃的文化也逐漸與時俱進,人們在不斷把俗吃雅,把雅吃俗的怪圈裏尋求著刺激的新鮮感,填補著虛榮心。其實,這也無可厚非,自己花自己的錢,有權利選擇怎麽花,比起那些“蛀蟲碩鼠”好過何止百倍。

傳統相聲中有一名段?D“珍珠翡翠白玉湯”,朱洪武在落魄之時喝一口臭豆腐爛白菜湯都認為是人間極品,可當皇帝後就再難以下咽,食物本身不會變的,傳遞給味蕾的感覺也不會變,變的是人自己。所以吃的雅和俗終歸在於食者自己,雅亦可,俗亦可。人有七情,菜有五味,吃的無論是什麽,咀嚼的都是自己的心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