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41)
2011 (23)
2014 (12)
上次去靜安雕塑公園的時候,新建成的上海自然博物館還沒開館,今年再去的時候,那裏已然是上海灘的熱門景點了。
整個博物館是建在地下的,地麵之上隻有那個玉帶般盤旋而起的矩形入口門廳,看著並不是很大。“玉帶”的中央是一處向下挖出來的“天井”,一邊是假山、瀑布、和水池,另一邊是弧形的采光牆,由不規則的網格狀的玻璃牆組成,牆的裏邊便是博物館的中廳了。
進到館內你就會發現,盡管是一個大部分在地下的建築,但卻沒有一點陰暗的感覺。在陽光的照射下,牆上的網格被投射到中廳裏,在地上和牆上形成了有趣的光斑。
站在中廳裏環顧四周,我突然覺得這個新博物館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取材於建築奇才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名作—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不光是外部的螺旋,環繞中廳的電動扶梯和敞開式走廊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走廊的另一邊是展廳。因為是地下建築,除了從走廊的入口透進來一點之外,展廳裏是沒有自然光的。這樣既有利於展品的維護,同時也為各種人工光效果的設計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去年陪著幾個老美去參觀蘇州博物館,人家就注意到那裏的參觀者以青少年為主,而美國的各種博物館裏則是退了休的老年人占多數,但自然博物館是例外。
記得我小的時候也是很喜歡去自然博物館的,主要是因為那裏有巨大的恐龍化石,和同樣巨大的鯨魚骨架。現在這個新博物館裏,各種史前動物的骨架更多、更大,霸王龍,中華飛龍,應有盡有;各種還原模型也更全、更逼真,猛獁象、劍齒虎、栩栩如生。
正好碰到一個老師帶著一班小學生講解爬行動物,我便饒有興趣地跟了過去……
© 梁兄
http://www.smartshanghai.com/venue/12163/natural_history_museum
我就覺得奇怪,去的時候完全沒有感覺這是地下的建築.再仔細一看,其實你那照片完全是角度問題。向上的綠地斜坡後麵的那一片白牆,看上去隻是一堵牆,其實那後麵就是博物館的主體建築。準確的說,博物館是一個L型的建築,轉彎角上下來一個弧型的斜坡。當然這可能是建築師特意產生的錯覺。
順便說一句,大概你作客主人把你招待的不錯吧?我猜測你沒有去售票處買票,因為售票處在建築的側麵,從那裏看就是一個標準的方方正正的建築,而且隊伍奇長,我在工作日上學日一早就去排隊還排了一小時。這一小時排下來就完全不會覺得博物館是地下建築了。雖然那高度在上海已經可以算平房了,但是我估計還是超過了我們村裏最高的建築.